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由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为人们所采用.但因桡动脉直径细小,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会引起桡动脉痉挛,导致穿刺困难及导管操作不便.我们采用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入径施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影像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能重建冠脉血运、缓解心肌缺血.经股动脉入径行PCI的传统方法,血管并发症多、易出血,经桡动脉入径行PCI的并发症相对少.我们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入径行PCI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1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12例,按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对比观察其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6.12±3.54)min和(5.80±3.64)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0.10±10.36)min和(19.82±10.44)min(P>0.05),成功率分别为98.07%和100%(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3.84%和17.3%(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通路冠状动脉造影 (TRCA)在老年患者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 40 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 TRCA组及经股动脉通路冠状动脉造影 (TFCA)组 (TFCA组 )。研究第一终点为进入通路失败 ,包括穿刺失败和导管送入途中失败 ;第二终点为临床过程结束 ,各观察指标收集完全 ,指标包括 :穿刺时间、导管到位时间、更换导管时间、透视时间、压迫止血时间和卧床制动时间 ,以及穿刺部位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腰背不适等 )。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 TRCA组 96.5% ,TFCA组 97.5% ,导管送入成功率 TRCA组 97.9% ,TFCA组1 0 0 % ,平均穿刺时间、右冠脉导管到位时间、更换导管时间、透视时间 TRCA组略长于 TFCA组 (仅 0 .5 min左右 )。止血包扎时间 TRCA组 0 .93±0 .1 min,TFCA组 2 6.0 8± 8.43min(P<0 .0 0 1 )和肢体制动时间 TRCA组 2 .91± 0 .42 h,TFCA组 2 2 .4± 1 .55h(P<0 .0 0 1 )。并发症的发生率 TR-CA组明显低于 TFCA组 ,仅有 9.5%发生桡动脉痉挛 ,3.2 %术后前臂肌肉疼痛 ,继之桡动脉闭塞 ,但无手部缺血表现。 TFCA组发生皮下瘀血1 1 .3% ,假性动脉瘤 1 .0 3%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8.2 % ,腰、背及下肢的酸痛不适 95.9%。两组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后 ,TR-CA  相似文献   

7.
8.
我们对110例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在X光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止血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左、右桡动脉两种途径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在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血管痉挛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80例,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227例经右桡动脉,353例经左桡动脉进行操作.观察操作过程、选用导管数量、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结果 经左、右桡动脉两种途径行CAG操作,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左桡动脉较经右桡动脉选用导管数量多(P<0.05)、手术时间短(P<0.05)、X线曝光时间短(P<0.05)、造影成功率高(P<0.01);两组间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桡动脉闭塞发生.结论 经左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控制方便,操作时间短,造影成功率高,与经右桡动脉途径操作具有同样的可行性和较少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89年经桡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首先被Campeau[1]报道后,TRI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包括欧美国家目前更趋向于TRI而并非是经股动脉入径,因为TRI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住院时间少等优点。但其相关并发症也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10%[2]。本文就对RAO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措施、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 (TRA p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86例(男 60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68 9± 1 1 4岁 )发病在 1 2h内需接受 pPCI治疗的老年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46例 ,经股动脉入径 (TFA pPCI)组 40例 ,比较两种入径pPCI各操作时程、疗效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血栓 /栓塞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防处理措施。 结果 两组在处理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程度 ,以及在 pPCI各操作时程、疗效和成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术后TFA pPCI组出血、血栓 /栓塞等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TRA pPCI组 (P <0 0 5)。TRA pPCI组术中有 4 3 %患者出现上肢动脉轻度痉挛 ,但经解痉治疗有效且不需中断PCI操作。术后随访TRA pPCI组Allen’s试验时间较前无明显变化 ,且双侧桡动脉内径及收缩期血流峰速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老年AMI患者 ,两种入径的pP 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 ,但TRA pPCI组出血、血栓 /栓塞等血管并发症少 ,且拔除鞘管时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治疗 ,可作为老年AMI患者PCI治疗时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5月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收治的住院患者246例,男性194例,女性52例;年龄80~93岁,平均(83.5±2.7)岁。患者根据介入途径分为桡动脉组(130例)和股动脉组(116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不良情况、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造影剂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而术后卧床时间则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行PCI患者在病变特征、支架数量及PCI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的血管并发症明显多于桡动脉组(18.1%vs.6.2%,P0.01),其中血管迷走性反射、局部皮肤张力性水泡、穿刺区域及血管走行区出血/血肿比例也明显高于桡动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发现急性脑卒中、远端肢体缺血。此外,股动脉组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多于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疗效与经股动脉相似,但血管并发症和术后不良情况更少。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比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旨在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价值。方法将10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组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分别观察二组在手术和住院结果等方面的比较。结果发现二组在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到冠脉时间、首次支架置入成功率、平均使用导管数、主要冠脉事件等方面差别无显著性,而经桡动脉组在局部并发症(出血或小血肿)、压迫止血或病人移动、住院时间和病人不适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组,而平均动脉插管时间和动脉痉挛发生率则比股动脉组明显增加。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内支架置入与经股动脉同样安全有效,而且经桡动脉并发症更少,但是需要一定的经验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径路对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联合造影(心脑动脉联合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9年1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老年科行心脑动脉联合造影的老年患者482例,按不同入路随机分为经桡动脉径路组(桡动脉组)241例和经股动脉径路组(股动脉组)241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剂...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ngiography,CAG) 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 择期行CAG和PCI病人804例,按途径分为桡动脉组294例 (包括1例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530例(包括19例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CAG和PCI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CAG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2.9%,股动脉组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2.6%,股动脉组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有6例病人改从股动脉途径完成PCI.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2.7%,股动脉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途径与传统的股动脉途径相比能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但手术操作的难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011例,分为桡动脉组(355例)和股动脉组(656例),分析比较2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 vs 99.2%,P0.05)。2组患者1、2和3支病变行PCI时,手术和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行PCI时,手术和透视时间明显延长,穿刺局部血肿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少,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行PCI时选择经股动脉途径优于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高龄患者中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16例接受介入诊疗的75岁以上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各108例。比较两组在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中的动脉穿刺及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支架植入数量、支架植入成功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支架植入术中两组特殊导管使用率,双钢丝及PTCA球囊使用率等的差异。结果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的血管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支架成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适反应发生率桡动脉组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单个支架操作时间、特殊导管使用率、双钢丝及PTCA球囊使用率,桡动脉组均较股动脉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局部血管并发症率及术后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明显优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龄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具同样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老年女性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PCI、年龄≥75岁的老年女性患者332例,按手术入径方式分为桡动脉组184例和股动脉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75%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332例患者中有96例接受PCI,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3支病变比率分别为39.7%和47.4%,分叉病变比率分别为60.3%和52.6%。与桡动脉组比较,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长,外周血管损伤明显增多(P0.05),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延长,假性动脉瘤、下肢静脉血栓例数明显增多,穿刺动脉闭塞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自身病情复杂,选择桡动脉途径行PCI可以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近期治疗风险小,病死率低,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选择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桡动脉造影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后即刻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17例(桡动脉组),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后即刻PCI者(股动脉组,共409例)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4.0%,与股动脉组(97.6%)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造影显示明显病变(管腔狭窄程度≥70%)的血管数量累计为210支,其中182支作为靶血管进行了成功的PCI,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6.7%,低于股动脉组(93.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的所占的比例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随访PCI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具有可行性。但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途径PC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肱动脉组术后平均压迫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无需卧床。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Allen试验阴性不能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包括桡动脉痉挛或闭塞的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长时间卧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