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不同证型患者的尿液蛋白差异。方法 选择251例2009年1月—2010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住院的CRF患者,其中肝肾阴虚组34例,脾肾气虚组75例,脾肾气阴两虚组56例,脾肾阳虚组32例,阴阳两虚组54例,另选择健康人5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SELDI-TOF-MS技术,采用H4蛋白芯片技术进行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用蛋白芯片阅读器PBSⅡ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 CRF中医各证型组与对照组间发现49个差异蛋白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组间ROC曲线下面积显示:肝肾阴虚组和脾肾气虚组、脾肾气阴两虚组、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以及脾肾气阴两虚组和脾肾阳虚组组间差异度较明显,脾肾气虚组和脾肾气阴两虚组、脾肾阳虚组,脾肾气阴两虚组和阴阳两虚组及脾肾阳虚组和阴阳两虚组差异度一般,脾肾气虚组和阴阳两虚组差异度不明显。结论 尿液蛋白标志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RF各证型组间生物学特点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中医不同证型舌苔中相关蛋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通过比较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中医不同证型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人群舌苔上清液中蛋白质谱峰的差异,初步探讨慢性肾衰舌苔上清液中相关蛋白变化与慢性肾衰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慢性肾衰患者舌苔样本并辨证分型出5个不同证型,其中脾肾气虚组21例、脾肾阳虚组14例、阴阳两虚组18例、脾肾气阴两虚组11例、肝肾阴虚组3例,另有正常对照组38例,对所有样本采用1500r/min的离心转速,离心2min后取上清液,选用NP20蛋白芯片点样,经SELDI-TOF-MS技术测定得到蛋白质谱图,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慢性肾衰中医不同证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蛋白质谱图的变化,并利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来比较各组之间蛋白质谱图的差异。结果:(1)应用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慢性肾衰中医各证型组及正常对照组舌苔样本中有7个差异蛋白质谱峰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质荷比M/Z1090.66和M/Z1092.68两个差异质谱峰在各证型组均呈高表达;M/Z13302.5一个差异质谱峰在各证型组均呈低表达;M/Z10241.4和M/Z10464.8两个差异质谱峰在脾肾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高表达,在脾肾气虚组、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呈低表达;M/Z3742.33一个差异质谱峰在脾肾气虚组、脾肾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呈高表达,在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呈低表达;M/Z 10867.6一个差异质谱峰在脾肾气阴两虚组呈高表达,在脾肾气虚组、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肝肾阴虚组呈低表达。(2)利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慢性肾衰各证型组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组舌苔样本之间都有一定的区分度,但均存在部分重叠。结论:该研究从生物学理论的角度初步探讨慢性肾衰舌苔上清液中相关蛋白变化与慢性肾衰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性,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00例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原发病、原发病病程、肾功能衰竭病程、肾功能衰竭程度(血肌酐值)的相关性。结果:在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最多(37.5%),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最少(5%)。气阴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兼夹湿热证最高,脾肾阳虚湿热兼证出现率最低。肝肾阴虚证水停兼证出现率最低。瘀血兼证,以脾肾阳虚证及脾肾气虚证分布最高。湿浊兼证在各正虚证候分布中以脾肾阳虚证最高,其次为阴阳两虚证。同时,阴阳两虚证的血肌酐水平最高,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的延长,脾肾气虚证的比例逐渐下降,阴阳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和病程年限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中医虚证和钙、磷等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辩证分型与血生化的关系。方法:选择58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5型,分别分析其血清尿素氮及血肌酐、钙、磷等,证实不同证型有不同的生化变化。结论:BUN、Scr.Ca^2 、P在慢性肾衰不同中医虚证中相比有明显差异,可为CRF微观辩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探讨中医辨证在推断IMN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IM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各证型间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IMN患者本虚证以脾肾阳虚型居多,标实证以血瘀证为主。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要明显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患者肾病综合征发生率要高于脾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脾肾阳虚型与水湿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气虚型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P0.01)。气阴两虚型患者体重指数要明显低于脾肾阳虚组和脾肾气虚组(P0.05)。各组间CKD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BUN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气虚型患者病理分期以Ⅰ期为多(P0.05),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型患者则以Ⅲ期多见(P0.05)。气阴两虚型患者肾脏病理中慢性化及小管间质积分要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结论:IMN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有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型患者病情较其余证型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证脉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FR)四证型(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型)脉图参数的变化,建立各证型判别式,辅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ZM-Ⅲ型智能脉象仪分别检测CRF患者四型脉图参数。结果:脉图参数h1、h3、h3/h1、w/t及As值肝肾阴虚型最高,脾肾气虚型最低,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介于二者之间;并建立了四证型函数判别式;将所测数据进行组内回代检验,脾肾气虚判别正确率为70%,脾肾阳虚为66.81%,肝肾阴虚为69.18%,阴阳两虚为61.91%。结论:提示脉图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与彩色超声(B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本虚标实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风动证)两组,统计不同中医证型频数;然后从两组中筛选出仅本虚证和仅标实证与B超显示平均肾脏长度、平均肾脏体积及回声像强度的关系。结果:本虚证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其中仅标实证者25例,仅本虚证者41例。仅标实证患者平均肾长度长于仅本虚证(t=-24.978,P0.01),仅标实证患者平均肾体积大于仅本虚证(t=-20.450,P0.01)。仅本虚证以强回声型为主,与仅标实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3,P0.05);仅标实证以等回声型为主,与仅本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2,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多虚实夹杂;仅标实证者以等回声型为主,肾脏相对增大;仅本虚证者以彩色超声强回声型为主,肾脏相对减小,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彩色超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关系,比较其差异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辨证分为脾肾气(阳)虚、阴阳俱虚、肝肾阴虚等3型,并设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并比较各型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TT3、TT4、FT3、FT4、TSH。结果:TT3、TT4、FT3、FT4水平在肝肾阴虚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而脾肾气(阳)虚组、阴阳俱虚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脾肾气(阳)虚组为甚。TSH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之脾肾气(阳)虚、阴阳俱虚患者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辨证施治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常用草药的应用。[方法]根据获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资料,结合中医辨证法,并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定其讧型。收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剂,累计药物在治疗时被组方的次数,根据用药频率筛选出常用草药。[结果]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多见脾肾气虚证,失代偿期以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衰竭期中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均多见,而尿毒症期则以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表现证型。方剂多由大黄、黄芪、茯苓、白术、丹参、甘草等组成。[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大致规律为脾肾气虚→脾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其治疗的中草药以补肾健脾泄浊为主。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与中医证型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声心动图法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36例,其中脾肾气阴两虚型21例,均有轻度左心肥厚扩张,左心功能正常低值,阴阳两虚型4例,均有显著的左心肥厚扩张和肯定的左心功能不全;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11例,介于上两组之间,提示中医证型与左心功能之间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青  刘旭生  黄春林  邹川 《中医杂志》2005,46(12):928-93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瘦素浓度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以及与CRF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CRF组110例按中医辨证分成5个证型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浓度,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CRF组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C反应蛋白、血胰岛素,并计算营养风险指数(NRI).结果:CRF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CRF组中脾肾气(阳)虚证两亚组血清瘦素水平、营养客观指标水平与其他3个亚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高瘦素血症可能是导致CRF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脾肾气(阳)虚证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脾肾气(阳)虚证,推测血清瘦素可能是CRF脾肾气(阳)虚证的部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中医规范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按血肌酐(Scr)水平不同将9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加灌肠、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治疗,中药口服按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不同选择不同剂量,以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中医证候等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各组Scr、BUN、Ccr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结肠透析多途径给药的中医规范化治疗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微炎症状态、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CRF2、3期患者60例,按辨证标准分为脾肾阳虚证26例,气阴两虚证19例,湿热证1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5例。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血清HSP70、IL-6、尿AQP2含量,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CRF患者NF-κB、IL-6、HSP70、AQP2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②3个证型组中,湿热证组NF-κB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或P<0.05);HSP70含量呈湿热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P<0.05或P<0.01);尿AQP2含量为脾肾阳虚证组>湿热证组>气阴两虚证组(P<0.05或P<0.01)。结论:①CRF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水代谢紊乱,但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最明显,NF-κB、IL-6与CRF浊毒内盛有关;AQP2与CRF水湿相关。②CRF患者机体肾保护机制已启动,HSP70与CRF患者正气盛衰相关。  相似文献   

14.
14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分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钟建  何立群  丁小强 《中医杂志》2006,47(5):374-377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本虚证、标实证所占比例以及相兼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46例CR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统计.结果:(1)本虚证中以脾肾气阴两虚证最多,标实证中以湿热证最多;(2)标实证中湿浊证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均显著高于湿热证和血瘀证;(3)血瘀证患者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湿热、湿浊两证.结论:CRF的发生、发展与湿证关系密切,多表现为湿浊、湿热、血瘀、湿瘀等标实证型,在生化指标上主要与肾功能、血液动力学等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各期患者21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表格观察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与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正虚证以脾肾气虚型最为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最少为阴阳两虚型。而且CRF可同时出现两个或多个邪实证的临床表现,以尿毒症出现各种邪实证候最多。结论:正虚证与邪实证的兼夹出现是CRF的临床特征,尤其是晚期CRF证候有相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邪实兼证面色参数与病理生化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中医面色检测仪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面色特征信息,同步收集其病史资料及病理生化指标。结果:慢性肾衰虚实兼证各面色参数与病理生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虚兼湿浊证面色参数中黑色比例与尿酸的相关系数为-0.158;虚兼湿热证面色指数与尿素氮的相关系数为-0.278。结论:慢性肾衰虚实兼证的面色参数与临床病理生化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中医临床病证面色变化可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诠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舌苔上清液中相关蛋白变化与慢性肾衰中医湿证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慢性肾衰患者舌苔样本102例,其中湿证组76例,非湿证组26例;另有正常对照组38例,对所有样本采用1500r/min的离心转速,离心2min后取上清液,选用NP20蛋白芯片点样,经SELDI-TOF-MS技术测定得到蛋白质谱峰,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比较湿证组、非湿证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蛋白质谱峰的差异,利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慢性肾衰中医湿证决策树模型。结果:(1)慢性肾衰湿证76例、非湿证26例及正常对照组38例舌苔样本经SELDI-TOF-MS技术测定,质荷比1000~20000范围内共检测到136个蛋白峰,经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有11个差异质谱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Z2434.53、M/Z3672.89、M/Z7118.00和M/Z8411.134个差异质谱峰在湿证组和非湿证组呈高表达,M/Z3333.52、M/Z4619.83、M/Z4711.35和M/Z10664.24个差异质谱峰在湿证组和非湿证组呈低表达,M/Z5142.52、M/Z5231.98和M/Z5272.633个差异质谱峰在湿证组呈高表达,在非湿证组呈低表达;(2)利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慢性肾衰湿证组、非湿证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两之间均有明显的区分度,但都存在部分重叠;(3)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慢性肾衰中医湿证决策树模型,最终得到M/Z5231.98、M/Z2325.41、M/Z4558.86和M/Z3491.894个差异质谱峰组成的生物标记物可以将湿证组和非湿证组样品较好的分类(最终决策树模型对所有样品分组判别的正确率为83.33%,灵敏度为81.58%,特异性为88.46%)。结论:该研究从生物学角度来探讨中医湿证,为中医湿证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证型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建立脾虚、肝郁和湿热证cAG证病结合模型,并以中药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不同证型CAG模型鼠血胃肠激素胃泌素(Gas)和内皮素(ET)的水平。结果:脾虚CAG鼠血清Gas水平最低(P〈0.05),血浆ET水平最高(P〈0.01);中药干预后,脾虚、肝郁和湿热证CAG3组鼠血清Gas和血浆ET都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结论:证病结合CAG模型与胃肠激素的水平具有相关性,为CAG中医证型的诊断以及疗效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吕勇  王亿平  张莉  刘家生 《中成药》2006,28(7):987-989
目的:观察肾康栓对慢性肾衰竭(CRF)湿浊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治疗组38例患者采用肾康栓塞肛,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中药颗粒剂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SCr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CCr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康栓可明显改善CRF湿浊血瘀证候的临床表现,降低SCr水平,提高CCr;且疗效与传统中药灌肠疗效法无差别,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