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YP3A4*IG基因多态性对病人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全切手术病人139例,河南籍,汉族,年龄20~50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CYP3A4*1G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根据基因型将病人分成野生型纯合子组、突变型杂合子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病人清醒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当VAS超过3分时,则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0 μg,直至VAS≤3分时开始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维持VAS不超过4分,记录病人自控静脉镇痛24 h内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与突变型纯合子组比较,突变型杂合子组和野生型纯合子组病人自控静脉镇痛24 h内芬太尼用量增多(P<0.05),突变型杂合子组和野生型纯合子组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3A4*1G基因多态性是引起芬太尼药效学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病人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式子宫全切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人180例,河南籍,汉族,年龄20~50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CYP3A5~*3多态性位点检测,根据基因型将病人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突变型杂合子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病人清醒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当VAS评分>3分时,则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0 μg,直至VAS评分≤3分时开始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维持VAS不超过3分.记录病人自控静脉镇痛24 h内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3组病人自控静脉镇痛24 h内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3A5~*3基因多态性不是芬太尼静脉镇痛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CYP3A4* 1G基因多态性对女性健康志愿者芬太尼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女性健康志愿者28名,年龄18~25岁,身高155 ~ 175.cm,体重45~ 70 kg.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CYP3A4* 1G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按照基因型分为3组:野生型纯合子组、突变型杂合子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经1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于给药前和给药后45、150、240 min时,采用电刺激法测定痛阈.结果 与野生型纯合子组和突变型杂合子组比较,突变型纯合子组给药后45和150 min痛阈升高(P<0.05);野生型纯合子组和突变型杂合子组各时点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3A4* 1G基因突变可增强静脉注射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tochrome P450 enzyme,CYP)3A4*1G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芬太尼术后镇痛的用量及效果的关系.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71例,按民族分为2组:维吾尔族组(U组)37例和汉族组(H组)3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进行CYP3A4* 1G基因多态性检测,统计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术后采用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并比较两组间术后6、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a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48 h内患者PCIA芬太尼总用量. 结果 ①U组患者中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6.5%、10.8%和2.7%,H组患者中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0.0%、44.1%和5.9%;U组患者G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91.9%和8.1%,H组患者分别为72.1%和27.9%;两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各时点(术后6、24、48 h)脉搏血氧饱和度(pluse oxygen saturation,Sp02)、Ramasay镇静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U组PCIA 48 h内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多于H组(P<0.05);U组和H组CYP3A4*1G突变型(GA型+AA型)PCIA 48h内芬太尼总用量明显低于野生型(GG型)(P<0.05). 结论 CYP3A4*1G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此差异可能是两民族患者之间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细胞色素P4 50酶(CYP)3A5*3、CYP3A4* 18B和CYP3A5-CYP3A4单倍型对他克莫司(Tac)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DNA测序法检测61例肾移植受者CYP3A5*3和CYP3A4* 18B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者的血Tac浓度,比较术后14d和1、2、3个月时不同基因型受者之间血Tac浓度谷值(G0)、Tac剂量(D)及浓度/剂量(G0/D)的差异.结果 61例中,CYP3A5*3和CYP3A4*18B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74.6%和26.2%.当CYP3A5表达(*1/*1+*1/*3)者的D是CYP3A5未表达(*3/*3)者的1.3~1.6倍时,未表达者的G0却是表达者的1.1~1.5倍,C0/D是表达者的1.8~2.4倍.CYP3A4* 18B(*1/*18B及*18B/* 18B)基因型者的D是CYP3A4*1/*1基因型者的1.2~1.5倍时,*1/*1基因型者的G0是* 18B基因型者的1.2~1.4倍,G0/D是*18B基因型者的1.5~1.8倍.当CYP3A5-CYP3 A4( AA-AA)者的D是CYP3A5-CYP3A4(GG-GG)者的1.3~1.7倍时,GG-GG的G0是AAAA的1.5~2倍,C0/D是AA-AA的2.5~3倍.当受者G0/D分别位于中位数上下时,CYP3A5、CYP3A4不同基因型和CYP3A5 CYP3A4不同单倍型受者的分布差异较大.结论 肾移植受者CYP3A5*3和CYP3A4* 18B基因多态性对Tac的药动学有显著影响,对CYP3A5 CYP3A4单倍型的分析比单独考虑一种基因型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作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0.2%罗哌卡因—lμg/m1芬太尼,0.1%罗哌卡因—2μg/m1芬太尼和0.05%罗哌卡因—5μg/m1芬太尼三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SS)和运动阻滞评分(Bromage)。结果 三组产妇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别(P>0.05)。0.2%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明显大于0.1%罗哌卡因组和0.05%罗哌卡因组(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辅以芬太尼能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且对运动神经影响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吗啡、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75%,丁卡因;B组选用0.0004%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①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或〈0.05)。结论:吗啡、芬太尼PCE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4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0~64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为3组(n=15),Ⅰ组:PCLA药物为芬太尼20μg/kg;Ⅱ组:PCIA药物为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2 mg/kg;Ⅲ组:氟比洛芬酯1 mg/kg静脉超前镇痛联合PCIA芬太尼10 μ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手术结束前10 min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并连接PCIA泵,3组PCLA泵中均加入氟哌利多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 ml,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5 min.分别于术前30 min(T_0)、术后1、24、72 h(T1~3)时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的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计算CD4~+/ED8~+.记录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Ⅲ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Ⅰ组和Ⅱ组(P<0.05).与T0时比较,各组术后血浆NE、ACTH和Cor的浓度均升高,Ⅰ组和Ⅱ组,T1时、Ⅲ组T1,3时淋巴细胞CD3~+水平降低,Ⅰ组和Ⅱ组淋巴细胞CD4~+水平和CD4+/CD8~+均降低(P<0.05),淋巴细胞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和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术后血浆ACTH浓度降低,淋巴细胞CD3~+水平升高,Ⅲ组术后血浆NE、ACTH和Cor浓度降低,T1,3时淋巴细胞CD3~+水平升高,T1,2时淋巴细胞CD4~+水平和CD4~+/CD8~+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术后血浆NE浓度降低,淋巴细胞CD4~+水平和CD4+/CD8~+升高(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既可降低芬太尼PCIA用量,又可抑制术后应激反应,从而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且术前和术后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 G472A基因多态性对病人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腰椎手术患者129例,年龄19 ~ 71岁,体重44~ 78 kg,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COMT G472A基因多态性分析.根据基因型将病人分为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病人清醒后行VAS评分,当VAS评分>3分时,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直至VAS评分≤3分时行PCIA.PCIA药物为芬太尼20 μg/kg+氟比洛芬酯150~250mg或丙帕他莫4~6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75 ml,负荷量3ml,背景输注速率1ml/h,PCA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维持VAS评分≤3分.将氟比洛芬酯或丙帕他莫的用量转换为芬太尼用量,记录PCIA 24 h内和48 h内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与野生型组比较,突变型组PCIA 24 h内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 48 h内芬太尼用量降低(P<0.05).结论 COMT G47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芬太尼药效学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产妇分娩时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应。方法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和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F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cm时,L_(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S组硬膜外注射0.1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试验剂量5 ml,随后追加上述混合液10 ml,30min后以0.1%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行PCEA;F组混合液中以2μg/ml芬太尼替代0.5μg/ml舒芬太尼,其他用药情况均与S组同。两组PCA剂量为6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记录产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生命体征、产程、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期间VAS评分均降低,S组镇痛20~60 min VAS评分均低于F组。两组镇痛起效时间、达最高镇痛平面的时间、最高绝对平面、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F组,舒芬太尼、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6±8、(70±28)μg,比率为1:4.4。两组产程和分娩方式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分娩时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均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后的效果。方法SPP病人36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3组:0.12%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PCEA组(RL组)、0.2%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PCEA组(RH组)和吗啡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M组),每组12例。记录术后第6、24、48和72小时(T6、L、k和k)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即刻~<6h、术后6~<24h、术后24~<48h和术后48~72h时段膀胱痉挛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病人膀胱痉挛时和非痉挛时疼痛程度;记录有关的副作用及术后72h膀胱冲洗液内红细胞的总数。结果1.L时Bromage评分RL组和RH组高于M组(P<0.05或0.01),L。时RH组高于RL组和M组(P<0.01),RL组与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膀胱痉挛次数在术后6h内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72h,RL组和RH组低于M组(P<0.05),其中术后6~<24hRH组少于于RL组(P<0.05),术后24~<72h,RH组和R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膀胱痉挛时,VAS评分RH组和RL组低于M组(P<0.05),H组与R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膀胱痉挛时,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RL组和RH组术后72h膀胱冲洗液内红细胞总数低于M组(P<0.01),RL组与R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吗啡PCIA相比,SPP后使用0.12%或0.2%的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进行PCEA,能更有效地减少膀胱痉挛,减少前列腺窝创面的出血量。SPP后不同时段采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进行PCEA,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吗啡、芬太尼、曲马多术后镇痛对病人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的影响。方法 15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三组:M组(吗啡组);F组(芬太尼组);T组(曲马多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1、3、24h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M组病人术后各时点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F组在各时点明显升高(P<0.05),T组术后1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h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达到更高水平(P<0.01)。结论 吗啡、芬太尼、曲马多均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与吗啡抑制IL-2分泌相反,芬太尼和曲马多可明显增强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IL-2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D6* 10(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对曲马多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效果的影响.方法 全麻病人212例,年龄20~64岁,ASA Ⅰ或Ⅱ级.按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w/w)组,杂合子(m/w)组和突变型纯合子(m/m)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曲马多1.5mg/kg.清醒时VAS评分>4分则静脉注射曲马多,若用量超过3 mg/kg则静脉注射芬太尼,至VAS评分≤4分后开始PCA,记录曲马多负荷量.曲马多PCA背景输注速率18 mg/h、16 h后降为12 mg/h、32h后降为9mg/h,PCA剂量22.5mg.记录术后6、12、24及48 h(T1~4)时曲马多累积用量.分别于T1、T3和T4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于T4后行PCA镇痛效果评价.结果 与w/w组相比,m/m组曲马多负荷量、T1~3时曲马多累积用量均升高,清醒和T1时VAS评分升高(P<0.05);与m/w组相比,m/m组曲马多负荷量、T3时曲马多累积用量均升高,T1时VAS评分升高(P<0.05).结论 C YP2D6* 10基因多态性为曲马多术后镇痛药效学个体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平行分组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择期行骨科、胸外科、肝胆外科等大中型手术的病人,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4 ~ 91岁,体重35 ~ 9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A组:术毕即刻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然后芬太尼1.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进行PCIA;B组:氟比洛芬酯200 mg+芬太尼0.6 mg用生理盐水配稀释至100 ml,进行PCIA;C组:术毕即刻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氟比洛芬酯200 mg+芬太尼0.6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进行PCIA.3组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分别于术毕、术后4、8和24 h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和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记录镇痛有效、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术后24和48 h时随机选择一个中心B组镇痛泵内容物,取样后进行微生物培养试验.结果 共完成2596例,其中A组875例、B组946例、C组775例.与A组比较,B组术毕、术后4、8和24h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和各时点镇静评分均降低,C组术毕、术后4、8h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降低,术后4、8h时镇静评分升高,2组镇痛有效率均升高,B组过度镇静发生率降低,C组过度镇静发生率升高,2组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降低,C组术后头晕发生率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各时点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镇痛有效率、恶心、呕吐以及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4、8h时镇静评分升高,过度镇静发生率升高,头晕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24、48 h时泵内容物标本细菌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对于大中型手术病人,氟比洛芬200 mg复合芬太尼0.6 mg 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术后镇痛的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