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多成分同时定量的质量评价模式及其在野菊花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建立21批次野菊花HPLC指纹图谱,通过TCMYS指纹图谱软件对不同产地野菊花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中12个共有色谱峰进行指认,采用外标法对12种成分进行定量。结果 21批次野菊花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有分类趋势,标定了17个共有峰,其中12个共有峰被指认为5-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4,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和金合欢素,外标法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6),加样回收率均在95. 84%~102. 46%之间,RSD <2. 72%。结论 HPLC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多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准确、可靠,为野菊花全面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慧妍  沈国滨 《中草药》2017,48(10):2012-2017
目的建立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7种成分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进行野菊花中7种成分的测定。结果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野菊花药材采用一测多评法计算的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同时测定7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控制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是可行、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7,(7)
目的:综合评价河南种植的6个药菊栽培类型主要有效成分,为药菊在河南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不同栽培类型药菊第1茬花,蒸青干燥,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多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和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大洋菊(杭菊)、贡菊、怀菊、黄金菊、野金菊、小洋菊(杭菊)6个药菊栽培类型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多糖、可溶性蛋白、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均达到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标准。结论:不同栽培类型间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来自遗传差异,杭菊引种到河南后内在质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7个黄酮类化合物(1~7),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8~12),分别鉴定为(2S)-圣草酚-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2S)-圣草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2),(2S)-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5),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槲皮素-7-O-β-D-呲喃葡萄糖苷(7),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8),3,5-二咖啡酰奎宁酸(9),3,5-二顺式咖啡酰奎宁酸(10),1,5-二咖啡酰奎宁酸(11),1,3-二咖啡酰奎宁酸(12).结论: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共5个化合物分别为2~3,7~8,10;共10个化合物分别为2~3,5~12系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忍冬叶中抗氧化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永欣  张启伟  李春  刘肃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2372-2377
在抗氧化活性追踪下,采用多种柱色谱与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忍冬叶50%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5-O-咖啡酰基奎宁酸(1),绿原酸(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木犀草素-7-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苷(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7),4,5-O-二咖啡酰奎宁酸(8)和木犀草素(9).通过清除DPPH能力考察了这9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化合物5>化合物9>抗坏血酸(对照)>化合物2>化合物8>化合物7>化合物6>化合物1>化合物3>化合物4;其中木犀草苷(IC50 0.018 18 g·L-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木犀草素(IC500.023 6 g·L-1)与绿原酸(IC50 0.035 17g·L-1),且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抗氧化活性均优于抗坏血酸(对照)(IC50 0.027 54 g·L-1).试验结果为忍冬叶抗氧化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野菊花药材中8种黄酮和有机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胜  张明  程文明  张勋  张群林  李俊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1961-1965
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药材中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及木犀草素等8 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HPLC,Shim pack VP-ODS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甲醇(A)-0.3%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5 ℃.8种成分在40 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 n=7);平均回收率均在97.03%~102.3% (RSD<2.0%,n=6).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和重现性良好,为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从杏香兔耳风中分离得到的木犀草素、木犀草苷、绿原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DCQA)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DCQA)五种中药单体对NIH3T3细胞内PGE2生成的影响,从而初步筛选出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单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内前列腺素E_2(PGE2)的含量。结果:五种单体可浓度依赖性降低细胞内PGE2的生成,且浓度越大,PGE2的含量越低。五种单体各浓度之间,木犀草素的作用最强,但其作用仍显著低于布洛芬组,其次为木犀草苷和绿原酸,3,5-DCQA和4,5-DCQA的作用最弱。结论:杏香兔耳风中五种中药单体通过抑制PGE2的合成从而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兔耳风属植物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杏香兔耳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β-D-glucopyranosyl-8α-hydroxy-11α,13-dihydrozaluzanin C(1)、岩白菜素(2)、glucozaluzanin C(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4)、costunolide-15-β-D-glucopyranoside(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8)、绿原酸(9)、1,3-O-二咖啡酰奎宁酸(10)、3-O-反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13)、原儿茶酸(14)、5-O-顺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15)、1-O-咖啡酰奎宁酸(16)、隐绿原酸(17)、5-O-反式对羟基香豆酰奎宁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TMC18柱(250 mm×4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0~15 min,28%A;15~25 min,28%~40%A;25~50 min,40%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室温。结果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32~1.32、0.078~0.78、0.034~0.34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3.1%、99.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木犀草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王亮  汪涛  郭巧生  黄勇  徐浩坤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442-3445
用RP-HPLC法测定昆仑雪菊和杭菊、贡菊中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和槲皮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昆仑雪菊和杭菊、贡菊主要活性成分相似,但不同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昆仑雪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槲皮苷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7.46,46.58,26.01 mg·g-1,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分别高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2.00,0.80 mg·g-1。杭菊中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14.70 mg·g-1。通过该实验对昆仑雪菊活性的成分测定,为昆仑雪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黄金菊汤剂4种化学药效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中药黄金菊汤剂的化学药效组分.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结果:分析得到了黄金菊汤剂中的4种药效成分,即黄芩苷,绿原酸,荭草苷,牡荆苷.黄金菊汤剂药效组分含量分别为黄芩苷0.264 4%、绿原酸0.016 3%、荭草苷0.0141%、牡荆苷0.003 57%.结论:黄金菊汤剂中4种药效组分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葛根芩连汤中7种药效组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测定葛根芩连汤中7种药效组分.[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结果]7种药效组分百分含量分别为:葛根素1.67%,黄芩苷0.36%,小檗碱0.085%,巴马汀0.031%,药根碱0.048%,甘草酸0.126%,甘草苷0.174%.[结论]葛根芩连汤中7种药效组分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具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中药汤剂,治疗时间60天。[结果]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素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剂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可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科学地比较不同产地人参煎剂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明确人参产地与免疫药效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雌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其中正常组4组,包括正常空白对照组(A组)、辽宁人参灌胃组(A1组)、吉林人参灌胃组(A2组)、朝鲜人参灌胃组(A3组);免疫抑制组4组,包括免疫抑制模型对照组(B组)、免疫抑制辽宁人参灌胃组(B1组)、免疫抑制吉林人参灌胃组(B2组)、免疫抑制朝鲜人参灌胃组(B3组)。B~B4组小鼠采用国际公认的免疫抑制造模方法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A1、A2、A3、B1、B2、B3组小鼠按对应产地的人参水煎剂灌胃,A和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各组灌胃剂量为0.4mL/只,1次/d,连给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各组小鼠NK活性。[结果]①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②免疫抑制三地人参灌胃组与免疫抑制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③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免疫抑制三地人参灌胃组与正常组间比较(P>0.05);④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间、免疫抑制三地人参灌胃组间比较(P>0.05)。[结论]三地人参水煎剂均可提高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活性,并能将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活性提高到正常水平;三地人参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黄芩汤各配伍煎液中甘草酸的HPLG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配伍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g(27)正交设计法,以HPLC法测定各配伍样品中甘草酸含量.结果黄芩、白芍和大枣对甘草酸的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黄芩、白芍、大枣对甘草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赤芍与白芍不同部位中芍药苷以及苯甲酸的含量差异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展开含量分析。[结果]经比较得知,两种药材的不同部位的芍药苷与苯甲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赤芍、白芍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高可靠的实验参考,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白虎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配伍对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白虎汤中甘草酸含量。结果:配伍降低了白虎汤复方药液中甘草酸含量,知母和粳米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P<0.05),石膏增加了甘草酸含量,但影响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对甘草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知母和粳米降低了复方药液中甘草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芍药甘草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的成分差异. 方法: 制备传统汤剂(TD)、自制配方颗粒汤剂(DGD-S)、市售A厂和B厂配方颗粒汤剂(DGD-A,DGD-B)共4类11批芍药甘草汤,采用HPLC建立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pH 2.42)梯度洗脱(0~8 min,16%A;8~35 min,16%~50%A;35~36 min,50%~100%A;36~38 min,100%~16%A;38~40 min,16%A),检测波长250 nm.以3批TD的平均信息为标准汤剂信息,从成分的出现或消失、指标性成分含量、共有峰面积、主成分分析及指纹图谱相似度共5个方面全面对比芍药甘草汤不同剂型的差异信息. 结果: DGD与TD比较,未见有紫外吸收的化学成分的出现与消失.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别较大,其中DGD中甘草酸铵含量均与TD存在极显著差异.DGD-A中23个共有峰峰面积的总和与TD无显著差异,而DGD-S,DGD-B的共有峰面积之和与TD存在极显著差异,二者分别相当于TD的2.5,3.2倍.在PCA中,DGD-A更接近于TD,表明其各单体成分的绝对量更接近于TD,而DGD-S,DGD-B的绝对量远大于TD.DGD-A与标准汤剂的相似度最小,表明DGD-A中各成分间的比例与标准汤剂相差较大. 结论: 芍药甘草汤DGD与TD间仅有成分比例的明显差异,并无成分本身的明显差异;应按比例调整某些DGD的用量以使其与汤剂等效.  相似文献   

19.
超滤-反渗透集成工艺浓缩黄芩水提液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超滤-反渗透浓缩黄芩水提液的可行性。方法:黄芩水提液经离心、超滤及反渗透处理,通过HPLC特征图谱考察处理前后黄芩水提液中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流动相甲醇(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5 min,40%A;35~75 min,60%A),检测波长280 nm。考察反渗透膜的清洗液(碱液、酸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及纯水)。结果:浓缩4 h后,经预处理的药液浓缩倍数为3.2倍,通量衰减了67.64%;未经预处理的药液浓缩倍数为1.6倍,通量衰减了85.35%。浓缩后药液中黄芩苷质量浓度由1.03 g·L-1增至8.87 g·L-1。各试液相似度均0.99,说明浓缩前后样品的相似性良好。采用不同清洗液清洗时,反渗透膜的通量恢复率依次为87.73%,81.50%,67.65%,93.35%,选择纯水清洗反渗透膜。结论:超滤-反渗透集成工艺化学成分保留率、浓缩效率高,适用于黄芩水提液的有效浓缩。  相似文献   

20.
王萍  王洋  李进  陈涛  郑蓓蓓 《天津中医药》2011,28(3):244-247
[目的]研究化瘀通脉方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及其不同配伍对组方中有效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Irregular-H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40∶60),柱温30℃,波长280 nm,测定灌胃化瘀通脉方及其不同配伍组方后的大鼠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Kinetica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样品中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和阿魏酸四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及回收率等均符合要求,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配伍对化瘀通脉方中丹参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