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脑小脑角肿瘤主要包括:听神经鞘瘤、脑膜瘤、胆脂瘤等,靠近脑干,解剖关系复杂而重要,是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术后相对并发症较多,为临床护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精心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治疗的关键.我院2002-2006年,我院收治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肿瘤患者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脑桥脑角肿瘤是神经系统的常见和多发病。因肿瘤所在部位特殊,除紧贴脑干外,该区域还有多条颅神经在其内通过,故手术野暴露困难,手术难度亦大。术中常常损伤脑干和颅神经,术后死亡及病残率较高。为提高手术疗效,我们于1991年起对部分小脑桥脑角肿瘤采用幕上下联合切口乙状窦前经天幕入路切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桥小脑角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永芹  张世明 《现代护理》2002,8(4):273-274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肿瘤(又称CPA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特点。方法 总结191例CPA肿瘤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愈后良好,无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并发症。结论 桥小脑角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对开展CPA肿瘤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1994年以来,我们收治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桥脑角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蒲萍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66-67
目的:总结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围术期更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2例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经验总结,对其术前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有效沟通,术后加强病情变化的观察及对并发症的护理。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早期生长隐匿,就诊时肿瘤已较大,手术危险性高,且术后极易出现颅神经损伤,及时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春娟 《天津护理》2013,(5):416-417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肿瘤之一,其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如果护理不当或不及时往往会产生新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致残、致死率[1].我科近5年经手术治疗桥小脑脑区肿瘤发生术后并发症140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我科桥脑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共140例,其中,男59例,女81例,年龄18~71岁,平均(49.12士4.5)岁.术前听神经损伤(包括听力下降、耳聋、耳鸣、前庭功能受损)117例,面神经受损(面瘫、面肌痉挛)2例,三叉神经受累(三叉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或迟钝、面部疼痛、咀嚼功能障碍)4例,后组颅神经受累(声音嘶哑、吞咽困难)5例,小脑受累(共济失调)3例,脑干受累(偏身感觉障碍)5例,脑积水(颅压高)4例.  相似文献   

7.
大型听神经瘤是指肿瘤直径超过30 mm者[1].听神经瘤位于后颅窝桥脑小脑角,首先压迫位听神经和面神经.随着肿瘤的长大,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并增多.向小脑桥脑隐窝发展压迫三叉神经,向下发展压迫舌咽、迷走、副神经,向内发展压迫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严重的压迫脑干,使脑干移位,造成颅内高压.由于解剖位置关系复杂,手术难度高,术后并发症多,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近年来,我科不断探讨总结经验,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减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预防和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三叉神经痛1135例,其中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桥脑角肿瘤126例(占11.1%),占同期收治小脑桥脑角肿瘤(458例)的27.5%,经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又称CPA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191例CPA肿瘤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愈后良好,无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并发症.结论桥小脑角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对开展CPA肿瘤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后颅窝肿瘤是指生长在小脑幕下方的小脑角、第四脑室、脑干、小脑延髓池等处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总数1/3。由于后颅窝的手术操作可直接刺激、牵拉或压迫脑干、心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骤然变化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手术中的密切配合及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桥小脑角区是脑桥、延髓与其背方的小脑相交的区域,内有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听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发生在该区的肿瘤病程长且发展较慢[1]。临床上主要表现在为面神经、听神经及三叉神经、小脑、脑干及后组神经障碍,颅内压增高。桥小脑角区肿瘤靠近脑干,很多血管神经通过,解剖关系复杂而重要,是高难度高风险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精心准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关键。现将4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  相似文献   

12.
1例巨大胆脂瘤摘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胆脂瘤又称珍珠瘤或上皮样囊肿 ,简称 IEC(intrucranialepidermoid cyst) ,由胚胎神经管发育过程中残留的皮肤组织发展而成。发病部位以小脑桥脑角最常见。肿瘤大多于成年后才出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第 ~ 对颅神经、小脑及脑干损害征和颅内压增高征 ,严重者发生脑疝而死亡。我科于 1999年 8月收治了 1例经 MRI诊断为左小脑桥脑角胆脂瘤并脑积水的患者。该患者肿瘤巨大 ,部位较深且位于重要功能区 ,手术危险性大 ,术后并发症多 ,致残率高。经过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预见性观察和全方位的护理 ,疗效良好 ,患者病愈出院。现将…  相似文献   

13.
大型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型听神经瘤是指肿瘤直径超过 30mm者[1 ] 。听神经瘤位于后颅窝桥脑小脑角 ,首先压迫位听神经和面神经。随着肿瘤的长大 ,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并增多。向小脑桥脑隐窝发展压迫三叉神经 ,向下发展压迫舌咽、迷走、副神经 ,向内发展压迫小脑 ,引起共济失调 ,严重的压迫脑干 ,使脑干移位 ,造成颅内高压。由于解剖位置关系复杂 ,手术难度高 ,术后并发症多 ,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近年来 ,我科不断探讨总结经验 ,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减少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预防和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桥小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神经监测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09年至2010年对27例行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患者实行了术中面听神经、三叉神经的神经监测,总结护理措施。结果27例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神经监测的患者面神经及三叉神经解剖保留良好,听神经也得到最大的功能保护。结论在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采用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医生对神经的损伤,减少术后患者面瘫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总结12例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患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结果,并结合CT等影像学资料重点讨论了ABR对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对听神经损害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 探讨桥小脑角肿瘤术后口腔疱疹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51例接受桥小脑角肿瘤切除的患者术后出现唇疱疹的38例。综合分析、判断桥小脑角肿瘤术后唇疱疹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出护理对策,以确保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继发于桥小脑角病变舌咽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年5月-2005年6月收治的56例桥小脑角病变患者中出现的6例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病例资料。6例患者均经乙状窦后入路完成手术。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临床主要表现咽部舌根部疼痛或伴有耳深部疼痛。6例均取得肿瘤完整切除、疼痛消失的满意疗效。其中3例术后出现轻度声嘶及饮水呛咳,经过治疗康复,平均随访2.3年,6例肿瘤及疼痛均无复发,3例声嘶呛咳患者经过治疗及正确的护理和指导后症状逐渐好转。结论桥小脑角肿瘤可引起舌咽神经痛,切除肿瘤后疼痛可消失,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继发于桥小脑角病变舌咽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年5月-2005年6月收治的56例桥小脑角病变患者中出现的6例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病例资料.6例患者均经乙状窦后入路完成手术.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临床主要表现咽部舌根部疼痛或伴有耳深部疼痛.6例均取得肿瘤完整切除、疼痛消失的满意疗效.其中3例术后出现轻度声嘶及饮水呛咳,经过治疗康复,平均随访2.3年,6例肿瘤及疼痛均无复发,3例声嘶呛咳患者经过治疗及正确的护理和指导后症状逐渐好转.结论 桥小脑角肿瘤可引起舌咽神经痛,切除肿瘤后疼痛可消失,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9.
赵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7):2774-2776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106例,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对患者实施照护。结果本组术后发生面神经功能障碍21例,占20%;听神经损伤74例,占70%;三叉神经损伤21例,占20%;后组颅神经损伤16例,占15%;外展神经损伤5例,占5%。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愈后良好。结论开展对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是提高医生手术成功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4例中,男3例,女1例。4例均经CT检查,其中2例配合MRI检查。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例1女,60岁,阵发性头痛、呛咳、耳鸣及走路不稳半年。CT检查:左桥脑小脑角见4cm×3-8cm稍高密度区,CT值22-1Hu;强化后见均匀增强(图1),脑干受压,桥池消失。CT诊断:左桥脑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手术所见:桥脑、延髓左侧见灰色肿瘤,质软,起源于舌咽神经,大小为5cm×3cm,与迷走神经、副神经粘连。手术病理诊断:舌咽神经鞘瘤。例2男,29岁。头痛、喝水呛、走路不稳半年。CT检查:右桥脑小脑角及脑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