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各具临床特点和不同临床过程,故在临床诊断中常包括病程、严重程度及可能的病原诊断。 相似文献
2.
3.
小儿烧伤后极易发生休克,且发生休克后死亡率较高。补液疗法是小儿烧伤休克复苏的主要手段,也是烧伤科实习生临床实践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简明的道理、最易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学懂弄通小儿烧伤休克液体疗法,是烧伤科临床带教医师长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腹泻病原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TO)推荐口服补液(oral,rehydration salts简称ORS)应用于腹泻的治疗,其配方是:氯化钠3.5g,氯化钾1.5g,柠檬酸钠2.9g,无水葡萄糖20g,溶于1000ml温开水中。WHO多次召开大会加以推广,我国也于1982年和1992年先后制定了《小儿腹泻病诊断名称和口服补液试行方案》和《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近5年我院积极推广应用口服补液方法,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三节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乳酸性酸中毒称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儿烧伤液体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间烧伤面积10%以上、年龄5周岁以下的患儿31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15例,采用液体治疗。一组为对比组16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15例患儿在接受液体治疗后,11例痊愈(73.33%),3例显效(20.00%),1例有效(6.67%),0例死亡(0%)。对比组16例患儿在接受常规药物之后,9例痊愈(56.25%),4例显效(25%),2例有效(12.50%),1例死亡(6.67%)。对比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体疗法在小儿烧伤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捏挤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升临床工作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份至5月份收治的42例小儿腹泻患者,均接受捏挤疗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该治疗手段的步骤,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捏脊疗法,42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全部痊愈出院,临床治疗有效率达100%,预后效果十分良好。结论针对小儿腹泻,应用捏脊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体征,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得到更多推广。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腹泻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夏秋季节假日多发,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纳差,乏力,小便短黄、舌红脉细数,严重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本组病例均为非感染性单纯性腹泻,中医认为本病主由饮食不节或感受湿热之邪所致,临床上采用单纯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全国妇幼卫生示范县小儿腹泻科研协作组,指定协作单位华西医大儿科重点研究大米粉50克及电解质作成的Rice—ORS与WHO—ORS对照观察,同时指定仁寿、麻城、南郊(用小米)三个示范县研究第二分题米汤加盐 ORT。华西医大儿科收治2岁以下急性腹泻婴儿100例,大便细菌培养85例,5例阳性,其余均阴性。轮状病毒检查ELISA及PAGE法阳性率分别为76.3%和64.8%。Rice—ORS组71例治疗成功67例(94.4%),WHO—ORS组29例成功26例(89.7%)。脱水纠正时间、止泻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体重净增数Rice—ORS组优于WHO—ORS组。住院平均为3.1天。三个示范县用米汤加盐ORT共400例,其中预防脱水组254例,治疗脱水组146例,成功率分别为91.3%和97.3%。三个示范县用其他措施治疗139例,成功111例(79.9%),其成功率低于前二组。米汤加盐预防脱水组在三天内止泻者197例(87.5%),治疗组77例(53.1%),病程平均为2.1天。似可说明腹泻早期用米汤加盐治疗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11.
腹泻是夏秋季婴幼儿高发的急性胃肠道疾病.造成小儿腹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脱水和酸中毒,因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否及时和充分,往往决定小儿的病情发展及痊愈快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ORS),是最经济、方便又科学的口服补液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液体疗法对于小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治疗的小儿感染性休克患儿56例,其中正规扩容患儿30例,非正规扩容患儿26例。结果正规治疗组患儿病死率为56.7%(17/30);非正规扩容组患儿病死率为23.2%(6/26)。非正规扩容组患儿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正规扩容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规治疗组患儿达到预期目标的治疗时间为(237.4±163.7)min,PICU住院时间为(6.5±3.2)d;非正规扩容组患儿临床症状达到预期目标的治疗时间为(125.9±48.3)min,PICU住院时间为(3.7±2.1)d。非正规扩容组患儿PICU住院时间及达到预期目标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正规扩容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复苏疗法可以降低患儿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1腹泻的液体疗法
腹泻患儿的液体疗法是儿科最典型的补液疗法,基本与前述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5岁以下儿童腹泻和应用口服补液疗法的情况调查刘嘉娜,雷美英,何霞光,谢鹏,邵国广为了解我省5岁以下儿童腹泻和口服补液疗法(ORT)的使用情况,按卫生部的统一布署,于1994年10~12月,在益阳、新田两县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 相似文献
15.
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同时存在酸中毒,其程度常与脱水程度成正比,脱水越严重酸中毒程度就越重。患儿出现精神极度萎靡、昏睡或昏迷、口唇呈樱桃红色、呼吸深长,严重的会发生抽搐等症状,应引起注意,及时治疗,否则延误几个小时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小儿酸中毒时,可用碱性溶液来纠正,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16.
腹泻病是小儿的高发性疾病。近年来,虽然腹泻患儿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患病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在广大基层农村较为常见。《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提出小儿腹泻治疗的原则是: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在这4个原则中,基层医务工作者对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掌握较好,而对预防和纠正脱水则存在着种种困惑,制约了液体疗法在基层医院的有效实施。有资料表明,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500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250万是脱水造成的,说明液体疗法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寻找基层医务人员在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液体疗法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6例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患儿呕吐停止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9.07%。结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患儿症状消失快。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症,严重者可致电解质紊乱,并可引发生长发育障碍、营养不良,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本文从引发小儿腹泻的病因、危害、护理方案展开探讨,以期为对小儿腹泻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促进患儿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邓静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9,12(9):31-33
本文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农村医疗实践,仅就小儿感染性休克(以下简称感休)的液体疗法介绍如下。一、小儿感休时体液代谢的基本变化: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低血钠和高血钾。引起这些病化的原因是:感休时血中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微血管收缩,使整个微循环血流淤滞,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全易代谢紊乱,血中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积蓄,从而产生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