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问卷方式调查2009年6月至12月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食物摄入的种类和数量,计算平均每日食物摄入量、营养素摄入量、三大营养素产能比,并根据2型糖尿病的摄入量标准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摄入不足27例(占34%),脂肪摄入过量40例(占50%),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39例(占49%),膳食纤维摄入不足74例(占93%)。每日总能量摄入量与推荐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不同体重指数患者的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哈萨克族居民膳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地区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哈萨克族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探讨哈萨克族居民叶酸等部分微营养素摄入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研究其缺乏在诱发食管癌方面的作用.方法:160例哈萨克族居民,其中88例食管癌患者(病例组),72例一般人群(对照组),采用24小时膳食调查对2组哈萨克族居民的能量、蛋白质、铁、硒、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酸7种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对照组蛋白质、能量、硒、铁、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的摄入量分别达DRIs的88.55%、106.82%,67.10%、104.17%,79.84%、148.02%,278.02%、526.50%,28.00%、40.00%,80.78%、233.64%,40.37%、87.57%,2组各营养素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哈萨克族居民膳食摄入的营养素中,铁的摄入量偏高;蛋白质、能量、硒的摄入稍偏低;维生素C、叶酸的摄入量不足,膳食中一些对预防癌症有益的微量营养素平均摄入水平仍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测定T2DM患者(T2DM组)和健康者(对照组)的相关生化指标及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分析各生化指标与内脏脂肪素的关系。结果 T2DM组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T2DM组FPG、FIns、HOMA-IR、HbAlc、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2DM组TC、HDL-C、LDL-C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患者内脏脂肪素与WC、HC、WHR、FPG、HbAlc显著正相关,与HDL-C、LDL-C显著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升高,血清内脏脂肪素可能在T2DM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和分析超重与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膳食能量摄入情况。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天台分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体重正常组(45例)、超重组(48例)和肥胖组(35例)。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健康非糖尿病体检者(健康体检组)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各组日均摄入总能量、膳食纤维摄入量,比较各组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和供能及供能比。  结果  肥胖组患者日均总能量摄入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患者(均P < 0.01)。肥胖组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患者(均P < 0.01)。肥胖组患者碳水化合物供能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患者(均P < 0.01);3组患者脂肪供能、蛋白质供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比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高于指南推荐量。3组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指南推荐量。  结论  T2DM患者的膳食能量摄入不合理,肥胖T2DM患者的日均总能量摄入过量,能量过量的食物来源主要为碳水化合物,临床应对肥胖T2DM患者限制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降低脂肪供能比,并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每日能量、营养素摄入量和身体营养状况及其对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阿尔茨海默病85例为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人82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按调查要求填写基本信息表和膳食记录调查表,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质量、体质指数、脂肪重量、体脂百分比和瘦组织重量等多项指标。结果病例组体质指数平均为23.58±5.88、三头肌皮褶厚度为(17.24±3.65)cm、脂肪重量为(16.41±2.41)kg和体脂百分比为(25.94±3.7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平均每日每公斤体质量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每日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能量、营养素摄入量和身体营养状况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膳食宣教对糖尿病患者营养素摄入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糖尿病营养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膳食实物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在宣教前后的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明显低于干预前,膳食纤维、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干预前( 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胆固醇、盐摄入量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 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干预前( P <0.05);干预后的观察组在热量、脂肪、胆固醇、盐的摄入量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B1、维生素 C的摄入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传统糖尿病营养宣教基础上实施膳食实物宣教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素摄入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保持蛋白质摄入量不变降低总能量对海军官兵单纯性肥胖的影响,探讨目前海军水面舰艇官兵日膳食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是否合理,为制定舰艇官兵日膳食能量和营养素供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入选的62例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饮食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均为男性,日常生活作息、工作环境以及任务训练均按部队规定执行。对照组膳食供应按照《海军部队指导食谱》规定的军人日膳食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供给;饮食干预组结合舰艇官兵日常生活和训练的实际情况,蛋白质摄入量保持不变,降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使总能量摄入量减少2.5 MJ。1年后观察2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1年后随访,饮食干预组体质量、BMI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质摄入量保持不变,降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使总能量摄入减少2.5 MJ,能够达到肥胖官兵减肥的目的,而且肥胖官兵对饮食习惯能长期遵守。我军现行《海军部队指导食谱》中规定的军人日膳食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尤其是水面舰艇人员每日总能量的供给量明显偏高,有待进一步研究调整。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地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患者膳食营养状况,探讨GD患者膳食营养摄入水平.方法 采用食物频率法用自行编制的食物频率表对GD患者进行膳食调查;计算GD患者各类食物的每人每日摄入量、各种营养素每人每日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值及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S)相比较;现场测量患者体重、身高和计算体质指数. 结果 (1)膳食结构:云南地区GD患者食物摄入种类齐全,谷类薯类、肉禽类、油脂和坚果类的摄入高;蔬菜菌藻类、水果、蛋类、鱼虾类、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低;(2)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脂肪供能比超过推荐值,碳水化合物供能低于推荐值,膳食纤维、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钙和钠摄入低,维生素E、磷和铁摄入高;(3)体格检查:GD患者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5.2%、7.0%和1.7%,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地区GD患者食物摄入种类齐全,但膳食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张海峰  朱静芬  冯易  梁辰  杨辉  施榕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4):4251-4256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现状。方法 于2014年11-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纳入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273例。采用《社区糖尿病患者基础调查表》《食物频率问卷(FFQ)》对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营养计算器V2.6标准版,统计患者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 (1)273例患者的每日平均膳食能量摄入为(1 754.3±443.0) kcal/kg,平均(30.7±7.9) kcal/kg(标准体质量)。膳食纤维摄入量为(8.4±3.3) g、蛋白质摄入量为(58.8±20.0)g、脂肪摄入量为(59.1±20.0) g、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41.2±73.6) g。(2)不同性别患者能量/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占比、脂肪占比及VitB1、烟酸、VitC、磷、钾、锌、硒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质/标准体质量、碳水化合物占比及膳食纤维、胆固醇、VitA、VitB2、VitB6、叶酸、VitD、VitE、钙、铁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WHR男性患者能量/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占比、脂肪占比、碳水化合物占比及膳食纤维、胆固醇、VitA、VitB1、VitB2、VitB6、叶酸、烟酸、VitC、VitD、VitE、钙、磷、钾、锌、铁、硒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WHR女性患者能量/标准体质量、脂肪占比、碳水化合物占比及膳食纤维、VitA、VitB6、叶酸、VitC、VitD、VitE、钙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质/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占比及胆固醇、VitB1、VitB2、烟酸、磷、钾、铁、锌、硒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HbA1c水平患者能量/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占比及膳食纤维、胆固醇、VitA、VitB1、VitB2、VitB6、叶酸、烟酸、VitC、VitD、VitE、钙、磷、钾、铁、锌、硒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脂肪占比、碳水化合物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有待加强,能量摄入多于推荐量,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不同情况患者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存在差异,应加强社区干预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摄入量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糖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34例中老年村民,按照24 h 膳食回顾法调查村民营养摄入情况,计算营养素摄入量及平均每天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进行人体测量指标测定,包括体质量指数、体脂含量、腰臀比、三头肌皮褶厚度等。应用罗氏血糖仪对既往无糖尿病者进行即刻血糖测定,注明测定血糖时间,如空腹血糖、餐后1 h 血糖、餐后2 h 血糖,将空腹血糖高于6.1 mmol/ L 或餐后1 h 血糖高于11.1 mmol/ L 或餐后2 h 血糖高于7.8 mmol/ L 者,以及既往有糖尿病者,视为高血糖症,其余视为血糖正常,并进行吸烟、饮酒、睡眠情况、活动情况等生活习惯调查。按照脂肪摄入量的中位数,即每日脂肪摄入量为33.8 g 作为分界,每日脂肪摄入量大于或等于33.8 g 者为相对高脂肪摄入(relatively high fat,RHF)组,小于33.8 g 者为相对低脂肪摄入(relatively low fat,RLF)组。对两组人群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人高血糖症发生率较高,为47.01%(其中,新发高血糖症者为29.1%)。 RHF 组高血糖症发生率明显高于 RLF 组。进一步分析显示,RHF 组蛋白质、膳食纤维、总能量摄入量及混合膳食血糖负荷明显高于 RLF 组,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混合膳食血糖生成指数、人体测量指标、日常生活习惯等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村民高血糖症发生率较高,这与脂肪摄入量(而非碳水化合物)的增加,致使能量摄入量增加有关,与人体测量指标及日常生活习惯等无关。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尿酸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尿酸患者设为高尿酸组,127例血尿酸正常2型糖尿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管并发症及各临床生化指标差异,研究尿酸与各指标关系。结果高尿酸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BMI、HbA1c、TG、TC、CRP、IL-6、IL-8及TNF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以高尿酸组较高;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BMI、TG、TC、CRP、IL-6、IL-8及TNF与UA呈正相关(P〈0.05);高尿酸组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尿酸水平,对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VE-Ca)水平与血糖、血脂及2型糖尿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将新诊断T2DM患者90例,根据有无CAS分为合并CAS组(A组)48例和无CAS组(B组)42例,设健康对照组(C组)35例。测量体重指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和血清VE-Ca水平。结果3组血清VE-Ca水平依次为:C组(2.79±1.68)ng/mLB组(4.53±1.42)ng/mLA组(5.16±1.43)ng/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VE-Ca与FPG、HbA1c、TG、SBP、DBP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37、0.734、0.319、0.229、0.349,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Ca、DBP、FPG、TC是T2DM发生CA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血清VE-Ca在新诊断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人群中升高,在新诊断T2DM合并CA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4例T2DM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公式non-HDL—C=TC—HDL-C计算出non—HDL—C含量,并与6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TC、TG、LDL—C及non-H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HDL-C明显低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HDL-C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微血管病变与TC、TG、LDL—C、non-HDL—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相关性优于TG、TC和LDL-C。结论:脂质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PNP)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伴有PNP分为观察组(T2DM伴PNP组)63例和对照组(单纯T2DM组)57例,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神经功能缺陷量表(NDS)评分及SUA水平,并对T2DM患者的SUA水平与ND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TG、TC、HDL-C、LDL-C、CRP、ESR、IL-6、TNF-α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BG和SUA水平及N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UA水平与NDS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SUA水平对T2DM患者PN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β细胞素基因外显子1TGC19GGC、5′非翻译区A-226G两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RFLP-PCR、SASP-PCR对两个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筛查。结果:①外显子1TGC19GGC研究中,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在两种基因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在两种基因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在两种基因型之间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TG基因型中有降低的趋势。②5′非翻译区A-226G研究中,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在两种基因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两种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在GG基因型中明显升高(P<0.05)。结论:①BTC基因外显子1TGC19GGC的研究中发现,在2型糖尿病组中该位点基因突变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在健康对照组中TG基因型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②BTC基因5′非翻译区A-226G的研究中发现,在2型糖尿病组中该位点基因突变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在健康对照组中GG基因型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acid,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取T2DM患者51例、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者59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清Hcy、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等。根据H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Hcy组和高Hcy组,分析血清Hcy水平与T2DM血管病变的关系和高Hcy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分析T2DM血管病变相关危险性因素。 结果 T2DM组和血管病变组TG、TC、Hcy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病变组Hcy高于T2DM组(P<0.01);血管病变组Cr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2DM组(P<0.01)。以Hcy>15 μmol/L为Hcy升高标准,T2DM组和血管病变组血清Hcy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Hcy组中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A1c,GHbA1c)、BUN、TC、TG、Hcy以及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Hcy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Hcy与FPG、GHbA1c、BUN、Cr、TC、TG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 和Hcy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血清Hcy可能参与T2DM血管病变的发生,是T2DM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2CRP)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患者60例,分为糖尿病斑块组30例(超声检查颈内动脉见斑块)和糖尿病非斑块组30例(超声检查颈内动脉未见斑块),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2CRP。结果:糖尿病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的FPG、HbAlc、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的hs2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hs2CRP水平高于非斑块组,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s2CRP与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在老年T2DM颈动脉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11s—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及非MS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乳胶增强法检测各组血清hs—CRP水平,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以4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组及非MS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3.95±2.89)mg/L、(2.38±1.53)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72±0.53)mg/L,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O.01)。MS组Tc、TG、LDL-c水平比非MS组及对照组高(P〈0.05)。T2DM患者hs—CRP浓度与体重指数、TG、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4、0.415、0.415,P〈0.05),与HDL-C呈负相关(r=-1.618,P〈0.01)。结论T2DM患者hs—CRP升高及血脂异常可作为预测T2DM并发MS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9.
宋娟  陆帅  顾红霞  秦利  石群 《广西医学》2014,(12):1760-176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崇明县城桥镇40~70岁2 270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75 g葡萄糖口服耐量试验、血常规和血脂等生化检查。结果 2 270名居民检出2型糖尿病655例,无糖尿病1 61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组的血压、体重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组(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WBC、BMI、餐后2 h血糖(2h PG)、TG、TC、NEUT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反应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1例T2DM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T2DM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DR组)、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测定各组的血脂水平。结果T2DM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变组TC、TG、LDL—C水平高于NDR组,HDL—C显著低于NDR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DR组TC、TG、LDL—C水平高于BDR组,HDL—C显著低于BDR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TC、TG、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O.514,0.581,0.517;P〈0.01),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51,P〈0.05)。结论血脂水平在T2DM视网膜病变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脂水平可以做为判定T2DM发生DR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