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华法林与依诺肝素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200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5.4±3.6)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4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对照组(n=60),常规治疗;治疗组随机分2个亚组,治疗组1(n=7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I N R,1.5~2.0);治疗组2(n=7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INR,2.0~3.0).起始剂量为华法林2.5 mg/d+依诺肝素120mg/d,当INR值分别为1.5~2.0和2.0~3.0时,停用依诺肝素,仅用华法林抗凝使I NR值维持在上述范围内,疗程为半年.主要观察治疗后DVT和P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以及不同INR值DVT和P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结果 治疗组DVT和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治疗组1DVT和PE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与治疗组2无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联合依诺肝素治疗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事件,I NR 2.0~3.0组静脉血栓事件进一步降低,并不增加出血事件,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给予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应用不同起始剂量华法林治疗时,在相应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比较INR的达标率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期对临床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具有华法林抗凝治疗适应证的DVT患者56例,分为A组(37例)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B组(19例)华法林起始剂量为5mg,于治疗第3、4、5、8天测定INR,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达到预期值(INR在2.0—3.0之间)。结果与2.5mg起始剂量组相比,5mg起始剂量组INR变化速度较快,第5、8天INR的达标率显著高于2.5mg起始剂量组。本文无1例出现并发症者。结论以5nag为起始剂量治疗DVT患者,能使INR迅速、安全且有效地达到预期值,而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金焱  黄振文 《中原医刊》2009,36(1):55-5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方法。方法70例经彩超、D-二聚体(D—D)证实为DVT患者,其中常规组34例,采用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华法林治疗,溶栓组36例采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结果常规组中,30例基本治愈,2例有效,2例无效;溶栓组中,基本治愈者34例,有效者2例,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常规组平均15.1d,溶栓组平均11.2d,P〈01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应用肝素、华法林结合尿激酶等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高志国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79-3680
华法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口服抗凝血药,是抗凝治疗的首选药。华法林引起出血合并症很常见,而引起胃食管黏膜下血肿形成及出血较少见。本研究回顾临床应用华法林引起凝血机制障碍,报告出现食管黏膜下血肿的3例病例。  相似文献   

5.
马晓文  梁雁丽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37-37,1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DVT的方法。方法对血管超声明确诊断的DVT进行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联合治疗。结果本组98例明确诊断的DVT,经上述积极治疗,完全治愈38例,占38.8%;显效45例,占45.9%;有效15例,占15.3%。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0±2)d;未发现明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联合治疗DVT,具有效果肯定,使用方便,无需实验室监测,副作用少等特点,特别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桐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年龄I〉6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3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根据INR目标值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年,观察2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严格控制INR情况下,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华法林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在该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并记录患者使用华法林的用量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有15例出现并发症,占8.0%,其中出血10例(5.3%),栓塞5例(2.7%);正常173例(92.0%);出血组华法林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和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0±0.6)mg/d,PT为(18.6±2.4)s,INR为(2.1±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常规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将INR控制在1.8—2.5范围内可以满足抗凝要求并且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高龄(≥7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组(35例)和阿司匹林组(4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依INR目标值(2.0—2.5)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年,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7%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轻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6%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INR(2.0~2.5)情况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入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DVT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对照组化验/检测费用、返院复查路费高于观察组,但药物费用及治疗总费用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随访就医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胃肠道出血率、皮肤及鼻黏膜出血率与总出血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下肢DVT的效果优于华法林,但从经济性角度分析,华法林的治疗成本相对较低,且效果尚可,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3 mg/片)抗凝最佳初始剂量、治疗剂量调整方法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6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初始及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方法,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华法林2 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1.5-2.5之间,3 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2.2-3.0之间,起始剂量2 mg与3 mg比较治疗效果相似,而INR过高发生明显减少;华法林的维持量1.25-3.25 mg,平均(2.1±0.6)mg;INR达到1.5-3.0水平需7-14 d,平均(11±2)d;INR稳定于1.5-2.5水平需12-30 d,平均(19±4)d;随访1年,有1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合理、有效的INR强度(1.5-2.5)监测下,华法林以2 mg剂量起始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优惕  张小河 《当代医学》2014,(14):130-131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广东省揭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54例,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华法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30例患者2例发生出血事件,出血发生率6.67%,阿司匹林组24例患者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出血发生率4.17%,2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终点事件发生率低,出血事件少,效果显著,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DVT的方法。方法对血管超声明确诊断的DVT进行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联合治疗。结果本组98例明确诊断的DVT,经上述积极治疗,完全治愈38例,占38.8%;显效45例,占45.9%;有效15例,占15.3%。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0±2)d;未发现明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联合治疗DVT,具有效果肯定,使用方便,无需实验室监测,副作用少等特点,特别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香豆乙酯联合华法林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因重度烧伤并发下肢DVT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抗血栓药物华法林钠片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香豆乙酯口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3 d,6 d采集静脉血样,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并使用血管彩色超神检测患者下肢DVT溶解率;出血率以及血栓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栓溶解率;出血率均较低且观察组的总出血率较对照组低(P0.05);血栓的复发率两组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较对照组66.7%高。结论香豆乙酯联合华法林治疗重度烧伤后并发下肢DVT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出血率,提高血栓的溶解率并能降低血栓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总结和分析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6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加华法林治疗的DVT病例。结果68例DVT病例中,21例临床治愈,占30.88%;显效30例,占44.12%;有效17例,25、00%;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1±2)天。结论应用LMWH加华法林治疗的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肺栓塞(pulmonary c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临床上治疗方法相似,包括药物和物理方法。1960年,一项随机试验首次证实了静脉输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cd hcparin,UTH)的有效性;之后的研究多集中于药物剂量,疗程、给药方式以及与华法林联用;近期已有研究报道了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rght heparin,LMWH)与普通肝素有效性和成本-效益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邹全林  刘晟 《当代医学》2013,(33):145-146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初始治疗最佳给药方案。方法选取165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mg治疗组及5mg治疗组,每组55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3mg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4d作为初始治疗;3mg治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3mg作为初始治疗;5mg治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5mg作为初始治疗,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INR稳定在2.0~3.0。比较各组患者INR增高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1.8±4.8)d,INR增高次数发生率为5.5%,未出现血及血栓栓塞事件;3mg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2.5±4.3)d,INR增高发生率为9.1%,未出现主要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为3.6%,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8%;5mg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7.4±5.3)d,INR增高发生率为16.4%,未出现主要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为9.1%,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6%。结论华法林3mg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q12h×4d作为初始抗凝治疗能使INR迅速安全有效达到稳定,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大小便潜血检查,同时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INR2.0~3.0。结果:治疗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15 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为(3.07±0.71)。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8%(2/65)和3.85%(2/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4%(1/65)和5.77%(3/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冠心病( CHD)合并心房纤颤( AF)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95例CHD合并A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华法林治疗,研究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5.53%,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m研究组Ccr水平(67.53±15.67)ml/min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可显著减少CHD合并AF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的发生,且对肾功能损伤小。  相似文献   

19.
华法林和中药丹参、人参等的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法林(Warfarin)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Wisconsin大学合成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华法林主要药理作用为预防凝血。华法林的抗凝血机制为:华法林的结构与维生素K的结构相似,在体内与维生素K相竞争,使这些必须依赖维生素K才能形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X不能及时合成,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房颤脑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抗凝组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组各55例,依据INR(维持2.0~3.0)调整华法林剂量,多数患者维持此值的华法林用量在2.25~3mg,每日1次,阿司匹林用量为100~150mg,对所有患者每月随访,包括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死亡,每例患者随访为2年。结果华法林组较阿司匹林组脑栓塞发生明显减少,两组在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房颤抗凝治疗优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INR维持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