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血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102例危重患儿和70例轻症患儿血糖进行测定.结果 血糖>6.67mmol/L者65例(占63.7%),单器官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组血糖浓度分别为(9.17±3.55)mmol/L、(14.26±6.59)mmol/L,有显著差异(P<0.01);血糖<10mmol/L组,病死率8%;血糖10~15mmol/L组,病死率23.81%;血糖>15mmol/L组,病死率73.68%,3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危重患儿血糖浓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糖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宋晓健  刘卓敏 《中医药研究》2010,(7):796-796,821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8例AMI患者,按即刻血糖、24h后空腹血糖水平、既往糖尿病病史分成A、B、C、D组。A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B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C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但在病情稳定后未确诊糖尿病;D组:既往糖尿病史,或在病情稳定后确诊糖尿病。观察4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228例AMI患者有139例高血糖,发生率为61.0%,组间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C组及D组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1);D组高于C组,B组高于A组。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且与血糖升高持续时间有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脓毒症应急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探讨护理策略。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46例脓毒症应急性高血糖患者进行了胰岛素强化治疗,目标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结果经强化胰岛素治疗后,41例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均在24 h内达到目标血糖控制范围4.4~6.1mmol/L;5例控制不良,血糖控制在10.8~16.5mmol/L;其中4例发生低血糖反应,经积极抢救而好转。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和发生并发症的危险,严格执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及严密血糖监测是成功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糖调节受损是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在7.8 至11.1mmol/L之间的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在6.1至6.9mmol/L之间、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7.8 mmol/L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1]。我国5个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及成都)曾对5 000例未诊断过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餐后血糖调查,发现有48.25%高血压患者餐后(负荷后)2 h血糖增高,我国IGT已逾6 000万。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较单纯高血压更易出现高血管外周阻力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动脉壁损伤和内皮功能紊乱,当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可增加2~3倍[2]。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是引起IGT/IFG的共同病因[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DL-C、HDL-C、TG的水平与Ⅱ型糖尿病(NID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测定血清中LDL-C、HDL-C,利用酶法测定TG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15例血糖水平控制好(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血糖<8.3mmol/L)的NIDDM患者的LDL-C、HDL-C、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62±0.23)mmol/L,(1.35±0.20)mmol/L,(1.09±0.29)mmol/L;30例血糖水平控制不好(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血糖>8.3mmol/L;或空腹血糖>5.6mmol/L)的NIDDM患者的LDL-C、HDL-C、TG平均浓度分别为(3.69±0.97)mmol/L,(1.21±0.22)mmol/L,(2.4±0.83)mmol/L;50例正常对照组的LDL-C、HDL-C、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9-0.25)mmol/L,(1.37±0.19)mmol/L,(1.06±0.31)mmol/L。NIDDM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好的LDL-C、HDL-C、TG的测定结果(±s)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糖水平控制不好的LDL-C、HDL-C、TG分别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LDL-C、HCL-C、TG的测定在NIDDM合并脂类代谢异常的预防和治疗中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同种酸中毒和高渗昏迷。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状态至少8小时未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空腹血糖>7.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均可诊断为  相似文献   

7.
任引竹 《中医药研究》2010,(12):1446-1447
目的探讨入院时随机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对266例非糖尿病的急性STE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即刻血糖,将患者分为3组:A组(血糖〈7.8mmol/L)、B组(血糖7.8mmol/L~10.9mmol/L)、C组(血糖≥11.0mmol/L),并观察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C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比例高于A组(P〈0.05)。C组中多支病变例数以及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或P〈0.01)。B组、C组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合并高血糖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血糖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儿科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住院的50例危重患儿进行血糖动态变化的监测。结果血糖正常12例(24%),血糖>6.1 mmo儿38例(76%); 高血糖与多脏器功能衰竭关系:单个器官功能衰竭26例,血糖均值(10.14±2.53)mmol/L,全部治愈;2个脏器功能衰竭8例,血糖均值(14.28±1.63)mmol/L,治愈6例,死亡2例(死亡率25%);3个以上脏器功能衰竭5 例,血糖均值(19.23±2.25)mmol/L,治愈2例,死亡3例(死亡率60%)。结论危重患儿血糖升高程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成正比,脏器功能衰竭数量与血糖增高程度成正比,血糖>15 mmol/L,提示病情凶险。  相似文献   

9.
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7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糖(FPG≥1 1mmol/L)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 =1 3) ;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 =1 4 )。2组治疗目标末梢血糖值为空腹≤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 1 .1mmol/L。结果 2组患者都达到目标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别(P均>0 .0 5 )。结论 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产前检查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54例,给予相应的饮食、运动治疗,必要时加用胰岛素类似物,依血糖控制结果分为3组,第1组153例,空腹血糖水平〈5.1mmol/L,口服葡萄糖后2h血糖水平〈8.5mmol/L;第2组126例,空腹血糖水平5.1—5.8mmol/L,口服葡萄糖后2h血糖水平低于8.5~9.2mmol/L;第3组75例,空腹血糖水平5.9—7.0mmol/L,口服葡萄糖后2h血糖水平9.3~11.1mmol/L。观察3组间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间孕产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随血糖控制水平升高而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死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随血糖控制水平升高亦相应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蛄论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决定着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辨证分型治疗葡萄糖耐量低减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健儿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2):521-521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其特点为餐后高血糖.IGT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从正常代谢发展至糖尿病的一种必经阶段.其诊断标准为在空腹血浆葡萄糖小于7.0mmol/L时,OGTT2h静脉血浆葡萄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且小于11.1mmol/L.笔者于1999年3月至2004年1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IGT60例,收效较好,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当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就会引起低血糖症状,但若血糖持续下降低于1.4~1.6mmol/L时就会引起低血糖昏迷,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对象。引起老年人低血糖昏迷的最常见的原因为2型糖尿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科曾收治多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现将其中6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73-85岁,平均81岁。患糖尿病史5-17年,入院时空腹血糖波动10-15mmol/L,餐后2h血糖波动15-25 mmol/L,脑梗死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全部病例均无昏迷、精神障碍表现,所有病例均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症状。1.2方法1.2.1控制血糖:在脑梗死发生的急性期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以消除由高血糖所导致的症状,使血糖的浓度降到接近正常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及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及非糖尿病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体重进行比较,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89例分为三组,观察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非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55岁以后发病者有明显差异,并发脑梗死较非糖尿病多见。入院时血糖〈16.8mmol/L者,病情多较轻,血糖≥16.8mmol/L者,重症者多,预后差。血糖波动幅度大,低血糖和高血糖间断交替出现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预后与入院时血糖水平的高低及血糖波动幅度有关,若血糖≥16.8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胸部手术病人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心胸外科1990~2003年治疗的77例合并有糖尿病的胸部手术病人作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77例病人中,择期手术64例,限期手术12例,术前空腹学糖均控制在6.2~8.5mmol/L;急诊手术l例,术前空腹血糖8.0~13.5 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8.0~8.5 mmol/L,术后血糖控制在7.5 mmol/L 以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3例,脓胸1例,泌尿系感染1例.无酮症酸中毒,无死亡病例.结论 合并糖尿病人的胸部手术只要在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作好必要的胃肠道及呼吸道准备,选择合理的手术时间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因素和预后关系。方法我院儿科在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101例住院危重新生儿,在101例重症儿中测出56例高血糖为观察组;对照组为本院妇产科正常新生儿52例。结果观察组56例血糖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52例血糖均值,观察组53例患儿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和痊愈,复查血糖均正常。有3例血糖均值高于22.1mmol/L;治疗后无死亡。结论危重新生儿更应重视高血糖的发生,血糖越高其预后越差,高血糖是反映重症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ICU中重症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在排除糖尿病及其他直接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条件下,两均组给予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组严格控制血糖于4.4~6.1mmol/L;对照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结果:在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病人的胰岛素应用天数、呼吸机应用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和入住ICU天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ICU危重症病人中,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病人住院日数,减少住院费用,增加了ICU的病床周转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方法:将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相关指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当血糖水平为5.6mmol/L-6.0mmol/L时,中医确认证候所占比例较血糖3.9mmol/L-5.5mmol/L水平有所升高,并且其比例还略高于血糖为6.1mmol/L-6.9mmol/L的水平。如果IFG需要治疗,那么从纠正中医证候的微观指标来讲,当血糖为5.6mmol/L-6.0mmol/L时应同6.1mmol/L-6.9mmol/L一样进行中医药的干预,即本组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结果支持将IFG的节点从6.1mmol/L提前至5.6mmol/L;②血糖水平为5.6mmol/L-6.1mmol/L,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中的痰浊阻遏证显著增加,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如何对IFG进行中医药干预提供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时的最佳起始血糖水平。方法选择100例以前未使用过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型糖尿病50例,2型糖尿病50例,按照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不同分别分为若干组,用胰岛素泵进行血糖调整,统计各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的次数。结果在排除年龄等干扰因素后,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9.1~11.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15.1~17.0 mmol/L时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随着血糖的进一步升高,虽然低血糖次数没有明显变化,但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9.1~11.0mmol/L、餐后2 h血糖在13.1~15.0 mmol/L时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随着血糖的进一步升高,虽然低血糖次数没有明显变化,但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应用时最佳的起始血糖水平可能是空腹血糖在9.1~11.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15.1~17.0 mmol/L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应用时最佳的起始血糖水平可能是空腹血糖在9.1~11.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13.1~15.0 mmol/L时。  相似文献   

20.
张刚 《河北中医》2002,24(8):588-588
郝某,男,68岁.主因双足皮肤大面积干燥、脱屑、干裂4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2年前常规查体时测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血糖在8~11.1mmol/L之间,诊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