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医论坛》2021,36(3):28-30
目的:观察滋阴凉血膏方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ITP患者给予滋阴凉血膏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出血情况,服膏方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激素撤减率等。结果:经治3月,45例ITP患者有效率达88.9%(40/45)。45例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其中完全缓解(血小板计数≥100×10~9/L) 13例,PLT平均计数为115.7×10~9/L;有效(血小板计数≥50×10~9/L) 27例,PLT平均数为73.6×10~9/L;无效(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PLT平均数41.1×10~9/L。34例存在出血症状的患者,在服用膏方1~3月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45例ITP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大便次数增多。36例服用激素患者,经3月滋阴凉血膏方治疗后,激素撤减者24例,激素撤减率为66.7%(24/36)。结论:滋阴凉血膏方能有效升高ITP血小板数量,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回升至30×10~9·L~(-1)时间、出血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整体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回升至30×10~9·L~(-1)时间、出血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整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血小板水平,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蒙药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使用蒙药治疗的62例成人ITP患者的资料。通过观察蒙药治疗1~3个疗程后的有效率、中位血小板数、出血评分、不良反应等评价蒙药治疗成人ITP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完全反应2例、有效23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40.3%;3个疗程后完全反应7例、有效3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2.6%。治疗前中位血小板数为14×10^9/L;1个疗程后中位血小板数为23×10^9/L;3个疗程后中位血小板数为32×10^9/L。治疗前出血评分为0~2分者为43.8%;1个疗程后为77.4%;3个疗程后为96.8%。结论:蒙药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效率高,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属于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ITP6 9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6 9例中 ,男 2 1例 ,女 4 8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5 7岁 ;病程 6个月内 12例 ,7个月~ 1年 14例 ,1~ 2年 9例 ,2~ 10年 34例 ;首次发病 10例 ,2次以上反复发病 5 9例 ;血小板 <5 0× 10 9/L 6 6例 ,血小板 <6 0× 10 9/L 3例。2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强的松 2 0~ 4 0 mg,上午 8:0 0顿服 ,每周减少前次量 5 0 % ,减至每日 5 m g后服用 1周停用 ,一般治疗 3~ 4周。中药治疗 :1血热…  相似文献   

5.
止血宝合归脾丸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用止血宝合归脾丸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 2例 ,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5 2例全部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其中 8例血小板为 (2 0~ 4 0 )× 10 9/ L,15例为 (40~ 6 0 )× 10 9/ L,2 9例为 (6 0~ 80 )× 10 9/ L;出血时间 3min以上者 2 1例 ,其中 5min以上者 12例 ;凝血时间 (玻片法 )在正常范围 ;年龄 6~ 5 8岁 ,2 0岁以内 17例 ,2 0~ 5 8岁 35例 ;男 19例 ,女 33例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6 a,其中 1a以内 2 4例 ,1~ 2 a18例 ,2 a以上 10例。2 治疗方法止血宝颗粒 (西安威信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 3g,…  相似文献   

6.
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0例(急性42例,慢性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和宁血饮联合治疗,对照组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皮下紫癜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远期疗效等。结果:急性ITP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症状改善无显著差异性,但治疗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总有效率、远期疗效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慢性ITP治疗组出血症状改善以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总有效率、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尤其是慢性ITP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乃属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加速而引起的皮肤、粘膜或内脏等出血症候.笔者近年来临床以辨证分型治疗7例患者,收到了显著效果.兹简介如下: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3,女4;年龄:3岁的1例,4~10岁的5例,28岁的1例;病程长者1例14个月,余6例从6日到144天,平均23.5天;临床症状:7例均有皮肤瘀斑,5例鼻衄,3例牙齿出血,1例月经过多;化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10×10~9/L_1例,11~20×10~9/L_2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中药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虚火旺的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时血小板的计数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在1月时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出血状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两组在出血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在2个月以后两组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出血情况方面,中药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口服中药治疗ITP是有效的,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出血情况,但在治疗早期是否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抗血栓药对ACS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联合注射用丹参(冻干)0.4g;对照组联合桂哌齐特160mg,静脉点滴,7d。结果:①治疗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ADP和AA)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ADP和AA)明显降低;②不良事件治疗组7例,对照组5例;其中出血事件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结论:本研究提示丹参注射液联合抗血栓西药对ACS患者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滋阴摄血汤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0、IL-17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泼尼松治疗,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适当的剂量,1次1~2片,1日2~12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气滋阴摄血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小板计数和出血评分,血清IL-10、IL-17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出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清IL-1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滋阴摄血汤能有效的改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水平,减轻出血症状,提高治疗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reg/Th17细胞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沁  周红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4):237-239
目的:比较中药联合激素与单纯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被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按血热妄行型、气不摄血型和脾肾阳虚型辨证施治,同时口服泼尼松(每日1~2 mg.kg-1);对照组口服泼尼松。共治疗60 d,观察临床疗效、临床出血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各证型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5或P<0.05);止血时间及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血小板上升峰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分型论治中药加激素治疗ITP具有止血快,血小板上升迅速、峰值高,且维持正常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9月—2005年8月间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征)。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1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64例中阴道分娩37例,剖宫产27例;发生产后出血9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4%;无死胎或死产,无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剖宫产非手术绝对适应证或禁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97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55例实施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纳入观察组,42例单纯予以激素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两组患儿恢复情况(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峰值、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到达峰值时间)以及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到达峰值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血小板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提高治疗效果,可快速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汤治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肿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GP方案化疗,化疗后均出现血小板低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温肾健脾汤口服,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口服,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最低血小板数值、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及治疗血小板减少所采用方法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中血小板下降至58.21×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45.37×10~9/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恢复时间较短。治疗组中第7天及第10天的MPV值分别为5.3 fL、9.6 fL;均高于对照组的4.2 fL、5.6 fL;第7天及第10天治疗组MPV值为9.4fL、15.1 fL,也均高于对照组的7.6 fL、14.3 f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风险,白介素-11皮下注射针数(24支)及血小板输注次数(4次)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支及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汤可防治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癫痫患儿予VPA单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的变化,并与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癫痫患儿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服用VPA 6个月后,患者出血时间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VPA可降低癫痫患儿血小板计数,延长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抗血栓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①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年1月至2009年8月,记录各丹参注射液文献的不良事件类型等。②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的ACS患者301例,丹参组(114例),对照组(187例),收集并记录病例不良事件等。③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于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ACS诊断且未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其制剂的患者47例,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对照试验,两组均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0.4g静脉点滴;对照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16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7d。结果:①检索到文献1 659篇,纳入统计86篇。报道不良反应病例7 900例,涉及丹参注射液395例(0.05%),出血16篇,占不良事件17.4%。出血事件与丹参注射液可能有关、肯定有关各1篇(2.13%)。②回顾性队列研究中丹参组与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为2例:1例,出血事件为1例:1例。③治疗组治疗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ADP和AA)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血瘀证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有效率95.7%,对照组有效率87.5%。不良事件治疗组:对照组为7例:5例;出血事件治疗组:对照组为3例:2例。结论:本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合用未增加ACS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清营化斑升板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 ,血小板减少 ,出血时间延长 ,血管收缩不佳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等为特征。本病小儿患者急性多见 ,愈后较成人为好 ,发病年龄以 2~ 8岁为常见。笔者自 1 994年以来采用清营化斑升板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患儿 ,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现将治疗 1 8例患儿结果及最佳方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ITP36例中 ,男性 1 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2~1 5岁 ,平均年龄为 8.2岁 ;随机分成西药 (对照 )组1 8例、中药组 1 8例。各组病情、临床表现均无显…  相似文献   

18.
周林  戴燚  刘毓玲 《河北中医》2023,(9):1449-1453+1458
目的 观察芪黄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对细胞相关因子和外周T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影响。方法 将90例IT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芪黄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ITP出血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比较2组治疗前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7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PD-L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39/45),复发率10.26%(4/39);对照组总有效率68.89%(31/45),复发率29.03%(9/3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TP出血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PLT计数较治疗前升高(P<...  相似文献   

19.
血复康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以下简称 ITP)作为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目前 ,西医治疗主要依赖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 ,毒副反应大 ,远期疗效尚不理想。笔者运用中药血复康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8例患者全部符合首届全国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1] ,确诊为本病 ,均为 ITP慢性型。其中男 12例 ,女 36例 ;年龄 12~ 6 2岁 ,平均 34.2岁 ;病程 3月~ 16年 ,平均 4 .6年。血小板 (Plt)计数 (18~ 81.3)× 10 9/L,平均 4 1.6 1× 10 9/L。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 G在…  相似文献   

20.
叶明 《江西中医药》1992,23(3):19-2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病因不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同祖国医学书籍中记载的“肌衄”、“发斑”相似,属于中医“血证”的范畴。近年来(1988年~1990年)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对中药的药理研究,自拟重用仙鹤草、生地为主药的方剂治疗慢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获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者1岁半,平均15.7。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1年,平均5.3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其中出血程度Ⅰ级(无出血或仅在损伤后有轻度出血)者2例;Ⅱ级(皮肤粘膜明显出血,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