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2.
异病同治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异病同证不同治的原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病机的不同,提出了对异病同治的新理解,指出临床治疗时需要把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以及审机论治结合起来,合理应用异病同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首次提出辨机论治的观点,从辨证论治的沿革与证、病、症的概念及其关系、中医辨证与病机分析、病机认识与辨病、辨证的一致性和辨机论治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等5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病证结合诊断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精华,对证的准确辨识是临床论治的依据。因此,建立客观的证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中医学中也很重视辨病,认为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两者对疾病本质所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此,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传统意义上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病证之间存在“异病同证”和“同病异证”的关系,因此,临床上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相似文献   

5.
同病类证的提出,对于如何发展中医辨病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总是强调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忽视了辨病论治,事实上张仲景的"方证相应"理论就蕴含"辨病论治"思想的萌芽.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扩展和延伸,是扩大中医药影响,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途径.复方丹参滴丸能在美国FDA顺利通过二期临床试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将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作为适应症,与国际惯例和现代医学实行了接轨.我们需要在进一步发扬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丰富中医辨病论治的实践,这些取决于我们能否突破常规,为这一创新思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6.
胡福田 《河南中医》2010,30(5):427-428
《金匮要略》每篇篇首都标明:“辨……病脉证并治”,告诫我们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同等重要,辨证论治是核心,辨病论治是关键。全书分别以主证、病因、病机或主药给疾病命名,并以病机相类。证候相似或病位相近等作为分篇论治的原则,强调了辨病论治概念。方法主要有:主证、主脉、主方、主药明确痰痛法:辨痛与辨证相结合法;同病异治法;异病同治法;一方对一病法等。  相似文献   

7.
潘峰  郭建文  朱良春  张琪  周仲瑛  邓铁涛 《中医杂志》2011,52(14):1173-1176
阐述辨治疑难重病应重视"核心病机"与辨病论治的观点。总结邓铁涛、朱良春、张琪、周仲瑛、路志正、颜德馨等国医大师治疗疑难病、危重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从探讨中医学"病"、"证"、"症"的关系,分析中医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关系等方面,结合国医大师具体病例进行分析。认为诊治疑难重病时,应学会把握"核心病机",在重视传统辨证论治的同时,也应重视辨病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病、证(候)、症等概念的混同在中医学中由来已久。20世纪50年代倡导的辨证论治有力地引导并促进了中医的发展。然而,辨证论治未能与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有机融合,需要基于辨证论治而提出辨病论治,从而促进和提高中医的科学性。辨证论治是辨病论治的形成基础,后者则是对前者的总结和升华。辨病论治需要注意结合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一方面必须注意辨别病、证(症),另一方面还需要基于病理而进行。整体观下的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要求医者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相似文献   

9.
董国菊 《环球中医药》2014,(12):961-963
房定亚教授在临证中主张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中医辨病论治有独到的观点和临证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房定亚教授提倡的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包括首辨病名,治病求本,专病专方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剖析了房教授力主辨病论治的初衷,以及其为了推进中医临床科研工作的深层考虑。房教授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完整、独到,对临证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病理学证,病概念的同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野 《中医杂志》1997,38(8):499-501
中医病理学是现阶段中医学的核心。目前普遍的认识是:1.中医病理学(或其他医学病理学)存在着(或理论上存在着)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两种体系,即:存在两种并列的病理概念(证,病)和相应的认识方式(辨证,辨病);2.这两种体系的矛盾是中医病理学的基本矛盾。这种观点已成为提出中医病理学和中医病理学相关学科如中医治疗学,中医病理学史,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多种命题的出发点。如在中医病理学上,证、病概念的形成机制,各自内涵、特点和优劣,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中医治疗学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在中医病理学史上,证、病关系的发展;在中西医结合病理学上,证和病的结合等等,都成为主要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陈波  周晓峰  华震雷 《中医药学刊》2010,(11):2460-2462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年来在西医疗法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疗的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并用同期46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二组之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对比,表明辨证分型加西医治疗的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疗DN均有与西医治疗不同的独特疗效,与西医疗法结合可增强西医治疗的疗效,具有广泛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任秀丽 《环球中医药》2013,6(5):396-399
原发性痛经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对于其治疗,中医或辨证论治拟方治疗,或采用中成药治疗,或采取针灸治疗等。也有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者。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于前列腺素升高关系密切,故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为其主流,同时也可通过口服避孕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治疗该病。中西医结合也显示了不错的疗效。目前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样,整体疗效不错。但目前临床研究仍存在一些非严谨随机对照试验等科研设计问题。同时该病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需对其有更深更确切的认识,从而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最初的传统医学形式存在于多种文化中,西方的传统医学经过多重变革、演变成现在的医学体系,而中国的传统医学却一直保存并获得不断发展。自精准医学这一新生的医学概念产生以来,因其研究模糊了疾病的界限和定义,所以可能出现很多类似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情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精髓,而精准医学则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刘杰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5):193-194
贺瑞麟教授治疗胆石症,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临床诊治过程中,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手术与非手术疗法相结合;中医疗法与西医非手术疗法相结合。结合我国胆石症病人的特点,运用中医“以通为用”理论,中西药物相互配合,扩大了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从而提高了治疗范围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病是一个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中医药特有的防治理念及方法形成了防治慢性病的独特优势。文章从慢性病的定义和特点、西医治疗慢性病的局限性、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策略与方法等方面对慢性病的防治展开论述,认为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思想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结合课题组有关针灸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认为发扬各种中医药临床特色诊疗技术对增强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许润三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对于妇科疑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学术思想主要有以中医为本,重视辨证论治,但不排斥西医,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许教授临证时善于四诊合参,尤其重视舌脉。在妇科疾病的辨证治疗中,注重调养肝肾,认为肾为经孕之本,肝肾密切相关。治疗上善用经方,并勇于创新,用药力求药少力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医学者发现,脑肠轴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疏肝理脾、肝脾同治可起到调节胃肠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多重作用,这与脑肠轴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西医不同角度阐述脑肠轴学说与肝脾同治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体会。[方法]采用抗病毒疗法、激素疗法、免疫调节剂、对症支持疗法及中医辨证施治疗法对12例SARS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平均退热时间6.2d,胸片显示肺部阴影平均9.1d开始吸收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刘磊  张怀亮  牛媛媛 《光明中医》2016,(20):3008-3009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长期观察,对其临床分型进行系统的梳理,辨证施治,采用对症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病因、病机的有效把握,辨证施治,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理论在多器官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宗江  刘昆  张新雪  牛建昭 《中医杂志》2005,46(10):727-72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