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平 《家庭医学》2006,(18):41-41
所谓体位性高血压是指在站立或坐位时血压增高。而在平卧位时血压正常。这种高血压在国内高血压患者中占4.2%,国外报道占10%。此病一般没有高血压的特征。多数在体检或偶然的情况发现。其血压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且波动幅度较大。个别严重者可伴有心悸,易疲倦、入睡快等。血液检查血浆肾素活性较正常人高,甚至超过一般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远在公元前460~375年,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就在《内科疾病》中提及“流行性黄疸”。我国的《黄帝内经》中也有黄疸记述。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将黄疸分为5种类型。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又增补了“湿黄”。宋代则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两大类。古代所描述的黄疸大多为病毒性肝炎的黄疸型。  相似文献   

3.
《rrjk》2014,(11)
<正>有些患者卧位时血压正常(舒张压≤90毫米汞柱),立位时血压升高(舒张压90毫米汞柱、收缩压150毫米汞柱),且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此种高血压可称为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多见于轻型高血压。一般情况下,血压正常或持续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会随体位的变动而有所改变,但不会超过10毫米汞柱。而体位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动则可超过15毫米汞柱,且常伴有体位性心动过速等症状。研究  相似文献   

4.
虚张声势的体位性高血压伍新华生活中有些人卧位时血压正常,而坐位或立位时血压明显升高,这是一种鲜为人知的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其下垂部位的静脉有比较严重的重力血管池,即心脏水平面以下部位的静脉或静脉窦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膨大部分。当人体处于...  相似文献   

5.
过去,对体位改变与高血压的关系没有作深入的研究,所以,对测量血压时采取什么样的体位最理想,以及体位改变对血压有何影响知之甚少。因此不论病人是卧位、坐位还是立位,只要测得血压增高都称为高血压病。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人卧位时血压正常,而坐位或立位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把它称为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的产生是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向下肢的静脉集中严重,形成重力血管池,即心脏水平面以下部位的静脉或静脉窦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膨大部分。当人体处于立位时,瘀滞在这些静脉血管池内的血液过多,使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4):512-513
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与体位性高血压(OHT)的临床差异及护理风险防范内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测量两组患者在卧位与立位时3 min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病情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0岁的患者OH和OHT的患病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80岁的患者OH和OHT的患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以及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对降低OH和OHT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人患高血压病的确切原因至今尚未完全弄清,但经科学家的努力研究,已知道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等。经研究证实高血压与人的直立体位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科学家们先是发现,高血压病只发生在人和能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身上,这使人们想到是否因直立行走对心脏、血管产生某些不好的影响所致呢?于是,科学家们围绕这一设想做了大量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10.
对于体位性低血压大家有所了解,它是跌倒、晕厥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但对体位性高血压,可能目前知晓的人并不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位性高血压是高血压前期状态,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体位变动血压大幅升高体位性高血压是因体位性血压调节异常,表现为从卧位转为直立位后血压升高的一种病理现象。多见两种情况,一种是血压短时间内升高,数分钟后恢复正常;另一种是血压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1.
庐师傅因进行气功、跑步等锻炼而导致腰酸腿软,去医院检查尿常规,结果让他为之惊诧:尿蛋白+。医生为他进一步作了CT电子扫描、B超、腹部平片、肾静脉造影、血压等项检查,但均为正常。 医生考虑庐师傅为隐匿性肾炎,曾用潘生丁、肾炎四味片、中药等治疗,但尿蛋白却时为“±”,时为“+”,有时却没有。为了能摸索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医生让庐师傅每天上、下午各化验尿常规一次,连续三天。三天的化验结果一对照,终于显出了“庐山真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性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0例老年性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早期均误诊。结论对于老年性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的患者,早期测卧立位血压,早期诊断。治疗时不应单纯追求降压,也应兼顾低血压所致的器官灌注不足及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降压应缓慢,维持血压稳定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屈艳玲 《健康向导》2021,27(3):30-31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大于65岁老年人患病率是15%,大于75岁老年人患病率高达30%~50%或更多,是被公认的跌倒、晕厥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有位30岁左右小青年大检修中,站起来时突然跌倒,致头部流血而送入厂医务室,经检查发现头额部有一道血口,长深约3.5×0.8毫米、缝合二针。事后了解该同志平素无任何疾病,身体一直健康,这次因下蹲干活时间太长,突然站立时发生晕眩。究其原因:下蹲或弯腰时间长,两下肢血流受阻,当突然站立时,血液一下子流下两下肢,血压下降,脑部供血减少,引起血管痉挛,导致短暂缺血缺氧,而出现站立不稳,头晕目眩、眼睛发黑、心跳加快、出汗,甚至发生晕厥等症状。此种现象仅1分钟左右,在正常人中的50—60%以上,可发生这种体位低血压,如不注意,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5.
凡是对人体组织和生命构成危害且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的过高血压即称为高血压。有些高血压能找到原因,如慢性肾炎、嗜铬细胞瘤等可引起高血压,被叫做继发性高血压,有些高血压则找不到发病原因,叫做原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家族中,还有一个新成员──体位性高血压,往往被人们忽视。体位性高血压是怎样产生的呢?先从一个普遍的现象谈起:当你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直立时常常会有一过性眼黑,然后又很快恢复正常。这是由于人体在突然改变体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向下垂部位集中而头部血液供应相对不足的缘故,这也叫体位性低血压反应。随…  相似文献   

16.
17.
正从卧位转为站立位最初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 mm 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 Hg、或卧位收缩压≥16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30 mm Hg、或对于那些血压基线较底患者,在站立位时收缩压90 mm Hg时均可确诊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也称为直立性低血压,是指体位发生改变时血压明显下降,而引起头晕、疲劳、视力模糊、认知障碍、头痛和晕厥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19.
《长寿》1998,(9)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呢?所谓体位性低血压,指的是人的身体位置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暂时性血压下降现象。例如,人体从卧位、蹲位或坐位变为站立位时,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 进入老年之后,人体维持血压平衡的能力下降,大约四  相似文献   

20.
低血压是指成人收缩压低于或等于10.64kPa(80mmHg)或高血压病人收缩压下降幅度超过或等于10.64kPa。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病人顺体位改变而引起的血压下降。譬如病人由卧位突然站立或站立时间过久,由于血液循环的反射性调节发生障碍,引起头晕、心悸、面色苍白、手足麻木甚至晕厥,有的病人由此跌倒而引起外伤。此类症状可因用药而诱发,故又称药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由药物引发的体位性低血压是临床用药中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许多病人常因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常用药中,下述各类药物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降压药:利血平,用药后使交感张力无法保持,外周小动脉扩张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