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莨菪类药为主加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肝炎647例,与采用综合疗法者360例进行对照,发现观察组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的存活率分别为52.3%、56.6%和37.1%,而对照组则相应为32.5%,35.7%和10.9%,均 P<0.01;其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为6.1%,对照组为25.3%,P<0.05.提示以莨菪类药为主治疗重症肝炎在改善微循环的同时,能降低病死率,减少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1例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7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50ml/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的血浆D-二聚体(D-D)浓度,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及转归.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D-D浓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第7天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第14天降低进一步明显(P<0.01).结论:凝血反应参与了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肝脏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应用血必净可明显下调血浆D-D的浓度,改善患者血清TBil及PTA,提高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量补钠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低钠血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确诊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限钠组60例,不限钠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适量补钠与限钠治疗,观察2组腹水消退时间,腹水消退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不限钠组腹水好转36例(60.0%),腹水消退时间20~85 d,平均48.5 d;死亡24例;发生肝肾综合征25例(41.67%);肝性脑病39例(65.00%)。限钠组腹水好转25例(41.67%),腹水消退时间25~90 d,平均58.5 d;死亡35例(58.33%);发生肝肾综合征40例(66.67%);肝性脑病52例(86.67%)。不限钠组腹水消退率及消退时间、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限钠组(均P<0.05)。[结论]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低钠血症患者,及时适量补充钠盐治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益肝降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肝降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特色新药。方法:将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口服自制中药益肝降脂胶囊,6粒/次,3次/d。对照组60例服用东宝肝泰,3次/d,3片/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和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及CT结果,判断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达到临床基本治愈者14例(20.6%)显效者36例(52.9%),有效10例(14.7%),无效8例(11.8%),总有效率88.2%,对照组分别为7例(11.7%),15例(25.0%),21例(35.0%)和17例(28.3%),总有效率7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益肝降脂胶囊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疗效,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脏脂肪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病情复杂,肝功能损伤严重,合并症多,治疗困难,国外报道重肝病死率为60%~80%,国内1975年以后报道为65%左右。本组共收治重肝34例,病死率为47%。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4年共收治34例重肝病人,其中急性肝坏死1例;亚急性重肝15例;慢性重肝18例,男性26例,女性8例。患病年龄5~60岁,其中31~50岁占19例。 二、主要症状和体征:33例早期表现均有高度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深度黄染。有出血倾向者15例,有腹水者29例。出现肝脑综合征者16例;腹腔感染者14例;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者5例;上消化道出血者10例;肝肾综合征者10例;神经精神症状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3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常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提升幅度大(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减少(P<0.0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4周后血清PCRHBVDNA阴转率为87.1%与对照组的8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失败率为15.2%(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12/30)(P<0.05).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辨证与临床分期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诊断分期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判断病情及遣方用药。方法:95例慢重肝均系住院患者,其中早期14例,中期37例,晚期44例。由专人进行辨证。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结果:①气阴两虚型的早期发生率为7.70%(1/13),中、晚期发生率为92.30%(12/13),经2χ检验,P<0.05。气阴两虚型在中、晚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临床分期在各证型之间的发生率纵向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95例慢重肝患者于治疗后有效率,在血瘀血热型为51.52%(17/33),脾虚湿困型35.29%(12/34),气阴两虚型15.38%(2/13),脾肾阳虚型42.86%(3/7),肝肾阴虚型50.0%(4/8)。经2χ检验,血瘀血热型有效率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气阴两虚型的无效率84.62%(11/13),明显高于血瘀血热型(48.48%(16/33),P<0.05。其他各证型之间的疗效预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以虚证为主者病情重、预后差,特别是气阴皆亏损者,预后更差。因此主张对慢重肝患者的治疗,应注意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基础上,强调益气养阴,阴阳双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造影剂导致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早期应用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F)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造影剂引起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3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VVHF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CVVHF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后2.5 h立即予CVVHF治疗12 h;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需要暂时肾替代治疗的发生率、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相关事件(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常规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88.9%(16/18),CVVHF组为16.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36,P<0.01);常规治疗组需暂时肾替代治疗的发生率为72.2%(13/18),CVVHF组为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9,P<0.01);常规治疗组造影临床相关事件发生率为83.3%(15/18),CVVHF组为22.2%(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6,P<0.01);常规治疗组住院病死率为16.7%(3/18),CVVHF组为5.6%(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5).结论 早期应用CVVHF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可以有效地阻止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及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强的松。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好转治愈率,同时检测生化指标、PTA及血清HBV DNA载量,以12周为观察终点。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12周比较,血清ALT、TBIL、TC及PTA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12周后,所有生存病例HBV DNA均转阴(<500 copies/ml);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治愈好转率82.5%(33/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22/36),(P<0.05),治疗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早期患者效果好且可使HBV DNA转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仅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予以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病死率、昏迷时间及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17/18),高于对照组的72.2%(13/18)(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6.7%(3/18)(P0.05);观察组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19.7±6.0)h比(26.3±6.4)h(P0.05)〕;观察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2.2%(4/18)(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疗效良好,且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结合中药肝肾饮治疗临床表现为肾炎综合征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方法:18例符合条件的HBV-G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肝肾饮,治疗12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与治疗前比较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1例患者因使用拉米夫定出现YMDD变异,1例患者因使用拉米夫定出现头痛。结论:拉米夫定结合中药肝肾饮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安全有效,且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疗效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8例,治疗组28例,苦参素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20例,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24、48周和治疗后24周随访时,观察病毒应答情况、肝功能。结果:43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治疗组25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SVR为44%(11/25),对照组为38.89%(7/1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72周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例患者脱落,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联合中药辨证治疗能有效抑制HCV RNA复制,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无明显严重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iPAP经鼻罩或口鼻罩正压通气,对COPD轻中度呼吸衰竭早期无创通气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为1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BiPAP通气,对照组单予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h及10h分别检测血气、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出院时统计插管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10h后PH、PaCO2、PaO2、RR和HR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治疗2h后PaCO2、RR和HR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需要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为3例(16.3%)和7例(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率2例(11.1%),对照组5例(27.8%),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分别为(21±12)d和(32±19)d(P<0.05)。结论早期使用无创通气治疗能较快地改善COPD轻中度急性发作的通气功能,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及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8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口服安络化纤丸,每次6g,2/d,复方丹参滴丸,每次0.27g,3/d,疗程6个月;对照组42例,口服一般保肝药物,如护肝片等,疗程6个月。结果腹胀、乏力、纳差、肝区隐痛、口干苦等症状缓解,治疗组70.1%(29/41),对照组16.7%(7/42),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ALT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P<0.05;影像学检查,治疗组较对照组脾脏明显缩小,门脉直径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好转,P<0.01。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肝硬化效果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婴肝合剂灌肠联合西药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婴肝合剂口服组(简称口服治疗组)、婴肝合剂灌肠组(简称灌肠治疗组)3组,分别采用单纯西药常规疗法、婴肝合剂口服联合西药常规疗法、婴肝合剂灌肠联合西药常规疗法。结果:灌肠治疗组,治愈52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口服治疗组,治愈48例,好转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0%;临床综合疗效,灌肠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婴肝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能显著降低患儿血清TBil、DBil、ALT、TBA、ALP、GGT值及血清NO值(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并能促进CMV(巨细胞病毒)转阴。结论: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且中药采用灌肠给药途径优于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16.
克肝灵治疗慢性肝病及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克肝灵对慢性肝病及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肝病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3岁~62岁,病程6mo~8a应用中药克肝灵进行治疗,19例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中轻型8例,中型10例,重型1例.2例为药物性肝炎.常规行总胆红素(SB)、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对慢性乙型治疗前、后抗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检测,并行HBV标志物检测,对比观察.并采用随时分组、分层配对设对照组19例,均为慢性乙型肝炎,用肝乐宁(肝细胞生长素)和清肝开灵治疗.疗程3mo.同时行HA,PC-Ⅲ,LN检测,与治疗组结果对比分析.数据经Excel软件系统处理,t值检验.结果经克肝灵治疗3mo后,ALT复常有效率89.5%,SB复常有效率80%HBsAg阳性17例,治疗后阴转1例(5.9%);HBsAg阳性8例,无1例阴转;抗-HBc阳性并抗-HBc-IgM阳性4例,3例阴转(75%).治疗前HA,PC-Ⅲ明显升高分别为77.78%(14/18)ρ=0.0004和88.89%(16/18),治疗后下降接近正常或正常范围之内,组间相比,ρ=0.00026,差异非常显著.LN组间对比,ρ=0.0570,差异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HA组,ρ=0.2513,差异无显著;PC-Ⅲ,ρ=0.0337;LN组,ρ=0.0182,差异显著,克肝灵疗效优于肝乐宁加清开灵组.结论克肝灵有稳定可靠的降酶、退黄作用,疗效肯定.对HBsAg有清毒作用,但较弱.克肝灵有抑制肝纤维化并使其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味大承气汤灌肠佐治慢加亚急性肝衰竭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照组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病死率(11.1%)与对照组(59.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TBIL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和感染等并发症,有明显的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治疗HBV相关重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本科住院治疗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157例,分3组,恩替卡韦组52例,拉米夫定组55例,对照组50例。3组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组分别口服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指标包括:24周生存率,12周HBV DNA转阴率、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住院时间,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组患者的24周生存率分别为69.2%(36/52)、72.7%(40/55),高于对照组56%(28/50)(P均0.05)。治疗12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组较对照组患者的TBil、ALT、AST均显著下降(P均0.05)、PTA显著升高(P0.05);HBV DNA的转阴率分别为88.5%(46/52)、85.5%(47/55),高于对照组10%(5/50)(P均0.05)。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48.6)d、(79±44.3)d,低于对照组(124.3±58.5)d(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可提高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利佑安)联合人重组生长激素(安苏萌)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将8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利佑安和安苏萌,对照组在常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肝水解肽注射液(百扶苷),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于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佑安联合安苏萌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7-2008年期间,广西、四川、湖南三省(自治区)共6个县诊治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共观察33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33例。使用SAS 9.2软件,分析患者体质量、CD4+ T淋巴细胞水平、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HIV感染途径、HIV感染年限、结核病类型、机会感染等因素对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状况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病死率为10.0%(33/330)。对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CD4+ T淋巴细胞水平未对患者的病死率产生影响(Wald χ2=0.5774,P=0.4473,OR值0.858,95%CI值0.578~1.2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的7.612倍(Wald χ2=14.8539,P<0.001,OR值7.612,95%CI值2.712~21.369),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性传播组病死率(6.7%,14/210)与静脉吸毒组病死率(16.1%,19/118)比较,静脉吸毒组病死率较高,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涂阳肺结核组、涂阴肺结核组、肺结核组、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单纯肺外结核组病死率(分别为:20.9%,18/86;8.0%,14/174;11.7%,27/230;16.7%,5/30;1.4%,1/70)比较,涂阳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病死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7.8685和7.9687,P值均<0.05。 结论 结核病变程度、患者机能状况是影响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