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甘国容  罗莉  罗丽娜  王永祥  李俊   《四川医学》2024,45(7):726-733
目的 挖掘结肠癌转移的关键基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基于TCGA和GEO(GSE41258)中的结肠癌数据集,利用WGCNA包和Limma包分析结肠癌转移相关的基因集,并分析基因集对预后及肿瘤临床分其的影响。随后利用Metascape构建每一个关键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利用DAVID根据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最后,利用TIDE数据库,从免疫角度分析关键基因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浸润以及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了CNN1、CXCL10、CXCL11、MGP、SPINK4和PBK 6个关键基因,不仅影响患者预后,同时与结肠癌的肿瘤分期呈现线性关系。通过KEGG与GO富集发现结肠癌肝转移关键基因网络调控细胞因子功能、中心粒细胞驱化以及单核细胞驱化等免疫过程,而在结肠癌肺转移关键基因网络调控RAS信号通路,这些结果揭示了结肠癌不同转移途径的机制差异。其中,CNN1、MGP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PBK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结论 CNN1、CXCL10、CXCL11、MGP、SPINK4和PBK 6个基因可以作为结肠癌转移的筛查分子标志物,并在结肠癌的免疫治疗中发挥作用,为潜在的结肠癌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两组,肝切除组43例和未切肝组39例,分析手术效果及生存率.结果:肝转移灶切除组术后1、3年生存率76.5%和39.3%,生存时间4~36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未切肝组1、3年累积生存率53.3%和18.7%,生存时间2~36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两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切除结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997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4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结肠癌肝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组伴发合并症、发生腹腔种植、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肿瘤分化程度及血清CEA水平等因素与无肝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深(OR=5.367,95%CI=2.451~11.755)、发生腹腔种植(OR=5.778,95%CI=1.963~17.009)、发生淋巴结转移(OR=5.178,95%CI=3.963~18.009)、分化程度高(OR=4.962,95%CI=2.958~16.016)、无合并症(OR=1.896,95%CI=1.853~14.617)、血清CEA水平高(OR=1.076,95%CI=1.489~13.817)等六项因素和结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为结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是否伴发合并症、腹腔种植、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肿瘤分化程度及血清CEA水平等因素和结肠癌肝转移密切相关,且为结肠癌肝转移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明  秦千子  黄顺荣 《广西医学》2001,23(5):1041-1042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再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8年10月-2000年10月间7例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病人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7例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病人再手术行肝转移灶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大出血、胆瘘、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至今全部存活,最长已有30个月。结论:结肠癌术后肝转移再手术是可行的,效果是良好的,为提高结肠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对已有肝转移的病人应积极给予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肝转移的高发生率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文献报道15%~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肝转移,20%~35%的患者转移灶仅出现在肝脏,50%~70%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出现肝转移。如不及时治疗,仅有50%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能够生存4.8~9.8个月,2年生存率仅有3%,4年生存率为0,预后很差。我院1992--2002年收治结肠癌并肝转移患者53例,现结合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胃肠肿瘤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其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其临床病理学分期。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分子标志物已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是近年发现与胃肠肿瘤的预后相关的重要基因,并可能作为在早期阶段预测胃肠肿瘤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一个独立的指标。本文综述了MACC1与胃肠道肿瘤转移、生存期的关系及调控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疗效与分析.方法 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在临床治疗上我们要全面考虑,让患者以较少的经济支出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这些都要建立在患者的病情特点并采用较适宜的临床方法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整体治疗疗效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文斌  陈微楠  朱雪琼 《浙江医学》2021,43(9):1021-1024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本文就MACC1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在化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全身静脉化疗.结果介入化疗栓塞组有效率为88%(44/50),全身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36.7%(11/30),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介入化疗栓塞组50例6、12、24个月生存率为95.4%、76.8%、40.3%,单纯的静脉全身化疗组30例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9.7%、32.3%、14.8%.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较全身静脉化疗疗效及生存期有明显提高.治疗组50例采用介入法肝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3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伴转移性肝癌的门静脉的特点。方法回顾250例大肠癌伴转移性肝癌患者的门静脉流速、直径及癌栓发生率,分析其门静脉的特点。结果大肠癌伴转移性肝癌患者门静脉的直径为(10.4±1.34)mm,门静脉流速为(19.7±5.2)cm/s;门静脉癌栓发生率为0;与原发性肝癌的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大肠癌伴转移性肝癌中,门静脉的流速及直径改变不显著;与原发性肝癌的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相比较,大肠癌伴转移性肝癌的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罕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大肠癌组织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分析和鉴定两组间特异表达的肿瘤蛋白质,探索大肠癌并肝转移发生的机制. 方法用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对比分析20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癌旁肠黏膜和肝转移灶中蛋白表达,经肽质量指纹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双向电泳图像对比分析表明,癌旁大肠黏膜组织、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蛋白质表达有明显差异.在肝转移组中存在AnnexinA2蛋白和JE0350蛋白特异表达,磷酸丙酮酸水合酶和CAC15744蛋白表达上调;在无肝转移组存在CAD80231和A38983蛋白特异表达,AAH01166蛋白表达上调. 结论大肠癌并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在蛋白质组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这些差异蛋白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帮助了解大肠癌易发生远处转移的蛋白质组学机制及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比较结肠癌肝转移 40例 (转移组 )及同期无肝转移结肠癌 35 7例 (对照组 )病理因素及血清癌胚抗原 (CEA)水平。 结果 结肠癌肝转移原发部位多见于乙状结肠 (37.5 % ) ,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肠壁浸润深度深 ,转移组组织学以高分化型腺癌为主 (72 .5 % ) ,转移组血清 CEA水平增高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年龄、肿瘤浸润周径、肿瘤大体分型对肝转移影响不大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结肠癌肝转移多发生于乙状结肠、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全层、高分化型癌及 CEA水平高者  相似文献   

14.
肝转移在大肠癌患者中发生率极高,在大肠癌的自然进程中,约50%以上的患者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晚期大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也是唯一的治愈机会。然而,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发现肝转移时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所以姑息化疗、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放疗、中医药治疗是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可以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文章将介绍关于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肝转移在大肠癌患者中发生率极高,在大肠癌的自然进程中,约50%以上的患者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晚期大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也是唯一的治愈机会。然而,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发现肝转移时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所以姑息化疗、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放疗、中医药治疗是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可以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文章将介绍关于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胡建平  周荣平 《河北医学》2006,12(10):1017-10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结合临床并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已从消极对症治疗转为积极多途径的综合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可以积极预防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 PCR)法 ,对 2 3例大肠癌组织、远癌组织及 16例结肠息肉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2 3例大肠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 RNA阳性率 6 5 .2 2 % ,明显高于远癌组 (2 1.74 % )及结肠息肉组 (18.75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且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 RNA可作为大肠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临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健脾复方对人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健脾复方对人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对60只BALB/C裸小鼠建立人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按1:1:1:1:1随机分入健脾复方+5-Fu组、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5-Fu组和模型对照组,分组治疗8周。观察瘤质重、瘤体积以及肿瘤转移情况,并对肝转移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健脾复方+5-Fu组的瘤质重、瘤体积及肿瘤转移数量低于部分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不同的治疗方案是肝转移唯一的显著性相关因素(P=0.0022)。结论:健脾复方联合5-Fu治疗可降低大肠癌瘤质重、瘤体积和肿瘤转移数量,并且与降低肝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CD4 4、CD5 4在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寻找一个稳定、有效的早期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取 4~ 6周龄裸小鼠 4 2只 ,其中 36只用来建立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 ,其余 6只为正常对照组。 36只动物模型按时相分成 6组 ,分别于第 10d、15d、2 0d、2 5d、30d、濒临死亡时摘眼放血处死 ,获得血清标本 ,用ELISA法测定裸鼠血清中CD4 4、CD5 4和CEA的含量 ,并观察、记录肝脏转移肿瘤灶的大小和数量。 6只正常裸鼠与实验组同笼饲养并作相应检测 ,与实验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对不同时相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血清中CD4 4、CD5 4和CEA的动态测定发现 :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动物血清中CD4 4和CD5 4的表达逐步增高 ,与肿瘤生长时间、肿瘤大小及转移程度成正比 (P <0 .0 5 )。结论 CD4 4和CD5 4可以作为早期反映大肠癌肝转移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大肠癌伴肝脏转移患者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方法30例大肠癌伴肝脏转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5)予全身化疗(FOLFOX4方案)及补液、对症及营养支持;观察组(n=15)治疗方案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剂量为0.1mg,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结果对照组15例中PR3例,SD7例,PD5例,有效率为20.00%;奥曲肽组15例中,PR5例,SD8例,PD2例,有效率为33.33%。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4例,无变化3例,恶化8例,改善率26.67%;奥曲肽组显著改善1例,改善6例,无变化5例,恶化3例,改善率46.67%;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35.0±5.5)周显著长于对照组(23.0±3.8)周。结论对大肠癌伴肝脏转移患者应用奥曲肽治疗,近期疗效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