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红 《现代护理》2002,8(10):759-759
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 ,并寻求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我科 1996年 11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10 1例重型颅脑损伤中 2 2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加强重型颅脑损伤后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主要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 10 1例 ,脑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 13例 ,脑挫伤 5例 ,脑干损伤 3例 ,其中合并颅底骨折9例 ,有昏迷 18例行气管切开 13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 2 2例 ,发生率为 2 2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2 1~ 78,平均年龄42岁。1.2 临床表现及检查 肺部感染多在伤后 4~ 7天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2002年10月~2004年10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临测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与长时间卧床、侵入性操作、脑出血、平均住院日等因素有关。结论:对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和实施了侵入性诊疗操作颅脑术后患者,应采取相应护理对策,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科1990~2009年间共接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9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者49例。现将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增大医疗费用,还可因缺氧加重脑水肿,增高颅内压,使病情不断恶化,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造成患者死亡。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促使病情好转,减少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应是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的目标。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本科共有26例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经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有23例痊愈,3例因呼吸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现将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病情危重,并发症多,其中肺部感染是常见并发症,而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是影响患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肺部感染加重脑缺氧,进一步加重脑水肿,使原有的脑损伤加重。在伤后中晚期,肺部感染成为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积极预防及控制肺部感染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许甬蓉 《齐鲁护理杂志》2002,8(5):377-377,389
1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81例 ,其中5 0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 ,占 17 8%。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中男 37例 ,女 13例 ,6~ 73岁。 <16岁 2例 ,16~ 6 0岁 34例 ,>6 0岁 14例。车祸伤 31例 ,跌伤和坠伤 13例 ,砸伤 5例 ,其他伤 1例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颅脑损伤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而且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容易发生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记分≤8分的颅脑损伤为重型颅脑损伤,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往往使病情加重,直接影响患者的病程与预后。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护理对策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湿化、口腔护理、营养支持、严格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治疗原发病等。认为彻底吸痰及早期沐舒坦雾化吸入,营养支持,严格消毒隔离,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重型颅脑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气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细菌学特点.结果 昏迷持续时间大于1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胃管、返流误吸是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2.5%,排在前三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蔓不动杆菌(21.2%)、铜绿假单胞菌(19.5%)、肺炎克雷伯菌(11.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和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红萍 《天津护理》2004,12(5):291-29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41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发生主经64.06%,病死率28.13%,分离出致病菌62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80.33%。结论:严格消毒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加强营养支持是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61-461
本文对1994年6月~1998年5月我科收治的95例重型颅脑伤,其中2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伤患者95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20例,发生率为21%。20例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3~82岁,平均32岁;损伤类型:颅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14例、脑挫裂伤4例、脑干损伤2例。其中合并颅底骨折6例,有昏迷9例,行气管切开术12例。12 临床表现及检查 肺部感染多在伤后3~7天出现,在治疗中出现呼吸快、痰多、体温及血象增高、肺部听诊湿性罗音或肺部X线见点片状阴影可诊断为肺部感染。20例…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仲悦萍 《全科护理》2014,(21):1980-198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呼吸道不畅。为了保持病人的气道通畅,常需早期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能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进行机械通气等优点,但同时也破坏了正常气道的防御功能,极易导致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加重了缺氧和脑的二次损伤,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明盛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111-31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理基础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7例并发肺部感染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明确诊断后给予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肺部感染痊愈者51例(76.12%),肺部感染控制者12例(17.91%),肺部感染未有效控制者4例(5.9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昏迷、肺水肿、误吸、脱水剂应用等因素是引起肺部感染的病理基础,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时行气管切开、重视呼吸道护理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治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7例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医院感染与广谱抗菌药物、各种操作技术、住院时间密切相关(P<0.01),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重视交叉感染,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18例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老年组60例和非老年组(对照组)58例,分别对两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及预后则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及时正确的护理及观察对防止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恶化、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物理疗法的安全性及对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患者98例为实验组,术后12~24h开始翻身并叩背;对照组95例,术后24h开始翻身,72h开始叩背。观察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能降低肺部感染率(P<0.05)和死亡率(P<0.05)。结论:早期物理疗法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以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0例。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8%。感染与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等内源性因素及环境、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外源性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及呼吸道的管理,注重口腔、鼻胃管护理,强调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等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与受伤时误吸、吞咽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咳嗽反射减退或消失、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降低、浸入性损伤等有关。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的护理方法,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