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救治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中的治疗作用。方法CVVH治疗组为ICU中MODS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18-78岁,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应用德国贝朗Diapact持续肾替代治疗机连续治疗48~72h,以后行每天8h的日间血滤,治疗时间共64~102h;同时35例MODS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21~81岁,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期间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氧合指数(PO2/FIO2)。血糖,凝血功能,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格拉斯哥评分(GSC),MOD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结果CVVH治疗组ICU7d转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7%。P〈0.01),治疗组7d病死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37.1%,P〈0.01),并且治疗组总的住院病死率为12.9%,明显低于对照组(48.6%,P〈0.01)。CVVH治疗后血清白蛋白、Na^+、氧分压(PO2)及GS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血清K^+、Ca^+、pH值、HCO^3-及PO2/FIO2滤过后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体温、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CO2)、BUN、CRE、CRP、APACHEⅡ/、MO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组心率、中心静脉压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CVVH具有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的功能,CVVH是治疗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茶油及茶多酚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模型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模型,将甘油、茶油、1%茶多酚、0.5%茶多酚、0.25%茶多酚及哈西奈德分别涂抹于大鼠右后足,比较各组药物抑制肿胀的程度,并测定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及丙二醛(M D A)的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 D)活力。结果①建立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动物模型。②各组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茶油、0.5%茶多酚和0.25%茶多酚在炎症的后期,均能抑制肿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茶多酚与哈西奈德具有类似的显著抑制肿胀效果。③哈西奈德和茶多酚,抑制了PG E2的产生,与甘油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茶多酚抑制PG E2的产生,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④茶油、哈西奈德溶液、1%茶多酚组的SO D活力数值较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茶油、哈西奈德溶液、茶多酚3个剂量组(1%、0.5%和0.25%)的M D A量降低,与甘油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茶油及茶多酚对角叉菜胶致大鼠的原发性刺激性炎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对早期脓毒性休克的评价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假实验组(6只),接受假手术;肓肠结扎剪切(CLI)组(24只),接受CLI以建立早期脓毒性休克模型。分别在术后第12h和第24h测量其动脉血气分析,然后处死大鼠,切开腹腔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第12hCLI组大鼠pH值为(7.25±0.07),碱剩余(BE值)为(-3.63±3.18)mEq/L,均显著低于假实验组[(7.39±0.03)和(1.33±1.21)mEq/L,均P〈0.05)];乳酸值为(2.28±0.54)mmol/L,显著高于假实验组[(1.05±0.21)mmol/L,P〈0.05]。CLI组第24h的pH值为(7.18±0.06),显著低于第12h(P〈0.05);乳酸值为(2.88±0.7)mmol/L,显著高于第12h(P〈0.05);而第24h的BE值与第12h相比,尤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肓肠结扎剪切方式能有效地建立脓毒性休克模型,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地反映组织气体交换和酸碱状况,并对早期脓毒性休克进行及时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后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和ATP酶活性的变化。方法 SD大鼠24只,8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16只采用递增负荷训练建立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跑台训练模型,又均分为运动2周及6周组(B及C组)。B及C组大鼠按Bradford等的方法分别训练2和6周,每周训练6 d。训练结束后大鼠处死,用差速离心法提取腓肠肌线粒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采用TBA(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采用酶促反应定磷法测定。结果B组的骨骼肌线粒体Mn-SOD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的Mn-SOD水平显著高于A组, P〈0.05,而MDA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而C组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结论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一定时间后可以增加骨骼肌线粒体Mn-SOD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自由基的损害作用,提高ATP酶活性,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胃管置入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方法将279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头部前倾组(B组)和牵拉气管组(C组)各93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插管前后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过程中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B组显著低于A、C组(均P〈0.01),C组显著高于A、B组(均P〈0.01):②置管时间,B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A、C组(均P〈0.01);C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B组(均P〈0.01);③置管后HR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A、B组HR明显加快(P〈0.05,P〈0.01);置管后SpO2与各自置管前相比.C组无显著变化.A、B组均显著降低(P〈0.05,P〈0.01)。④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叶、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P〈0.01),C组显著低于A、B组(均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患者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的同时置入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米伐西醇对心肺复苏(CPR)后血流动力学和B型利钠肽(BNP)及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寻求防治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方法 18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B组:米伐西醇组(50 μg/kg);C组:肾上腺素组(30 μg/kg).建立家兔心肺复苏模型,胸外按压1 min后经右房导管分别注入上述药物.按压5min后行电除颤.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左室内压变化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40min.分别于基础,ROSC后30、60、120、180、240min时间点检测血BNP、cTnT含量.结果 ①复苏后,B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低于A组(P〈0.05)、C组(P〈0.01),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peak±dp/dt),各时间段值明显高于A组(P〈0.05)、C组(P 〈0.01);②复苏后,B组BNP、cTnT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C组(P〈0.01).结论 米伐西醇可改善室颤复苏后家兔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BNP、cTnT的浓度,对复苏后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肝I/R损伤模型采用钳夹除肝脏尾叶血管外的肝蒂90min,然后切除未缺血的尾叶方法制备,此模型可使95%肝脏缺血。另120只随机均分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组,C组,接受HIRI),Ringer氏液组(D组,HIRI前尾静脉注射Ringer氏液),EP治疗组(E组,HIRI前尾静脉注射浓度为3.262mg/ml的EP 4ml)。A组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随即处死取肝脏标本测丙二醛(MDA)含量;B组假手术后2h取标本;C、D、E组于术后2、8、24、48h取血,每组每个时间点处死10只取肝组织检测。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MDA含量仅轻度变化。与C组比较,D和E组在灌注8h、24h时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尤其是E组。同时,EP治疗组在2h时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D和C组(均P〈0.01)。结论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EP可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发挥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急性期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CHE及PA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51例的ARDS患儿分为未愈,死亡组(16例)与治愈/存活组(35例),设同龄普通肺炎对照组患儿30例,全部于入组当天及患ARDS最重时分别检测血清CHE、血气分析、肝功能其他各项指标,41例同时检测血清PA。结果未愈,死亡组ARDS患儿于入组时及最重时血清CHE及PA均显著低于治愈/存活组(人组时均P〈0.05,最重时均P〈0.01),氧合指数(PaOJFiO:)亦显著较低(均P〈0.05)。与正常儿童比较,两组的血清CHE、PA以及氧合指数均显著较低(均P〈0.01)。结论ARDS患儿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CHE、PA及氧合指数降低,血清CHE、PA及氧合指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ARDS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对判断ARDS患儿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大鼠创伤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4只、创伤模型组(T)24只、长托宁干预组(P)24只。检测各组动物血气、乳酸;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通过ELISA方法检测创伤后0.5h、2h、4h、8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用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创伤后TNF—α 0.5h表达开始升高,2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长托宁治疗后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P〈0.01,P〈0.05),明显改善创伤性急性肺损伤动物的血气及乳酸值(P〈0.051,减少肺W/D(P〈0.01)和髓过氧化物酶值(P〈0.05),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结论长托宁防治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与其调节炎性介质TNF—α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体检健康者63例(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患者81例(DM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4例(DKA组),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力(T-AOC)。对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与血糖和血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M组和DKA组的T-SOD活力和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KA组的T-SOD活力和T-AOC显著低于DM组(均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DM组(P〈0.01)。DKA组pH值、血糖与氧化应激各指标间都没有明显相关性(均P〉0.01);阴离子间隙(AG)与T-SOD活力和T-AOC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与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HC03^-,与T-SOD活力和T-AOC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氧化应激与代谢性酸中毒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氧化应激水平越高,代谢性酸中毒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短效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4-苯丙酸甲酯盐酸盐(Esmolol)对复苏早期生存率影响.方法 36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建立心肺复苏模型.并分为三组,A组:手术对照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但不致颤;B组:单纯肾上腺素组,在复苏时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10 μg/kg);C组:肾上腺素+Esmolol组,在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10 μg/kg)联合Esmolol(200 μg/kg).记录电除颤次数、生存时间,并在致颤前15 mim,复苏后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及240 min采血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BNP和cTnT.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复苏成功后BNP、cTnT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P〈0.01),其中B组升高幅度大于C组(P〈0.01).C组电除颤次数小于B组(P〈0.05),C组生存率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 在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联合Esmolol在心肺复苏后早期对复苏后心脏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实验动物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单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经随机分组,Ⅰ组(观察组)90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Ⅱ组(对照组)68例患者用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结果Ⅰ组:操作时间(12.30±4.28)min、创口范围(0.18±0.04)cm,引流管留置时间(4.46±1.84)d;Ⅱ组:操作时间(30.32±9.31)min、创口范围(2.32±0.57)cm,引流管留置时间(6.98±3.75)d,皮下气肿6例,创口感染5例。2组各项比较指标比较,均P〈0.05。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快速、创伤小、安全,与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相比具有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乌拉地尔在治疗高血压急症中的疗效.方法 81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首先接受乌拉地尔12.5 mg,于5 min内静脉注射,随后继续应用乌拉地尔100μg/min缓慢静脉注射(A组,40例)或200μg/min(B组,41例).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及其他副反应.结果 A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7.2%,10.2%,2.6%,和84.6%,均与B组无显著差异(92.3%,7.7%,0,和100%,均P〉0.05).治疗开始5分钟后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 〈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均P 〉0.05).治疗开始60 min后B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显著低于A组(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有效.先静脉推注12.5 mg乌拉地尔,随后以200 μg/min持续静脉注射的方案效果好于100 μg/min持续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14.
两种复苏方法对心跳骤停免复苏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常规心肺复苏和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对心跳骤停复苏效果的影响,探讨开腹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时应采取的更为有效选择的复苏方法。方法健康的32只新西兰白兔,于呼气末窒息8min制成心搏骤停模型,分别实施常规心肺复苏和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比较2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6h后将兔处死,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对比2组的不同,结果膈肌下抬挤心脏组较常规心脏按压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自主循环恢复率高(P〈0.05)。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膈肌下抬挤心脏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为(12.7±3.4)%,显著低于常规心脏按压组少[(22.5±5.2)%P〈0.05]。结论开腹手术发生心跳骤停时,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较常规胸外按复苏压法更为有效。其原因可能与该方法可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按摩保健在救援队员体能训练中的抗疲劳作用,为救援队员高负荷训练后的体能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案。方法武警医学救援队51人,均男性,(22.15±1.48)(20~24)岁,随机分为实验组(29人,每天体能训练后再进行20min的中医按摩保健)和对照组(22人,接受常规体能训练)。训练前和训练90d后测定身体素质指标。结果训练90d后,实验组3km跑、100m跑、专项耐力跑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俯卧撑和专项耐力跑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按摩保健可减轻体能训练机体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保护接受心肺复苏患者的重要脏器中的作用。方法131例CP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1),在开始心肺复苏同时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8次);B组(n=46),心搏恢复后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9次);C组(n=44),在心肺复苏时和以后均不用乌司他丁。观察各组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发生率。存活≥24h的患者于24h抽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酐(Cr)。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血液内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3组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水平,以及CK、AST、AIJrr、和Cr值均明显低于B,C组(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显著低于C组(均P〈0.05)。A组的SIRS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B和C组(47%和68%,均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为(10.60±6.67)d,显著短于B和C组f(15.62±9.47)d和(2t.33±9.77)d,均P〈0.05),A组患者的24h后死亡率为12%,显著低于B和C组(28%和47%,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24h内死亡率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CPR时机体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时同时应用乌司他丁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时内皮细胞C蛋白受体(EPCR)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休克组(经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不予复苏),Ringer氏液复苏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稳定60min后用3倍失血量的Ringer氏液复苏),参附复苏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稳定60min后用3倍失血量的含参附注射液10ml/kg的Ringer氏液复苏)。另外10只SD大鼠仅接受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复苏2h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Western印迹法测EPCR蛋白质水平,RT—PCR法测EPCR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可测得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EPCRmRNA表达显著高于于对照组(均P〈0.01)。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参附复苏组EPCR蛋白质表达显著高于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而EPCRmRNA表达显著低于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均P〈0.01);参附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时EPCR蛋白质表达下调,而EPCRmRNA表达上调。参附注射液通过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具有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延迟机械通气对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312例需机械通气的急性脑卒中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机械通气的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78),对照组(n=134)。对比研究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PACHEⅡ评分值、并发症、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极严重缺陷和严重缺陷占幸存者比例下降,轻度缺陷和自理占幸存者比例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延迟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和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