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12周;治疗组38例除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外,另给予α-干扰素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比值水平均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比值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注射α-干扰素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更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促进肝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都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54例寻常型银屑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为3型:血热型32例、血燥型20例、血瘀型2例。设立45例一般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受试者空腹血,检测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并比较各组间T细胞亚群有无差异。结果:血热型、血燥型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较。CD8+T细胞水平,血热组高于血燥组及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8+水平,血热组低于血燥组及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4+T细胞水平各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与T细胞异常相关,其中血热型CD8+T细胞水平高于正常,CD4+/CD8+水平低于正常,提示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处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加穴位注射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穴位注射组、联合治疗组3组。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穴位注射组采用苯海拉明注射剂1ml与维丁胶性钙2ml混合,双侧足三里穴及曲池穴位交替注射;联合治疗组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用法同前。3组均14天为1个疗程,每月进行1个疗程治疗,连续3个疗程。另设健康人对照组30例。各组于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57.14%,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55.17%,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3%,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穴位注射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降低;而CD8+增高(P<0.05)。3组治疗后CD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D4+、CD8+、CD4+/CD8+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D4+、CD8+、CD4+/CD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二者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均降低,CD3+CD8+升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后: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CD3+CD8+较治疗前升高,两组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湿疹是有效的,其对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慢性湿疹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湿化痰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祛湿化痰法和R-CHO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R-CHOP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3+、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祛湿化痰法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较好,作用机制可能与CD4+、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增高等免疫功能改善有关,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对照组给予环孢菌素A口服,同时2组均给予蒽林软膏皮损处外涂,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7.519,P=0.031);治疗后2组CD4+、CD4+/CD8+及CD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病理过程,雷公藤多甙可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而发挥治疗作用,临床疗效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肺结核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86例初治菌阳肺结核随机分为对照组 4 4例 ,予 2HERZ 4HER方案抗痨 ,治疗组 4 2例加胸腺肽穴位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症状、肺部病灶、痰结核菌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4 CD+8明显增高 (P <0 .0 1 ) ,CD+8降低 ,主症疗效总显效率增高 ,痰结核菌阴转率增高 (P <0 .0 5 )。结论 :胸腺肽穴位注射能更快、更明显调节紊乱的T淋巴细胞亚群 ,促使痰结核菌阴转 ,主症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治疗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来探讨该方对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是否有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治疗组(解毒祛疣汤)66例及对照组(正常人)14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行两组间治疗前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治疗后未复发组45例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复发组16例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中药解毒祛疣汤对其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维A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阿维A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甙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D8+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组间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并能抑制T细胞活化及增殖,可以通过调节CD4+/CD8的比值来达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72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施行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1个疗程为10 d,连续治疗6疗程;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施行蜂针疗法治疗,1个疗程为4周,持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CD3~+、CD4~+/CD8~+)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烧灼及瘙痒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血清CD4~+、CD3~+、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PHN,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体征,促进T细胞亚群恢复,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正常人及银屑病患者应用消银解毒饮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共刺激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血热证外周血淋巴细胞调控作用。方法:治疗组给予连续8周消银解毒饮治疗,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相互比较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同刺激分子CD28、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皮损评分降低;治疗前后与正常人相比CD3+、CD4+细胞及CD4+/CD8+降低,CD8+细胞升高;CD28疗前高于、疗后低于正常组;CD86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正常组;CD80正常组与治疗前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有下降的趋势。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共刺激因子CD28、CD80、CD86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消银解毒饮临床疗效肯定;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因子的表达存在异常;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因子表达的改变是否平行相关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以羟基脲和米非司酮建立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对照组、黄体酮组、补肾健脾方组4组;于孕11 d处死大鼠,观察妊娠结局,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4组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百分数,并计算CD4+/CD8+的比值。结果:补肾健脾方组体质量减轻程度较模型组轻微(P0.05)。而黄体酮组体重减轻程度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3组对比,模型对照组CD4+、CD4+/CD8+最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健脾方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CD4+、CD4+/CD8+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可以降低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外周血中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失调,使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免疫协调作用,而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毫米波穴位照射联合化疗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毫米波治疗仪穴位照射联合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2周期化疗后,评估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KP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米波治疗在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斑蝥青黛天灸膏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观察组用斑蝥青黛天灸膏治疗,对照组用塞庚啶2mg,3次/日,口服;转移因子2U,2次/周,肌注。4周后观察疗效。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 3+、CD 4+、CD 4+/CD 8+较正常值明显下降,CD 8+升高;治疗后观察组CD 4+、CD 4+/CD 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斑蝥青黛天灸膏能够改善其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游走罐结合自血加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血加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以及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腧穴行游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8+、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走罐结合自血加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T细胞亚群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消银方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76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消银方和火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VE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8周后PASI评分和CD8+、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2组治疗8周后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自拟消银方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降低VEGF过度表达,改善PASI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变化,探讨三伏天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三伏天"组)、对照组("非三伏天"组),另设正常空白对照组30例。在纳入时及治疗周期结束3天填写ACT问卷并抽取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哮喘控制水平(P<0.05),CD4+(P<0.05),CD8+、CD4+/CD8+(P<0.01);对照组与空白组进行比较(P<0.01)。同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观察组哮喘控制水平(P<0.05),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CD8+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CD8+降低(P<0.05),CD4+/CD8+明显降低(P<0.01)。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哮喘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CD4+、CD8+数量,纠正CD4+/CD8+细胞之间的失衡,从而一定程度上调整Thl/Th2细胞失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青蒿鳖甲汤,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SLEDAI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和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CD3^+CD4^+Th细胞、Th/Ts比值及CD3-CD16^+CD56^+NK细胞明显升高(P均<0.05)、CD3^+CD8^+Ts细胞及CD3-CD19^+B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CD3^+CD4^+Th细胞、Th/Ts比值及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3^+CD8^+Ts细胞及CD3-CD19^+B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Th/Ts比例,促使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当归饮子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当归饮子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CD3+、CD4+亚群水平上调,CD8+无明显变化,CD4+/CD8+比值趋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结论当归饮子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结节性痒疹效果明显,当归饮子加味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药抗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的机制.方法 将103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经3个月治疗,共有53例患者完全缓解,测定其血清CD4+、CD8+、CD3+细胞计数,并观察中药对复发的影响.结果 UC复发患者CD8+细胞绝对计数与百分比,CD3+细胞绝对计数、CD4+细胞绝对计数均显著升高(P<0.001),CD4+/CD8+显著降低(P<0.001).结论 中药抗UC复发可能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过度增殖、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