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 ,男性 ,76岁。平素脾气暴躁 ,19年来每遇情绪激动时胸闷 ,1997年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 ,STV3、V4 弓背型抬高0 .1~ 0 .2 mv,无病理性 Q波 ,T1 、av L、V4 、V5、 V6 对称性倒置 ,1、av L、V4 、V5、V6 呈 R型 ,V3呈 RS型。既往无心肌梗塞病史 ,收入院观察。心肌血清酶学未见异常 ,心电图无进行性改变 ,临床无心肌梗塞症状 ,临床诊断冠心病 ,转门诊治疗。 2 0 0 1年 8月 2 9日突感胸闷、气促、汗出 ,急诊入院。心电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查肌酸磷激酶 12 87U / L ,谷草转氨酶 178U / L ,肌钙蛋白 (+) ,复律后心电图示 STV…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5例,年龄46~59岁,男12例,女3例,均经Hoher检查发现,发作性ST段抬高,部分伴严重心律失常,经钙离子拮抗剂为主,辅以单硝基硝酸脂治疗。结果15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复查Holter无ST段抬高的缺血表现。结论变异型心绞痛好发于年龄较轻的男性,发作时ST段抬高,其中吸烟者9例占60%,并发高血压4例占26.7%、糖尿病5例占33.3%及脂代谢紊乱者4例占26.7%,心电图变化于下壁导联10例占66.7%,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7例(46.7%),轻微病变者4例(26.7%),可伴严重心律失常,运用钙离子拮抗剂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的心电图特征及相关鉴别要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30例心电图ST段抬高的特征。结果引起ST段抬高的机制各不相同,它们的心电图改变既有相似之点,又有独特之处。其鉴别要点是ST段抬高的形态、出现导联、有无动态改变及镜像改变。结论各种病症引起的ST段抬高,都有其心电图及临床特征,心电图及临床医师须仔细辨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ST端抬高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调查,同时对其治疗方式进行讨论。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47例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调查患者发病原因,同时对患者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 22例典型劳力性患者中有8例为重度狭窄,11例患者为中度狭窄。25例非典型劳力心绞痛患者中无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病例,6例患者为中度狭窄。病情较重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病情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病情较轻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中途停药,导致疾病复发。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进而导致疾病复发。结论 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痉挛以及不良情绪均会诱发疾病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务必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变异型心绞痛为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任何原因引起冠状动脉某一主要分支发生痉挛,冠状动脉血流显著减少或完全阻断,使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均得不到血供,而出现心绞痛。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发现血压高5个月,胸闷1周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6.
尽管有先进的实验室检查供患者使用,但心电图作为既简便、快捷又实用的项目多年来一直深受临床欢迎。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心电图ST段抬高患者作一简要分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患男,53岁,以持续性胸骨后剧痛16小时.于2004年2月26日20:00入院。入院前16小时开始无诱因出现持续性胸骨后剧痛,不伴有大汗、恶心、呼吸困难、头晕症状,自称吸气时症状明显加重。无咳嗽、咳痰,无低热、盗汗,近2-4周无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既往冠心病史3年,无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8.
病例报告 男患,60岁,住院号820746。于1982年1月31日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四个月。近三天加重而入院。  相似文献   

9.
运动试验时一过性ST段抬高见于2-8%的患者,然而,这些患者多为患过心肌梗塞,梗塞部位导联的ST段抬高,其发病机理可能与室壁运动或心肌缺血有关。而对无心肌梗塞的患者,ST段抬高多与血管严重狭窄和血管痉挛有关,其发生率尚不清楚。本文报告6例运动试验时出现ST段抬高的非心肌梗塞患者,旨在探讨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抬高结合肌钙蛋白Ⅰ(c Tn I)在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集205例NSTEACS患者,对所有患者均测定c Tn I,测量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并行冠脉造影,并根据结果分别行冠脉介入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205例患者分成四组:A组,c Tn I阴性结合a VR-ST不抬高组(100例);B组,c Tn I阴性结合a VR-ST抬高组(31例);C组,c Tn I阳性结合a VR-ST不抬高组(43例);D组,c Tn I阳性结合a VR-ST抬高组(31例)。观察分析四组间左主干病变或三支冠脉病变发生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梗、血运重建)的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左主干病变或三支冠脉病变发生率:D组显著高于A组(χ~2=78.9973,P=0.0000)、B组(χ~2=13.8091,P=0.0002)及C组(χ~2=44.7846,P=0.0000);B组显著高于A组(χ~2=19.7072,P=0.000)及C组(χ~2=10.8407,P=0.0009);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173,P=0.8952)。(2)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D组显著高于A组(χ~2=89.4940,P=0.0003)、B组(χ~2=11.0878,P=0.0009)及C组(χ~2=38.5719,P=0.0005);B组显著高于A组(χ~2=29.8000,P=0.0005)及C组(χ~2=9.5431,P=0.0020);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0582,P=0.1514)。结论联合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抬高和肌钙蛋白I阳性对预测NSTE-ACS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心血管临床给予其更高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并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裂状态,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大多呈腹背部疼痛,较剧烈,疼痛难受,与心肌梗死疼痛特点类似,且疼痛时伴血压升高,有些患者以胸  相似文献   

12.
伍小霞  邓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980-980,98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9岁,因“反复胸痛10年,再发2d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2001年始出现胸痛,为胸骨后绞痛,持续1~3 min,休息或活动时均有发作,休息时多发,发作时不能活动,严重时伴出汗,每年发作5~10次.于2011年8月3日23时许排尿后胸痛再发,性状同前,持续3 min后含服“硝酸甘油2”后突发意识丧失,2min后自行苏醒,近2d胸痛每天发作,以夜间及晨起多发,于8月5日就诊.2011年5月底诊断“继发性肺结核,双上浸润右下空洞涂(一)初治以规律三联(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联合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治疗,有长期吸烟史,20支/日,40年,已戒2个月.查体: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稍低,无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8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13.
徐传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66-166,169
目的:分析12导联体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出现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其对心肌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0月首次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伴aVR导联ST段抬高的35例患者与aVR导联非ST段抬高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组发生心脏事件16例,占45.71%,ST段无抬高组发生心脏事件5例,占12.50%,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高度重视aVR导联ST段抬高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素杰  陶桂华 《河北医药》2000,22(12):952-952
患者 ,男 ,37岁。主因突发胸闷、心悸3h入院。患者缘于 3h前因饮酒后突然胸部憋闷有濒死感和窒息感 ,伴心悸、恶心、呕吐 ,无发热。于 1999年 6月 2 6日 16 :0 0入院。其兄在 40岁时曾患急性心肌梗死。体检 :BP 10 0 6 0mmHg(1mmHg =0 .133kPa)唇不绀 ,颈静脉无怒张 ,肺腹未见异常。心率 6 5次 min ,心律齐 ,S1低钝 ,无病理性杂音。P2 >A2。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 ;(2 )ST、Ⅱ、Ⅲ、aVF呈水平型压低 3mm并逐渐出现病理性Q波。ST、aVF、aVL呈弓背向上抬高 1.5mm ,V2 、V3 导联R波突然增高达 2 …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医师将地西泮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急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70例UA/NSTEMI确诊病患,对其进行随机分组,Ⅰ组81例,依据最新用药指南施治,Ⅱ组89例,以Ⅰ组为基础,另以地西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48h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指标变化,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或者地西泮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8h后,Ⅰ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86.42%(70/81)、72.84%(59/81),Ⅱ组分别为98.88%(88/89)、86.52%(77/89),相对应比较,均为Ⅱ组高于Ⅰ组,P<0.05。Ⅰ组中5例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6.17%,Ⅱ组中1例发生,发生率1.12%,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中3例出现轻度嗜睡症状,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地西泮配合常规用药,对UA/NSTEMI病患进行急诊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字辉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97-197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ST段压低≥0.1mV,重点考虑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使用肌钙蛋白等敏感性很高的生化标志物。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也有假阳性的可能。结论: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早及时地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李昌  林琍  宗文霞 《中国药业》2009,18(7):41-4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min)30min,维持量0.1μg/(kg·min)48h],比较两组48h和30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48h及30d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h:2.04%对16.33%;30d:6.12%对30.61%。P〈0.01);出血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4岁,以反复阵发性心前区闷痛3年再发1小时为主诉入院。体检:T36.5℃,P64次/分,R18次/分,BP15.5/8.13kPa,心界无扩大,未闻及杂音。入院后即查心电图,示V3、V4导联ST段明显上抬,V1导联呈rsR’型,QRS明显增宽。心电图诊断:(1)变异型心绞痛;(2)CRBBB。入院后1小时第二次查心电图,可见ST段明显上抬的V3、V4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均应用血管造影、运动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进行危险性分级;通过计算机将其平均分组,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介入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一经发现必须给予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病情的危险程度,同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尽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