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信平台在产后延伸服务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2013年7月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接受短信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服务模式,通过一卡通导入这期间住院分娩的产妇信息,通过网络编辑短信,在分娩后的7个时间段,向产妇发送短信。比较两组产妇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产妇身体康复情况、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产妇产褥期感染、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产褥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信平台在产后延伸服务管理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产后母婴的保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促进产妇出院后产褥期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80例产妇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产褥期健康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不良情况发生率和康复情况以及新生儿产褥期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褥期无乳/少乳、产后便秘、子宫复旧不良、乳腺炎及痔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产褥期不良情况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褥期子宫入盆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管理能够促进产妇出院后产褥期子宫恢复,降低母婴不良情况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23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入院分娩的时间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入院的11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2018年7月入院的11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的产褥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对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母婴保健技能的掌握情况;统计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及自我护理、婴儿护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便秘、乳房胀痛、产后感染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15例新生儿异常情况发生率为3.48%(4/115),显著低于对照组13.04%(15/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产褥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建立产后访视流程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平沙社区于2016年1月1日起建立产后访视流程,于实施前6月随机选取4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于实施后6月随机选取4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统计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乳腺炎、乳头皲裂、产褥感染、母乳不足、产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湿疹、红臀及口腔黏膜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建立产后访视流程,可提高产妇自身照护及对新生儿照护能力,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1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对照组不进行产后访视,试验组进行产后访视,观察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产妇对各种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产褥期乳房胀痛、便秘、贫血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中臀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护理,有助于提高产妇对自我康复和新生儿照顾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减少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促进早期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远程团队护理支持对初产妇产褥期的心理影响,以促进其角色适应、提升母婴身心健康。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回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远程团队护理支持。在产妇出院时和产后6周后采用母亲角色适应状况调查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产后6周时,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应对方式的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远程团队护理支持可帮助初产妇在产褥期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网络信息服务对产褥期妇女康复及其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为更有效地开展医院产后延伸服务提供有益经验。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1年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400例产妇,按出院单双日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产后随访,干预组在常规产后随访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性网络咨询服务。产后42d随访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褥期健康状况及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乳汁分泌不足、痔疮、肛裂、难以承担母亲角色、遇到新生儿护理问题缺少办法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新生儿湿疹、红臀、黄疸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为产褥期妇女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帮助,可有效提高产褥期妇女的康复能力及其新生儿护理能力,改善自身及新生儿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已出院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随机分组方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指导基础上施行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产妇(P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第4天、第5天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产后第4天、第5天,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6,9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成功,还可提高后续母乳喂养率及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科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取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初产妇对母婴护理的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技能合格率以及两组的母乳喂养、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对母婴护理的知识掌握程度(包括产褥期饮食、产后运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明显高于对照组初产妇;观察组初产妇对母婴护理的护理技能(包括产妇产后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母乳喂养方式、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指导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孕期营养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增重低于对照组,符合正常增重范围;观察组妊娠高血压及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低体重儿和巨大儿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营养指导能改善初产妇营养状况,促进母婴健康,减少围生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黄宝琴  梅志雄  兰叶  陆理娣  卢意 《全科护理》2016,(25):2618-2620
[目的]探讨孕期视频与现场模拟训练模式对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方法]对照组188例选择未在我院常规产检,未参加孕妇学校讲座,临产后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在产褥期住院期间给予口头和宣传册的健康宣教,观察组196例选择孕早期起在我院常规产检,并且参加了一系列孕期讲座,包括理论课程、视频播放及实操课程3种形式.在孕妇出院前和产后6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评分为48.56分±8.78分,高于对照组42.21分±6.64分(P<0.01);两组产妇出院前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视频与现场模拟训练模式对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具有积极影响,临床护士可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协同理念的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情感状况及婴儿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住院产妇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母婴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协同理念的母婴同室护理。对比2组产后6 h、出院前的爱丁堡产后抑郁表(EPDS)评分,并比较2组产妇婴儿抚触技术使用率、胎儿母乳喂养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6 h、出院前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婴儿抚触技术使用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基于协同理念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妇产后抑郁症状,提高产妇对婴儿的照护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65-1166
观察社区工作人员实施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效果。对自上级医院分娩出院后在社区卫生站服务范围内的产妇实施定期社区产后访视,选择产后访视实施前的产妇400例为对照组,实施后的产妇40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仅接受社区常规管理,试验组则接受由社区工作人员实施的产后访视,比较两组干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两组社区休养产妇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和母婴健康指标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婴儿患病率和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出院后于社区休养的产妇群体实施定期社区产后访视,能降低产妇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程度,提高母婴健康度,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泌乳的影响。方法:将3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出院前1 d评价产妇自护能力、产妇新生儿护理正确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自护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早期离床和泌乳,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对剖宫产产妇认知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健康知识评分、心理状态、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急性乳腺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剖宫产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健康知识认知水平,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生儿医院保健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与危机管理预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某院出生的新生婴儿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与危机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母亲护理满意度;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新生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产妇产褥期保健知识掌握率、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母亲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子宫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褥期保健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及危机管理预警能提高医院新生儿护理保健工作质量,提升新生儿母亲对院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增强产妇产褥期相关保健知识及自理能力,有效减少产妇产褥期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健康教育在产妇产褥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240例产妇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120例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产后访视健康教育,对比2组产妇对于产褥期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坚持母乳喂养率、产妇产褥期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分数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的访视过程中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母乳喂养的认识,降低产后并发症,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32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接受母婴保健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出院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产妇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产妇身体康复情况、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产妇产褥期感染、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泌乳情况、对产褥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拓展了优质护理的内涵,具有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初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生产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制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母乳始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窘迫率和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助产护理可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用时、改善母婴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教育对农村产妇产褥期行为转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121例农村初产妇,按照住院号的奇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观察组产妇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生活方式得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产褥期相关生活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教育模式对保障农村初产妇的产褥期健康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