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敏炎  陈亮  张剑平  吴伟敏  唐岳云  蒋平  李晓霞 《江苏医药》2005,31(8):576-577,i0001
目的探讨浅低温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瓣膜置换手术病人分成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min,体外循环后2、6、24和48h采血测定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并取右房心肌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后CK、CK-MB、LDH、AST比实验组明显增高(P〈0.0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变化明显,实验组基本不变。结论浅低温不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降低心脏手术患者CK、CK-MB、LDH及AST活性,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20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浅低温不停跳组(Ⅰ组)12例、低温停跳组(Ⅱ组)8例。两组均切开右心房置入冠状静脉窦(CS)灌注管,不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前(T1)、CPBl5min(T2)、CPB停止时(T3)及停止后15min(T4)取冠脉血和右心房心肌,停跳组分别于转流前(T1)、主动脉阻断时(T2)、主动脉开放时(T3)、主动脉开放后15min(T1)取冠脉血和右心房心肌。测定冠状静脉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钙-ATP酶(Ca2^ -ATPase)、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观察两组心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段两组LDH、CK均呈上升趋势,停跳组明显高于不停跳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停跳组SOD明显低于不停跳组而MDA明显高于不停跳组。停跳组心肌组织Ca^2 -ATPase、NOS活性较不停跳组低。结论与传统的冷停跳心脏手术相比浅低温不停跳手术具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世农  赵洪序  张秀和 《天津医药》2000,28(12):747-747
我科于1996年至今已完成近10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及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手术,获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选取10例房室间隔缺损病人、在右心室内膜下取心肌制作电镜标本,应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线粒体的肿胀情况,以评价心脏不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为我科1997年8月~1998年5月住院病人。男4例,女6例,年龄5~18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6、24、48h共5个时点测定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2组术后6、24、48h时间点CK—MB、cTnI水平比麻醉诱导时明显升高(P〈0.05),且在术后24h均达高峰。术后48h开始回落。但试验组在各时间段比对照组升高更为缓慢(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减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低温冷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2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肌保护组(BH组),另一组为低温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组(CCP组),每组各10例。分别在转流前、开放主动脉后1h(BH组为开放上下腔静脉后1h,下同),术后6、24、48、72h采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两组间比较cTnI、CK-MB及SOD在开放主动脉后1h、术后6、24、48h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cTnI于术后24h达到峰值,术后72h降至正常水平(P>0.05);SOD水平开放主动脉后1h为最低,后逐渐升高,至术后72h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基本能避免缺血损害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之低温冷停跳是一种更安全、更接近于生理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缪冬梅  周易  甘玉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08-3410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方法:30例心内直视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两组。停跳组降温致食管温度(25±1.35)℃,并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高钾停跳液,灌注量15ml/kg,同时在心脏表面及心腔内冰盐水浸泡,致心脏停跳,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降温至食管温度(31±1)℃,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控制心率在40~70次/分。结果:两组病例术中血液动力学均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CK-MB、CK、LDH、α-HBDH均较术前增高,尤以停跳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内直视术麻醉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组和停跳组心肌细胞的存活情况,心肌酶变化,讨论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和停跳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66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不停跳组(n=30)和停跳组(n=36),分别在体外循环转机前和停机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用原位DNA标记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不停跳组和停跳组心肌细胞存活情况在转机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停机时不停跳组比停跳组增高。结论心肌细胞存活情况在不停跳组比在停跳组高,不停跳手术要比停跳手术显示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已经在心外科得到应用,回顾性总结我们完成的40例手术。方法 自1998—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了40例病人。常规插主动脉灌注管和上下腔静脉引流管,预充液复温至32℃,尤其是低体重儿。视情况放置左心引流。并行体外循环者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动脉窦逆行灌注机器氧合血,不使用心脏停搏液,灌注流量200—300ml/min,逆行灌注压45—50mmHg。主动脉灌注压80—100mmHg(1mmHg=O.133kpa),平均动脉压60—80mmHg。在心脏空跳的条件下进行手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无低心排,血尿发生率1.90—3.41%。无严重心律失常,多数病人术后不用多巴胺。无1例发生空气气栓。结论 优点:1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2及时发现有无传导阻滞并可立即给与纠正,简便安全;3有利于心肌保护。缺点:l不能提供安静无血的手术野,需要较高的手术操作技术,要求术者有一个适应过程;2吸引器使用较多,增加血液有形成分的机械性损伤;3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侧枝循环丰富,影响术野显露和心内操作,不宜应用此法。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在某些工业化国家已成为第一位致死病因 ,该病的手术数量约占心脏手术的 2 / 3[1 ]。在我国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需要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逐年增加。传统的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风险高 ,术后并发症多。近年来不停跳搭桥术 (OPCAB)以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3月 ,为 10例患者施行了不停跳搭桥术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患者施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2例 ,年龄 5 5~ 6 6岁 ,平均 5 9岁。术前心功能 级 6例 , 级 4例 ,…  相似文献   

10.
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状态的循环 ,不可避免地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 ,对于一些术前病情危重患者 ,主动脉阻断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可引起心脏复跳困难或加重术后的低心排 ,为了减轻体外循环对心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我们尝试在心脏不停跳下为 9例重症心脏病患者实施手术 ,获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例 ,男 3例 ,女 6例 ;年龄 9~ 5 6岁 ,平均年龄 38.5岁。均为各种重症心脏病。本组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 7例 ,其中以二尖瓣狭窄为主 5例 ,瓣口面积 0 .36~ 0 .45 cm2 ;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 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 (CPB)晶体冷停跳液灌注、不停跳转流方式灌注和氧合血与晶体冷停跳液 (4 :1)混合灌注3种方式对临床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病例41例。分组 :A组17例为晶体冷停跳液灌注 ;B组12例为不停跳转流方式灌注 ;C组12例为氧合血与晶体冷停跳液混合灌注。麻醉诱导药为安定、氟哌啶醇、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胺 ;维持药为芬太尼和维库溴胺。各组均在术前、术后和术后36小时抽血1次查谷草转氨酶 (AST)、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心肌酶术毕之间比较 ,AST、LDH和HBDH3项A组均高于B组和C组 ,(P<0 01) ;CK和CK—MB2项A组高于C组 ,(P<0 01) ;CK—MB1项B组均高于A组和C组 ,(P<0 01)。术后36小时之间比较 ,AST、CK、LDH和HBDH4项B组均高于A组和C组 ,(P<0 01) ;CK—MB1项A组高于C组 ,(P<0 01)。结论 :氧合血与晶体冷停跳液 (4 :1)混合灌注优于晶体冷停跳液灌注和不停跳转流方式灌注 ,而晶体冷停跳液灌注又优于不停跳转流方式灌注  相似文献   

12.
张树海 《河北医药》2006,28(10):954-954
浅低温不停跳心脏手术是近些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笔者自2001年至2003年行浅低温不停跳小儿心脏手术麻醉2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不停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新兴的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我院于2000年共施行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10例,就其体外循环的管理及效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共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在5-60岁,体重20-68kg。心功能Ⅱ-Ⅲ级,手术种类为风心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4例,风心病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法鲁式四联征1例,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1例。1.2体外循环方法全组病例均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采用STOCKRTⅢ型,氧合器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优缺点。方法:21例心脏病患者,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11例,房缺合并室缺3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法洛三联症1例。术不不阻断主动脉,心脏持续供血,不灌注停搏液及心脏局部冰霄降温,心脏缓慢跳动。结果:全部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无室颤和气栓,均痊愈出院。结论:本方法避免了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局部冰霄降温所致心肌冻伤,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限度保护心功能,简化手术操作,在做好排气措施下,该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但同时,由于心脏跳动及回心血流的影响,对复杂畸形的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前瞻性检测停跳组与不停跳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心肌酶变化,评价停跳与不停跳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3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停跳组(n=18)和不停跳组(n=15),分别在术中体外循环转机前及停机时留取右心耳心肌组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技术,光学显微镜下检测标本心肌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结果停跳组和不停跳组术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停跳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比不停跳组增高(P〈0.05),停跳组和不停跳组术前cTnT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CPB末和术后2h停跳组cTnT比不停跳组增高(P〈0.05)。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在不停跳心脏手术中比在停跳心脏手术中低;不停跳心脏手术比停跳心脏手术显示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爱兰  林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42-443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国内近年来开展并不断完善的一项术式,在心肌保护方面具有优势,但血液破坏较重,我们做一相关的血液保护综述,探讨血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抑肽酶对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方法:36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8,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n=18,术中不应用抑肽酶,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液中PAF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总的引流量。结果:实验组PAF水平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从转流20min到术后8小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对照组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术中的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可使机体生成PAF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导致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抑肽酶有抑制机体产生PAF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血小板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的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减少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常规心内直视手术在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 5 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不停跳组、冷血组、冷晶组。于体外循环前 ,开放上下腔静脉后即刻 ,停体外循环机 1、6、12、2 4、4 8h分别抽静脉血 5ml测定肌钙蛋白I ;电子显微镜观察心内手术毕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发现不停跳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与冷血组和冷晶组相应各时间点肌钙蛋白I有显著差别 (P <0 .0 5 )或非常显著差别 (P <0 .0 1)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不停跳组心肌超微结构优于其它两组。冷血组和冷晶组相应各时间点肌钙蛋白I有显著差别 ( P <0 .0 5 )或非常显著差别 ( P <0 .0 1)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冷血组心肌超微结构优于冷晶组。结论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组和冷晶体组 ,而冷血组优于冷晶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停跳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与停跳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45例5~64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为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手术组。心脏不停跳组23例,在浅低温(鼻咽温度31℃~34℃)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心脏停跳组22例,在低温(鼻咽温度25℃~28℃)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使用人白细胞介素4(IL-4)酶联免疫分析(ELISA)、人白细胞介素7(IL-7)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采用酶标分析仪,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24h、术后0.5h、术后24h、术后7d血清中T淋巴细胞人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的含量,观察两组手术对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的影响。结果心脏不停跳组:T淋巴细胞IL-4在术后0.5h、术后24h升高,术后7d下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IL-7在术后0.5h、术后24h升高,术后7d下降至术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停跳组:T淋巴细胞IL-4在术后0.5h升高(P<0.05);术后24h明显升高,术后7d下降,仍高于术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IL-7在术后0.5h、术后24h升高,术后7d下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CPB引起T淋巴细胞IL-4、IL-7升高,IL-4变化在心脏停跳组尤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IL-7变化在心脏不停跳组及停跳组均无统计学意义。IL-4在CPB创伤、炎性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CPB)手术对IL-4影响小,有利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右心系统的先心病病人 ,各 19例给予浅低温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对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不停跳组手术时间短 ,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 ,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 ,心律失常、心肌酶改变等明显优于停跳组 (P <0 0 1)。结论 该手术时间短 ,心肌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少 ,是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