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种类、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465例(4481眼)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影响进行了6个月的观察。结果:LASIK术中并发症有角膜血管翳出血、角膜瓣偏位、角膜瓣不全、游离瓣、角膜上皮剥脱、角膜基质床不平整和纽扣瓣;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过矫或欠矫、弥漫性板层角膜炎、角膜层间异物、近视回退、不规则散光、术后干眼和术后眩光。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许多并发症,应引起重视。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视力及视野检查的表现。方法:530眼按等效球镜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3组,分别于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检查视力和中心30度视野。结果:同组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视力无明显差别,但高度组术后6个月视力略有回退。低度组和中度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视野平均缺损(MD)正常。低度组术后不同时间MD无差别,均好于术前。中度组和高度组术后存在一个加重-好转的过程。高度组术前MD高于正常,术后3个月缺损加重,术后6个月略有好转但仍高于术前。低度组和中度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视野矫正缺损变异值在正常范围。高度组局部视野损害手术前后均超过正常范围。3组术后均存在视野损害加重-缓解的过程。结论:LASIK手术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视野在术后短期内具有一定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LASIK治疗近视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镶术(LASIK)治疗近视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1105例(2030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后随访12个月,观察及分析并发症。结果:LASIK术中主要并发症表现为与角膜瓣有关,小瓣、瓣中央小孔、游离瓣、瓣形成不全及角膜血管翳出血。术后并发症为感染、继发性圆锥角膜、干眼症、眩光、屈光回退、黄斑出血及激素性高眼压。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必须重视术中术后并发症,随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手术设计的完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80例(555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疗效。方法:将280例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0.75D~-6.00D295眼;Ⅱ组-6.25D~-10.00D238眼;Ⅲ组-10.25D~-14.OOD22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Ⅰ组术后裸眼视力1.0~1.5有295眼,矫正率为100%;Ⅱ组术后裸跟视力LO~L5有232跟,矫正率为97.48%;Ⅲ组术后裸眼视力0.5~1.0有18眼,矫正率为81.8%。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其预测性、稳定性好,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峪IK)治疗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矫正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明确,但其对超高度近视的疗效一直为眼科医师所关注。作者2000年1月~2003年1月应用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并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马玉娜  赵宝春  林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71-1572
目的:观察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近视220例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中度近视组(A组)和高度近视组(B组),均给予LASIK术,术后随诊达5年。结果:术后5年,裸眼视力≥0.8者A组为95%,B组为85.7%;裸眼视力≥1.0者A组为91.7%,B组为77.6%。全部患者裸眼视力(UCVA)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者39只眼;下降2行者15只眼。结论:角膜屈光手术(LASIK)治疗近视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对LASIK和PRK手术治疗近视眼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新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 ,临床诊断治疗领域不断拓宽 ,各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治疗近视眼方法的问世并得到迅速普及 ,即为其一。这些治疗方法无疑为人类摆脱顽疾之痛提供了一线曙光 ,但医学科学的探索性和相对性决定了任何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的问世 ,都有一个长期的验证过程 ,在逐步经验积累和反思中走向成熟或被淘汰出局。那么 ,LASIK和PRK手术到底能否彻底治愈近视眼 ?其当前的迅速推广趋势于我国国情是否相符 ?怎样使这一新生事物走正常的发展之路 ?本刊将陆续展开对近视眼手术治疗相关问题的探讨 ,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也征集对其他当前临床治疗中的热点问题提出反思的稿件 ,择优在本专栏刊发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201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和健康宣教,认为LASIK术的手术期全程认真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矫正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明确,但其对超高度近视的疗效一直为眼科医师所关注。作者2000年1月~2003年1月应用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并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选择屈光度-10.00以上的患者共145例245只眼,年龄18~50岁,平均29.2岁。根据术前屈光度分为2组:Ⅰ组214只眼,屈光度-10.00~-15.00 D,平均(-11.65±2.73)D;Ⅱ组31只眼,屈光度-15.25~-21.50 D,平均(-17.22±3.71)D。患者屈光度近1年基本稳定,停戴角膜接触镜1周以上,眼前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模式.方法对1 711例患者采用计划式、随机式、群体式、个体式、口头讲解式、回答式、示范式健康教育方式和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指导方式.结果病人和家属对LASIK手术有了进一步了解,加强自我护理的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结论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减少心理应激反应,增强对手术信心,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提高促进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谢淑英 《华西医学》2009,(6):1362-1363
目的:通过应用护理程序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使护理行为标准化,程序化,系统化,减少由于护理问题引发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程序组,分别对其实施单纯性健康宣教法和模拟训练,实地参观为一体的护理程序法,从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方面科学实施,最终从焦虑指数,术中配合,术后满意率三个方面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常规组焦虑指数的SAS评分为42.49±1.63,程序组为32.78±1.56,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t=9.89,P〈0.01);术中常规组头位改变率13.27%(13/98),眼位变化率16.33%(16/98),程序组分别为3.06%(3/98)、2.04%(2/98),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χ2=15.18,P〈0.01);常规组术后7天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最佳矫正视力的常规组75眼(76.53%),程序组95眼(96.94%),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X2=14.65,P〈0.01)。结论:护理程序的实施规范了护士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全程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模式。方法对1711例患者采用计划式、随机式、群体式、个体式、口头讲解式、回答式、示范式健康教育方式和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指导方式。结果病人和家属对LASIK手术有了进一步了解,加强自我护理的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结论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减少心理应激反应,增强对手术信心,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提高促进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200眼)LASIK术后患者用非接触式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结果 有43例测量结果中出现不准确提示,经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纠正了不准确结果.结论 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测量的眼压结果准确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on - contact tonometer measured value after 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 Leusis (LASIK) . Methods A total of 100 (200 eyes) LASIK patients were offered with non -contact tonometer to measure intraocular pressure. Results Measure results of 43 cases appeared inaccuracies cue, by tak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accurate results were corrected. Conclusions The measur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measurement results, to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LASIK术后主视眼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来50例LASIK术后主视眼的变化。结果:49例近视眼获LASIK手术矫正后,主视眼无变化,1例主视眼发生变化。结论:LASIK手术后一般不会导致主视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护理配合,重点强调术前心理指导,术后加强护理,定期复查在LASIK手术中的作用。术后发放护理小卡片,制作复诊卡定期复查,保证手术效果。596例患者(1167眼),疗效确切,视力达1.0以上占98.5%。  相似文献   

17.
LASIK术后鼻侧蒂与上方蒂引起干眼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小良  曾涛  谢淑英 《华西医学》2006,21(1):131-132
目的:比较LASIK手术上方蒂与鼻侧蒂对形成干眼和对干眼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LASIK手术治疗102例(204眼)患者,右眼作上方蒂,左眼作鼻侧蒂,并分左眼为鼻侧蒂组(102眼),右眼为上方蒂组(102眼)。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半月、3月、6月的干眼症状,荧光素钠染色,BUT,Schirmer’sI试验,比较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干涩感:术后半月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月、6月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鼻侧蒂干涩感患者比上方蒂患者少。异物感:术后半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6月时间点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鼻侧蒂异物感患者比上方蒂患者少。烧灼感:术后两组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荧光素钠染色:术后半月、3月时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多数鼻侧蒂术眼少于上方蒂术眼,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月时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泪膜破裂时间:术后半月,3月时BUT时间鼻侧蒂组术眼多数比上方蒂组术眼时间长,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6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泪液分泌量: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ASIK手术蒂位置在减少和加快干眼恢复方面制作鼻侧蒂优于上方蒂。  相似文献   

18.
何春银  高立达 《华西医学》1992,7(3):364-367
作者对我院1980至1987年间经手术治疗2006例颅内肿瘤术后近期(术后2周以内)死亡的144例进行了死亡原因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肿瘤死亡率差别很大,大脑半球肿瘤死亡率最低为3%,而脑室系统肿瘤死亡率高达为23.4%,总死亡率为7.2%。本文着重对降低手术治疗的死亡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应用那素达滴眼液及不同点眼次数对结膜下出血的影响。方法研究分为临床对照研究和自身对照研究。临床对照研究:观察组在术前15min滴那素达滴眼液1次,对照组在术前15min开始滴那素达滴眼液,间隔5min滴眼1次,共3次。自身对照研究:在术前15min给同一患者左眼滴那素达滴眼液1次,右眼滴那素达滴眼液,间隔5min滴眼1次,共3次,下1例右眼滴1次,左眼滴3次,依次类推准备术眼。两组均按常规进行LASIK术前准备及手术。结果临床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对照组中,观察组有4眼发生结膜下出血,占3.67%;对照组有5眼发生结膜下出血,占4.5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身对照组中,观察组有3眼发生结膜下出血,占3.12%:对照组有4眼发生结膜下出血,占4.1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LASIK术前点用那素达滴眼液,能有效地降低LASIK术后结膜下出血的发病率,并且点眼1次或3次对结膜下出血的发病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LASIK术后干眼症和泪膜破裂时间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BUT),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的近视患者168例,随机将左右眼角膜瓣蒂部置于角膜上方或颞侧,再进行常规LASIK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月、及3月时询问干眼症状,检测泪膜破裂时间。结果干涩感:在术后1周时,上方蒂组的干涩感明显严重于颞侧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物感:两组间在术后1周和1月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灼烧感:两组间在术后1周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5)。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所有时间点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颞侧蒂角膜瓣可保持较高的角膜敏感度,部分缓解干眼症。术后加强护理,可促进手术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