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2.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往往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1]。但随着亚胺培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不动杆菌也日益增多 [2]。为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的耐药性及流行情况 ,我们对在本院收集到的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 ,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型 ,报道如下。1.1材料收集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临床标本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0株 ,其中19株来自痰标本 ,1株来自心包积液。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体外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效应。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设计法测定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2.0为拮抗作用。结果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联用后,药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均显著降低,FIC指数在0-0.5、0.5-1的百分率为:50%、40%。结论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医生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纸片法和MIC法对2004-2006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87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26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照CLSI2006标准判定,数据采用WHONET5.4和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3.4%和37.5%,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40.7%和41.6%,P〉0.05。结论非发酵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该研究发现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低于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无统计学意义。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应该加强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临床致病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的标本,结果经鉴定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0株,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分别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保持敏感性100%,对多粘菌素B中介敏感性为6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3%。结论: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28-130,133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和药敏情况,并与普通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498株普通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药敏实验证实产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和普通株除对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氯霉素、氨曲南和头孢唑啉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对其他抗菌药物如亚南培南、环丙沙星等的敏感性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很多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比普通株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耐药机制的多样性情况,在临床确诊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同时应珍惜使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治疗同样有效的多粘菌素B及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我院ICU病区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正确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做细菌培养及鉴定,并以MIC法测定1年来2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235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粘菌素及多粘菌素B(0%),其次是美满霉素(1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和B一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ICU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避免鲍曼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扩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临床分离的70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年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提高(P<0.01),但亚胺培南、美洛配能、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鲍曼氏不动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作用(R<20%),而且2009年较2008年相比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和美洛配能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和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临床医师应掌握该地区细菌的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多重耐药株的流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外排系统adeA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鲍曼不动杆菌的主动外排基因adeA,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主动外排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联合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收集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80.0%和81.7%,对其它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90%以上;60株临床分离株检测出adeA主动外排基因52株,检出率为86.7%;CCCP可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外排作用,增加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制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多重耐药病原菌,adeA主动外排作用可能在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病院临床分离的痰及支气管冲洗液(支冲液)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9—2012年痰及支冲液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率资料,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对其分离率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年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418株。鲍曼不动杆菌2009—2012年痰及支冲液检出率分别为5.36%、6.83%、11.69%、12.62%和5.80%、4.57%、14.84%、13.76%。鲍曼不动杆菌数量和所占总分离菌数的比例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2年痰分离株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60%,支冲液分离株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多黏菌素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耐药率<2%。结论结核病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且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升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上升,多重耐药菌株可考虑多黏菌素治疗。加强耐药性监测,减少因治疗诱导耐药酶产生而导致的耐药菌,以防止耐药种类和耐药菌株的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