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的预后因素,为肝硬化病人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及梅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肝硬化的住院病例300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确诊肝硬化的日期为随访起点,以死亡或出院的日期为随访终点。结果乙型及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最高;上消化道出血227例占52.6%,癌变29例占6.7%,肝性脑病57例占13.2%,肝肾综合征130例占30.2%,自发性腹膜炎194例占45.%,死亡43例占30.2%。结论肝硬化的预后取决于病因、肝实质储备功能和是否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γ球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 (TBA)和γ球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 49例肝硬化患者和 34例非肝病患者的血清 TBA及γ球蛋白水平 ,并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 L )、白蛋白 (AL B)、谷丙转氨酶 (SGPT)、谷草转氨酶 (SGOT)、γ谷氨酰转肽酶 (γ- GT)及碱性磷酸酶 (AKP)水平。 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BA及γ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肝病组 (P <0 .0 1) ;TBA在 Child- Pugh C级中最高 ,与 A级和 B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γ球蛋白水平随 Child- Pugh分级升高而升高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其他肝功能试验相比 ,TBA敏感性优于 TBi L、γ- GT和 AKP(P <0 .0 5 ) ;γ球蛋白敏感性优于 AL B(P <0 .0 1)。 结论 :TBA、γ球蛋白能敏感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程度 ,联合检测有助于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3.
血钠水平对肝硬化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钠水平对肝硬化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69例肝硬化病人,测定病人的血钠水平,同时进行肝功能分级,并了解预后.所测数据应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肝功能处于A、B、C级状态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08%、45.83%、63.16%,低钠血症发生随肝功能分级增高而明显(P<0.05),B+C与A级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与C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钠血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电解质紊乱之一,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联合检测预测甲状腺癌病人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行甲状腺癌手术病人180例,术后随访2年,按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41例和预后不良组39例,比较2组病人术后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前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预后指标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病人原发灶T3/T4期、淋巴结多发转移比例和血清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甲状腺球蛋白、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原发肿瘤T分期T3/T4期及多发淋巴结转移均为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促甲状腺素及三者联合预测病人预后的AUC分别为0.878、0.831、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尿β2-微球蛋白对尿常规正常的肝硬化患者肾损害诊断的价值。方法:45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体检正常者,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β2-微球蛋白值。结果:肝硬化组β2-微球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β2-微球蛋白值随肝功能Child分级逐步升高,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β2-微球蛋白活性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肾损伤,并且能反映这种随肝功能下降而加重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尿β2-微球蛋白,并同时检测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肝功能的加重,β2-MG逐渐升高,而肾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对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指导治疗、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放免法检测了经临床确诊为肝硬化36例、原发性肝癌34例的血清β_2-微球蛋白含量,结果阳性率分别为77.7%及79.4%。提示β_2-微球蛋白检测对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无鉴别意义;对原发性肝癌β_2-微球蛋白敏感性高,特异性差,须结合其他的有关血清学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评估低钠血症和MELD评分对肝硬化病人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感染杂志》2005,5(5):416-41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发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11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性别、HBVDNA、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汁酸、总胆红素、胆固醇、血钠、血小板计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症等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可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68年Berggard首次从肾小管病变患者尿中分离出β_2-微球蛋白(β_2-MG)之后,人们对β_2-MG的生物特性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已应用于肝、肾、血液、淋巴系统、胶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观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进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这些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血清钠离子浓度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钠离子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从而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将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多个方面论述血清钠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典型肝硬化病例具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规肝功能试验正常,诊断常被忽略,有时需要肝穿活检才能证实,我们对43例病理确诊为肝硬化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邹俊华 《吉林医学》2013,(35):7433-7434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肝硬化患者生存率和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自发性腹膜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Ⅰ型与Ⅱ型以及大量腹水均对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产生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多种并发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会造成显著的影响,其中危险程度最大的为肝性脑病,其次为肝肾综合征Ⅰ型。  相似文献   

14.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肝硬化预后评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和腹水对肝硬化疾病严重程度的预后评估。方法对9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死亡组和疗效欠佳组,疗效欠佳组和疗效好转组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MELD-AS评分。结果疗效欠佳组和疗效好转组之间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MELD-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有严重并发症的MELD评分和MELD-AS评分增高,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组和肝性脑病组明显增高,肝性脑病和自发性腹膜炎的MELD-Na评分明显增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组却无明显差异。MELD评分≥18的敏感性是75%,特异性是95.45%,MELD-Na评分≥20敏感性100%,特异性是92.05%,MELD-AS评分(≥20)敏感性是75%,特异性是93.02%。结论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MELD-AS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生存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MELD-Na评分模式可能提高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但应该加上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才能准确地判断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PAGE)技术检测家兔实验肺吸虫病血清中各种蛋白的分辨力较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为高,表现蛋白区带(13条)增多及其各组分含量的变化,以Densiscan 光密度仪扫描可见其感染后4,5个月抗体水平明显上升,主要是电泳谱型中 DEF(γ)的平均比移率范围最宽(12.64~31.61%),蛋白含量平均增多7.89%,为正常兔的0.95~1.24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活性与肝硬化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巨齿蛇毒显色底物法检测36例肝硬化肝功能C级病人。结果:死亡与存活病人的凝血酶原活性有显著差异。结论:凝血酶原活性检测对肝硬化病人的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乙肝后肝硬化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15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生存期进行逐项分析。结果 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Child分级、胆红素、白蛋白、甘胆酸、凝血酶原时间、胆固醇、肌酐、血钠、胆碱酯酶活力、血小板等13项指标与肝硬化患者预后有密切相关性,其余的指标与肝硬化患者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13项  相似文献   

18.
赵曙光  黄裕新  闻勤生  刘震雄 《医学争鸣》2002,23(13):1238-1238
0 引言 肝硬化患者常出现 QT间期延长 [1 ,2 ] ,肝移植后 QT间期可恢复正常 [2 ] ,我们研究肝硬化患者 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及其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对本院 1998- 0 1/ 2 0 0 1- 10肝硬化住院患者2 36 (男 187,女 4 9)例 ,年龄 2 4~ 78(平均 4 7)岁 .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134例 ,混合型 (乙、丙或乙、丁型 )肝硬化 6 2例 ,乙醇型肝硬化 12例 ,原因不明 2 8例 .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传导阻滞、原发性肾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需要治疗的糖尿病和近期 (<3mo)出血者均…  相似文献   

19.
影响肝炎肝硬化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园海  朱福正 《医学综述》2001,7(2):119-120
HBV、HCV或HBV重叠HDV感染可以引起肝炎肝硬化 ,但大量的是由HBV所致 ,其中 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 %、79%与 71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和消化道出血[1 ] 。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 ,对临床实践工作是有帮助的。有学者经过多变量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认为有些因素对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有独特的预后意义 ,其相对死亡危险度较高[2 ] 。还有一些因素虽然不能独立判断肝硬化的近期生存时间和生存率 ,但仍可以从某一侧面反映肝硬化病变和肝功能损害情况以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将124例住院一周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各63例,均行常规护理,另对治疗组实行饮食干预,分别在住院一周后、出院时及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行进一步饮食干预,然后两组病人在出院10个月后对其预后分别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