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败血症1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培养情况及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59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情况、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占同期住院患儿的6.32%,其中院内感染占18.87%。②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真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苯唑青霉素高度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亚胺培南敏感。③早产、低出生体重、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及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应加强护理,注意隔离,严格无菌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0):937-939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2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病原菌、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为4.68‰。病原菌中革兰阳性(G+)菌占73.6%,前3位的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G+菌大多对青霉素耐药,对林克霉素、万古霉素敏感。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为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病原菌以G+为主,但对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加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能减少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杨乐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55-556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内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治新生儿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NICU近3年来发生的87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者的病原菌检测结果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9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22.6%),革兰阴性菌70株(75.3%),真菌2株(2.1%)。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常见,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常见,病原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主要的病原菌,且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故临床医师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6):571-574
目的:分析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7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病原菌、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为1.21%,主要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暂停(64.9%)、发热(22.8%)、腹胀(14.0%);病原菌中革兰阳性(G+)菌占75.9%,革兰阴性菌(G-)占22.8%;G+菌中排前三位的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分别占29.5%、25%、13.6%,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普遍敏感,耐药率均在10%以下;G-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57.14%)和大肠埃希菌(28.6%),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高达100%,对美罗培南敏感,未检出耐药菌株。极低出生体质量、留置PICC、气管插管及双胎儿为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4.7、4.7、3.6、5.9。结论:早产儿院内感染细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对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极低出生体质量、留置PICC、气管插管及双胎儿为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细菌菌株进行鉴定,并行药敏试验。结果: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大剂量化疗以及激素、抗生素的使用。48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3株(75.3%),革兰阳性球菌18株(18.6%),真菌6株(6.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对第3代头孢耐药明显;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及第3、4代头孢较敏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明显;肺炎克雷白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敏感,对头孢类及喹诺酮类耐药明显;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对青霉素、苯唑西啉、头孢唑啉耐药明显。结论:对于老年败血症,应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强化院内感染的控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早对致病菌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正确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9,(8):1098-1101
目的:调查27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法,根据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98例、晚发型败血症176例,研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败血症患儿的血标本病原菌培养为单一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分别是154株(56.2%),114株(41.6%),6株(2.2%);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57.1%);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64.2%);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比例明显低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P<0.05),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明显低于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P<0.05)。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G敏感率最低;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结论:新生儿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常见病原菌不同,临床在治疗时应根据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并注意监测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郭丽霞 《大家健康》2015,(1):158-159
目的:了解诱发新生儿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发生院内感染的危机重症新生儿病例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另选本院同期收治无并发院内感染的新生儿例数50例,分析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分离出菌株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中心静脉置管、体质量、5min Apgar评分、机械通气和肠外营养等。结论:引发危重新生患儿并发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强化监控和管理力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96例患儿共检出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4株,革兰阴性杆菌19株,真菌4株。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偏低,未发现对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普遍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9.
曾文彬  徐晓松 《求医问药》2014,(19):287-288
目的 :探讨39例并发院内败血症的血液病患者感染致病菌的情况及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2427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并发院内败血症的情况、感染致病菌的情况及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 :在5年间我科血液病患者共有2427例患者住院,其中有39例患者并发院内败血症(占1.61%),共检出39株致病菌。在本组39例并发院内败血症的患者中,有25例(占64.1%)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有7例(占17.9%)患者发生胃肠道及胆道感染。本组39例并发院内败血症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共30株(占76.9%),其中包括大肠埃希菌9株(占23.1%),肺炎克雷伯杆菌7株(占17.9%),铜绿假单胞菌5株(占12.8%)。本组39例并发院内败血症的患者感染的革兰阳性菌共8株(占20.5%),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占10.3%),粪场球菌2株(占5.1%),溶血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各1株(各占2.6%)。本组39例并发院内败血症的患者感染的真菌共1株(占2.6%)。对G-菌最敏感的药物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其次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及半合成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度大于65%。本组患者感染的G+菌对糖肽类抗生素无耐药,对半合成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敏感度高于50%。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的敏感率不足10%,但均对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均耐药。金黄色葡萄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100%,对糖肽类、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 :我院血液病患者并发院内败血症所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主要的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严重。在为并发院内败血症的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可首选半合成青?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内感染患儿病原菌类型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感染患儿的142株病原菌类型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0.85%,革兰阳性菌占38.03%,真菌占21.12%。对革兰阴性菌较敏感的药物有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舒巴坦;对革兰阳性菌较敏感的药物有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结论定期对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耐药分析,有助于合理选用抗生素,延长有效抗菌药物的应用寿命,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曾春英 《吉林医学》2012,33(9):1922-192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来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的患儿中,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感染增多,对万古霉素敏感较高。革兰阴性细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对亚胺培南、氨曲南高度敏感,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宜正确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生儿病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3例痰标本共培养出阳性菌株216株,阳性率26.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1株,占83.8%,革兰阳性球菌30例,占13.9%,真菌5例,占2.3%。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1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了解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归纳整理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严重感染患者450例资料,进行细菌分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统计病原菌菌种及其耐药性。结果 45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52株(33.78%),革兰阳性菌128株(28.44%),真菌170株(37.78%);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1代、2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等有较高耐药性,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敏感度高;真菌对唑类抗菌药有较高耐药性。结论该地区导致严重感染主要病原菌有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各种菌株针对不同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重点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院内感染预防。  相似文献   

1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25-328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对我院血液科3年来收治的9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54%,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胃肠道为主。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血红蛋白数值、血小板数值、白蛋白含量、激素使用、是否接受化疗有关。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其次为真菌及革兰阳性菌。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为院内感染高危人群,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最主要方法是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院内败血症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2002~2005年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败血症与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及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有关,致病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真菌败血症亦需引起重视。结论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濉溪县医院儿科124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4%(124/3634)。其中早发型占54.8%(68/124),主要表现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C反应蛋白增高;晚发型败血症占45.2%(56/124),主要表现发热、气促、黄疸,合并局部感染灶;早发型组羊水污染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P<0.01);早发型组肺炎、合并局部感染灶的发生率低于晚发型组(P<0.01和P<0.05)。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88.7%,革兰阴性菌占11.3%;革兰阳性菌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米诺环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早发型临床症状较重;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我院儿科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菌选择抗生素,再据血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细菌种类,药敏情况,探讨有关感染防治措施,以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感染败血症24例中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情况。结果: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感染败血症24例共检出25株菌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株(36.0%),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20.0%)、真菌5株(2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青霉素及一、二代头孢菌素均耐药,仅对万古霉素敏感,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有4例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结论: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感染败血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加强感染的防治措施能减少院内感染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114例,分为社区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并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感染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有很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亦较高,对万古霉素感性好,对喹喏酮类敏感性较高.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头孢类耐药高,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对喹喏酮类敏感性较高.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是新生儿社区获得性感染败血症与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两种病原菌对多数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提高新生儿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以及抗真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1~2014-12陕西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病率为0.23%,其易感人群为胎龄(31.29±3.61)周、出生体质量为(1478±593.1)g的早产儿。发病时均有反应差、喂养不耐受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下降,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不同程度升高。常见病原菌为光滑假丝酵母菌。真菌败血症治愈率为75%;平均抗真菌治疗为25 d。结论 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氟康唑敏感性较高;早期、足疗程抗真菌治疗预后效果较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病科呼吸病区院内感染现状,并制定控制对策.方法 对60例院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感染现状,危险因素,病原菌,用药情况及愈后.结果 该病区感染发生率为10.8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1.67%,其次为泌尿道占16.67%,胃肠道占5.00%,皮肤黏膜占3.33%,血液占3.33%.60例患者均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及含有多种危险因素,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分别为革兰阴性菌,占55.26%,其次为真菌,占26.32%,革兰阳性菌为18.42%. 结论高龄,抵抗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严重的原发心、脑、肺基础疾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均增大了院内感染几率,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