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喜梅  吴彦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65-2167
<正>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具体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1〕。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情况间的差异,为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提高社会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中学生,分析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情况间差异.结果 生活中前4位负性生活事件,留守儿童依次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被人误会或错怪、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学习负担重;非留守儿童依次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被人误会或错怪、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留守儿童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中人际关系、丧失、健康适应3个方面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社会支持量表中主观支持分及总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事件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间呈现弱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波动在-0.019~-0.296(P<0.05).结论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生活上更易发生负性生活事件,而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指导,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关键时期,因为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对零食安全的知信行现状,呼吁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零食安全加以关注,为进一步在该群体开展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省两个乡镇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儿童零食安全的知信行等相关内容调查.结果:对于限制食用零食,参与调查的儿童中86.98%食用该类零食,95.86%喜欢吃,88.76%被告知危害性,59.17%认为过多食用有害健康,83.43%的儿童曾在学校或去学校路上食用该类零食,78.70%表示将来会继续食用或不知道是否食用;主要原因是零食味道好和跟随别人,女孩更易于食用该类零食.30.18%监护人购买且91.12%认为过多食用危害较大,95.86%监护人表示会限制儿童食用.农村留守儿童对待零食的态度和行为受到自身是否被告知零食的危害性以及监护人的身份、对零食危害性的认识、限制儿童食用、消费行为等因素影响.结论:留守儿童零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政府、社会、监护人以及留守儿童自身一起努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贵州北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和抚育现状,为留守儿童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线索.方法 利用定性研究中的焦点团体访谈和个人深度访谈法,了解4个典型留守家庭中儿童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常见疾病、发展期望等方面的现状.结果 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无明显落后,常见疾病发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守儿童表现出和父母之间依恋关系不强、言语交流差、学业成绩差等现象,其未来发展困难较大.结论 “留守”对儿童健康和抚育有一定不利影响.应充分利用儿童发展环境中的有利资源,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晓翠  蔡桂芬 《中国保健》2009,(18):813-815
留守儿童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无法改变留守的现实,也无法解决留守家庭的现实困难,那么正确指导留守儿童的家长,与留守儿童家庭沟通,做好留守儿童的家长工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建立留守档案、开通心理咨询渠道、共享教育资源、提供适时援助等都是一些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只要教师具有高级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理解、平等、真诚,走近家长,读人心,读社会,会倾听,一定能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共识,使留守儿童的世界充满阳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忽视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安徽省长丰县以学校为单位整群抽取291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及相关经历调查问卷对目标人群忽视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2917名学生中留守儿童1694名,占学生总数的58.1%;儿童总忽视率、留守儿童忽视率、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67.4%、70.2%、63.5%.留守儿童忽视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22,P<0.000);留守儿童不同性别、年龄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忽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障碍(相对于家庭功能良好,家庭功能中度和重度障碍OR值分别为1.628和2.341)、父母外出打工时与留守儿童联系频率较低(相对于经常联系,有时联系和很少联系OR值分别为1.299和1.844)是其危险因素;留守起始年龄较早(相对于留守时年龄≥11岁,留守时年龄6~10岁和≤5岁OR值分别为0.703和0.630)对于忽视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该地区留守儿童忽视现象普遍存在,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制定预防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儿童自身和家庭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逐渐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产物,截至2013年,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 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1].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留守儿童”普遍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2].  相似文献   

9.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0.5 a以上,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留守现象使儿童产生较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消极人格特征[1].亲子分离,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可能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但国内外专家认为亲子分离未必会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关键问题不在于分离本身.而在于替代父母(即监护人)对儿童的关心程度能否补偿和代替亲生父母[2].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监护人家庭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制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迅猛进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随之也衍生出大量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行为习惯上都跟其他非留守儿童有着不同,如何有效教育管理留守儿童也是当前重要内容.本文简要阐述班主任如何教育管理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1.
探讨自尊及心理安全感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关系,为提高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水平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心理安全感量表和社会适应性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遵义市267名留守儿童和6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家庭环境适应各能力上较非留守儿童弱(P值均< 0.05);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得分与自尊呈正相关,与心理安全感呈负相关(P值均<0.01);确定控制感、人际安全感、自尊对学习适应有回归效应,人际安全感、自尊对自我意识有回归效应,确定控制感、自尊对社会交往适应有回归效应,自尊对校内人际关系有回归效应,B值(绝对值)在0.168 ~0.431之间,解释因变量变异在20.0% ~ 45.8%之间.结论 培养留守儿童安全高自尊和心理安全感,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自卑、性格孤僻、行为怪异、叛逆等是他们心理问题的显著表现.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健康问题逐渐被社会和学者关注,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对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其概念、分类、数量与构成进行了描述,发现留守儿童在体格发育、心理发育、疾病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0.5 a以上,而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该人群健康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农村问题的解决[2].良好的睡眠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可影响儿童的情绪、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发育[3].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邮市留守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探讨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及影响留守儿童睡眠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滨江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扩大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影响力和推广关爱留守儿童措施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对衡阳县滨江学校9~14岁的446名中小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情绪稳定性、环境安全感等11个方面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当地留守儿童学生的比例(72.65%)高于非留守儿童(27.35%),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性、环境安全感、情绪稳定性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男性较女性在情绪稳定性、人际交往意识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普遍.结论 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体格差异并探讨儿童体格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于2018年11-12月对上饶市玉山、德兴、婺源三地1 939名7~18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分析儿童青少年体格(身高、体重)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联.结果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体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户籍所在地与儿童身高呈正相关,家庭月收入与儿童身高、体重均呈正相关(B=-2.93~ 1.48,P值均<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体格与社会因素相关.提高家庭收入、缩小城乡差异是改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葛秀杰  李春玉 《健康研究》2016,(4):423-425,429
目的 了解朝鲜族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活环境现状,为提升朝鲜族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抽样所得的延吉市750名朝鲜族小学生进行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青少年生活事件调查.结果 朝鲜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家族认识、社会支持和各生活事件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朝鲜族留守儿童对家庭的认识偏低,生活事件发生率较高,社会和家庭应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目的 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CPQ),随机抽取农村670名留守儿童和70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人格特征调查.结果 在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初中留守儿童有10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得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兴奋性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初中留守儿童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忧虑性、次级因素Ⅰ(焦虑性)、次级因素Ⅲ(神经过敏性)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结论 留守现象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消极影响,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规模及数量持续增长,加上社会结构的转型、卫生管理体制的部分缺陷等因素导致卫生服务的费用持续增长,导致留守儿童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普遍较差.目前,学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大部分仍然局限在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教育问题、身心健康等方面,但对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甚少,尤其缺乏从社会资本理论探讨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事件方面的差异及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方法 应用儿少生活事件量表,对贵州省农村1 416名儿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的负性生活事件总分为(44.97±16.20)分;非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总分为(40.92±15.1)分,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总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及其他这5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家庭经济水平、父亲外出打工情况、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父亲文化程度.结论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面对各种生活中的负性刺激时,容易表现出适应不良,尤其是那些身为独生子女且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留守儿童,他们对生活有着较高的期望,一旦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就更易出现品行、学业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