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表型检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中的生物素-亲和素桥联碱性磷酸酶酶标法(ABC-AP法)对38例初诊的MDS患者、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17例正常对照的骨髓片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CD41阳性的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在MDS组中较特异出现,且以RCMD组出现率最高;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早期髓系抗原CD13、CD33表达升高,而T淋巴系抗原CD3表达下降,其主要表现在RAEB和RCMD组,而RA/RAS组不明显;干/祖细胞抗原CD34在MDS组未见明显增加.结论 酶标淋巴样小巨核及其他免疫表型检测有助于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黄强  汪涟明 《浙江医学》1999,21(6):342-34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难治的以血细胞质、量异常和极易发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对MDS的髓系免疫表型的研究已有报道。笔者从1997年开始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2例MDS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髓细胞等进行了免疫表型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及比例,探讨其对MDS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79例MDS(其中低危组56例,高危组23例)和30例非MDS患者的骨髓流式免疫表型资料,分析MDS患者骨髓细胞抗原表达情况并对比MDS组与非MDS组、低危组和高危组、低危组和非MDS组、高危组和非MDS组各细...  相似文献   

4.
徐坚强  马巧红  王峰 《浙江实用医学》2002,7(4):208-208,225
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细胞的分化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的CD45 -侧向散射光 (SS)设门的方法 ,检测 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1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和 5例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和干 /祖系分化抗原。结果 MDS患者原始细胞群所占比例为 (11 2± 7 3 ) % ,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低于AML组。该群细胞的髓系和干 /祖系分化抗原 ,MDS及AML组均存在较高的阳性表达 ;71 4%的MDS患者低SS表达的粒细胞群明显增加 ;2 8 6%的MDS患者髓系细胞群的部分细胞表达淋系抗原CD7。结论 MDS患者骨髓细胞存在复杂异常的分化抗原表达 ,通过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MDS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免疫表型及P-糖蛋白的表达。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1999年10月-2002年12月MDS住院患者20例进行免疫表型分型和P.糖蛋白检测。结果 20例中P-糖蛋白阳性表达2例;髓系抗原CD13表达17例,CD33 15例,淋系抗原CD7表达5例;其他抗原CD38表达16例。结论 MDS存在两系或三系病态造血改变。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免疫异常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多种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测定分析仪,对79例MDS、70例良性血液病人(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测定分析。[结果]MDS89.3%以上有二系或三系免疫袁型异常,其中CD19、CD13、CD14、CD33、CD34、HLA—DR免疫标志变化最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髓系抗原表达明显增高,而且随MDS进展恶化。FAB亚型抗原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RA→RAS→RAEB→向RAEB—T转化。较早期髓系抗原表达(如CD13、CD33)逐渐增加,而较晚期髓系抗原表达(如CD15)逐渐减少;同时伴淋系抗原表达逐渐减少;骨髓干细肜祖细胞表面抗原(如CD34、HLA—DR),随着MDS恶化发展,有逐渐明显增加异常表现,而且CD34、HLADR早期抗原表达增高者,常常预后较差,易于转化成白血病。[结论]MDS病人骨髓细胞免疫异常表型,有利于MDS诊断、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对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液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干/祖细胞和骨髓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MDS患者和对照组20例(缺铁性贫血13例,血小板减少紫癜7例)患者的血液常规测定采用Sysmex - xe - 2100血常规分析仪,血液及骨髓细胞涂片采用瑞-姬氏染色法,免疫表...  相似文献   

8.
鲁学萍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509-1511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细胞形态学、生化以及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分析60例MA和54例MDS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的特点。结果二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骨髓可见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MA组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值均高于MDS组,而铁蛋白(SF)、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A)则低于MDS组,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骨髓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的巨幼变为主,而在MDS中红系除了中晚幼红的巨幼变外,还可见H-J氏小体、多核、核碎裂等;MA和MDS的粒系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为核浆发育失衡、巨晚幼粒、巨杆状核、多分叶核、环形核等。但是,MDS骨髓中原始细胞(61.11%)和淋巴样小巨核(53.70%)比例增高,与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MDS可伴有染色体核型的异常,本研究中其异常率达42.61%,与M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和MA虽然在细胞形态学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细微的差别,MA组骨髓形态学的诊断重要强调幼红细胞的巨幼变,而MDS组则着重强调三系的病态造血,此外,MDS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同时结合生化检验和染色体核型,可以有效的提高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余修中 《四川医学》2012,33(10):1821-1822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法对本院4年内初诊未治疗的23例AA患者、19例MDS患者及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CD3、CD5、CD10、CD13、CD19和CD33抗原在三种疾病中表达差异。结果 AA患者骨髓细胞CD3和CD5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DS组(P<0.05),CD10、CD13和CD33抗原表达在AA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MDS患者骨髓细胞CD13和CD33抗原表达率均明显比对照组和AA组高(P<0.05),CD19表达低于AA组和对照组,CD3抗原表达在MD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于AA与MDS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贫血(MegA)中的意义.②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免疫酶标(APAAP)法,对30例MDS和34例MegA病人骨髓涂片染色,观察巨核细胞阳性率并计数,并与33例正常骨髓进行比较.③结果小巨核细胞在MDS中的阳性率为93.3%,在MegA中的阳性率为23.8%,差异有极显著意义(x2=31.56,P<0.01);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3%),差异有显著性(x2=48.94,13.69,P<0.01).MDS中小巨核细胞数量为每片34个,MegA中小巨核细胞数量为每片4.8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78.24,P<0.01);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片0.3个)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u=648.56,432.78,P<0.01).MDS中的小巨核细胞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小巨核细胞为主;MegA中的小巨核细胞为单圆核、多核小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④结论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MDS和MegA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HO方案及FAB分型标准对MDS的分型价值。方法:用FAB分型标准和WHO方案分别对63例MDS患者进行分型。结果:符合FAB分型标准的63例MDS患者,有50例患者符合WHO方案分型标准,6例分类为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CMML分类为MDS/MPD,另有2例不能分类。结论:WHO方案对MDS的分型较FAB分型标准更加精细、准确。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类骨髓粒一单核系祖细胞集落(CFU—GM)和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体外检测技术,比较观察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11例慢性原因不明性粒细胞减少症(CIN)患者的造血改变。结果表明,MDS 和 CIN 的造血状态存在显著区别,69%的 MDS 患者 CFU—GM集落显著受抑,集簇、簇/落比值明显升高;其 CFU—F 集落亦存在明显缺陷。而 CIN 患者的上述指标均类似于正常。这提示体外集落检测技术有助于 MDS 和 CIN 的鉴别。此外,CFU—GM 系列培养对 MDS 患者具有一定预后价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MDS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88例患者分为A组(44例,使用地西他滨治疗)和B组(44例,使用环孢素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的预后生存。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36%,显著高于B组总有效率(63.64%),两种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及生存率结果显示,A组预后相较B组要好,B组预后差,生存率偏低的患者占比34.09%,而A组预后差,生存率偏低的患者占比6%,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低中危MDS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预后生存率优于环孢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对5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进行免疫表型测定时发现,8例(14.2%)AML细胞除表达髓系抗原外伴有淋系抗原表达(Ly ̄+AML),48例AML细胞不伴有淋系抗原表达(Ly ̄-AML)。Ly ̄+AML组于初诊时肝、脾肿大较Ly ̄-AML组常见,外周白细胞数较Ly ̄-AML组高。8例Ly ̄+AML中仅2例完全缓解(CR),到达CR天数多于Ly ̄-AML组。笔者认为Ly ̄+AML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应根据AML免疫表型特点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血管新生的变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MD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染色骨髓活检标本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与年龄、病程及其他临床预后因素作统计学分析。结果MDS患者的S—VEGF和MVD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两者呈正相关(P<0.05),以MDS/骨髓增生症MPD和RAEB—t亚型为最明显;S—VEGF和MVD与外周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密切相关。结论MDS患者骨髓基质存在显著的血管新生,其S—VEGF和MVD较正常对照组高,S—VEGF和MVD增高反应疾病处于进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从证候、病证名、病因病机、治疗规律、常用药物几方面,对中医药防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研究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建议今后在中医药防治MDS研究中,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展跨区域的大协作,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病因病机,研究辨证施治规律,制定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使中医药防治MDS研究形成规范化。同时建议把探索建立MDS动物模型和改善MDS患者骨髓巨核系病态造血以及提高患者周围血小板数值作为中医药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ML-LSCs)免疫表型特点和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状态,以探讨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LSCs)免疫表型、P-gp、PTEN、p-Akt、p-ERK的表达,以正常造血干细胞(HSCs)为对照。结果正常HSCs主要免疫表型:CD34+、CD38-、CD123-、CD96-、CD117+、CD44+、、CD33-、CD13-。PTEN蛋白阳性率为72.09%,p-Akt及p-ERK蛋白均阴性,P-gp蛋白阴性。AML-LSCs主要免疫表型:CD123+、CD96+、CD117-、CD44+、CD13+、CD33+,与HSCs免疫表型差异主要为CD123+、CD96+、CD117-、CD13+、CD33+。LSCs PTEN蛋白阳性率为25.58%,低于正常HSCs(χ2=30.88,P<0.01),p-Akt阳性率为63.95%,p-ERK阳性率为70.93%,高于正常HSCs(χ2=24.43、30.87,P均<0.01)。P-gp蛋白阳性率为67.44%。79例AML患者预后分析表明,高AML-LSCs的患者较低AML-LSCs患者复发率增高(χ2=5.69,P<0.05);无病生存率(DFS)分析显示,高AML-LSCs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中位数14个月,较低AML-LSCs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中位数28个月明显缩短(P<0.01)。结论 LSCs免疫表型特征为CD34+、CD38-、CD123+、CD96+、CD117-,P-gp高表达。AML-LSCs数量高的AML患者复发率高、无病生存时间短、预后差。MEK/ERK,PI3K/PTEN/Akt信号通路被激活,可能与LSCs克隆性增殖和自我更新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91例初治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免疫表型及其中66例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91例AML患者骨髓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其中的66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CD33、CD13、MPO、CD117表达最常见,30例M3患者中只有1例表达CD34,均无HLA-DR表达.CD14表达仅见于M4、M5,CD15在M4、M5中最常见.淋系标志中,CD7是最常表达的淋系标志,占24.2%,其次是CD19,CD10表达较少见.CD56在M5患者中阳性率最高,达50.0%,其次为M2、M1、M4.13例t(8;21)异常者10例见于M2患者,2例见于M4患者,1例见于M5患者,26例t (15;17)异常者均见于M3患者.CD7在染色体为t(8;21)的M2中和染色体为t(15;17)的M3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它染色体正常及异常的AML患者(2.8%vs 68.8%).结论 免疫表型分析结合细胞遗传学可进一步为白血病的诊断分型、个体化治疗、判断预后等各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两者的相关性提示某些抗原的阳性表达可能与染色体核型的异常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8例AML患者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结果:①表达率最高的AML抗原为CD33(99.5%)、CD117(98.6%)、CD123(97.6%)、CD13(92.3%)及MPO(90.9%)。②伴淋系抗原表达者以CD7(47.1%)最高,其次为:CD2(13.9%)、CD4(13.5%)及CD19(4.3%)。③AML微分化型(M0)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表达2个以上的髓系抗原,AML其他各型均能表达3个以上的髓系抗原;CD19仅表达于急性粒细胞自血病部分分化型M2b型(M2b);CD2和CD9仅表达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CD4和CD14仅表达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结论:①CD33、CD117、CD123、CD13及MPO为髓系最敏感的抗原。②CD2、CD4、CD9、CD14及CD19在AML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