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顺行置入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其他尿道扩张方法治疗失败的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道狭窄12例,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孔放入输尿管镜,经输尿管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尿道,顺斑马导丝逐号置入筋膜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术后放置硅胶气囊尿管2周。结果:12例均获成功,拔尿管后排尿通畅,随访6~28个月,其中8例定期常规方法尿道扩张1~6次后治愈,另4例不再出现排尿困难。结论:顺行置入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术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道狭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直肠扩张对膀胱和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向志愿者直肠气囊内以50ml梯度缓慢充入气体,观察膀胱和后尿道压力的变化.将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行直肠或膀胱后尿道黏膜表面麻醉,重复实验.结果 直肠气囊充气50ml时,膀胱和后尿道压力无明显改变(P>0.05);直肠气囊充气至100ml时,膀胱压显著性降低(P<0.0001)、后尿道压显著性升高(P<0.0001);直肠气囊充气至150ml时,膀胱压和后尿道压维持于气囊100ml时的压力状态,无显著性波动(P>0.05).在直肠或膀胱后尿道黏膜表面麻醉后,膀胱和后尿道压对直肠扩张刺激无明显改变.结论 直肠和膀胱后尿道之间可能存在着局部神经反射性联系,导致直肠扩张时引起膀胱压降低和后尿道压升高.在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前应先检查直肠是否处于充盈状态,以免影响膀胱和后尿道压力测定.  相似文献   

3.
腔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33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镜、输尿管镜或前列腺切除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疗效。方法 2001年10月~2009年10月尿道狭窄或闭锁337例,在膀胱镜、输尿管镜或前列腺切除镜下,利用钬激光光纤纤细,可以作为导丝起引导作用又可以行尿道内切开,切除尿道瘢痕组织,恢复尿道的连续性和排尿通畅。结果 337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90min,平均35 min。术后留置气囊导尿管3~8周,平均33 d。337例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304例排尿通畅,2例因未及时行尿道扩张再次手术,31例行尿道扩张1~6次后排尿道畅。结论应用钬激光行尿道内切开手术,安全高效,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多种腔镜的运用和彻底切除尿道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用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尿道造影确定狭窄部位及长度。利用输尿管镜(F8/9.8)直视下找见狭窄部位并留置斑马导丝,将斑马导丝穿过肾镜闭孔器内,在导丝引导下用肾镜扩张尿道。当肾镜无法通过时,用肾筋膜扩张器(F12~18)逐级扩张后再用肾镜沿斑马导丝进行扩张,留置F16~18双腔气囊尿管2周。拔管后每周扩张尿道1次,扩张至F20~22,持续8~10次后根据尿道通畅程度决定是否继续扩张。结果:32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40min,无大出血、尿道热、直肠损伤、假道等并发症。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尿线粗,最大尿流率为19~25ml/s。随访5~12个月,无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间断扩张2~3个月,其中1例因未坚持尿道扩张,2个月后病情复发,再次行肾镜扩张后排尿通畅,其余患者排尿正常。结论: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尿道狭窄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逆行气囊管扩张前列腺尿道治疗了55例前列腺增生致下尿路梗阻的患者,其中43为门诊患者,12例为无关疾病的住院患者。患者均为高龄、高危、不宜手术者,其中22例有保留尿管。扩张在静脉镇静剂或局麻下完成。55例中的46例成功缓解症状已达26个月,9例失败者需行TURP。方法:患者仰卧位行逆行尿道造影、识别外括约肌。尿道内注入局麻药。用可屈性内腔镜证实外括约肌,窥视下将导线插入膀胱、沿导线插入气囊管(直径20~35mm),定位于接近外括约肌的前列腺窝内。气囊扩张至52Psi,持续10~15分钟,然后放气,顺时针旋转导管的同时拔出导管。用可屈性内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软性和硬性输尿管镜治疗尿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联合应用软性和硬性输尿管镜对16例尿道损伤实施腔内尿道会师术。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沿造瘘管置人F_7.5软性输尿管镜,通过尿道内口达到尿道近断端。助手从尿道外口置入Wolf F8.0/9.8硬性输尿管镜,达到尿道远断端可见到软性输尿管镜头或亮光,从硬镜操作孔置入导丝,用软性抓钳将导丝钳入膀胱,撤出硬镜,沿导丝置入F18三腔气囊硅胶尿管,并经软性输尿管镜证实进入膀胱,气囊注水20m1,留置膀胱造瘘。结果7例球部尿道完全断裂,均会师成功;9例膜部尿道断裂,7例成功,2例失败。16例随访5~48个月,平均21个月,12例排尿正常,2例膜部损伤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后治愈,中转为开放手术的2例,术后常规定期尿道扩张,排尿正常,未出现尿道狭窄等并发症;3例有勃起功能障碍。结论双镜联合应用下行腔内尿道会师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是治疗尿道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筋膜扩张器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肾筋膜扩张器对35例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狭窄扩张术。31例尿道未闭锁者直接留置斑马导丝,4例尿道闭锁者应用输尿管镜电切针刺切打通尿道后留置斑马导丝,循序用8F至22F肾筋膜扩张器扩张狭窄尿道。11例狭窄段较长或有较多瘢痕组织者采用电切镜行经尿道电切修整。结果3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假道形成。随访6~42个月,均排尿良好,最大尿流率由治疗前1.60~8.00(4.80±3.20)ml/s上升至18.00~34.80(26.40±8.40)ml/s,B超检查膀胱无剩余尿。结论利用肾筋膜扩张器行尿道狭窄扩张术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新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带导丝尿道探子、针状电极及电切镜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患者中15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下沿尿道狭窄处置入斑马导丝,在斑马导丝引导下,应用自制带导丝尿道探子先行尿道狭窄扩张,然后在输尿管镜下应用自制针状电极内切开狭窄;4例尿道闭锁者则先在用输尿管镜下针状电极切通后,置入斑马导丝,并引导探子扩张后,再进一步用针状电极切开狭窄段。其中有15例较多的瘢痕组织者,充分扩张及电极电切后予电切镜行尿道电切修整。结果19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尿瘘,无真性尿失禁,无假道形成。随访6~48个月,18例患者排尿良好。1例患者术后3月个出现泌尿系感染后排尿困难,予抗感染后再次手术治疗,随诊6个月,排尿良好。结论利用带导丝尿道探子行尿道狭窄扩张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手术成功率,利用针状电极切开狭窄及电切镜瘢痕切除提高手术效果。是腔内处理尿道狭窄的一种易于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复合球囊前列腺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阐明复合球囊前列腺扩张术(TUD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机制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10只老年雄犬随机分为扩张组和对照组,扩张组采用改造后的球囊扩张膜部尿道、前列腺尿道和膀胱颈5min,然后减压至0.1mPa,使球囊不压迫膜部尿道,维持扩张时间30min,释放球囊压力,留置扩张管1周,术后1周行各项检查。对照组行假手术。两组在试验终点时行膀胱镜、膀胱压力测定、尿动力学、神经肌电点位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行TUDP后扩张组前列腺尿道直径明显增粗,无出血及尿外渗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尿动力学提示扩张前后膀胱排尿点压力无明显变化,尿道外括约肌无明显功能损伤。尿道外括约肌受损微小,保持了正常肌电特性和排尿功能。组织病理学证实扩张组前列腺包膜裂开,尿道扩张明显,扩张的前列腺内可见炎症反应、微小坏死、间质出血、平滑肌纤维变性。马森三色染色结果提示,前列腺尿道在扩张后胶原含量减少。站论动物实验证实应用复合球囊行TUDP术安全、可行,其机理可能是充分而适当的扩张使尿道明显变宽,前列腺组织炎性浸润、平滑肌纤维变性及胶原含量减少使其无法回缩,而周围组织填塞入裂开的前列腺包膜使裂开的腺体无法复位。  相似文献   

10.
使用筋膜扩张器治疗单纯性男性尿道狭窄(附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通过狭窄处进入膀胱,沿留置的斑马导丝逐号置入筋膜扩张器扩张尿道,儿童患者可根据年龄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至适当型号即可;而成人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至F18号后,可根据需要再用F20号以上的金属扩张器进行扩张。然后留置合适型号的导尿管1周至1个月,随访6~24个月。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扩张成功,无尿道穿孔、撕裂及假道形成等并发症。其中16例经定期尿道扩张治愈,其余2例因尿道狭窄复发而转为开放手术治疗。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为13.6~30.2(18.1±3.5)ml/s。结论:输尿管镜直视和斑马导丝引导下用筋膜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介绍一种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后尿道瓣膜的新术式,并已在二例新生男儿获得成功。术式:本法需先改制一镜鞘,可选用12F耻骨上膀胱造瘘套管,并机械切割套鞘使长约5.0cm。使9.5F电切镜可在改制套管鞘腔内通过,并突出与伸入后尿道进行手术操作。将改制镜鞘及电切镜灭菌。在气管内麻醉下,仰卧位或蛙腿姿势,术前经尿道导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瘘管充盈膀胱。铺无菌单,冲洗液维持在37℃以防热丢失。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胀大的膀胱上方用12F套管针做膀胱切开。改制的12F镜鞘被稳定在切开处,去掉套管,通过镜鞘把  相似文献   

12.
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的肉毒素A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毒素A(BTX-A)经尿道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治疗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的效果。方法对11例因患DESD致慢性尿潴留和尿失禁患者,行经尿道尿道外括约肌注射100UBTX-A治疗,对治疗前后的残余尿(PVR)、最大尿道压(MUP)、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MPdet)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评分调查简表(ICI-Q-SF)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MUP、MPdet和ICI-Q-SF显著降低,PVR显著减少。7~30天达最大疗效,单次注射疗效持续2~3个月,重复注射可持续更长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治疗DESD,安全,微创,疗效确切;但需要重复注射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13.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断裂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留置导尿管治疗男性尿道断裂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2年4月采用输尿管镜下留置导尿管治疗男性尿道断裂伤18例。术中镜下寻找尿道球部或膜部近端断裂处,插入导丝于膀胱,沿导丝置入气囊导尿管恢复尿道连续性。结杲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13例拔除导尿管后恢复正常排尿,5例合并尿道狭窄,其中3例结合尿道内切开、2例定期尿扩后排尿通畅。结论输尿管镜下留置导尿管治疗尿道断裂伤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4.
微创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外伤(附3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31例尿道损伤患者用输尿管镜行微创尿道会师术的临床资料,必要时联合应用膀胱造瘘并用金属导尿管辅助.结果:3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经输尿管镜顺利置入斑马导丝及F18尿管,13例合并应用膀胱穿刺造瘘,应用金属导尿管辅助置入斑马导丝后顺利置入F18尿管.随访0.5...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非机械梗阻造成的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对12例TURP术后仍存在的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发现10例存在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下降,3例患者存在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膀胱逼尿肌无力和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是造成下尿路非机械性排尿困难的重要原因,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对手术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通过尿道狭窄段进入膀胱,退镜后沿导丝置入输尿管扩张导管扩张,从F8开始依次扩张至F14~F16。再沿导丝置入输尿管镜并通过扩张后的尿道狭窄段观察狭窄段长度及估计狭窄段离尿道外口的距离及有无偏离正道,观察完毕后退镜。F24球囊扩张导管沿导丝置入到达尿道狭窄段,并再次置入输尿管镜观察并调整球囊位置后固定球囊扩张导管,加压扩张后再用金属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留置F18~F22导尿管8周后拔除并复查尿流率,拔管3个月再次复查尿流率。结果:4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周时拔除尿管复查最大尿流率(Qmax)为13.3~29.9(17.7±3.2)ml/s,3个月后复查Qmax为15.2~30.8(19.8±3.9)ml/s,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排尿良好。结论: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可重复操作。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6岁。尿液自阴茎背侧排出6年余,诊断为尿道上裂(阴茎型)入院。检查:阴茎海绵体左右分开,中间凹陷,阴茎较正常短而宽,阴茎背侧根部可见一明显尿道外口,可插入F10导尿管至膀胱,其下方0.4cm处见一皱襞状粘膜组织,组织区内有一0.3cm小孔(副尿道),用尿道探子逐渐扩张小孔可插入F8导尿管并进入膀胱。拟诊为尿道上裂并双尿道畸形。行双尿道探查,在双尿道内各插入一尿道探子,于尿道膜部有金属碰击感。在X线透视下向双尿道内注入造影剂,并见造影剂均进入膀胱,显示双尿道畸形。经术前准备后在静脉加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上裂修补术。术中双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尿道导向器在尿道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8例尿道损伤患者第一时间于床边应用自制尿道导向器,轻贴尿道12点处缓慢推进,到达损伤部位,如能顺利滑人并通过受损部位,则证实为尿道黏膜损伤或尿道不完全断裂伤。将尿道导向器推人膀胱,置人斑马导丝或输尿管导管至膀胱,顺导丝推人剪开尖部小孔的二腔或三腔气囊导尿管,完成操作。如置入尿道导向器受阻,考虑尿道完全性断裂,标志并记住受损位置,送手术室在硬膜外麻或局麻下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插入弯型尿道导向器至断端处,由尿道口置人直型尿道导向器,两导向器在断端处对接,或由尿道外口置入输尿管镜于尿道断端处,发现弯型尿道导向器头部中心孔并对接,置入导丝通过对接口至膀胱,顺导丝推入导尿管。结果:本组38例均一次操作手术成功,术后均恢复正常排尿。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尿道狭窄,经3~6个月尿道扩张,均能达到正常排尿。2例尿道狭窄较明显患者行尿道镜检查,尿道瘢痕长度均小于1.5cm。结论:自制尿道导向器在尿道损伤中应用效果良好,在尿道黏膜损伤、尿道裂伤、尿道不完全断裂伤中能在第一时间于床边给予有效处理治疗。在尿道完全性断裂伤中,手术快速简单,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或减少瘢痕长度。  相似文献   

19.
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附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等离子体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柱状电极汽化治疗尿道狭窄62例。均为男性,年龄17—77岁。病程6个月-45年,狭窄长度0.2—3cm,术前在尿道镜下将导丝经尿道狭窄段置入膀胱,沿导丝行放射状多点切开入膀胱。结果 本组62例中3例改行耻骨上膀胱切开联合腔内切开。2例出现尿外渗,行阴囊切开引流。其余均腔内手术1次成功。尿道可顺利置入F18-22导尿管。置管2—4周,拔尿管后均排尿通畅,定期行尿道扩张并随访。结论 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是治疗尿道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输尿管返流压(Pdet.reflux)、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最大尿道压力(Pura.max)等指标。对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的13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8ml生理盐水,在膀胱尿道镜下分点注射于外括约肌内;对DESD合并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的6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12ml生理盐水,分点注射于膀胱颈及外括约肌内。1个月后复查上述检查指标。结果:1例治疗无效,其余患者治疗起效的平均时间为9.5d,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双肾最大肾盂分离宽度由3.9±1.2cm降至1.1±0.8cm,PRV由187±58ml降至54±18ml,DLPP由77.6±7.2cmH2O降至21.6±4.1cmH2O,Puram.ax由88.3±10.5cmH2O降至57.4±3.6cmH2O(P<0.01)。疗效持续时间平均3.8个月,治疗后1、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68.7%。3例患者接受第2次注射。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尿道括约肌内注射BTX-A可有效减少SCI后DSD患者残余尿量、降低DLPP及尿道压力,是治疗DSD有效、微创、安全、可逆、可重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