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滥用感冒通片致严重反应2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感冒通片(GMT)滥用所致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找出原因,提出预防方法。方法:以《中国药学文摘》1990.1-1999.12共10年发表有关GMT所致ADRs文摘为线索检原刊文献,收集滥用病例,按设定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滥用GMT病例246例。其中男性165例,女性65例;<18a:218例;18a-60a:18例;>60a:10例。在246例反应中:血尿192例,血小板减少症15例,消化道出血14例,死亡9例,紫癜6例,肾衰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各2例,哮喘、溶血、肝功能异常、休克、耳聋、脑水肿各1例。滥用:以儿童为主(88.6290)。主要原因是:偷食,儿童剂量不清、治病心切,擅自加大剂量或延长使用等。应加大宣传力度,产品进行改进,防止儿童偷食等。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抗菌药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玫  徐珽  金朝辉  吴逢波  唐尧 《中国药师》2007,10(4):363-365
目的:对四川省2002~2005年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2002~2005年上报的2668例抗菌药物ADRs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生ADRs以喹诺酮类最多(占30.13%)。给药途径以注射最高(占80.51%)。ADRs评价为"很可能"的最多(占58.73%)。ADRs的转归治愈1164例,好转1496例,有后遗症的5例,死亡3例。所有ADRs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8.94%。结论:抗菌药物ADR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进一步进行ADRs监测,以达到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和危害,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收集上报的262例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262例ADRs中,1个月至3岁婴幼儿发生ADRs最多,占总例数58.77%(154例);静脉给药ADRs发生率最高,占总例数97.3.%(255例);在使用的药物中,抗生素ADRs发生率最高,占总例数55.34%(14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多见。结论婴幼儿ADRs发生率较高,抗生素和静脉给药更易引起ADRs,应进一步加强儿童ADRs监测,避免和减少儿童ADRs发生。  相似文献   

4.
曹政  石祥奎  张静  黄亭  刘源 《抗感染药学》2019,16(3):476-479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用于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集上报的儿童支气管肺炎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致ADRs患者73例资料,统计其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剂量、ADRs发生时间、联合用药情况、ADRs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以及转归情况,分析其热毒宁注射液致ADRs的发生原因与特点。结果:73例ADRs资料中,男性患儿46例占63.01%;发生ADRs患儿均<4岁,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ADRs发生在给药后30 min内占82.19%,主要与药物联用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为主,分别占74.41%和16.28%;ADRs症状大多数在停用热毒宁注射液后或及时对症处理后的1 h内好转或消失。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致儿童ADRs大多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临床应加强监护,药物随用随配;联用药物应及时冲管,以减少或避免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头孢菌素致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致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探究其发生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有关头孢菌素引起ADR的文献资料(1994~2008),筛选收集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ADR的案例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头孢菌素共有17种,居前三位的品种为头孢拉定(27.12%)、头孢噻肟(19.03%)、头孢哌酮(14.17%).ADR在3~6岁的男孩(38.24%)和7~12岁的女孩(39.47%)中发生较多;变态反应(42.11%)、肝肾系统反应(28.34%)、神经系统反应(11.74%);血尿(25.91%)、过敏性休克(25.51%)、药疹(10.53%)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 min内(34.41%).过敏性休克多发于用药后10 min内(58.73%).头孢拉定引起的血尿最多(82.81%),头孢噻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最多(36.51%).有6例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菌素在青少年儿童中引起的ADRs,警惕其严重ADRs(如过敏性休克、溶血)的发生,并鼓励、推广头孢菌素的皮试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上报至浙江省ADRs监测中心的ADRs 521例,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药物过敏史、ADRs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因果关系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1例ADRs共涉及227种药品,其中由抗微生物药(85种,占总品种数的37.44%)导致的ADRs 300例,中药制剂(62种,占总品种数的27.31%)引起的ADRs 141例,分别占ADRs总数的57.58%和27.06%;共观察到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ADRs 194例次,占总数的37.24%。不良反应涉及人群男女比例为1∶1.3;60岁以上患者为ADRs易感人群;静脉滴注是导致ADRs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s监测与医疗监管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应用药物不良反应(ADRs)集中监测方法,对60岁以上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用药调查与ADRs监测。二年内发现1221患者中256例发生ADRs328次。发生率为26.85%(328/1221)、因ADRs住院 21人、占 1.72%(21/1221)。A型反应276次、占 84.15%(276/328).B型反应52次、占 15.85%(52/328)。因ADRs死亡6例。老年性ADRs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P<0.05)。因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ADRs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平均用药种数为8~10种/d,不包括中草药。本组患者中应用抗生素、心血管药物、利尿剂、磺脲类降糖药、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等容易引起ADRs。  相似文献   

8.
吡哌酸(PPA)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口服易吸收,在体内分布广,几乎不代谢,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自梁氏报道吡哌酸引起血尿前后,我院自1988~1991年也发现43例因口服吡哌酸,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引起血尿的原因,主要是超剂量服药,43例血尿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情况和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方法:运用Excel软件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98例ADRs报告分类统计分析,计算ADRs发生例数、ADRs例数与其用药频度(DDDs)的比值(相对发生率)。结果: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为264例(37.82%),其中左氧氟沙星73例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药113例(16.19%)和抗肿瘤药92例(13.18%)。用药频度(DDDs)则抗感染药中的左氧氟沙星排序第一,ADRs例数/DDDs比值排序的均值抗肿瘤药为8.5,排序第一。ADRs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共255例(36.53%)。结论:须进一步加强ADRs的监测,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或避免ADRs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培门冬酶(PEG-Asp)2009年以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其处置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2例PEG-Asp的ADRs报告,统计ADRs的发生特点及处置措施。对不同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的患者ADRs发生时间、发生类型以及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72例患者中,18岁以下患者最多(24例,33.33%);严重ADRs 17例(23.61%)。典型ADRs包括过敏性休克11例,发生于5 min^3 h内,30 min时最高发,给药途径均为肌内注射;胰腺炎(7例,9.72%)发生于3~19 d;深静脉血栓(6例,8.33%)发生于2~23 d。对PEG-Asp的ADRs进行分析提示,静脉滴注比肌内注射更少报道引起不良事件常用术语标准(CTCAE)≥3级的过敏反应,儿童的ADRs上报比例较高。处置中经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大部分不良事件结局为好转或痊愈。结论从本ADRs发生时间来看,需要在用药后较长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监测,静脉滴注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报道更少。在给药前预处理方面,国内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建立合理的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严重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类口服制剂不良反应系统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青霉素类口服制剂 (QMSK )不良反应 (ADR )的发生规律。方法 :以《中国药学文摘》1995年1月~2003年4月发表的QMSK的ADR文摘为线索检索原刊文献 ,按设定的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QMSK所致的ADR共计334例 ,其中男性121例 ,女性213例 ;ADR以药疹为主 (74 55 % ) ;73 5 %过敏性休克是首次服药后30分钟以内发生 ;以阿莫西林的ADR报道最多。结论 :QMSK亦应按其注射剂的规则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1979年~2001年241例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新强 《中国药房》2002,13(12):744-745
目的 :探讨抗真菌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979年~2001年国内文献报道的241例抗真菌药的ADRs进行分析。结果 :241例ADRs中 ,皮肤科外用制剂所致ADRs为39例 ,口服及注射制剂所致ADRs为202例 ;涉及11种抗真菌药ADRs的临床类型主要有肝损害69例 ,过敏反应48例 ,血液系统反应26例 ,内分泌紊乱16例 ,神经系统反应15例 ,消化系统反应9例 ,心血管系统反应7例 ,泌尿系统反应4例 ,呼吸系统反应1例 ,其他反应7例。结论 :应加强抗真菌药的应用监测 ,以减少严重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艾司奥美拉唑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2013-2016年379 801例报告,提取其中418例艾司奥美拉唑ADR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18份ADR报表中,类型为一般的有378例,其中新的有262例,严重的40例;注射剂29例,胶囊片剂389例;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的是中老年人(83.47%);ADR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37.80%)、皮肤系统(11.00%)和神经系统(10.53%)。临床症状范围较广。只有124例(29.67%)因果关系为肯定,可能,很可能或可能无关,294例(70.33%)是待评价和无法评价。合并用药有188例(44.97%)。结论:虽然严重的艾司奥美拉唑不良反应不多,但新的不良反应依然很多,临床上应重视其所致的ADR,并加强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国1979年~2001年241例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抗真菌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979年~2001年国内文献报道的241例抗真菌药的ADRs进行分析。结果 :241例ADRs中 ,皮肤科外用制剂所致ADRs为39例 ,口服及注射制剂所致ADRs202例 ;涉及11种抗真菌药ADRs的临床类型主要有肝损害69例 ,过敏反应48例 ,血液系统反应26例 ,内分泌紊乱16例 ,神经系统反应15例 ,消化系统反应9例 ,心血管系统反应7例 ,泌尿系统反应4例 ,呼吸系统反应1例 ,其他反应7例。结论 :应加强抗真菌药的监测 ,以减少严重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以"莫西沙星"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2005年~2011年11月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62例莫西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类型有神经系统反应(28.4%)、过敏反应(21.6%)、心血管系统反应(14.9%)、消化系统反应(10.8%)、呼吸系统反应(6.8%)等。70岁以上的患者占46.8%(29/62),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给药者占59.7%(37/62)。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发生特征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调脂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从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山东省ADR数据库上报的3 840份他汀类药物报告中筛选出瑞舒伐他汀所致严重类型的ADR报表,对患者的年龄、ADR发生时间分布、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统计分析。结果: 瑞舒伐他汀所致严重ADR报告共计254例,多发生在用药2~14 d(75.99%)内,年龄分布以60~69岁(35.43%)患者占比最多;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多样化,以肝胆损害(75.48%)多见,多发生在2~14 d(79.48%);ADR转归结果方面,痊愈或好转209例(82.28%);ADR对原患疾病影响方面,不明显205例(80.71%),病程延长44例(17.32%),病情加重5例(1.97%)。结论: 患者在开始使用瑞舒伐汀的14 d内,临床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ADR,特别是肝胆损害,及时鉴别和干预,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 141例ADR中,女性患者发生较多(652例,占57.14%);中老年人发生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48.32%和47.70%;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多,占52.4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注射用氯诺昔康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和特点,为临床更加合理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汇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10个区县关于注射用氯诺昔康的ADR报告,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用药方法、使用剂量与ADR累及系统等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共收集注射用氯诺昔康ADR病例103例,符合要求病例88例:患者平均年龄48岁,多为中老年患者;男性55例(占62.5%),女性33例(占37.5%);出现ADR最长用药时间为14 d,最短用药时间为5 min内;有75例首次用药即发生ADR,占85.23%;累及系统分为9种类型,其中以皮肤和胃肠道损害多见;合理使用剂量以8 mg/次、1次/d居多,占64.77%;超说明书用药中,有25例为16 mg/次,1次/d,占28.41%;有5例24 mg/次,1次/d,占5.68%,有1例32 mg/次,2次/d,占1.14%。结论:ADR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用法用量及超说明书用药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在应用氯诺昔康时应格外注意。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应做好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加强用药监护,确保注射用氯诺昔康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4~2018年发生的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ADR进行监测,分析ADR的临床表现与累及器官-系统、发生时间、联合用药以及转归等。结果:发生的95例ADR以65岁以上患者为主(占69.47%),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在用药7 d内的占84.21%;患者使用伏立康唑的用法用量均符合说明书要求、发生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器官-系统以循环系统(31.36%)、呼吸系统(23.6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02%)、神经系统(7.10%)较为多见;有2例ADR考虑为双硫仑样反应;严重ADR 9例;除1例转归不详外,其他患者均转归良好。结论:使用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期间应密切监测ADR,尤其对老年患者应加强关注,注意联合用药避免双硫仑样反应等的发生,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我院3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9例ADR中,女性患者发生概率较大(191例,占53.20%);0~10a(66例,占18.38%)婴幼儿及51~60a(65例,占18.11%)中老年人发生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179例,占40.50%)和口服给药(173例,占39.14%)为主;用药方式多为单一用药(336例,93.60%);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多,占50.4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起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磷酸克林霉素;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