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稳定补充叶酸后,孕妇血清叶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且在正常饮食情况下稳定补充叶酸(400μg/d×60 d)后的718例孕龄为12~24孕周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补充叶酸后的血清叶酸水平,将其分为4组:A组(n=23,血清叶酸水平<7 ng/mL),B组(n=170,血清叶酸水平为≥7~14 ng/mL),C组(n=217,血清叶酸水平为≥14~18 ng/mL),D组(n=308,血清叶酸水平为≥18~20 ng/mL)。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对4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进行统计学比较(单因素分析)。对孕妇稳定补充叶酸后上述4个血清叶酸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获取所有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集显示:4组孕妇血清Hcy浓度、维生素B12水平,孕龄≥12~19孕周与≥19~25孕周构... 相似文献
2.
124例孕妇妊娠期血清叶酸水平动态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 观察孕期血清叶酸水平变化 ,为孕妇补充叶酸提供依据。 [方法 ]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12 4例孕妇孕早、中、晚期血清叶酸水平动态变化 ,检测非孕健康妇女 40例作为对照组 ,同时问卷调查孕期饮食及补充叶酸制剂情况。 [结果 ] ①随着妊娠周数增加 ,血清叶酸水平逐渐下降 ,至孕晚期叶酸明显下降 ,与孕早期、孕中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②孕期补充叶酸与未补充叶酸孕妇比较孕晚期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显著 (P <0 .0 0 1)。 [结论 ] 孕期只通过膳食补充叶酸是不够的 ,还需要摄取含叶酸的维生素类补给品。 相似文献
3.
劳海红贺宪民陈柳英陈春宝 《中国妇幼保健》2017,(12):2542-2544
目的了解不同孕期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叶酸(FA)水平。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2月选择98例妊娠女性为观察组,100例未孕女性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女性血清Hcy及FA水平。结果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女性与对照组女性血清Hcy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产后女性与孕早期女性血清Hcy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中期女性与对照组女性血清F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孕晚期、产后女性与孕早期女性血清F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女性与孕中期、孕晚期女性血清F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孕期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育龄期未孕女性,且在不同孕期呈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叶酸水平与胎儿出生缺陷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10年4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进行产检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为调查对象,按其服用叶酸的情况分为A组(孕前、孕期从未口服叶酸)、B组(孕后口服叶酸)、C组(孕前、孕后均口服叶酸),比较三组血清叶酸水平;对其进行随访至胎儿出生6个月,调查出生结局,比较三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血清叶酸平均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C组的血清叶酸平均水平高于B组(P<0.05)。A组孕妇娩出出生缺陷胎儿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与围孕期规律服用叶酸相比,不服用叶酸组娩出出生缺陷胎儿的相对危险度为3.48(2.02/0.58),其风险增加了2.48倍。结论:妊早期孕妇叶酸水平与出生缺陷有关系,围孕期服用叶酸增补剂可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孕妇血液叶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孕妇血液叶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郝玲唐仪一、孕妇血液叶酸水平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是衡量机体叶酸营养状况最常用的两项指标。血清叶酸反映机体叶酸水平的早期变化,受近期膳食及吸收状况的影响较大,低血清叶酸有可能只表现了机体的叶酸负平衡状态;红细胞叶酸则代表机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孕妇服用叶酸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叶酸干预效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医院及入户调查方法,抽取甘肃省两个县内2094名孕后三个月至产后一年的妇女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2094名调查对象中,叶酸服用率为25.4%。叶酸认知水平、年龄、出生缺陷生育史及孕后去医院检查、文化程度、计划妊娠、流产史、孕前去医院检查等是影响孕妇叶酸服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孕妇生育史及对叶酸的认知水平是影响其叶酸服用的重要原因;对育龄人群广泛开展叶酸认知教育,倡导健康的计划生育观念应成为干预的重点措施;而如何找到提高孕前叶酸服用的有效途径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孕妇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探讨其体内叶酸、Hcy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孕妇健康教育及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97例孕早期孕妇进行跟踪调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体内叶酸、Hcy水平;膳食调查资料用营养计算器处理,与2013版DRIs比较。结果(1)早晚期孕妇营养素摄入量占DRIs的百分比分别为能量(105.72%, 83.80%)、蛋白质(109.33%, 83.80%)、钙(30.86%, 24.76%)、钾(69.80%, 72.07%)、钠(223.99%, 213.86%)、铁(275.30%, 214.86%)、锌(117.16%, 120.42%)、硒(52.69%, 50.95%)、碘(6.85%, 6.91%)、VA(106.77%, 88.90%)、VB1(92.50%,73.33%)、VB2(58.33%, 48.00%)、VB6(85.00%, 90.91%)、VC(64.00%, 57.23%)、VE(100.64%, 101.64%)、叶酸(13.18%, 12.82%)。(2)孕妇平均叶酸水平为... 相似文献
10.
叶酸缺乏可导致胚胎神经管畸形(NTDs)等出生缺陷。育龄妇女在怀孕时由于需要量增加以及生理机能出现很大变化等原因,容易发生叶酸缺乏。对育龄妇女孕前或孕早期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NTDs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健康水平。许多专业组织和政府机构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育龄妇女的叶酸摄入,主要方式有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使用叶酸补充剂和叶酸强化食品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孕期妇女对预防出生缺陷的知信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围产期保健服务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6名孕期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91.86%的孕期妇女在怀孕前听说过出生缺陷,80.77%的孕期妇女对政府免费发放叶酸制剂政策表示支持,50%的调查对象进行过婚前医学检查。文化程度高的孕妇,对孕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知识掌握及叶酸的认知越高,夫妇双方参与婚前医学检查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孕期妇女对孕期"少接触农药/油漆"及"少接触猫狗等"行为的重视程度越高。相关知识来源途径以医生和宣传材料最高,分别为30.23%和29.07%。结论龙岗区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及叶酸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是孕期妇女掌握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孕晚期妇女及其新生儿的血浆叶酸水平,并评价两者的关联性.方法 2009年5-6月在河北省元氏和乐亭县募集孕妇并观察至分娩.募集时收集一般资料,临产前采集孕妇静脉血,分娩时采集新生儿脐带血,获得资料完整的孕妇与新生儿437对.采用微生物法检测血浆叶酸.孕妇血浆叶酸缺乏定义为血浆叶酸<6.8 nmol/L,低于脐带血血浆叶酸水平第10百分位数者定义为新生儿叶酸相对缺乏.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血浆叶酸水平,x2检验比较血浆叶酸缺乏率;采用logistic回归估计孕妇血浆叶酸缺乏与否与新生儿血浆叶酸相对缺乏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按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五分位数分5组,采用线性回归探讨孕妇与新生儿两者的血浆叶酸水平是否存在剂量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新生儿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比值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孕晚期妇女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8.0(95%CI:7.6~8.5)nmol/L,缺乏率为29.3%;新生儿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24.0(95%CI:23.1 ~25.0) nmol/L,缺乏率为0.9%.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是孕妇的3.0倍(t=32.519,P<0.01);新生儿血浆叶酸缺乏率远低于孕妇(x2=137.2,P<0.01).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地区、职业和文化程度后,孕妇血浆叶酸缺乏组的新生儿叶酸相对缺乏的发生风险是正常组的1.96(95%CI:1.02 ~ 3.80)倍;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随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升高而上升(趋势检验P<0.05).新生儿和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比值与孕妇血浆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810,P<0.001).结论 中国北方农村新生儿叶酸营养状况远好于孕晚期妇女;孕晚期妇女与新生儿血浆叶酸水平间存在剂量梯度关系;胎盘对叶酸的主动转运能力随着孕妇血浆叶酸水平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岳阳市育龄女性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效果,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在岳阳市助产机构住院流产及分娩的64 276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4 086例,规律服用叶酸)和对照组(10 190例,未规律服用叶酸)。比较两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缺陷、围生儿出生缺陷、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岳阳市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效果显著,但仍有提升空间,在未来工作中可通过优化健康宣教、干预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而降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综合评价孕妇血清锌水平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关联,为出生缺陷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了从1950年至2020年3月19日的关于关孕妇血清锌水平与神经管缺陷发生关联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由两名人员按既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作出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10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妇血清锌水平较低者,其新生儿更易患有神经管缺陷(SMD=-2.07,95%CI:-3.07~-1.07)。亚组分析中发现,锌矿储量情况为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结果相对稳健。Begg秩相关分析(z=2.68,P=0.007)和Egger回归分析(t=-4.72,P=0.001)提升存在一定发表偏倚。结论 孕期低血清锌水平可增加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孕妇心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孕妇心理状况和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243例妊娠中期孕妇进行调查,在其分娩时记录各产程时间和产时出血量,并对新生儿记录Apgar评分。结果243例孕妇的SCL-90总分均值为(25.16±20.58)分,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7个因子以及SCL阳性项目数得分显著高于常模;SCL-90评价指标和妊娠结局之间无相关性;SDS量表总均分高于我国女性常模;SDS单项分18项高于女性常模;抑郁组的产程、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评分Apga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孕妇心理健康可以影响到胎儿,导致新生儿Apgar评分改变,因此,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以提高妊娠质量,使妊娠和分娩顺利进行,以促进母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口服碳酸钙制剂对孕产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孕产妇补充碳酸钙制剂对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36例孕第一胎妇女从孕20周开始通过膳食、膳食干预及碳酸钙补充摄入不同剂量的钙至产后45天。监测并比较孕中、孕末及产后期的血钙、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骨钙素及产后骨密度的差异。结果(1)传统膳食加40g/d奶粉补充的孕产妇产后骨密度虽优于传统膳食组,但明显低于奶粉加碳酸钙组;(2)奶粉加碳酸钙补充组的产妇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奶粉组和传统膳食组,并维持至正常非常非孕同龄妇女的水平;(3)奶粉加碳酸钙补充组在孕末期、产后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尿羟脯氨酸水均明显低于传统膳食组而骨钙素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膳食组。结论(1)我国传统膳食钙摄入量约450mg/d,孕期的低钙摄入可导致产后骨密度下降;(2)孕期在传统膳食基础上补充40g奶粉/d,可使其产后骨密度优于传统膳食组,但不能维持骨密度至正常的水平;(3)奶粉加碳酸钙的联合补充,可使孕产妇产后骨密度明显高于传统膳食组和奶粉补充组,并维持其骨密度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描述新婚育龄妇女叶酸水平的人口分布及季节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指导增补叶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婚前医学检查项目,收集合肥地区3个县城(肥东、肥西、长丰)2 040名新婚育龄妇女血标本,其中孕妇731人,非孕妇1 309人;调查研究基本人口统计特征资料。结果 孕妇组叶酸水平(555.84±218.885)nmol/L高于非孕妇组(502.54±187.2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0,P<0.001)。在孕妇人群中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叶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非孕妇人群中不同地区、受教育程度、年龄段、季节的叶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妇与非孕妇红细胞内叶酸水平存在差异;应根据季节给与孕妇补充不同水平叶酸;加强不同人口特征孕妇和非孕妇叶酸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孕期大量钙从母体转移给胎儿,以满足胎儿骨骼发育的需求,孕妇除改变自身的代谢外,需要适当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目前孕妇维生素D需要量和补充量的问题尚未最后明确和定论.本文主要综述相关的研究进展,以供营养工作者在制定孕妇维生素D需要量和补充量时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