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主诸气,司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元气,维持生命。肺朝百脉,气推动血运行,有赖于肺。肺参与人体水液代谢,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有关。肺和心同为上焦,相互依存。肺主气,心主血,气离血死,血离气枯。肺与大肠相表里。  相似文献   

2.
“肺应秋”理论是《黄帝内经》“时藏相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肺功能与秋季时令节气阴阳变化同步协同。肺开窍于鼻,鼻鼽秋季易发的特点,缘与秋季节气变化密切相关。基于“气交变”思想,通过对秋时六个节气阴阳之气的变化分析,探讨“肺应秋”理论与鼻鼽发病的相关性,因时审因,辨时施治,为临床防治鼻鼽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秋季的主气是“燥”,在人体内,肺属燥金,其气应秋。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主气、司呼吸之功能;但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若肺的宣发正常,就能很快作出应答,将卫气宣发输布至皮肤、鼻窍,使皮肤、毛发滋润,腠理致密,鼻窍通利,则无论何种燥邪均不能进入体内,使人们可以顺利地度过秋季。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而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会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相似文献   

4.
窍病从肺论治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清海 《新中医》1989,21(3):17-18
窍,即孔道,为人体与外界相通之窍道.由于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故称眼、耳、鼻、喉为清窍,前后二阴为浊窍。肺为五脏之华盖,受百脉之朝会,主一身之气而行治节之令,气机之升清降浊,与肺之宣肃功能密切相关,故肺与诸窍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清窍靠肺宣发之精气灌注而通利聪灵,浊窍赖肺清肃下降之性而传导排秽。若肺气膹郁,宣肃失职,非但清窍失聪,浊窍亦因之不利。故诸窍之病从肺论治,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而现代医学认为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完成气体交换。所以说,中医肺的功能在主气、司呼吸方面与现代医学呼吸系统的功能是有些相通的,但中医肺尚有主行水、主治节、主肃降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出自《黄帝内经》,属于病机十九条之一。病机十九条被认为是临床分析疾病病机的重要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的意思理解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的疾病与肺相关。笔者认为"肺"与"诸气"存在动态平衡关系。"诸气"包括六气或人身之气,其变化可因肺功能异常而诱发,也可作为致病因素损伤肺叶及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因而对于该病机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呼吸困难等。在历代医家认识的基础上,从"诸气"失衡致肺病、"肺"失调节牵"诸气"变动、"气"的循环失衡致内伤外感之变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和发掘"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病机之用。  相似文献   

7.
正肺居上焦,为华盖之脏,又为清虚之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相通,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司呼吸,"乃清浊之交运,人身之橐籥"(《医贯》),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主宣发肃降,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通过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及排泄起到重要作用,故又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之说。肺与其他四  相似文献   

8.
浅谈治肺当求治脾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肺的一切生理功能均离不开“肺主气”这一总的功能。肺受邪就会导致“肺主气”功能失职。故治“肺”不能离开“治气”。另外,“肺为贮痰之器”,肺病中“痰邪”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治疗肺病同时也不能离开“治痰”。然而,“气”与“痰”均与脾胃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从“治气”与“治痰”两方面谈一谈对“治肺当求冶脾胃”的体会。1 理气补气均需求治于脾胃 肺主气,主要是指肺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所起的调节功能。这一生理功能又是通过肺主宣发与肃降来完成的。肺主宣发,表现为: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浊气;二是将…  相似文献   

9.
肺主气司呼吸,肺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失常。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外邪侵袭首先犯肺,出现卫表不固。肺卫失和之证。肺气宜宣宜降,肺气壅闭宣降不利为咳为喘;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气失调,心血运行不利,则为胸痛、紫绀;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气不降,通调失利,水饮停留,为痰为饮,亦可以导致水肿、小便不利。肺系病变病初在肺。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书臣教授从肺肾论治过敏性鼻炎的经验。王书臣教授认为肾精不足,肾阳亏虚,肺卫不固是过敏性鼻炎的关键病机;久病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病机;风邪犯鼻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诱因。治疗多从肺肾出发,温肾阳,益精气,固肺卫,通鼻窍;兼顾调畅气机,疏肝解郁,搜风通络,祛风散邪以通窍。  相似文献   

11.
从肺主气失司论中风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滨  沈承玲 《北京中医》2007,26(8):489-490
肺主气,首见于《内经》,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其中,肺主一身之气是通过肺主呼吸之气来实现的,即通过肺有节律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如此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宗气乃至一身之气的生成,并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见,若肺主气失司,势必影响机体气的生成或气的运动——气机,导致气虚或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在脑之脉络,  相似文献   

12.
宗亚力 《江西中医药》2006,37(12):29-30
舒肺达肝法是江西名老中医姚奇蔚先生生前创立的中医治疗方法,该法非常重视肺的作用。肺居上焦,主诸气。司呼吸,主通调,肝藏血,肝与肺在生理和病理方面有其制约与乘侮之变化。病邪未净,正气已虚,气血失调是慢性肝炎的共同病机。历来中医治疗肝病。往往从肝脾肾三脏入手。鲜有从肺论治者。本人运用舒肺达肝法。从肺论治肝病亦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浅述本人以此方法治疗肝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认为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输精于皮毛,朝百脉而治节。肺气化的表述与现代医学对肺功能的认识在主要方面是一致的。肺是许多重要物质的代谢场所,肺气化与气体信号分子的传递关系十分密切;肺同时又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如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的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产生强烈升压作用,因此从肺论治高血压及其它疾病,既是一条途径,又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肺胀病病因证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胀病病因证治述要湖北中医学院(430061)田玉美肺心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常见疾病之一。其病以肺为主,往往影响于心,其临床表现以咳喘、短气、胸闷、心悸等为主要特征,反映了肺与心两个脏器的病变,所以有肺心病之称。肺与心同居上焦,一主气,一主血。二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归纳王檀教授门诊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病历,分析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季节的相关性,初步总结王檀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通过收集王檀门诊间质性肺疾病病历,归纳整理基本信息及证型,运用统计学分析,总结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季节的关系。结果 通过收集分析病历,初步总结王檀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得出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季节的关系。结论 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型季节分布特点具有一定规律性。春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肺肾虚冷,痰瘀阻络证;夏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肺脾气虚证;秋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肺肾虚冷,痰瘀阻络证;冬季出现最多的证型为大肠湿热证。其中寒饮伏肺,肺络痹阻证、脾经伏火,痰瘀痹结证、痰热壅肺,气阴两伤证全年出现频次较高,是间质性肺疾病的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16.
心肺同居上焦,肺主气,心主血,气为血帅。血载气行。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助心行血,为血液正常运行之必要条件;而正常的血液循环,也是维持肺呼吸功能正常的重要保证。因而在病理情况下,无论肺失宣肃还是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均可不同程度影响心之行血功能,导致血行失常,郁滞为瘀;  相似文献   

17.
秋季燥金之气主令。肺属金,其气应于秋,肺在外合皮毛,故秋燥初起,首犯肺卫。俞根初以秋季气候温凉之别划分温燥与凉燥,对临床产生了重要影响。温燥初起与风温初起临床表现相似,凉燥初起与风寒轻证相似。燥邪有伤津的性质,所以不论温燥凉燥,都同时伴有津液干燥见证。温燥为感受燥热病邪所致,若邪在肺卫失治,加上平素阴分不足,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医治肺六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聪珍 《陕西中医》2005,26(2):188-189
肺位最高,是为"五脏之盖",不耐寒热,素有"娇脏"之称,外邪侵入,肺则首当其冲,因而各种外感病证,初起之病位每常在肺.肺的生理功能比较复杂,除了主宣发,外与皮毛相合,主肃降,参与水液代谢,开窍于鼻与发音有关等作用外,同时又是主气司呼吸的重要脏器,所以其病理变化必然相应的复杂.  相似文献   

19.
通鼻窍八法     
鼻为清窍,是清阳之气交会之处,属肺的外窍,内与脏腑的关系密切。但肺为娇脏,是诸脏之华盖,若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均可使肺脏不调,失于宣达,则鼻气不利,邪毒壅滞,或津液壅聚,壅塞清窍,鼻病由生。正如《寿世保元》说:“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役之过,则鼻气不能宣调,清道壅塞,即为鼻病。”《东垣十书》指出:“壅塞清道气不利,宜通。”可见,通鼻窍是治疗鼻病的大法,清窍通利,则鼻病向愈。兹介绍通鼻窍  相似文献   

20.
朱丹溪谓二"虚喘由肾虚"。朱氏以降,"虚喘治肾"一说几成定局,然温习文献、证诸临床,"虚喘治肾宜兼治肺"(方仁渊语),方臻完善。兹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从发病机制而言,肺为主气之脏,肾为气之根。肺肾经脉相连,肺气以下降为顺,肾气以摄纳为和,共同维护正常的呼吸功能。病邪犯肺,肺气闭郁,清肃失司,发为实喘,解除外邪,则喘息自平。若延误失治,致病邪羁留,久咳久喘,穷必及肾。肾虚摄纳无权,令肺金之气不下行而转上逆,遂成喘证,正如《医贯》所说:""真气耗损,喘出于肾气上奔"。自主水,主命门火,命门火表,水失其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