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祥 《心电学杂志》2010,29(2):92-93
以往人们对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诊断往往只重视sT-T的改变,其实PR段偏移也是特征性改变之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971年Spodick首先发现急性心包炎时PR段偏移的现象,指出PR段偏移与ST段抬高的发生率相仿,且PR段偏移持续时间可比sT段抬高时间长,具有同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其报道的50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中41例(82%)存在PR段偏移。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包炎PR段偏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们对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诊断 ,传统概念往往只重视ST T的改变 ,其实PR段偏移也是特征性改变之一。关于特征性PR段偏移的临床意义 ,目前国内少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 3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图 1~ 3) ,重点探讨PR段偏移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患者男性 ,41岁。因“咳嗽、胸闷气促 2d”入院。X线胸片示心影普遍增大 ,右下肺纵隔旁可见肿块病灶 ;CT检查提示右下中央型肺癌 ,病灶已侵袭心包征象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中等量心包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心率 115次 /min ,V5、V6 导联J点及ST段轻度抬高 ,PR段偏移明显 ,aVR、V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R段偏移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不同时期首次心电图记录有PR段偏移者68例,测量各导联PR段及ST段的偏移情况,观察其各项临床资料特点。结果①PR段改变的方向与同导联ST段改变的方向相反,下移的幅度在0.05-0.15mV,抬高的幅度在0.05-0.10 mV;②68例PR段偏移者中急性心包炎59例(其中肿瘤性13例、结核性10例、尿毒症性8例、心脏手术性7例、化脓性7例、病毒性5例、自身免疫性5例、外伤性4例),在Ⅰ、Ⅱ、Ⅲ、aVL、aVF、V3-V6导联出现普遍PR段下移而ST段抬高,aVR导联则表现为PR段抬高而ST段下移;③急性心肌梗死或合并有心房梗死9例,在面向梗死区的导联PR段下移而ST段抬高,对应导联PR段抬高而ST段下移。结论心电图PR段偏移强烈提示为急性心包炎或心房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包炎心电图PR段的改变并对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78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不同时间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各导联PR段和ST段改变的方向和幅度,测量心率,并探讨PR段改变与ST段改变以及与心率的关系。以7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对照。结果 78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中,55例(75.1%)在Ⅰ、Ⅱ、Ⅲ、aVF、V3-V6导联普遍出现PR段下移,aNF导联出现PR段抬高,aVL导联仅3例有PR段改变。上述导联PR段下移幅度为0.05-0.15mV。第1次记录中69例(87.2%)出现Ⅰ、Ⅱ、Ⅲ、aVF、V3-V6导联ST段抬高。普遍导联PR段下移伴随ST段抬高的检出率在发病第1d记录的心电图中最高,随后记录的心电图中逐渐降低。PR段的下移与心率无关。在早期复极综合征中仅2.6%记录到PR段下移。结论 普遍导联PR段下移伴随ST段招高是急性心包炎早期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R段改变对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心包炎病人不同时间记录的首次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各导联PR段的方向和幅度。以60例心肌梗死和6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对照。结果60例急性心包炎病人中,44例(73.3%)在I、Ⅱ、Ⅲ、aVF、V3~V6导联普遍出现PR段下移,aVR导联出现PR段抬高。普遍导联PR段改变的检出率在发病第l天,第2天记录的心电图中最高,达88.6%,随后记录的心电图中逐渐降低。在心肌梗死中有1.7%记录到普遍PR段下移,在早期复极综合征中普遍PR段下移的检出率也为1.7%。结论普遍导联PR段下移是急性心包炎早期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PQ段压低是绝大部分急性心包炎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之一,其意义与典型ST段偏移相同。当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出现的心包炎,则较少见到PQ段压低,且下壁AMI中PQ段压低的发生率和临床特性尚无定论。本文对56例下壁AMI者的心电分析和临床观察,以探讨下壁AMI时PQ段压低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Q波下壁心肌梗死PQ段压低[英]/Naghamas…//circulation。1995;91(3):-641-644检出多数心包炎患者心电图PQ段偏移几乎都伴有典型ST段偏移的特征。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心包炎残留超过梗死范围,PQ段压低极少见。...  相似文献   

8.
ST段偏移流程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的罪犯血管具有不确定性,既往的研究主要依据心电图ST段偏移的导联来判断罪犯血管,准确性受到质疑。本研究采用心电图ST段偏移流程,探讨其对ST段抬高型下壁MI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包炎常引起显著心电图改变 ,我院收治一黑斑息肉病 (Pentz -Teghers综合征 )致肠梗阻患者 ,行肠切除术后第2d出现急性心包炎 ,呈明显ST段抬高表现 ,现报道如下。患者女 ,42岁。因腹胀、腹疼 10d ,停止排气、排便 5d ,于2 0 0 2年 1月 8日因“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急症入院手术。术前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图略 )示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 12 2次 /min ,心电轴左偏、TⅡ、V4~ 6 低平 ,ST段无偏移。入院后给予抗炎、胃肠减压、支持疗法 ,并即行开腹探查后行乙状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手术顺利、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10.
aVR导联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导联,但是,近几年的研究显示aVR导联在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VR导联经典的临床应用包括窦性心律的确认、电轴的确定、右位心和左右手反联及心室肥厚的诊断。其临床应用的新发现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时,aVR导联ST段抬高提示左主干、左前降支近端或三支病变;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aVR导联ST段抬高或下移是住院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危险分层;分析心律失常时,aVR导联可用于鉴别宽QRS型、窄QRS型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的aVR导联结合V1、V2导联可以估算右房房颤周长,并且aVR导联P波振幅是心脏手术术后房颤发生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Brugada综合征时出现"aVR征"有助于危险分层;右室负荷过重时,aVR导联ST段抬高是急性肺栓塞的死亡预测因子(单变量回归分析)和并发症的预测因子;aVR导联R波延迟是慢性右室压力负荷过重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多见于肺动脉狭窄患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aVR导联R波>4mm,结合V1导联R波>6mm、R/SV1>1,R/SV5与R/SV1比值<0.04,Ⅱ导联P波>2.5mm可以诊断右室肥厚;当疑似预激综合征时,利用体表心电图同时出现PR间期≤120ms和PR离散度≥20ms、aVR导联缺少初始正向波(间隔R波)和V1导联水平面QRS移行提前这3步可识别心室预激,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连续监测aVR导联R波和R/S比例有助于预测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时意识的恢复;急性心包炎时,aVR导联ST段压低、PR段抬高形成了急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即"关节征",并且可能是急性心包炎最早甚至是唯一的心电图改变,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为心包炎,病因很多。临床上常以听到心包摩擦音和(或)有心包积液而诊断,据报道约90%的患者可有心电图异常。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包炎时P—R段偏移及ST/T比值特异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073Q波型下壁急性心肌梗塞时PQ段的降低[YoNagahamaMD等,Circulation,1995,91:641(英文)]梗塞所致心包炎通常由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所致;而在绝大部分心包炎时可出现PQ段的偏移,其意义与典型ST段偏移相同,但是在急性...  相似文献   

13.
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首次入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7例,对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分为抬高组、无偏移组。结果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分别为5例(21.7%)、1例(2.9%),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变范围为多支病变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分别为10例(43.4%)、8例(23.5%),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心脏事件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分别为8例(34.8%)、3例(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与急性心包炎患者心电图ST段电轴的临床特征朱晓菲Schamroth等(1983)和刘尚武等(1993)报道,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额面ST段电轴右偏;急性心包炎时,ST段电轴不偏。本文通过对3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和18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  相似文献   

15.
<正>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传统概念是广泛ST-T改变,T波低平、等电位、双向或倒置,同时可有QRS波低电压及窦性心动过速,当伴心包积液时易出现心脏电交替[1,2]。近来研究发现,V6导联ST段抬高与T波比值,PR段偏移,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从单次心电图鉴别急性心包炎与过早复极的正常变异很为困难,往往需要随访心电图演变和结合临床才能作出鉴别.本文旨在评价现有鉴别标准的诊断可靠性以及检验作者制订的新鉴别标准.方法:39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为19例心包炎,其中7例为特发性,5例为外伤性,2例为心包切除术后.2例为转移性肺癌,2例为自家免疫疾病,1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乙组为20例是典型过早复极化的正常变异.除测定PR段是以TP段作为基线外,所有测量均以PR段终末作为基线.计算P波、PR段、QRS、ST段和T波的额面和横面的  相似文献   

17.
Spodick征(209)     
心包炎时不仅存在着心包积液,还因积液或纤维素压迫相邻心肌表面而发生"心肌损伤",还能使邻近心肌发生浅表性心肌炎等.这能使患者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而Spodick征是心包炎患者可能出现的又一心电图改变,系Spodick于1974年首次描述. [定义]Spodick征是指急性心包炎患者的心电图,至少两个导联存在TP段下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鉴别24h动态心电图中ST段抬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111例ST段抬高患者动态心电图,分别按照心绞痛、Brugada波、急性心包炎和早期复极变异4组进行分析。结果心绞痛组ST段抬高与患者发作的症状、时间有关;心包炎组普遍导联持续抬高;其余2组虽然ST段抬高具有动态改变,与发作症状不同步,但与同一患者动、静状态有关。结论结合患者当时临床症状和动、静状态,ST段是否持续抬高及其形态、分布导联是动态心电图鉴别ST段抬高性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属于正常变异的 RS-T 段(早期复极)和急性心包炎Ⅰ期的心电图有共同的表现,因此两者难以鉴别,诊断需依赖于临床表现或心电图一系列的变化。急性心包炎Ⅰ期的心电图改变一般持续几小时、几天或或几周。早期复极的 RS-T 段改变则可持续多年。在  相似文献   

20.
短暂性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ong J  Guo JH  Sun BG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159-1160
在心电图上,ST段抬高而伪似心肌梗死图形的常见临床情况有正常变异(尤其见于非洲裔美国人)、急性心包炎、冠状动脉痉挛、左室室壁瘤、左束支阻滞、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心肌炎、可卡因滥用、肺栓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