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Survivin,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廉  郑建盛  蔡庆发  黄汉兴 《医学争鸣》2008,29(14):1292-1294
目的:探讨Survivin,Bcl-2,Bax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Survivin,Bcl-2,Bax蛋白在胃癌(年龄30~82岁,男68例,女32例)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7.0%;Bcl-2表达阳性率为57.0%;Bax表达阳性率为33.0%.分化较好组的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分化较差组,有显著性差异(30.0% vs 54.3%,P<0.05).分化较差组的Bcl-2阳性表达率(64.3%)明显高于分化较好组(40.0%),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化较好组中Bax蛋白阳性率高于分化较差组,有显著性差异(56.1% vs 22.9%,P<0.05).Survivin,Bcl-2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Bax表达率正相反.结论:Survivin,Bcl-2和Bax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它们的检测对胃癌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 PCR(RT-PCR)方法检测62例 SNSCC 组织(SNSCC 组)中 PRL-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30例鼻息肉患者(NP 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对照组)做相同蛋白表达并进行对比。结果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均发现 SNSCC 组中 PRL-3的表达高于 NP 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RL-3的表达情况在不同的性别、年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随着 TNM 分期的增高,分化程度的降低及合并淋巴结转移,PRL-3的表达明显增高(P <0.05)。结论 PRL-3的表达可以对SNSCC 的增殖活性作很好的参照,表达强度可明显反映 SNSCC 细胞增殖活性,PRL-3可能是 SNSCC 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的Bcl-2、Fas-L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胰腺癌、26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石蜡标本进行Bcl-2、Fas-L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胰腺癌Bcl-2、Fas-L蛋白表达阳性分别为68.3%、63.4%,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分别为43.2%、34.6%,其阳性率间有显著差异(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临床Ⅰ、Ⅱ期和病理学高分化癌高于临床Ⅲ、Ⅳ期和病理学低分化癌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临床分期和病理学分化上无差异.正常胰腺有Bcl-2染色阳性3例;而Fas-L未见染色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l-2、Fas-L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胰腺癌旁组织中某些细胞Bcl-2、Fas-L染色阳性,这些细胞较易发生癌变,使胰腺癌呈多中心性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Survivin蛋白和Bcl-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癌旁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Survivin和Bcl-2蛋白的染色情况。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53.3%和6.67%;三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高、中、低分化鳞癌组织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75.0%、87.5%,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4%,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91.7%,分析显示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71.1%;癌旁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37.8%。两组间比较差别显著(P<0.05)。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cl-2零表达。高、中、低分化鳞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68.7%、81.3%,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83.3%,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57.1%,两组间比较差别显著(P<0.05)。在研究中发现,Survivin蛋白与Bcl-2蛋白同时阳性表达者占60.0%,分析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08)。结论:Survivin和Bcl-2蛋白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相关并对判断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有参考价值。同时两种蛋白可能协同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参与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MP-9、PCNA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发病及其复发和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SNIP及1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组织蜡块,全部标本分为4组,即良性SNIP组、复发SNIP组、恶变SNIP组及SCC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MP-9、PCNA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PCNA在良性SNIP组、复发SNIP组、恶变SNIP组及SCC组中的表达逐渐增强,经秩和检验两两比较,显示MMP-9的表达在良性SNIP组与复发SNIP组,良性SNIP组与恶变SNIP组,良性SNIP组与SC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复发SNIP组与恶变SNIP组,复发SNIP组与SCC组,恶变SNIP组与SC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CNA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MP-9、PCNA的表达参与SNIP的发病,并在其复发和恶变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SNIP复发和恶变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抑癌p16基因通过编码p16蛋白,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细胞过度分裂,维持细胞周期稳态;p16基因通过多种方式失活,导致p16蛋白表达异常,从而广泛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p16表达受到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负反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机制的调控,其表达异常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SNSCC临床、病理特点的检测相关因子。因此,了解p16的作用机制、检测p16的表达情况对于明确SNSCC的发生基础、肿瘤恶性程度、发展进程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RAIL蛋白和Bcl-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2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56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TRAIL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浆液性肿瘤中,TR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58.3%和28.6%,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50.0%和78.6%.(2) TRAIL蛋白在Ⅰ~Ⅱ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而TRAIL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Bcl-2蛋白在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3)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TRAIL蛋白与Bcl-2蛋白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 TRAIL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恶性转化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TRAIL丢失可能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恶性进展有关;TRAIL的作用部分可能受Bcl-2蛋白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2 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上颌窦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颌窦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5例上颌窦鳞癌和1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2 7蛋白和PCNA表达。结果:p2 7蛋白及PCNA染色阳性细胞均为细胞核着色。其中上颌窦鳞癌的p2 7蛋白阳性率为2 5 .7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阳性率为73.3%。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 .0 1)。但鳞癌各组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鳞癌PCNA指数为86 .94±9.83,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CNA指数为4 6 .14±2 .6 6 ,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0 1)。随上颌窦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PCNA指数增加,不同分化间PCNA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检测上颌窦鳞癌组织中p2 7蛋白和PCNA的表达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和评价预后,对判定上颌窦鳞癌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秋英  黄平  金瑛 《海南医学》2013,24(5):625-627
目的探讨干细胞基因Oct4及Bcl-2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Oct4及Bcl-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宫颈原位癌及浸润癌(包括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ct4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加,其表达率依次为20%(2/10)、50%(15/30)、90%(18/20)。同样,Bcl-2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1/10),在CIN中为40%(12/30),而在宫颈癌中高达70%(14/20)。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Bcl-2的表达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且在CINⅢ中Bcl-2表达高于CINⅠ/Ⅱ。Oct4和Bcl-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宫颈癌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Oct4与Bcl-2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Oct4和Bcl-2联合检测有助于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薛晓辰  王立岩 《吉林医学》2012,33(7):1401-1403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Fhit蛋白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探讨FHIT与凋亡相关因子在宫颈癌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例正常宫颈组织、38例CIN和80例宫颈癌组织的石蜡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以及宫颈癌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0、31.58%及63.75%,Fhit的低表达或不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癌中Fhit蛋白表达与Bcl-2、Bax蛋白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①FHIT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②宫颈癌中Fhit表达失活,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00年6月~2008年2月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行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NIP组织50例(NIP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NSCC)标本45例(NSCC组)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下鼻甲黏膜(IT)组织45例(IT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三组组织标本中的TGF-β1的表达情况,观察TGF-β1表达对鼻腔鼻窦NIP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结果 TGF-β1在IT组、NIP组、NS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 (9/45)、50.0%(25/50)、75.6% (34/45),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13,P< 0.01).TGF-β1的阳性表达与鼻腔鼻窦NIP的复发和恶变有密切关系(P<0.01),而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TGF-β1过表达可能在NIP的复发和癌性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膜蛋白1(EMP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Quantitative PCR分别在2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测定EMP1的表达。结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中度上皮化生(12/25,48%)是最常见的上皮重塑类型。与对照组相比,EMP1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此外,EMP1的表达水平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结论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EMP1表达的下调与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上皮异常重塑的一个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主要蛋白(β-catenin、DKK-1)在出生前后双酚A(BPA)暴露的成年子鼠雄性生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自受孕第0天(PGD0),ICR孕鼠饮水BPA染毒,随机将孕鼠分为溶剂对照组、BPA低剂量(10 nmol/L )组、BPA中剂量(50 nmol/L)组、BPA高剂量(300 nmol/L)组,每组6只。雄性仔鼠出生后继续饮水染毒,剂量同上,6周(PGD42)处死,取睾丸组织,计算睾丸系数;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DKK-1蛋白的表达。结果 BPA暴露组较溶剂对照组仔鼠睾丸脏器系数降低,β-catenin、DKK-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β-catenin、DKK-1蛋白多位于睾丸间质细胞和精原细胞中。结论β-catenin、DKK-1可能参与了出生前后BPA暴露对子鼠雄性生殖细胞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孕酮抑制剂米非司酮对妊娠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Dickkopf-1(DKK1)表达的影响,探讨DKK1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米非司酮组、载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在妊娠第3~7天DKK1 mRNA及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载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在妊娠第4天出现DK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峰值,且两组在第3~7天各时间点DKK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米非司酮组DK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两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在妊娠第4天亦无表达高峰。结论 DKK1是介导胚胎着床的重要因子之一,其表达可能受到孕激素的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生长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以及Dickkopf-1(DKK-1)蛋白在BMSCs诱导成骨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2DM对 BMSCs成骨活性的影响及其与DKK-1表达的关系。方法:提取并分离T2DM造模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与成骨诱 导,并将其分为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BMSCs增殖活性;采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 氰酸荧光素(fl 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 碘化吡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BMSCs中ALP表达水平;采用茜素红染色与矿化结节定量法 分析BMSCs成骨分化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法检测大鼠BMSCs中核心结合 因子a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l 1,Runx2)和DKK-1的表达。结果:T2DM组大鼠BMSCs增殖活性比正常对照组弱,细 胞凋亡增加(均P<0.01);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T2DM组大鼠ALP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钙结节形成减 少,Runx2表达下调(均P<0.01);T2DM组BMSCs中DKK-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DKK-1 蛋白和mRNA表达与Runx2的表达升高有关(均P<0.01)。结论:T2DM造模大鼠BMSCs的生长活性及成骨分化潜能受 损,这可能与BMSCs中DKK-1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下调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分为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MCT1-siRNA组,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MCT1、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Hela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 结果与未转染组比较,阴性对照组Hela细胞中MCT1、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增殖、周期分布以及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T1-siRNA组细胞中MCT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在S期所占百分比均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在G0/G1期所占百分比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下调MCT1表达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Bax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促进Hel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Dickkopf1(DKK1),knowntobeoneoffamilymembersofDickkopf,isanexcretionprotein[1].It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arcinogenesisandembryonicdevelopment.Recently,somestudieshaveconfirmedthatDKK1washighlyexpressedinmidsecretoryphaseinhumanendometrium,whichwascoincid…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大鼠大脑皮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eukemia-2,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cl-XL(B-cell lymphoma-extra large)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 1.6mL·kg-1),模型组(生理盐水 1.6 mL·kg-1),红花注射液低剂量组(0.8 mL·kg-1)、中剂量组(1.6 mL·kg-1)、高剂量组(3.2 mL·kg-1)及尼莫地平组(2.0 mL·kg-1)。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皮质Bax、Bcl-2、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缺血周边区域中Bax、Bcl-2、Bcl-XL阳性细胞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红花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注射液组脑组织缺血周边区域中Bax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Bcl-2、Bcl-XL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可通过增加Bcl-2、Bcl-XL蛋白及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减少大脑神经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Dickkopf-1(DKK-1)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DKK-1在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炎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全自动标记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血CA19-9,分析DKK-1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CA19-9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DKK-1阳性率68.2%,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DKK-1阳性率5.3%(P〈0.01);DKK-1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DKK-1阳性率68.2%,单一血CA19-9阳性率为65.9%,联合检测有一项阳性表达计为阳性,阳性率为8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KK-1+CA19-9联合诊断胰腺癌均较DKK-1和CA19-9单一诊断的灵敏度、约登指数及符合率增高。结论:DKK-1在胰腺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在胰腺肿瘤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DKK-1的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