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心肌坏死是克山病的特征性病变,研究心肌坏死的形态特点对阐明克山病心肌病变的发生、发展,探讨病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甘肃省30例克山病心脏切片重新进行系统观察,进一步明确了克山病心肌各型坏死的形态特点及相互关系。并从反映坏死的角度,对克山病心脏进行了新的分类,以便探讨两型坏死出现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20例小儿克山病尸检例心肌改变的光学与电镜的定位观察。亚急型克山病急性损伤区的心肌凝固性坏死是由于肌丝的过度收缩和透明变性,心肌线粒体异位和钙化的结果。广泛空泡变性区多为肿胀、退化和囊泡化的线粒体,同时肌丝逐渐溶解,消失。在光学显徵镜下慢型克山病心肌的基本改变主要是修复、治愈和瘢痕形成及不同程度心肌肥大,远离斑痕灶部位的电镜所见为肌原纤维粗细不等,排列不规则,少数肌原纤维离散、断裂,线粒体数目明显增多,作者也讨论了心肌结构改交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心肌病变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3.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胰腺局部、节段或弥漫性炎症,胰腺实质内腺泡和小管的反复受损,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腺泡萎缩或胰管变形、胰腺广泛性纤维化、局灶性坏死、钙化及假性囊肿形成,这些病理改变通过影像检查有助于CP的诊断[1].  相似文献   

4.
克山病病理形态学研究结果认为,克山病心肌病变的性质属子缺血、缺氧性心肌坏死;与儿茶酚胺一类物质引起的实验性心肌坏死颇多相似之处。儿茶酚胺在克山病心肌坏死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很值得重视。我们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同样都给异丙基肾上腺素(ISP)做为激发条件,饲克山病病区  相似文献   

5.
云南暴发性心肌炎与亚急型克山病病理学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云南暴发性心肌炎与亚急型克山病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对14例云南暴发性心肌炎与14例亚急型克山病死亡病例的心、肝、脾、肺、肾、胰腺等组织进行对比观察,其中以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为重点。结果 暴发性心肌炎的心脏增重及心腔扩大不明显,病变以心肌间质弥漫性炎细胞为主;而亚急型克山病的心脏增重及心腔扩大明显,心肌病变以心肌实质灶状变性、坏死和修复后的瘢痕为主,并具有围血管分布等一系列特点。结论 云南暴发性心肌炎与亚急型克山病在病理学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改变,是两种具有各自病理学特点的独立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在克山病病因和发病学研究中,对某些化学元素的分析和代谢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改变的地方性心肌病,心脏是主  相似文献   

7.
陆建平 《胰腺病学》2004,4(3):139-140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胰腺局部、节段或弥漫性炎症,胰腺实质内腺泡和小管的反复受损,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腺泡萎缩或胰管变形、胰腺广泛性纤维化、局灶性坏死、钙化及假性囊肿形成,这些病理改变通过影像检查有助于CP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克山病心肌病理学研究结果认为,其病变性质类似缺血、缺氧性的心肌坏死。实验病理学研究证明,亚硝酸盐中毒可以引起动物缺氧性心肌坏死,还发现用克山病病区粮饲养的动物,这种心肌坏死的检出率及坏死面积均较用非病区粮饲养者明显增加,两组间差  相似文献   

9.
心内膜下坏死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或称心内膜下梗死,约半数心肌梗死位于心内膜下心肌。本改变亦见于非冠状血管性心脏损伤。急性心内膜下坏死在克山病甚是常见。于氏报告41例心电图有 ST 段改变的急型克山病病例,37例有明显的下向性单相曲线,且不出现深大的 QS 波。我室尸检成人急型克山病例,心内膜下坏死高达95.1%,其病理改变主要在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本文报告临床及病理资料较完整的15例克山病心内膜下坏死尸检例,着重就病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克山病的心肌病变,以往多注重两侧心室,对心房病变的系统观察较少。本文拟通过60例克山病心房的病理观察,了解各型克山病心房病变的性质和受累程度,对比两侧心房病变的轻重,为探讨克山病心肌坏死的发生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材料和方法 选择心脏标本保存较好的急型、亚急型和慢型克山病各20例,在左、右房按固定部位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克山病患血清中肌红蛋白(Mb)的变化,探讨了肌红蛋白在诊断克山病心肌坏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酶免疫微量法。结果 不同类型克山病患的血清中Mb含量有所改变,但是只有亚急型克山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随心肌坏死程度加重,Mb含量也随之增高。结论 血清中肌红蛋白含量变化可作为克山病急性心肌坏死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胰腺炎的外内分泌功能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0 引言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系指胰腺实质的反复或持续性炎症改变,呈广泛性纤维化,局灶性坏死、胰管内结石形成或弥漫性钙化,可引起腺泡和胰岛细胞萎缩或消失,常有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目前尚缺乏十分特异的胰腺功能检测方法,CP患者常被延误诊断,待诊断时已有多种并发症.日本胰腺病研究会(1995)提出CP的诊断标准之一,即为有显著的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且CP随外分泌功能低下出现内分泌障  相似文献   

13.
杨青  王凡 《地方病通报》1994,9(2):15-17
用克山病病区粮喂饲鸡雏三周,其胰腺外分泌腺腺胞出现了以空泡变笥为主的表现,电镜下观察该空泡主要是高度扩张或囊泡变的粗面内质网。上述变化是由克山病病区粮低硒使机体组织谷胱苷过氧化物酶活力降低所致;胰腺损伤;继发维生素E吸收障碍可加重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以胰腺实质内腺泡和小管的反复或持续性损害,胰腺广泛性纤维化,局灶性坏死及胰腺导管内结石形成或弥漫性钙化,腺泡和胰岛细胞的萎缩或消失为特征.发病率约为0.04% ~ 5%,50 ~ 59岁男性和60 ~ 69岁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5.
克山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心肌坏死为主的地方性心肌病。在病理形态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中,曾提出克山病很可能属于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即由于病区地球化学组成异常,通过粮食、蔬菜和饮水作用于人体而致病。克山病心肌病变的性质,类似缺血、缺  相似文献   

16.
克山病(Keshan Disease、简称 KSD)与纤维囊性病(Cystic Fibrosis 简称 CF)有其共同特点,如心肌呈散在性灶性坏死和纤维变,发病年龄多为胎儿或学龄前儿童等。而肝脏和胰腺损害为纤维囊性病的特征性病变。本文作者对克山病尸检材料作了进一步研究。在已确诊的1700例克山病病例中发现595例(35%)有纤维囊性病的胰腺改变,均为胎儿和学龄前儿童。其中850例(50%)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灶性胆汁性肝硬变,85例(5%)发展成严重的小叶性肝硬化。纤维囊性病和克山病的另一共同点是易感个体的硒元素缺乏,易感个体多为胎龄17周至6个月的胎儿或是早期幼儿。克山病和纤维囊性病缺硒的表现是有区别的,但在基本的细胞水平及组织水平的病理生理学上,二者即便不是完全一致,已是十分相近的。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克山病病区粮食致豚鼠心肌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山东省克山病病区粮,模拟克山病高发年膳食组成喂养豚鼠。3个月后描记其心电图,测血Se含量和GSH-Px活性,取心肌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动物血Se,GSH-P降低,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损伤表现,心肌呈现灶状环死的形态学改变。表明克山病病区粮可使豚鼠发生心肌病变。本文就此种心肌病变的形成及与克山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吴叔明 《胰腺病学》2004,4(2):76-77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以胰腺实质内腺泡和小管的反复或持续性损害,胰腺广泛性纤维化,局灶性坏死及胰腺导管内结石形成或弥漫性钙化,腺泡和胰岛细胞的萎缩或消失为特征。发病率约为O.04%~5%,50~59岁男性和60~69岁女性多见。我国胆管疾病是主要病因,西方国家则  相似文献   

19.
克山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主要以心肌坏死为主的地方性心肌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所有克山病病区都处于乏硒状态,用亚硒酸钠防治取得了肯定的效果。尸检与实验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心肌主要是变性、坏死,同时伴有冠状血管的病理改变。以上说明硒与克山病心肌病变有密切关系。但硒对正常心肌收缩力等方面影响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主要通过硒对离体蛙心的心肌收缩力、血流量、心率的影响,来探讨硒对心脏的作用机制和硒在预防克山病时对心脏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例胎儿克山病心肌检出肠道病毒RNA及凋亡细胞的探讨周令望钟学宽牛美娟于祖熙既往研究报道母亲因患克山病可在其胎儿心肌上检出病变程度和性质相对应的病理改变,称其为胎儿克山病[1]。为探讨胎儿克山病与肠道病毒感染的关系,我们应用柯萨奇B3病毒的cDNA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