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2(NOX2)在AngⅡ促进高血压炎症因子IL-1β分泌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分离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AngⅡ组(B组),AngⅡ+NOX2抑制剂二苯基碘(DPI)组(C组)。分别检测单个核细胞NOX2蛋白、IL-1β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NOX2蛋白、IL-1βm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P〈0.01或P〈0.05);与B组比较,C组NOX2蛋白、IL-1β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而IL-1β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ngⅡ能通过上调单个核细胞NOX2的表达促进IL-1β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结扎大鼠单侧输尿管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丹参酮ⅡA经腹腔注射,剂量为1.5mg/(kg·d)。术后第10天取梗阻侧肾组织作HE、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与定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三者的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术后第10天梗阻侧出现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TGF-β1、α—SMA和Ⅰ型胶原的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丹参酮ⅡA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肾组织TGF-β1、α—sMA及Ⅰ型胶原表达下调(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化,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疾病状态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探讨其与AS炎症活动的关系。方法41例AS患者按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分为活动组(n=22)和稳定组(n=19),1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11h17细胞比率,EMSA法检测血浆中的IL-17、IL-1β、IL-6、IL-2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结果活动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稳定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活动组血浆中IL-17平均浓度以及IL-1β、IL-6、IL-23、TNF-α等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及对照组(P均〈0.01);IL-17、IL-1β、IL-6、IL-23、TNF-α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论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可能与AS炎症高度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浆IL-1β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6例AS患者血浆中的IL-1β。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附着点指数(MASES)〉0者血浆IL-1β为(2.98±1.74)pg/ml,MASES=0者为(1.22±0.73)pg/mJ,两者比较,P〈0.05。MASES与血浆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448,P〈0.05。结论AS患者血浆IL-1β水平升高,IL—-1β与A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ⅡA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APALI组及丹参酮ⅡA干预组,应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大鼠APALI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肺组织中肺脏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细胞间黏附分子(CAM)的表达,同时比较各组肺组织损伤积分。[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APALI组肺组织肺脏湿干重比,MPO活性,TNF-αI、L-1β水平,ICAM的表达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增高(均P〈0.05);丹参酮ⅡA干预组与APALI组相比,肺组织肺脏湿干重比,MPO活性,TNF-αI、L-1β水平,ICAM的表达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而减轻APAL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置换量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8例接受CBP治疗的MODS患者随机分为以下3组:A组6例,置换液量每小时〈35ml/kg;B组6例,置换液量每小时45ml/kg;C组6例,置换液量每小时〉60ml/kg。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72小时观察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EACHEⅡ)评分变化,并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治疗48小时后,B组和C组APEACHE 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小时后,B组和C组TNF-α、IL-1β水平下降(P〈0.05或P〈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各组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每小时45ml/kg以上置换量CBP可清除多种细胞因子,改善临床状况。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ⅡA对肥厚心肌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用AngⅡ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肥大心肌细胞核因子 (NF κB)表达的影响。  结果 与正常细胞相比 ,AngⅡ组细胞直径明显增加 ,细胞核NF κB呈强表达。加入丹参酮ⅡA干预后 ,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减小 ,NF κB表达减弱 (P <0 0 1)。  结论 丹参酮ⅡA具有保护心肌 ,防止心肌肥厚作用 ,其抑制心肌细胞肥厚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 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亚平  刘玲  姚希贤 《山东医药》2010,50(12):29-3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IL-1Ⅰ型受体(IL-1RⅠ)及激活蛋白-1(AP-1)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L-1RⅠ蛋白表达;应用凝胶电泳移动抑制法测定AP-1的活性。结果IL-1β刺激HSC 2min后即见IL-1RⅠ表达增强,10min时达到高峰(P〈0.01),随后有所降低,60min时仍保持较高的活化状态(P〈0.01),120min后则基本接近初始水平;IL—1β作用HSC1、2和4h后,AP-1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IL-1β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HSCIL-1RI及A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丹参和丹酚酸B对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丹参及其提取物丹酚酸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脐动脉VSMC,采用15mg/ml丹参及80和160μg/ml丹酚酸B作为趋化物,15%含血清的培养基作为阳性对照趋化物,通过改良boyden chamber观察VSMC的迁移情况;采用实时定量RT-PCR观察迁移相关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mRNA表达。结果丹参及两种剂量丹酚酸B对VSMC迁移都存在抑制作用,其中以160μg/ml丹酚酸B抑制作用最强;高剂量丹酚酸B组抑制平滑肌迁移的作用强于丹参组和丹酚酸B低剂量组,提示应用合适剂量的丹酚酸B可以达到更好的平滑肌细胞迁移抑制作用;丹参和160μg/ml丹酚酸B对PDGF-BBmRNA表达存在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和其单体丹酚酸B均可通过抑制PDGF表达,抑制VSMC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巴氏指数(BI)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定,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愀)的含量,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2周后C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SOD活性均升高。MDA含量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丹参酮ⅡA治疗期间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N蛋白致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的炎症反应。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第24、48、72和96小时SARS冠状病毒N蛋白对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生长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SARS冠状病毒N蛋白作用后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变化。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RT-PCR半定量法检测A549细胞IL-6、IL-10、TGF-β1 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N蛋白对A549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表现在作用48h后),其中以20μg/mL浓度抑制性最强,其72h、96h的A值分别为0.672±0.027、0.799±0.092,与同一时间点空白对照组A值0.737±0.024、0.968±0.0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入N蛋白后,4、6和12h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0、TGF-β1浓度上升,其中IL-6的6h和12h浓度分别为(119.35±5.60)ng/L和(116.29±10.49)ng/L,II,10的4、6和12h浓度分别为(56.75±6.28)、(64.99±7.45)和(61.28±3.56)ng/L,TGF-β1 4、6和12h的浓度分别为(159.47±5.38)、(178.83±9.13)和(173.40±14.71)ng/L,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N蛋白后,A549细胞IL-6、IL-10、TGF-β1 mRNA的表达迅速上升,2h即有明显升高,6h进一步升高;MMP-9 mRNA的表达在2h时无明显上升,6h时有明显升高。结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是SARS冠状病毒的重要靶细胞,同时也是效应细胞;SARS冠状病毒结构蛋白导致A549细胞各种炎性介质的分泌增加,表现在炎性因子的浓度提高和相应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pylori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病例中NF—KB、Bcl-2、VEGF、IL-1β表达的差异及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Hpylori致胃癌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胃镜检查的胃黏膜活检标本,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3例,胃癌患者63例,通过免疫组化sP法测定NF—KB、Bcl-2、VEGF、IL-1β在H.pylori感染与非感染的胃癌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ylori感染者NF—KB、VEGF与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npylori阴性者(P〈0.Ol或0.05),Bcl-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pylori感染病例中,NF—KB、Bcl-2、VEGF在胃癌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十二指肠溃疡组(P〈0.01或0.05),IL-1β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胃癌组与球溃疡组中,NF—KB的表达水平与VEGF均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巾,NF—KB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Bcl-2呈正相关(P〈0.05),与IL-1β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球溃疡组中,NF—KB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IL-1β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上调宿主胃黏膜上皮NF—KB、VEGF及IL-1β的表达,三者表达水平具有协同性,其中NF—KB、VEGF表达的差异与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两种不同的疾病转归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丹参酮ⅡA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TSN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新生SD大鼠CF,应用5ng/ml TG即1刺激及不同浓度(10^-6、10^-5、10^-4mol/L)TSN预处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N和Smads蛋白表达。结果:TGF^-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FN及Smads表达,刺激终末FN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增加1.3倍和1.8倍(P〈0.01,P〈0.01),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量增加3.9倍(P〈0.01)。TSN预处理可下调FN和p-Smad2/3表达,而且效应呈剂量依赖性。10~mol/L TSN预处理对FN和p-Smad2/3表达几无影响(P〉O.05,P〉0.05);1015和1014mol/LTSN预处理后,FN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32.7%、42.9%(P〈0.05,P〈0.01),FN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45.8%、57.1%(P〈0.01,P〈0.01),p-Smad2/3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40.5%、55.4%(P〈0.05,P〈0.01)。结论:TSN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2/3磷酸化,阻断CF内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IL-1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L-1β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探讨IL-1β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为胃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70例胃癌、45例癌旁和70例胃炎手术切除组织和胃镜下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组织IL-1β蛋白表达水平;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胃癌、胃炎患者血清中IL-1β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1β水平显著高于胃炎病人(P〈0.05),且与临床分期有关,进展期胃癌高于早期胃癌(P〈0.05)。IL-1β蛋白在胃癌、癌旁和胃炎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95%、44.44%和22.50%;胃癌组IL-1β表达高于癌旁、胃炎组。低、未分化癌组织IL-1β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P〈0.05);进展期胃癌高于早期胃癌(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胃粘膜组织中IL-1β表达高于胃炎组,提示胃粘膜IL-1β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表达白血病相关蛋白16(LRP16)基因对人前列腺癌ALVA41和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2004—04~2005—10于解放军总医院用下列方法检测:(1)构建LRP16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LRP16)并与对照空载体(pcDNA3.1)分别转染ALYA41和DU145细胞,将G418筛选获得的表达外源LRP16基因以及空载体的4组细胞(A16、A3.1、D16、D3.1)继续传代培养。(2)用四氮唑蓝染色(MTT)法测定并比较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3)提取两种细胞的总RNA,通过RT—PCR方法测定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和雄激素受体(AR)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LRP16过表达促进DU145细胞的生长,D16组在24、48、72、96和120h的细胞生长倍数分别是对照组(D3.1)的1.03倍(P〉0.05)、1.10倍(P〈0.05)、1.13倍(P〈0.01)、1.63倍(P〈0.01)和1.55倍(P〈0.01)。(2)LRP16过表达对ALVA41细胞的生长无影响,A16组在24、48、72、96和120h的细胞生长倍数分别是对照组(A3.1)的0.998、1.040、0.944、1.018和1.036倍(P值均〉0.05)。(3)ERα和ERβ在ALVA41、DU145两种细胞中均有表达。AR在ALVA41细胞中有表达,而在DU145细胞中无表达。结论过表达LRP16基因促进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但是其机制可能不是直接通过AR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rn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及Smad2/3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PMN)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PMN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A组)、正常对照组(C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B组),对血PMN进行分离纯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血PMN中TGF-β1和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0.131±0.015OD值)相比,PMN TGF-β1的表达水平在A组(0.228±0.016OD值)和B组(0.164±0.01701)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与A组相比,TGF-β1的表达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0.081±0.011OD值)相比,PMN Smad2的表达水平在A组(0.142±0.021OD值)和B组(0.110±0.010OD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与A组相比,PMNSmad2/3的表达水平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76,P〈0.01)。结论PMN能合成TGF—β1和Smad2/3,且哮喘时其合成水平增加,其合成功能可以被布地奈德所抑制。PMN可能通过TGF-β1/Smad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讨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31名健康志愿者IL-1β基因启动子区-511位点C—T多态性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进行PBMC培养,用脂多糖(LPS)刺激培养细胞,并予以雷公藤甲素处理PBMC,收集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IL-1β的含量。结果 携带IL-1β-511T/T纯合子基因型PBMC经LPS刺激后,IL-1β的分泌量明显较非T/T纯合子为高(P〈0.05);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C/C和C/T基因型PBMC分泌IL-1β(P〈0.05),但对T/T基因型的抑制作有不明显(P〉0.05)。结论IL-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IL-1β的分泌量相关,雷公藤甲素对不同基因型的IL-1β抑制作用有差异,这可能是导致雷公藤药理作用出现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氧下丹参酮ⅡA(Tan ⅡA)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低氧诱导因子let(HIF-1α)与c—Myc表达的影响和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氯化钴创建低氧模型,设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加不同浓度Tan Ⅱ A组。分别取0.5、2.0、10.0mg/L Tan ⅡA干预低氧胃癌细胞48h后,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HIF-1α和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Tan ⅡA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IF—1α和c—Myc蛋白表达,且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901,P〈0.05)。结论低氧条件下,Tan ⅡA可同时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HIF-1α和c—Myc蛋白的表达,提示Tan ⅡA可能对抑制肿瘤的无氧糖酵解和VEGF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威  李谌  李全营  吴秀成  王巍  刘丹平 《山东医药》2011,51(44):38-40,11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扩增传代至第3代的SD大鼠BMSCs向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RT—PCR方法检测成骨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通过钙结节染色对比观察细胞形态情况。结果实验组各浓度TanⅡA较对照组BMSCs增殖速度提高(P〈0.05),细胞增殖速率随TanⅡA浓度的增高而加快(P〈0.05);实验组各浓度TanⅡA成骨相关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提高(P〈0.05);钙结节染色观察TanⅡA各浓度组均阳性显色,对照组显色不明显。结论TanⅡA能够提高体外培养的BMSCs增殖速率,对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有明确的诱导作用,缩短骨细胞的成熟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酪蛋白(CA)对高碘小鼠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NI)组、高碘(HI)组、高碘+CA1(HI+CA1)组、高碘+CA2(HI+CA2)组,喂养12个月,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RT-PCR法检测甲状腺组织Fas、FasLmRNA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甲状腺细胞凋亡。结果与NI组比较,HI组小鼠血清IL-1β水平和甲状腺组织Fas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或〈0.01),且甲状腺滤泡上皮凋亡细胞数也明显增多(P〈0.01),而高碘小鼠随着CA摄入量增高,上述改变程度明显降低。结论高碘可通过提高机体IL-1β水平,诱发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系统表达改变,促进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而CA摄入可以部分拮抗高碘引起的上述改变,对滤泡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