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乳腺癌放疗时,适形、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比较6种乳腺癌照射技术,包括常规切线照射技术、三维适形(3D-CRT)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调强五野照射技术和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随机选择8例乳腺癌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6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常规放疗技术计划靶区( PTV )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调强放疗技术PTV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f,临床靶区( CTV)处方剂量为54 Gy/2.16 Gy/25f。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它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等。结果6种技术中,3D-CRT切线照射技术优于常规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优于3D-CRT切线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又优于野中野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稍优于五野调强照射技术。五野调强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调强切线照射技术相比,各有优劣之处。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建议靶区体积较小时采用调强切线照射技术,靶区体积较大时采用五野调强照射技术或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现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三维计划系统评价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与适应证.方法:选择20例接受保乳手术Tis-2NOMO早期乳腺癌病例,利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切线野常规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均匀度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来比较两种计划.结果:靶区覆盖率在两种计划中相似,分别为98%和99%.与常规计划比较,IMRT计划的PTV接受105%处方剂量从19%降至7.7%;110%处方剂量从3.6%降至0.3l%;心脏的V30(接受3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分别为4.6%±4.3%和12.7%±6.3%(P<0.001);V40(接受4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5%±2.1%和8.3%±4.1%(P<0.001).结论:两种靶区剂量均匀度有统计学意义.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主要在于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邻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与容积.  相似文献   

3.
左侧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选取4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电子束照射计划和切线照射计划设计,胸壁处方剂量均为5000 cGy/25次用剂量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中临床靶区和心脏、同侧肺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靶区的Dmax为5562±61cGy,较胸壁切线照射计划的5402±82cGy高(t=6.10,P<0.05);胸壁电子束照射靶区均匀性也较胸壁切线照射计划好(1.18±0.03 vs.1.13±0.18,t=6.50,P<0.05);但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更好(0.77±0.17 vs.0.57±0.17,t=3.49,P<0.05 ).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的肺V40、心脏最大剂量、心脏V30和心脏V40较胸壁切线照射计划小(5.86±3.68% vs.8.73±3.26%,t=2.27,P<0.05;4839±388cGy vs.5095±176 cGy,t=2.32,P<0.05;2.58±1.50% vs.7.20±2.62%,t=-4.70,P<0.05 ;1.74±1.23% vs.4.20±2.51%,t=3.50,P<0.05)0结论与胸壁切线照射计划相比较,左侧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计划的适形性较好,并降低了心、肺的高剂量体积,但其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邱恩毅  韩若臻  翁欣然  赵喜越  林权冰  金璋 《浙江医学》2018,(18):2062-2064,2072
目的比较非手术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常规调强放疗(C-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纳入10例非手术食管癌患者,应用Eclipse计划系统勾画大体肿瘤区[包括原发肿瘤靶区(GTVnx)、阳性淋巴结靶区(GTVnd)]、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包括原发肿瘤计划靶区(PGTV)、计划靶区1(PTV1)]以及脊髓、心脏、肺等危及器官(OAR)。分别设计SIB-IMRT与C-IMRT两个计划,其中SIB-IMRT计划PGTV和PTV1的总剂量分别为6300、5400cGy,C-IMRT计划PTV1的总剂量为6000cGy;两个计划各照射30次。在满足剂量约束条件和相关参数及权重优化后,利用剂量统计表和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个计划的PGTV平均处方剂量及OAR剂量学差异。结果SIB-IMRT计划PGTV平均剂量明显高于C-IMRT计划(P<0.05),脊髓、心脏平均剂量均明显低于C-IMRT计划(均P<0.05);两个计划肺平均剂量及肺V30、V20、V5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C-IMRT比较,SIB-IMRT计划能提高非手术食管癌的肿瘤靶区剂量,明显减少脊髓、心脏平均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对穿照射时使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3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例,使用瓦里安Eclipse7.3计划系统进行切线野对穿照射,分别添加合适角度的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板调整剂量分布,两种计划均达到处方剂量要求。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两种方式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及照射跳数的差异,并用Matrixx软件分析同一病例两种计划的等中心层面的剂量分布。结果 与使用物理楔形板相比,使用动态楔形板靶区的最小剂量D98%略高(P<0.01);最大剂量D2%、平均剂量D50%、均匀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肺V5降低9%(P<0.05),V10、V20分别降低3%、1%(P>0.05);机器治疗跳数平均减少28%(P<0.001)。Matrixx软件的Gamma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剂量分布差异主要在靶区与患侧肺交界的区域。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对穿照射使用动态楔形板与使用物理楔形板相比,靶区剂量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患侧肺低剂量区体积和机器治疗跳数明显降低,有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APBI*9鄄3DCRT)计划设计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PBI*9鄄3DCRT剂量学分布特点及剂量学的可行性&#65377;【方法】选择50例保乳术后T1~2N0M0病例,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APBI*9鄄3DCRT计划及全乳腺照射(WBI)计划&#65377;按RTOG0319标准对50例APBI*9鄄3DCRT计划进行剂量学可行性评价;并比较正常组织在APBI*9鄄3DCRT和 WBI计划中受量情况&#65377;【结果】 50例APBI*9鄄3DCRT计划中评为Ⅰ级1例(2%);Ⅱ级46例(92%);Ⅲ级3例(6%)&#65377;与WBI相比,评价为Ⅰ~Ⅱ级APBI*9鄄3DCRT计划的患侧肺平均剂量(Dmean)以及至少接受2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9.259 Gy减少至1.637 Gy和从15.53%到1.79%,心脏的Dmean和V20分别从1.826 Gy减少至0.305 Gy和从3.14%到0.04%,对侧肺的最大剂量(Dmax)和Dmean分别从2.809 Gy减少至0.236 Gy和从1.107 Gy到0.102 Gy,对侧乳腺的Dmax和Dmean分别从2.391 Gy减少至0.231 Gy和从0.984 Gy到0.098 Gy,甲状腺的Dmax和Dmean分别从0.494 Gy减少至0.203 Gy和从0.203 Gy到0.078 Gy(P < 0.05)&#65377;【结论】 与WBI相比,APBI*9鄄3DCRT可以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及照射剂量,有利于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进行APBI*9鄄3DCRT在剂量学上是可行的,建议进行Ⅰ/Ⅱ期的临床研究&#6537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螺旋断层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IMRT)和7 野- 静态IMRT 在伴腹膜后淋巴 结转移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优缺点,为临床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 2019 年12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放疗的26 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螺 旋断层放疗、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IMRT,所有计划处方剂量:肿瘤区的计划靶区(PTV-G)总剂 量6 020 cGy,分28 次照射,共6 周完成;临床靶区的计划靶区(PTV-C)总剂量5 040 cGy,分28 次照射,共 6 周完成。比较3 种计划模式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7 野- 静态IMRT 组和容积旋 转IMRT 组PTV-G 的适形指数(CI)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均匀指数(HI)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 7 野- 静态IMRT 组和容积旋转IMRT 组PTV-C 的CI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靶区平均照射剂量(Dmean)较 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直肠及膀胱40 Gy 剂量受照射的体积(V40)和Dmean、脊髓 Dmean 和靶区接受最大剂量(Dmax)值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肾脏V20、胃V30 和Dmean 较螺旋断层放疗 组低(P <0.05);容积旋转IMRT 组直肠及膀胱V40 和Dmean、脊髓Dmax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膀胱V40 较容积旋转IMRT 组高,而直肠V40、膀胱Dmean、肾脏V20、胃V30 和Dmean 较容积旋转 IMRT 组低(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骨盆V20、V30、V40 和Dmean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容积旋转IMRT 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容积旋转IMRT 组的机器输出量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P <0.05)。 结论 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在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及周围正常组织保护上优于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 IMRT 技术,但其机器输出量高于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IMRT 技术,对射束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全乳切线野调强放射治疗(T-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7例乳癌保乳术后病人,利用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切线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CRT)计划和T-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用剂量体积及靶区剂量分布评估T-CRT与T-IMRT计划优劣。结果 T-CRT和T-IMRT放疗计划计划靶区(PTV)V95、V100、V105、V110分别为(99.54&#177;4.28)%、(60.71&#177;9.77)%、(11.85&#177;1.83)%、(0.10&#177;1.08)%和(95.13&#177;7.52)%、(92.28&#177;2.29)%(、33.57&#177;3.72)%、(0.09&#177;1.16)%,V95、V100和V105差异有显著意义(t=2.447~3.707,P〈0.05);T-IMRT与T-CRT比较,心脏和患侧肺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t=2.232~3.645,P〈0.05)。结论对乳癌保乳术后的PTV虽然T-CRT和T-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T-IMRT有效降低了心、肺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和混合调强放射治疗计划(HybridIMRT)。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照射剂量、不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结果:在具有相同覆盖率(V9.5%)的情况下,HybridIMRT的靶区剂量均匀度优于IMRT。两种计划的适形指数,V105%V110%,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均无显著差异。HybridIMRT和IMRT相比,同侧肺接受13Gy的体积(V13)由27.66%降至20.7%,对侧肺V5由8.01%降至2.25%;心脏10,V20分别由35.23%,16.77%降至19.22%,10.6%;对侧乳腺、V5,V10分别由35%,10.39%降至20.3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同侧肺V30。,V40及心脏V40,分别升高了1.28%,1.48%,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放疗体位重复性不太好和(或)摆位精确性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混合调强放疗技术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五种照射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乳腺癌放疗时,适形、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 比较五种乳腺癌照射技术,包括常规切线照射技术、三维适形(3DCRT)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和调强五野照射技术。随机选择5位乳腺癌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上述五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46Gy/2Gy/23f。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他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结果 五种技术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优劣:3D和凋强技术比常规技术有改善趋势。但所有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951)。3D技术和野中野技术各项指标值都基本相同。5野调强靶区剂量均匀度最佳。五种技术保护正常组织的效果:3D技术在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都优于常规技术。调强技术使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区体积降低,低剂量区增加。但使对侧肺和对侧乳腺的受照剂量略有增加。5野调强使正常组织受低剂量照射的范围显著增加。结论 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在常规技术已达到较好疗效情况下,仍需要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晚期并发症而努力。3DCRT技术在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同时,肺和心脏受照体积和受照剂量均低于常规技术;其计划时间和治疗时间与常规技术相近,因而可认为3DCRT是目前取代常规切线照射技术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上段食管癌SIB-IMRT治疗计划比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对上段食管癌实施同时整和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B-IMRT)计划,研究肿瘤及预防照射区的剂量分布情况和危及器官受量,并比较不同照射野数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对2例上段食管癌的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B-IMRT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TVl为需要加量照射的原发灶靶区,给予67.2Gy;PTV2为预防照射区,给予50.4Gy的剂量。设计4个计划,采用共面、360度范围等角度分布的照射野,野数分别为3、5、7、9,4个计划使用相同的剂量-体积约束条件进行逆向优化。比较这4个计划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适合度指数等指标。结果 3个调强照射野即可使2个靶区获得满意的剂量分布。随着照射野数目的增加,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合度指数提高,危及器官受量减小。当照射野数由7增加到9时,剂量分布没有改善。结论 5~7个调强照射野即可使上段食管癌的同时整和加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治疗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原发肿瘤可以获得比常规分割高的等效剂量。共面、等角度分布的照射野设计简单、效率高。SIB-IMRT治疗的疗效还有待于临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非腋窝清扫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20例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腋窝清扫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2007-2011年诊断为T1~2M0N0实施保乳手术联合放疗治疗的4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非腋窝淋巴结清扫保乳术组(实验组,n=20)和腋窝淋巴结清扫保乳术组(对照组,n=22)。结果手术后6个月随访,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美容效果显著提高。结论对于未转移的早期乳腺癌实施非腋窝清扫的保乳综合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形体改变少、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临床开展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冉  权循凤  陈香存 《安徽医学》2017,38(6):713-716
目的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IMRT)在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例腹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分别设计SIB-IMRT和sIMRT计划,观察SIB-IMRT和sIMRT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SIB-IMRT和sIMRT的靶区剂量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SIB-IMRT的pGTVnd和PTV的适形性指数均高于sIMRT(P<0.05).与sIMRT比较,SIB-IMRT对股骨头、小肠和直肠的V50、Dmax均较低(P<0.05).SIB-IMRT对膀胱的V30为(68.91±8.62)%,高于s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IB-IMRT与sIMRT对膀胱的Dmax、Dmean、V40、V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B-IMRT计划可用于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的治疗,其具有更好的适形性,且对危及器官股骨头、小肠、直肠的保护更好,但其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早期乳腺癌治疗手段已经由传统的根治手术发展到现在的保乳术结合术后治疗。保乳术后的四种治疗方式分别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综合治疗。保乳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部分照射技术手段有组织插植,三维适形体外照射,腔内照射,术中放射治疗。研究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及术后治疗的现状可积极合理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辅助治疗的美容效果及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日照市人民医院1998~2005年收治的156例Ⅰ~Ⅱa期实施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房肿块局部扩大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接受放射治疗58~60 Gy,并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辅助化疗4~8周期。化放疗结束后,对激素受体阳性患者行三苯氧胺或来曲唑等内分泌治疗,对患者乳房外形进行评价,对生存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4%,乳房外观评价为优良、一般和较差分别为102例(65.4%)、50例(32.1%)和4例(2.5%)。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95.5%,3年无病生存率为92.3%,局部复发率为6.4%。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确切,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后行规范的辅助治疗是保乳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共面野调强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受照剂量和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7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共面野和非共面野调强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肺、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非共面野调强计划相对于共面调强计划而言,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情况下,明显降低肺V5、V10和V20的体积百分比,而对肺V30、V50、脊髓和心脏剂量的分布无影响.结论:在局部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非共面野调强可能在减少肺组织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前牙美学重建中,以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及治疗效果的可预期性。方法:选取可能需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解决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20名,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口内软、硬组织数字模型,分别进行直接修复治疗设计和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对于直接修复治疗设计,采用修复设计系统在数字模型基础上进行诊断蜡型数字化设计;对于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首先利用正畸分析及设计系统以最终修复目标为导向进行虚拟排牙设计,随后将虚拟排牙后的数字模型导入修复设计系统进行最终修复效果的诊断蜡型设计。将两种设计效果分别向患者展示,由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种修复设计效果进行评分,比较患者对两种治疗方案美学评分的中位数有无差异,最终由患者综合考虑,选择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对直接修复治疗设计的评分的中位数为8.4,对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的评分的中位数为9.0,后者高于前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最终12名患者选择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方案,8名患者选择直接修复治疗方案。结论:在复杂前牙美学治疗病例中,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具有可行性,可在治疗前为患者提供最终疗效预测,为医患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在患者满意的基础上达到更理想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鼻咽癌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放疗技术建立方法,进行三维剂量学研究,寻找最佳临床应用方法.方法 选取4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T1、T2、T3、T4期各10例),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照射方案.每例患者均设计2个方案:(1)以前后面颈野和双侧面颈联合野为主的常规外照射方案(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方案);(2)以双侧面颈联合野为主的常规外照射方案(传统方案).每例患者的2个方案照射剂量相同,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及截面剂量分布比较鼻咽癌以两种方案治疗时靶区、脑干、脊髓、晶体、颞叶、中耳、腮腺及颞颌关节的受照体积和剂量.结果 (1)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方案可满足鼻咽和颈部计划靶体积的剂量要求;(2)两种方案脊髓受照剂量无明显差异,而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方案脑干平均受照剂量高于传统方案,但并未超量;(3)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方案双侧腮腺和颞颌关节受照剂量、分割剂量和被高剂量覆盖的体积均明显低于传统方案.结论 相对于传统方案,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方案靶体积在获得满意剂量覆盖的同时可更好地保护腮腺、颞颌关节、颞叶等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在治疗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妇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整形保乳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术后美容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优良率为98.46%、切口愈合不良及血肿发生率分别为4.62%、1.5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美容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罗健  陈刚  魏成刚  郑晓东  郭黎  竹曦  黄卫 《西部医学》2010,22(7):1227-1229
目的评价ⅢA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行保留乳房手术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探讨ⅢA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36例女性病人经粗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TNM分期为ⅢA期,病人有强烈保乳愿望。新辅助化疗方案(TAC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ivgtt d1,表柔比星60 mg/m2iv d1,环磷酰胺500 mg/m2iv d1,每3周重复。先用TAC方案化疗3周期,对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三维适形放疗、全身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观察新辅助化疗疗效、乳房美容效果、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病生存时间。结果新辅助化疗有效率86.1%(31/36),26例成功施行保乳手术,保乳率72.2%(26/36)。保乳术患者随访时间42~77月,平均52.2月。乳房美容效果评价优良率61.5%(16/26),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2例,中位无病生存时间47.3月。结论ⅢA期乳腺癌经过新辅助化疗降低临床分期后,实施保留乳房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