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三七通经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三七痛经丹加减(三七粉、川芎、肉桂、元胡、益母草、当归、香附、乌药等)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结果 总有效率04%.结论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疏肝理气t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养血调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周期治疗 杨冠英治疗430例,以补肾为主予以人工周期疗法,月经周期第5~7天服促卵泡汤:党参、茯苓、炒白术、灸甘草、当归、炒白芍熟地、黄芪、陈皮;第12~15天服排卵汤:丹参,赤芍、泽兰、香附、乌药、当归、黄芪、茯苓、熟地、并按肾阴、阳虚加用不同药物;第24~28天服活血调经汤:当归、熟地、赤芍丹参、川芎、泽兰、香附、红花、乌药。配合西医对症药物或手术处理、中药辨结:妊娠者321例。谢剑南治疗105例,在辨证论治基  相似文献   

3.
四制香附丸是中药固有成方,由香附、当归、白芍、川芎、熟地、泽兰、白术、黄柏、陈皮、甘草等10味药组成。其中香附是主药,全料药物总量为四十三两,而香附为十六两,占总量的37%强;此外,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各四两,白术、泽兰、陈皮各三两,甘草、黄柏各一两。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治疗脘腹诸痛特别是妇女经来腹痛的要药;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即是妇科常用方四物汤,具有养血调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倒,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a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倒,口服中药温经汤(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半夏、乌药、桂枝、吴茱萸、干姜、甘草等);a对照组36例,口服消炎痛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7.
赵伟萍 《中外医疗》2009,28(17):102-102
目的观察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当归止痛汤(当归、元胡、川芎、白芍、甘草)治疗原发性痛经38例。结果治愈2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结论当归止痛汤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萃 《中国医刊》2000,35(12):41-41
【姚氏八宝坤顺汤】(现代·姚五达方 )方剂组成 :当归 9g、白芍 9g、茯苓 9g、川芎 9g、干地黄 1 2 g、香附 9g、佩兰叶 9g、泽兰叶 9g。月经先期水火交旺者 ,原方去佩兰、泽兰、川芎。加细生地、丹皮、茅根炭、大蓟、小蓟 ;月经先期阴虚火旺者 ,另加玉竹、阿胶珠、元参、细生地。月经后期者另加炙祁艾、阿胶珠 ;月经后期血虚者加龙眼肉、黑桑椹 ;血寒者加桂枝、熟附子 ;气郁者加醋柴胡、台乌药 ;血瘀者加苏木、益母草。月经先后不定期者 ,加醋柴胡、淮山药、川续断。痛经气滞者 ,加延胡索、盐桔核、台乌药 ;痛经血瘀者 ,如苏木、茜…  相似文献   

9.
组成:柴胡、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泽泻、香附各12g,生姜3片,大枣3枚,葱白3寸。兼情感抑郁,胸胁胀满,面部烘热,月经不调,口干苦,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者,加丹皮、栀子、白芍、益母草,皮疹颜色深褐,边界清楚,舌淡、苔少,脉细弱者,加生地、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止痛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痛经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门诊收治的痛经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止痛方(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元胡、川楝子、蒲黄、五灵脂、乌药、川牛膝、小茴香、香附、枳壳、半夏、乳香)配合耳穴贴压疗法;对照组单用止痛方,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痛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痛经的效果优于单用止痛方.  相似文献   

11.
膈下逐瘀汤原方见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五灵脂(炒)、当归、川芎、桃仁(研泥)、丹皮、赤芍、乌药、元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从妇科方面入手,总结膈下逐瘀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川芎、灵脂、蒲黄、赤芍、醋元胡、肉桂、干姜、制没药、当归)煎汁口服治疗病53例。结果:治愈3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0.6%。结论:少腹逐瘀汤是治疗寒凝血瘀痛经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13.
分期治疗不孕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归纳出“四个时期”的治疗方法及原则。行经期:清宫汤(当归、川芎、益母草、香附、柴胡、艾叶等);经后期:促卵汤(黄芪、党参、枸杞子、紫河车、当归、大云、白芍、熟地);月经干净后服用,连服5剂;排卵期:助孕汤(菟丝子、枸杞子、当归、川芎、赤芍、熟地、益母草、紫石英、茺蔚子),经后第8天开始,连服6剂;经前期:通经汤(当归、白芍、川芎、香附、柴胡、益母草、川楝子)经前5天用,连服4剂。结果治疗本病50例。治愈4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  相似文献   

14.
黄浩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0):622-622
目的观察传统经方对痛经的疗效。方法采用温经汤加减(吴茱萸、桂枝、当归、川芎、丹皮、阿胶、白芍等)治疗痛经32例。结果温经汤治疗痛经总有效率达90.63%.结论本方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标本兼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制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药、蒲黄、五灵脂)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结果:35例中,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4%.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杂病,临床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痛经情志所伤为其主要致病原因,素多抑郁,复伤情志,致肝气郁滞,气滞则血瘀,经血运行不畅引发为痛经。治宜理气化瘀止痛,方选膈下逐瘀汤:当归10g、川芎15g、赤白芍各12g、枳壳10g、玄胡10g、五灵脂10g、桃仁10g、红花10g、丹皮10g、乌药10g、香附10g、甘草6g。兼前后二阴坠胀加柴胡10g、升麻10g;兼恶心呕吐加黄连6g、吴茱萸6g、生姜3g,以和胃降逆。2闭经因肝气不舒,心气不开,脾气不化者为多。气结则血瘀,治宜理气活血、祛瘀通经,方选血府逐瘀汤:桃仁10g、红花12g、…  相似文献   

17.
当归二钱、川芎一钱半、熟地一钱半、香附一钱半、炒芍一钱半、茯苓一钱半、陈皮一钱半、枣肉一钱半、丹皮一钱、元胡一钱、苁蓉二钱、五味子一钱半,甘草一钱半煎饮。如过期经来,而色淡,血虚者加肉桂、炮  相似文献   

18.
也谈益母草     
妇科圣药———益母草的确是妇科病的良药。但其作用不仅局限于治妇科疾病。《本草汇言》曰: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本草便读》曰:入肝行血,辛苦微寒,消水逐风,敷围散肿。《本草求真》曰:益母草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毒。《瘀血证治》曰:治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常与元胡、当归、白芍、香附、川牛膝等补血养血行气止痛药物组合成方。益母草剂量要大一些,一般常用30克左右。大多有明显效果。治产后病如产后出血或恶露不绝,腹部胀痛,出血量少,或夹杂血块,由子宫收缩无力引起者,常配合当归、酒芍…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报道:用当归黑豆汤治疗痛经攻补兼施,疗效颇佳。方由当归、黑豆、首乌各15克,香附、乌药、玄胡、大腹皮各10克,川芎、柴胡各6克组成。兼虚热者,加赤芍、全皮;寒甚者加附片、干姜;气血亏虚者,  相似文献   

20.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患者 30例为未婚或未生育妇女 ,2 0例为已婚已育 ,病程 4 mo~ 8a,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气滞血瘀型 2 8例与寒凝血瘀型 2 2例 .1 .2 方法 通经汤基本方 :熟地 1 5 g,当归 1 5 g,肉桂 8g,益母草 30 g,水蛭 1 g(研末冲服 )、川牛夕 1 2 g,川芎 1 5g,赤芍1 5 g,红花 1 5 g(另包后下 ) .肝气郁滞者加柴胡、香附 ,血瘀较重加乳香、没药 ,寒邪凝滞者加重肉桂用量、炒小茴香、炮姜 ,水煎服 ,每日 1剂 ,分 2次空腹服 ,每次连服 3剂为 1疗程 ,服3剂月经未潮继服 ,到月经来潮即停 ,一般连服 3剂经即来潮 .服药期间 ,绝对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