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33例钝性肝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级~Ⅱ级19例中除4例因合并脾脏破裂中转手术外均非手术治疗;Ⅲ级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2例中转手术;Ⅳ级以上均手术治疗。结论:循环稳定的Ⅰ级~Ⅱ级单纯肝损伤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循环不稳定、有明显腹膜炎体征者、Ⅳ级以上手术治疗较为稳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33例钝性肝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级~Ⅱ级19例中除4例因合并脾脏破裂中转手术外均非手术治疗;Ⅲ级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2例中转手术;Ⅳ级以上均手术治疗。结论:循环稳定的Ⅰ级~Ⅱ级单纯肝损伤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循环不稳定、有明显腹膜炎体征者、Ⅳ级以上手术治疗较为稳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治疗闭合性肝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12例闭合性肝损伤的病因、伤情分级、治疗手段、病情转归作了初步统计和分析。结果 非手术治疗39例,无死亡病例;手术治疗73例,死亡6例,手术组死亡率为8.2%,与肝外伤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1%(8/112),非手术组为5.1%(2/39),手术组为21.9%(16/73)。结论 (1)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有监护条件的Ⅰ~Ⅲ级单纯肝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2)对严重肝损伤病人,必须及时选择有效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肝脏钝性损伤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至2009年15年间非手术治疗43例成人肝脏钝性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综合性保守治疗成功率88.4%(38/43),无1例死亡.其中Ⅰ级成功率100.0%(23/23)、Ⅱ级91.7%(11/12)、Ⅲ级50.0%(3/6)和Ⅳ级50.0%(1/2).平均输血量450ml.发生并发症3例(胆道出血、肝及肝周脓肿).中转剖腹手术5例.随访6~8个月,腹部CT或B超检查均正常.结论 如果肝脏钝性伤Ⅰ~Ⅱ级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具剖腹手术的合并伤,采用非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肝脏钝性伤Ⅲ~Ⅳ级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钝性肝损伤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 对82例钝性肝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Ⅰ~Ⅱ级48例中除10例因合并脾脏破裂中转手术外均非手术治疗;Ⅲ级手术治疗23例,非手术治疗4例中转手术;Ⅳ级以上7例均手术治疗.结论 循环稳定的Ⅰ~Ⅱ级单纯性肝脏损伤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循环不稳定、有明显腹膜炎体征的患者,Ⅳ级以上的患者手术治疗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6.
焦勇  李鸣  郭丽蓉 《四川医学》2007,28(3):308-309
目的探讨肝损伤的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救治的66例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分级标准对本组病例的肝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对Ⅰ、Ⅱ级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对Ⅲ、Ⅳ、Ⅴ级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对合并伤争取同期手术或作其他处理,对术后并发症及时治疗。结果Ⅰ级12例、Ⅱ级12例全部治愈,Ⅲ级22例,死亡4例,治愈率81、8%,Ⅳ级13例,死亡6例,治愈率53.8%,Ⅴ级7例,死亡4例,治愈率42.9%。结论Ⅲ级以上肝损伤病死率高,救活时应做到及时手术,正确选择术式,同期处理合并伤,对术后并发症及时治疗,这些措施对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肝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外伤性肝损伤病例的治疗方法。B超或CT确定为肝破裂Ⅰ~Ⅱ级的行非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成功14例,中途改手术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率93.3%。结论对Ⅰ~Ⅱ级小儿肝损伤,非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损伤的诊断手术方式闭合性肝损伤的非手术治疗适应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7年~2003年收治204例肝损伤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04例肝损伤,按美国创伤学会AAST分级标准。经临床证实:Ⅰ级3l例(15.2%),Ⅱ级92例(45%),Ⅲ级6l例(29.9%),Ⅳ级16例(7,84%),Ⅴ级4例(0、02%)。手术治疗139例.术后存活118例(84.9%)。非手术治疗65例,治愈54例(84.3%)。总治愈172例(84.3%),总死亡32例(15.7%)。结论:肝损伤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第一时间非常重要,根据病史及诊断性腹穿,判断有无急需探查的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分别采取手术、非手术治疗措施,大多数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部CT在肝脏钝性损伤非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三年来收治的84例肝外伤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经腹部CT明确诊断。CT分级:Ⅰ级32例,Ⅱ级27例,Ⅲ级17例,Ⅳ级6例,Ⅴ级2例。非手术治疗期间行CT检查,发现胆痿、肝周脓肿各1例,延迟性出血2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6.3%。结论CT是首选的肝脏损伤的检查方法;CT有助于辨别肝损伤的确切程度、定量分析腹腔积血量,还有助于对肝脏钝性损伤并发症的诊断;CT对于腹部其他脏器损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损伤手术与非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3例肝损伤的诊治经验。结果:32例Ⅰ-Ⅱ级肝损伤行非手术治疗,30例保守成功,2例中转手术;53例手术治疗,死亡6例(11.3%),18例Ⅳ,Ⅴ级严重肝损伤者死亡3例(16.7%)。结论:肝损伤应根据伤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单纯轻度肝损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重症损伤抢救要点是及时有效止血、广义的肝清除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  杨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703-1704
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指征,以及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0年8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56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指标进行详细分析比较,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指征、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非手术组患者输血量、住院时间多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S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4例,发热3例;非手术组患者因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转为手术治疗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选择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时应结合患者生命体征严格选择病例,非手术治疗可以成为临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愈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欧敬民  全志伟  杨勇  姜宏华  岳嘉宁 《重庆医学》2008,37(24):2774-2776
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以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迟性脾破裂23例临床资料.对2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年龄、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输血量、ICU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等,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的指征.结果 非手术组患者年龄和损伤严重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而在输血量、ICU时间、住院时间方面高于手术组.非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手术,手术组有2例出现伤口感染和脾热.2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筛选制定的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对提高该病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脏损伤(肝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53例肝损伤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肝损伤患者,Ⅰ~Ⅱ级46例,Ⅲ~Ⅳ级7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37例。治愈51例,病死2例。结论: 腹腔穿刺、B超或CT检查对肝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Ⅰ~Ⅱ级肝损伤患者可试行非手术治疗。明胶海绵填塞后缝合修补+腹腔引流为Ⅰ~Ⅲ级肝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法,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术及不规则性肝部分切除术可选用于Ⅲ~Ⅳ级肝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3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995年前收治14例(以急诊手术为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10/14),病死率为36%(5/14);1996年后收治的17例(改为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并发症发生率为18%,病死率12%(2/17)。结论 早期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15.
陈中伟  关浩  丁勇  王锋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39-1140
目的探讨对闭合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肝损伤进行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及CT分级,制定非手术治疗的标准。结果本组64例闭合性肝损伤Ⅰ级21例,Ⅱ级29例,Ⅲ级10例,Ⅳ级3例,Ⅴ级1例,非手术治疗成功61例,成功率95.31%。结论对闭合性肝损伤应在严格把握非手术治疗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全身血流动力学情况,严密动态观察,多数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以便制订更科学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疗效。方法:通过对本院近18年来1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65例,其中早期手术39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69.2%及48.7%。延期手术26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42.3%及34.6%,非手术治疗82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40.2%及29.3%。结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对SAP均有其利弊,不能片面夸大非手术治疗的作用而忽视手术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对无明显手术指征的病例先行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密切观察,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要把握手术时机,适时手术。  相似文献   

17.
肝破裂的诊断与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涛  苗同林 《右江医学》2004,32(2):127-128
目的 提高对不同类型肝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保证病人的安全 ,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9年 3月~ 2 0 0 3年 4月 14年间采用不同的手段治疗不同类型的肝损伤共 131例。结果 非手术治疗4 6例 ,治愈 39例 ,中转手术 7例 ;手术治疗 93例 ,其中包括中转手术 7例、再手术 1例 ,治愈 88例 ,死亡 4例。总治愈率 96 .9% (12 7/ 131) ,病死率 3.1% (4 / 131) ,3例分别因胰腺损伤、肠破裂、肾损伤致感染、各脏器衰竭而死亡 ,1例因多脏器复合损伤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有肝内积液 10例、胸腔积液 7例、胆瘘 2例、肠瘘 1例、切口感染 6例。结论 对Ⅰ~Ⅱ型肝钝性损伤 ,根据血液动力学情况可采用非手术治疗。Ⅲ~Ⅵ型肝损伤及开放性损伤一经诊断腹腔大出血或其他脏器损伤 ,应立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脾破裂的保脾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清  孙贵奇  肖丽丽 《吉林医学》2008,29(21):1856-1857
目的:对比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进行的18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和30例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患者。结果: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无输血,非手术组1例输血。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2例并发左侧胸腔积液,1例并发左下肺感染;非手术组1例出现并发脾周脓肿(P=0.298)。非手术组保脾成功率为81.3%(26/32),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成功率为100%(23/23,P=0.03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平均住院(7.9±2.1)d,非手术组平均住院(11.9±4.6)d,P=0.045。结论:脾Ⅰ、Ⅱ级损伤适宜保脾治疗,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比非手术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方法:对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24例,重症Ⅰ级21例。Ⅱ级3例;早期手术治疗30例,重症Ⅰ级12例,Ⅱ级18例,中转手术治疗32例,重症Ⅰ级18例,Ⅱ级14例,结果:非手术治愈率为87.5%(21/24),早期手术治愈率为76.7%(23/30),中转手术治愈率为75.0%(24/3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6.8%(29/62)。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视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人钝性肝损伤 (BHI)的非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方法 :回顾既往 32例 BHI病人资料 ,判断非手术治疗指征。评价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 BHI选择非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 ,并发症少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