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认为,新鲜尿中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因此,除注意尿中红细胞数以外还要注意其形态[1].本文运用Wright染色对尿红细胞形态进行了检查,以探讨尿变形红细胞形成机制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光镜进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肾源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形态进行鉴别分型及计数,对照血尿判断标准归类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结果在血尿肾源性诊断上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82.7%,且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结论普通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对血尿来源的定位诊断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且成本较低、使用方便,更易于在基层医院检验科普及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定位诊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及形态分型;应用Midtron JuionⅡ尿干化学分析仪对尿酸碱度、蛋白、隐血试验进行分析.对照肾小球性血尿判断标准区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结果 肾小球肾炎组光镜下尿中红细胞数及畸形率比非肾小球疾病组显著升高.尿畸形红细胞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91.9%,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结论 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来源的定位诊断具有指导作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于基层医院普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在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对血尿原因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尿红细胞>8 000个/ml,其中畸形红细胞>70%;Gl红细胞≥5%,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评估其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238例血尿患者,其中12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肾小球疾病,118例为非肾小球性疾病.通过评估患者肾脏活检与连续三次不同时间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达到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标准与肾小球疾病的符合率,计算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此诊断标准的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90.16%.结论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对肾小球性血尿定位诊断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相差显微镜下血尿中红细胞形态改变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肾小球性疾病血尿21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233例;正常对照组210例,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与临床肾活检诊断血尿进行比较,评价相差显微镜下尿红细胞形态判定血尿来源的可靠性。结果215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非均一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96.3%,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3.7%,23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均一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96.1%,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3.9%。相差显微镜法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96.1%。结论在相差显微镜下检测红细胞形态操作简便,结果与临床符合率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对鉴别血尿来源和定位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肾(肾小球)性与非肾(非肾小球)性血尿,有报道根据血尿中红细胞形态的改变,以及采用红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形态、体积改变的方法来进行鉴别诊断。但是,尿中红细胞形态或体积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渗透压的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因此,笔者对我院门诊及病房已明确诊断的患者血尿(包括镜检和肉眼血尿)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血尿来源的价值。方法回顾102例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畸形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价值。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AUC=0.953)表明尿畸形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尿畸形红细胞大于或等于70%为该实验室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最佳诊断点(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92.3%)。结论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血尿的来源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诊断困难,因此研发血尿发生原因,是当务之急。虽然目前,自动化尿液分析仪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之中,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出现了临床上的尿潜血与镜检下红细胞数不相一致的矛盾。自1979年Birch和Fairley首先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沉渣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肾小球源性疾病与非肾小球源性疾病以来,采用尿红细胞形态来确定血尿来源及尿路病变的意义已获得国内外的肯定。要给临床给予明确提示是肾性还是非肾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鉴别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观察尿沉渣中红细胞形态并计算畸形率。结果 238例血尿患者中有138例变形红细胞血尿,137例红细胞大小不均一,畸形率80%~100%,临床诊断为肾小球疾病。76例均一红细胞血尿,75例红细胞大小均一,畸形率小于20%,临床诊断为非肾小球疾病。24例混合性血尿,均一红细胞为主的6例,变形红细胞为主的18例。混合性血尿临床诊断为肾小球疾病的11例,非肾小球疾病5例。结论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肾小球血尿和非肾小球血尿方法简便,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Tamm Horsfall蛋白 (THP)检测在确定血尿来源上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 86例肾小球性血尿和 2 6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儿尿样本同时进行尿红细胞TH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和尿红细胞的形态检测 ,比较这两种确定血尿来源方法的差异。结果 :在 86例肾小球性血尿中 ,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肾小球性血尿 79例 ,7例与诊断不符 ,在 2 6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 ,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2 4例 ,2例与诊断不符 ,灵敏度为 91 9% ,特异性为 92 3 % ,准确性为 92 0 % ,漏诊率为 8 1% ,误诊率为 7 7% ,尿红细胞的形态检测法敏感性为 77 9% ,特异性为 69 2 % ,准确性为 76 7% ,漏诊率为 2 2 1% ,误诊率为 2 2 1% ,两者在灵敏性、准确性和漏诊率上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在特异性及误诊率上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尿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血尿来源优于红细胞形态检查法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泌尿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血尿,以其红细胞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两类。红细胞形态学观察,可提供出血部位的重要线索,以鉴别或确诊某些肾脏疾病[1]。我们通过对尿红细胞形态的显微镜检查,与肾穿刺后临床病理分型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病因。  相似文献   

12.
尿中红细胞MCV值大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中红细胞的大小及形态的改变,在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具有较高价值。近年来。国内外虽有采用相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和测定尿中红细胞电泳时间,以鉴别血尿来源的报道,但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而难以推广应用。本文参考文献的方法,采用PS—5  相似文献   

13.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血尿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分析肾脏血尿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 ,鉴别肾小球血尿或非肾小球血尿。结果 :5 0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变形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 90 % (45 / 5 0 ) ,混合性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 10 % (5 / 5 0 ) ;5 0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均一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 96 % (48/ 5 0 ) ,混合性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 4 % (2 / 5 0 )。结论 :普通光镜下检测红细胞形态操作简便 ,对鉴别血尿来源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段兰  贺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0):1040-1040,F0003
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血尿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正常人的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见个别红细胞,如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即为血尿。临床上表现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血尿轻症者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称为镜下血尿;重症者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称肉眼血尿。临床上,血尿根据来源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现就血尿的病因及实验室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曾俐敏  祁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14-2415
目的:通过尿红细胞形态观察来判断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对临床诊断有实际意义。方法:取20 ml尿离心后,留0.2 ml沉淀,用4×40倍镜观察。结果: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可将血尿分为3种,即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和混合性血尿。结论:血尿性质的辨别首先是要判断是肾源性的还是非肾源性的。肾源性红细胞形态为多形性,一般形态可超过两种以上和见到棘形细胞。非肾源性红细胞变化较少形态不超过两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用三次尿棘红细胞(G1细胞)计数鉴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普通光镜通过比较经肾活检证实的75例各类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60例非肾小球疾病患者一次及三次血尿标本G1细胞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以G1细胞≥5%为标准一次尿检敏感性为74.7%,三次尿检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3.3%。结论与一次尿检比较,三次尿G1细胞检查可提高G1细胞的检出率,对肾小球性血尿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肾小球源性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诊断率。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对比在不同离心机转数情况下对红细胞变形率的影响,总结各种形态红细胞对诊断的特异性。结果:72例诊断结果分析,对肾小球源性血尿敏感率96%。芽胞样红细胞对诊断敏感率89%。结论:特定转数下离心可提高混合性血尿的分辨率。芽胞样红细胞对诊断有相当特异性,符合根据临床表现推测肾脏病理类型规律并迅速区分内外科血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检查在判定血尿来源定位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血尿的标本作为考察对象,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并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肾小球性血尿组(glomerular hematuria,GH)和非肾小球血尿组(non glomerular hematuria,NGH)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差异。结果肾小球性血尿(GH)组尿MCV值(63.71±6.03)fl明显低于非肾小球性血尿(NGH)组MCV值(92.37±12.11)fl(P0.05)且尿MCV不高于72.0fl,变形红细胞80%呈多形型。结论尿中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特征分析可作为血尿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有助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尿液中变形红细胞与酵母样真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检验工作中,往往由于经验不足或粗疏将尿液中变形红细胞与酵母样真菌混淆,造成两者辨认错误。尿液中红细胞形态检查能最大限度地区别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1] ;而尿液中变形红细胞对肾小球病变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达78 2 %~92 4 % ,因此对红细胞形态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20.
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性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相差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及形态分型;应用CK-500尿液分析仪对尿中蛋白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尿中红细胞在肾小球肾炎组与非肾小球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非肾小球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诊断肾小球肾炎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