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药在冠心病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风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机制,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分析风药在冠心病治疗应用的中医理论机制,结合风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为风药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结果: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都证实风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结论:风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论脾虚生风     
风证是中医学独有的名词,具体可分为内风与外风两种。其形成的原因复杂,传统观念认为风证责之于肝,内经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本项研究表明风证的形成多有脾胃内伤,而后风证发作。因此本文侧重于脾虚生风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认为,中医的风咳与西医的CVA特点相似,可从风咳辨治CVA。风邪犯肺是风咳的主要病因,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是风咳的主要病机,祛风解痉、宣肺止咳是风咳的总治则。风咳初期,应从咳嗽论治,以祛风解痉、宣肺止咳、滋阴利咽为主;风咳后期应从“哮证”论治,治以祛风平喘、化痰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4.
<正>《金匮要略》的风邪致病就其数量而论虽不是最多的,但其"风"却渗透到方方面面,《金匮要略》的风病是广义的,其继承了《素问·风论篇》等的相关理论。《金匮要略》的风病包括风水、中风、产后中风、五脏中风、首风、头风、脑风、目风、泄风、漏风、内风、寒中、热中、肠风、疠风及寒热等。  相似文献   

5.
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该病被称之为中风,是因其发病急骤,变化多端,与自然界善行数变之风相似,故以“中风”命名。根据中风的发病特点,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多与“风”有关。所谓“风”不外乎“外风”还是“内风”致病两种理论,  相似文献   

6.
试论治血先治风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黄淑芬 《中医杂志》1997,38(1):9-11
治风与治血是临床常用的两类治法,二者关系密切。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指风证的治疗当注意养血活血。这一理论至今为临床所遵循,实践证明治血确有助于治风。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治风亦有助于治血。在血瘀证的治疗中,适当运用风药,常能使活血化瘀效果明显增强,其中的  相似文献   

7.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中之风是指中风病,而不是病因学中的外风及内风;血是指瘀血,血行瘀除则中风病自愈.外风致病,宜祛风为主;内风致病,宜熄风为先.风邪较燥,长期使用易耗伤阴血,在祛风剂中配伍使用养血活血之品,实为佐使之法.内风中之血虚生风者使用养血活血药物治疗,是针对病机用药,而非治风先治血之义.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之认识历时4个阶段,从外风、内风、非风到现在的脑血管疾病,瘀血是中风病之病理基础,瘀血行,经络通,则中风病自愈,故日: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南宋以前中医大家治疗中风病之经验总结及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8.
<正>温热病毒目前认为是造成风温肺热的主要病因,是一种急性热病,病势发展由邪在肺卫,到痰热瘀毒阻滞,最后导致热邪伤阴。在风温肺热病所致的重症肺炎,病情重,西医治疗病死率高。祖国传统中医在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上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日益受到认可。1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的定义风温肺热病其实是两种病的合称,即风温病和肺热病的合称,现代中医研究认为风温肺热病是外感风热邪毒,加上机  相似文献   

9.
王东梅  蒋建云 《陕西中医》2012,(9):1220-1222
目的:探析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方法:从风药主散,疏风利咽;风药主行,祛风豁痰;风药能发,疏散郁火;风药走窜,搜风通络;风药升散,上通鼻喉二窍;风药走上,引经报使等方面探讨了风药在喉源性咳嗽中的应用。结论:风药是一类味辛质薄、药性升浮,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病证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治风先治血是临床常用治疗风证的法规。所谓“先”,是强调治血为治风之先导,并不是先治血而后治风。至于治血的概念,则凡是能调和营卫气血、通利血脉、疏畅经络之法,皆在此例。历代医家于治风的同时对不同的风证,分别配伍不同的治血之品,从而构成了不同的治风先治血之法。这些治法散见于历代医家的各种著作中,依笔者之管见,可归纳为如下十种:  相似文献   

11.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由众多的致病因素在机体内演变而成。现对土家医疾病原因及疾病变化规律作一简介。1 病因土家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比较复杂,致病因素较多,如瘟气、饮食、劳伤、情志等。11 瘟气有风、寒、湿、火等。(1)风 风是72风症和72惊症的主因,许多疾病如癫痫、着凉等病的发病与风有直接关系。风有热风、冷风、水风、内风之分。72风症中,热风能引起火风、漆风、脐肚风、产后风、破骨风等热风症。冷风能引起冷骨风、钻骨风、眉毛风、摆头风等冷风症。内风可引起内节风、歪口风、抽风等内风症。水风能引起水滞风、水蛊风等水风…  相似文献   

12.
产后受风出虚汗、怕冷、怕风是典型的经过生产,骨骼肌肉等肌体组织空间变大所导致,再加上防御力差,遇冷遇风后,疼痛、酸胀、麻木等症状会加重。有的人不仅仅是产后受风,还含有产后虚证。古人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产  相似文献   

13.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后世医家所遵循的治疗法则。本文通过对中风病的剖析,揭示了中风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血逆乱,因此,治风先治血未必适合中风病的治疗,并提出治疗中风病的新观点"治风先调气,气调风易息。"  相似文献   

14.
定风汤是作者从治疗穿肠风的病例中总结出的自拟方,以补肾纳气、益气健脾、养血定风为主。治疗4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自拟定风汤治疗穿肠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风药治血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氏[1]倡“治血先治风,风行血自通”,诚要言不烦,足为治血瘀之炯鉴。现就本课题的最近理论研究成果,风药补血、活血、止血及相关问题探讨如次。1风药的含义及特点风药是指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功能祛除、疏散外风或平熄、搜剔内风,主要用于治疗风病的药物。大...  相似文献   

16.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提出“胃风”是泄泻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临证以胃风理论为指导,在泄泻的治疗中提倡重视“风药”的运用,取其健脾胜湿祛风、升举清阳畅风、条达肝气宁风、开通玄府疏风之功,常获良效。本文分析徐景藩从“胃风”角度以风药治疗泄泻的丰富经验与独到见解,以期启迪临床、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内风与中风病病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风是中医学重要的病理概念,与中风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文章针对内风概念应用上的混淆,对内风的含义和变化特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内风是由于肝脏阴阳失调和体内气血津液运行异常引起的综合性病理反应,其产生有根源,有过程,有见证。肝阳化风是中风病发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病机,常常是发病的始动因素。提出在中风病病机的变化中,内风的存在有一定的时效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6,(1):117-118
目的:探讨《风眩方》。方法:分析《风眩方》的流传以及风眩病证的概念、成因、治疗等。结果:《风眩方》作者是南朝医家徐嗣伯,它的流传是依靠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备急千金要方》的卷第十四中,孙思邈全文收载了徐嗣伯的《风眩方》。由于《备急千金要方》的流传,《风眩方》被保留到了今天。结论:徐嗣伯的《风眩方》是一部问世较早的针对内科专病的方书,它不仅具有历史的、文献的的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  相似文献   

19.
《备急千金要方》提出“风为人身之常气”是虚证用风药的理论依据 ,所载“痰热相感而动风”是“内风”学说的创始之论 ,并从临床治疗上丰富和发展了《内经》的风病理论。  相似文献   

20.
肝风是病理名词,也是证候名;肝风证有其自身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证治特征;常见证型有:肝阳上亢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等。本文仅就祖国医学有关肝风证的论述及现代医学探讨进行文献复习,供研究这一课题的同道参考。 (一)概念风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外风、内风两大类证型。内风证是与外风相对而言的,但它是指由人体脏腑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即肝阳亢盛化风,或热极生风,或真阴耗竭,阳失潜藏,虛风内动等各种病理变化,因其临床症状有如风之摧残树木折枝干摇,证见振掉、震颤、项强、抽搐,角弓反张、口眼歪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