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进一步认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 ,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 3cm周围型小肺癌 63例 ,术前均行螺旋平扫。其中 2 8例加做了高分辨扫描 ,41例做了增强扫描。重点对病灶的形态、边缘征象、内部结构及增强程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3例小肺癌中 ,具有深、浅分叶征 57例 ,毛刺征 56例 ,胸膜凹陷征 48例 ,血管束征 36例 ,小泡征 1 5例 ,空气支气管征 6例。 41例增强病例中 34例CT值增幅 >30HU。结论 CT显示有 3种边缘征象以上的肺部外围型结节应高度怀疑周围型肺癌 ;增强扫描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3cm以下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3cm以下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40例直径小于3cm的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小肺癌中,具有分叶征11例,毛刺征13例,空泡征7例,空气支气管征2例,小空洞3例,胸膜凹陷征5例,血管集束征5例,26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增强幅度在40HU~100HU之间。结论 在合理制定扫描计划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病灶的边缘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周围组织的变化可以提高对3cm以下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青年肺癌的CT表现与误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肺癌CT表现及误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33例病理确诊的40岁以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肿块13例、结节8例、肺叶实变7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并肺叶不张3例,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阻塞性肺炎,空洞、多中心各1例。8例胸腔积液或合并胸膜结节,7例双肺结节,6例淋巴结肿大,2例骨性胸廓骨质破坏,4例肿瘤直接侵犯纵隔或/和纵隔内血管,胸部转移率为81.8%。初诊时误诊为肺炎6例,结核15例,误诊率63.6%。结论青年肺癌CT主要表现为肿块、结节、肺叶实变,大多数确诊时已为晚期,易误诊为肺结核,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4.
周围型肺癌的 CT 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了进一步认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方法:本组病例采用东芝600HQCT机,对直径≤3cm的32例周围型小肺癌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作CT表现分析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认为周围型小肺癌主要有四种CT表现:1、小肿瘤结节边缘呈深分叶状,系肿瘤多核发病所致;2、肿瘤结节内空气支气管征;3、肿瘤结节外侧兔耳征;4、肿瘤结节与肺门血管连接。结论:以上任何一种表现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肉瘤(PCS)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CS 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0例PCS中:位于左肺4例,右肺6例;中央型2例,周围型8例。CT表现具有癌及肉瘤双重特征,中央型表现为肺门区肿块,肿块形态不规则、分叶状,可见阻塞性肺炎;周围型表现为大小不等类圆形肿块,可见毛刺征及分叶征,1例肿块内见空洞,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且呈渐进性强化。病理表现为肿瘤浸润支气管壁及周围肺组织,可见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PCS的CT表现具有癌及肉瘤双重影像特征,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且有渐进性强化的特点,该特点有助于提高PCS术前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周围型小肺癌的64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收集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直径≤3 cm周围型小肺癌52例,包括鳞癌18例,腺癌24例,腺鳞癌10例.对CT所见各种表现与不同组织病理类型间的联系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1)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病灶发生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2)周围型小鳞癌、腺癌、腺鳞癌的CT表现:①毛刺征,鳞癌6例(33.3%),腺癌18例(75%),腺鳞癌8例(80%);②分叶征,鳞癌14例(77.8%),腺癌8例(33.3%),腺鳞癌8例(80%);③空泡征,鳞癌3例(16.7%),腺癌14例(58.3%),腺鳞癌2例(20%);④支气管血管集束征,鳞癌6例(33.3%),腺癌13例(54.2%),腺鳞癌2例(20%);⑤胸膜凹陷征,鳞癌5例(27.8%),腺癌18例(75%),腺鳞癌6例(60%),三者之间的部分征象存在明显差异(P<0.05);⑥三者之间强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表现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CT检查可为周围型小肺癌初步定性.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中心型肺癌侵犯肺动脉干的CT、MRI表现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侵犯肺动脉干方式、途径、范围的CT、MRI表现及其与手术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肺癌侵犯肺动脉干的 2 3例 (CT 15例 ,MRI 13例 ) ,盲法观察其侵犯途径、范围等CT、MRI表现 ,并与手术发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 2 3例肺癌侵犯肺动脉干的CT和MRI征象中 ,发现管壁异常征CT 11例 (73 .3 % ) ,MRI 11例 (84.6% ) ;管腔异常征CT 8例 (5 5 .3 % ) ,MRI9例 (69.2 % ) ;肿瘤包埋征CT 5例 (3 3 .3 % ) ,MRI 6例 (4 6.2 % ) ;管周脂肪征CT 15例 ,MRI 13例均为 10 0 %。由于癌肿优势部位不同 ,可经纵隔胸膜及肺门侵犯肺动脉干 ,又因左、右肺动脉干解剖毗邻差异 ,其受侵犯部位、程度及累及邻近结构不同。肺癌还可沿肺动脉干向其他肺叶肺动脉及其分支浸润。手术术式选择与上述影像表现特征密切相关。结论 CT和MRI对肺癌侵犯肺动脉干可判断其受侵的方式、途径和范围 ,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围型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方法  3 3例周围型肺癌 (直径≤ 4cm)患者 ,行多排螺旋CT(MSCT)动态增强 (以 4ml s的速度注入造影剂 90ml)。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 ,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主动脉强化值与孤立性肺结节的参数及各参数间的关系 ,并建立参数间的回归方程。结果 周围型肺癌强化值 (PHLC,3 7.61HU± 13 .17HU)与主动脉强化值呈正相关 (PHA,r =0 .558,Ρ =0 .0 0 1<0 .0 5)。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 (LC -to -Aratio,15.2 4± 4.47)及灌注值 (PLC,3 2 .12ml min 10 0g± 11.0 6)与动脉强化值无显著相关 (r=0 .10 3 ,Ρ= 0 .567>0 .0 5;r =0 .0 48,Ρ =0 .792 >0 .0 5)。肺癌灌注值与强化值及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呈正相关 (r =0 .40 9,Ρ =0 .0 18<0 .0 5;r =0 .456,Ρ =0 .0 0 8<0 .0 5)。肺癌强化值与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呈正相关 (r =0 .753 ,Ρ <0 .0 0 1)。PLC=14 .93 1 1.12 8×LC -to -Aratio。LC -to-Aratio=5.615 0 .2 56×PHLC。结论 可用二元一次方程式表示周围型肺癌灌注值、强化值及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的线性关系 ,设计简便的扫描程序研究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胸部创伤的CT影像分析(附4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及特征。方法:对46例胸部创伤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常规X线表现及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肋骨骨折5例,骨折并发气胸15例,纵隔积气5例,胸腔积血25例,胸腔脏器损伤38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6例。结论:CT可早期发现轻度肺实质改变及细微变化。能清晰显示平片难以发现的少量胸腔积液、积气,对异位积气检出率高,对危重及复合伤病人可减少搬动,并能及时较快完成,检查有助于早期预防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X线平片和CT诊断及手术对照(附1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X线平片腰椎间盘突出(LDH)诊断正确率。方法:118例LDH手术病例全部摄腰椎正侧位片和CT扫描,然后加以对照分析。结果:腰椎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椎体后下和后上缘的唇样变及骨赘形成有明确定位意义。椎体上下缘凹陷和硬化征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征象,也是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的见解。结论:充分认识腰椎间盘突出X线平片特征,能够提高X线平片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方法.资料与方法 将9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5组,第1组(18例),第2组(18例),第3组(19例),第4组(20例)及第5组(21例),每组采用不同的技术参数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及血管三维重组.支气管动脉三维重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肺癌1、2、3、4、5组主动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183.43±19.65)HU、(218.64±18.20)HU、(269.69±42.21)HU、(326.11±77.19)HU、(328.61±62.38)HU;支气管动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116.24±38.68)HU、(156.41±42.71)HU、(157.75±57.17)HU、(181.45±56.25)HU、(195.54±53.94)HU;肺动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146.63±46.79)HU、(176.48±64.44)HU、(179.62±69.84)HU、(240.44±81.18)Hu、(115.10±36.13)HU;上腔静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291.39±159.71)HU、(385.90±240.73)HU、(414.47±275.78)HU、(435.19±311.09)HU、(166.24±67.66)HU;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61.11%、72.22%、78.95%、80%及90.48%.结论 第5组采用较小剂量(60 ml)和高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370 mg I/ml),适中注射流率(4 ml/s),自动跟踪(Bolus tracking)扫描技术,是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较理想的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监测中央型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胸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55例110人次中央型肺癌术后胸部增强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复发9例,12人次。胸内淋巴结26例33人次淋巴结短径≥1 cm,其中14例结合临床及CT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中央型肺癌术后复发的监测,螺旋CT是最好手段之一,但对肿大淋巴结性质的评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中央型肺癌的胸片、CT与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正侧位胸片、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全部病例均有正侧位胸片和支气管镜检查,其中40例行CT检查,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胸片、CT、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2% 、85% 、89.4% ,胸片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合诊断符合率达100% ,胸片和CT的影像表现对照,对肺门肿块、支气管改变及纵隔改变的显示CT明显优于X线胸片,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 0.01和0.001)。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见,分别为57.6% 、32.9% 。结论:正侧位胸片是诊断中央型肺癌的基础方法,与纤维支气管镜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CT是胸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补充,但不能取代前两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正常的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地对 5 5例 110人次中央型肺癌术后胸部增强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支气管残端的形态分为 :锐角 ;钝角 ;尖刺状 ;不规则 ;短管状。吻合口分为平整、凹凸。正常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壁厚度 ( 3 .2 6± 1.46)mm。结论 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bF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将中心型肺癌的SCT表现特征分别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FGF在中心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6%,平均MVD为46.10±18.18,MVD在bFGF表达的阳性、阴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中心型肺癌SCT图像上瘤体大小、纵隔淋巴结增大及胸膜受累与MVD有相关性(P<0.05);肿瘤的强化程度与bFGF及MVD均有相关性(P<0.05);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纵隔及肺门大血管受累与bFGF及MV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中心型肺癌的微血管生成以及bF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6.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恺  凌爱香  陈再智  徐忠飞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34-1035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CT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病变位于右肾8例,左肾5例。病灶直径4~25cm,平均13cm。病灶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5例伴附壁结节,2例见囊壁钙化,增强后囊壁、分隔和壁结节可有强化。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鉴别时仍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7.
肾癌高场强MRI与螺旋CT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高场强MRI与螺旋CT平扫与动态增强检查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肾内实性占位病变 ,包括肾细胞癌 3 4例 ,少或无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4例 ,复杂囊肿 8例 ,肾嗜酸性细胞瘤 1例 ,均经 1.5TMRI及螺旋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 ,CT与MRI检查时间间隔 2d~ 1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高场强MRI检查对肾癌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97.1%、89.4% ,高于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91.2 %、83 .0 % )。其诊断准确度有显著差异性 ,Ρ <0 .0 5。MRI检查对不典型肾癌、小肾癌及肾内不典型良性占位病变诊断准确率为 86.5 % ,明显高于CT检查 (70 .2 % ) ,Ρ <0 .0 1。结论 高场强MRI平扫与螺旋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癌及肾内不典型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 ,CT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 ,高场强MRI是有效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囊性肾癌的CT、超声影像分析(附13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CT、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和超声表现。结果 CT及超声对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性高,其主要特点为囊壁及分隔的不规则增厚、囊壁结节、钙化,囊液混浊,实性部分增强后强化,实性部分或分隔上出现彩色血流。结论 CT及超声检查对囊性肾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不典型者可误诊为良性囊肿,应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