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油田野外作业女工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油田野外作业女工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利用职业紧张量表和工作能力指数调查表测试油田野外作业女工职业紧张强度、紧张反应、应对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油田野外作业女工随着应对能力的降低 ,紧张水平增加 ,工作满意度逐渐降低 ;紧张反应越强、工作能力越低。低度紧张组女工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呈明显的正相关 (r=0 .4 2 ,P <0 .0 1)。文化程度为中、小学和 2 0~年工龄段作业女工工作能力明显下降。不同婚姻状况作业女工工作能力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油田野外作业女工由于长期处于职业紧张 ,工作能力下降 ,尤其是文化程度为中、小学和 2 0~年工龄段作业女工。因此 ,保护和促进油田野外作业女工的工作能力是卫生工作者和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外来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外来工组(644名)及对照组(322名)进行调查。同时从上述两组中再分别随机抽取120名外来工和82名对照人员进行免疫功能指标测试。结果外来工组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得分高于对照组。个体应对资源对照组得分显著高于外来工组(P<0.01)。外来工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外来工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与IgG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紧张反应与T淋巴细胞百分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应对资源与IgG、T淋巴细胞百分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职业紧张对外来工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职业紧张对油田野外作业工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1 181名的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进行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的调查。结果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职业任务得分(199.26±33.97)、紧张反应得分(122.37±23.02)均高于技术工人常模和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P0.05);个体应对资源得分(114.30±23.05)均低于两个常模(P0.05)。不同紧张程度组间油田野外作业工人睡眠质量随职业紧张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为工龄、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其中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工龄的影响方向是正向的,而个体应对资源的影响方向是负向的。结论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状况较严重;影响油田野外作业工人睡眠质量的因素为职业任务、个体应对资源、个体紧张反应和工龄。  相似文献   

4.
职业紧张对医师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对医师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医师组(342名)及对照组(362名)进行调查。同时从上述两组中再分别随机抽取82名医师和86名对照人员进行免疫功能指标测试。[结果]医师组职业任务和应对资源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医师组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医师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医师组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与IgG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应对资源与IgG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职业紧张对医师的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干旱沙漠油田作业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紧张因素、工作能力及其与紧张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油田作业人员共1 425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7.69±7.68)岁。利用工作紧张因素、工作能力指数和职业紧张量表调查油田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因素、工作能力和紧张反应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输油工参与、合作的可能性及工作组织问题的得分均较高(P<0.05),炼化工合作的可能性得分高于采油工和其他工种(P<0.05),采油工的时间压力得分高于其他工种(P<0.05)。任务界限、责任、个体紧张反应、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休闲和自我保健的得分,输油工均高于炼化工和其他工种(P<0.05)。不同工种油田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分和分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职业紧张因素中的任务控制、工作组织问题、环境紧张因素、任务过重、责任和工作环境,以及应对资源中的休闲为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任务控制等职业紧张因素对油田作业人员的紧张反应有影响。改善工作中存在的相关职业紧张因素,并增加娱乐活动等休闲内容,可减少油田作业人员的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职业紧张对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问卷(OSI-R)对工龄≥1年的178名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其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和P物质(SP)水平。结果工龄≤15年组的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血清5羟色胺、NE和P物质水平低于工龄>15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紧张程度组之间5羟色胺、NE、神经肽Y和P物质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高度职业紧张组大于低度职业紧张组;偏相关分析发现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5羟色胺、NE、P物质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神经肽Y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油田野外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血清神经肽类、单胺类神经递质有相关性,职业紧张可以影响血清神经肽类、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134名作为研究组,抽取该油田陆上石油工人167名作为对照组。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测定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任务不足及自然环境得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体总应对资源及休养得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任务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和任务不足;该人群心理紧张反应突出;应增强其自我休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油田驾驶员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于2015年3—6月对637名新疆油田公司所属企业的机动车驾驶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不同学历、工种驾驶员职业任务问卷(OR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工龄、学历驾驶员紧张反应问卷(PS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族别、工种、学历驾驶员个体应对资源问卷(PR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学历驾驶员工作能力指数(W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紧张水平组工作能力分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Q、PSQ与WAI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1),PRQ与WAI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驾驶员WAI的主要因素是理性处事、躯体紧张反应、年龄、自我保健、心理紧张反应、工作环境、任务模糊(P0.05)。结论职业紧张过度可导致油田驾驶员工作能力下降,增强个体应对能力和降低驾驶员紧张水平可以提高驾驶员工作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洋采油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水平及职业紧张反应的特征,分析其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9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洋采油平台的所有在班工作的134名男性工人作为观察组,167名非海上平台作业的男性油田工人作为对照组。运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进行调查。[结果]海洋采油平台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及职业紧张反应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应对资源得分低于对照组,由自然环境引起的职业紧张评分均值(33.18)以及心理紧张反应评分均值(27.50)均高于参比人群。海洋采油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反应水平受职业紧张及应对资源的影响,职业紧张可增加职业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可降低职业紧张反应。职业紧张中的角色界限不清、任务不足及自然环境,个人应对资源中的自我保健,个体特征中的学历是影响职业紧张反应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海洋采油平台作业工人具有较高的职业紧张反应水平,应结合职业紧张反应水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平台作业工人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达州市某电话呼叫中心话务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2018年4—7月,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职业倦怠问卷(MBI-GS),对四川省达州市某电话呼叫中心336名话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话务员职业任务与个体紧张反应得分高于西南地区女性职业人群常模(P0.05);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3.6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及个体应变能力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降低职业紧张水平,提升个体应变能力,可减少话务员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长春市职业女性职业紧张现状的资料,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长春市经典型整群抽样获取得510名职业女性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长春市79.80%的职业女性面临着较重及很重的职业任务,而个体紧张反应程度较高及过高的占41.96%,缺乏应对资源及明显缺乏应对资源的为44.12%。职业任务问卷和个体紧张问卷相关系数为0.357(P<0.01),职业女性紧张反应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相关系数为-0.307(P<0.01)。结论:长春市职业女性职业紧张水平较高,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压力。职业紧张的干预主要针对职业任务的减轻和应对资源的加强。  相似文献   

12.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不同职业类型者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 1)不同性别间工作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职业紧张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5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 <3 0岁年龄段得分高 ,而应对资源 <3 0岁年龄段均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 0 5 )。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 ( 2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职业任务总均分及紧张反应得分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得分显著升高 (P <0 0 5 )。 ( 3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正相关 ,二者与应对资源总均分呈负相关 (P <0 0 1)。 ( 4 )职业任务各子项与紧张反应各子项 (除工作环境子项与业务紧张反应外 )呈正相关 ;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与应对资源各子项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紧张反应各子项之间互为正相关 ,并与应对资源 (除人际关系与休闲外 )呈明显负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个体特征职工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个体特征职工发生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不同性别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男性高于女性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1) ;而工作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年龄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30岁年龄段得分高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低于其他年齿 (P <0 0 5 ) ;工作能力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 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明显。不同文化程度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及工作能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主要紧张源是任务冲突及责任感 (P <0 0 5 )。不同婚姻状况 :职业紧张、应对资源及工作能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已婚、离异职业任务及躯体、心理紧张反应显著高于未婚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未婚者显著高于已婚、离异 (P <0 0 5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紧张反应显著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显著高 (P <0 0 5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理性处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苯乙烯职业接触人员血脂代谢的指标,探讨苯乙烯对职业接触人员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苯乙烯接触人员108名(男58名,女50名)和对照组人员115名(男60名,女55名),以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脂代谢的观察指标。比较苯乙烯职业接触人员和对照人员血脂指标,并对苯乙烯职业接触人员的观察指标和个体接触累计剂量、工龄等职业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苯乙烯接触组与对照组的CHO和LDL平均含量没有差异(P〉0.05),接触组的TG平均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HDL平均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接触组的HDL异常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异常百分率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TG与工作场所苯乙烯平均浓度×工龄有关(P〈0.05),与其他三因素无相关(P〉0.05);HDL与个人接触剂量、工作场所苯乙烯平均浓度有相关(P〈0.05)。[结论]苯乙烯可能引起职业接触者的TG含量升高和HDL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职业紧张对石油工人血脂代谢的影响,为其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某石油企业在岗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共2241名工人纳入本次研究。采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评估职业紧张水平;采集工人空腹状态肘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 石油工人血脂异常率为52.03%,其中血清TC异常率27.49%,血清TG异常率29.41%,血清HDL-C异常率12.23%,血清LDL-C异常率22.8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等混杂因素后,与低紧张型工作状态下工人相比,高紧张型工作状态的工人发生血清TC异常、LDL-C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OR值分别为1.35、1.42),高社会支持状态下发生血清LDL-C异常风险降低(P<0.05,OR=0.77)。结论 职业紧张是石油工人血清TC、LDL-C异常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石油工人血清LDL-C异常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组血糖、血脂水平、血清K、Na、Cl、M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31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以121例非糖尿病患者为非糖尿病组比较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两组TC、HDL—C、LDL—C水平存在差异(P<0.05)。两组间K、Na、Cl、Mg、TG、ApoA1、ApoB、Ap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空腹血糖与Na,HDL—C呈负相关(P<0.01);TC与TG、LDL—C呈正相关(P<0.01);TC与ApoB呈正相关(P<0.05);TG与ApoA1、ApoB呈正相关(P<0.05);LDL—C与Apo(a)呈正相关(P<0.05);ApoA1与ApoB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糖尿病组K、Na、Cl、Mg微量元素水平与血糖无相关性;②血糖与Na负相关,可能是高血糖渗透利尿导致Na丢失;③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联系密切,脂代谢可作为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的标准;④脂类中各成分水平有相关性,ApoA1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技术工人(研究组)903例和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1222例进行研究。结果技术工人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358,P<0·01)。任务冲突、工作环境、责任感、任务模糊为个体紧张反应、业务、心理、人际关系(责任感、任务模糊除外)、躯体紧张反应(任务模糊除外,但包括任务不适、任务过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个体紧张反应、业务、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娱乐休闲、理性处事可降低个体紧张反应、心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社会支持可降低业务紧张反应;自我保健可降低躯体紧张反应。结论针对技术工人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技术工人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外来工职业紧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外来工职业紧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 (OSI -R)对深圳市不同行业的外来工 (研究组 ) 6 4 4名及户籍员工 (对照组 ) 32 2名进行调查。结果 :外来工组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得分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外业工的主要紧张源为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工作环境 ,主要紧张反应为业务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对照组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外来工组 ((P <0 0 1) ,表现在休闲、自我保健和社会支持方面。外来工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受教育年数、工作时间、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工作环境、休闲、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结论 :外来工是一个存在紧张的职业群体 ,增强个体应对能力可降低紧张反应 ,有必要在整个外来工职业人群中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服务 ,以促进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外来工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来工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WAI),对深圳市来自不同行业的644名外来工的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测试。结果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外来工紧张反应水平增加,而随着应对能力的降低,外来工职业紧张程度增加;职业紧张程度越强,工作能力越低。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呈正相关(P<0.01),并在低度紧张组职业任务与工作能力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职业紧张可导致外来工工作能力的降低,保护和促进外来工的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