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专业改革并实施“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即“三个对接”、“三课堂联动”和“三阶段培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郁洁  杨茜芸  罗坚  李南  刘迈兰 《光明中医》2014,29(12):2678-2679
针灸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针推专业毕业生主要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技能操作训练和考核,理所当然成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核心内容,率先采用“3+2模式”在三年制针推专业《刺法灸法学》课程考核中进行改革试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中药学的特色主要在于"药性"与"药效"的辩证统一。中医学自古"医药不分家",但现在"医不知药"情况普遍存在,中医专业学生对中药饮片的辨识能力薄弱,忽视炮制知识,对中药饮片炮制前后性状、药性、功效的差异掌握不够,影响处方用药效果。为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对中药药性理论理解、应用及临证选用恰当中药炮制品能力,充分发挥中医用药特色与优势,保证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增强学生动手与分析能力,在中医专业学生中适度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炮制"综合实训课程,收效较佳。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当前中医药教育形式与专业教育教学标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探索"分段自学式"课程改革,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方案在中医学专业七年制(实验班)中试行,获得了一些经验与教训;为促进素质教育,提倡生本精神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下,针对在校大二以上学生,以临床典型案例为依托,以培养学生方证辨证思维为目的,开展"从方剂到临床"第二课堂,旨在培养学生中医兴趣,坚定学生专业思想,传承方证辨证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同时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步强化训练法"提高本科实习生穴位识别能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共108名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54名为训练教学组,实施采用"三步强化训练法"对穴位识别能力培养的临床教学,其余54名为常规教学组,实施常规临床带教。结果两组学生在带教前的中医针灸学理论成绩和穴位识别能力无差别(P0.05),而实习后,训练组学生的中医针灸学理论成绩和穴位识别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三步强化训练法"用于中医针灸临床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而且提高了学生穴位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药剂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针对药剂学实验教学特点,结合云南中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5+3中医专业学生在接受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前的中医"知信行"状况,指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策略,应在传统授课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专业视域关注中医,同时通过成立学习小组,借助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医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教学实践揭示:据学生课前"知信行"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中医基本术语,还可引导学生研读中医书籍、增强沟通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基于"知信行"模式探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策略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9.
中医社区实践“教育-实践-服务”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过数年摸索与实践,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模块、递进式、连贯性的社区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利用社区实践基地这一教学网络,以合作教育为平台,转变以往封闭的办学模式,强调"知识、能力、人格"内涵教育,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路径,对中医学专业学生职业态度、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获得较好的效果。该教学模式涵盖医学人文实践、中医适宜技术实践、预防医学实践、健康促进实践等递进式教学模块,适用于医学专业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现了"教育-实践-服务"三结合教学,是"服务性学习"、"工作中学习"等现代高等教学理念在高等中医教育中的灵活运用。通过对教学目标与实践活动有计划地设计、结合,让学生从事与专业领域有关的服务性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反思,并将反思的结果反馈至后期的实践活动及专业领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与发展。实践证明,这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10多年的教学探索和研究,对药用植物教学进行了改革,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确立了以实践为中心、提高学生实操水平为目标的总体方向,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大面积使用信息化教学,引导学生在《药用植物学》学习中使用信息化学习工具和平台,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运用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为代表的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转变考核方式,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药用植物学》知识、识别重要药用植物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手段的应用前后,学生对课程的热爱程度、植物识别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职助产专业循序渐进式技能培训模式对毕业实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职助产专业学生循序渐进式技能培训模式对毕业实习的影响。方法本校2008届助产专业学生采用新的课程体系,使用循序渐进式技能培训模式并在毕业实习前强化了助产技能的训练。通过对强化训练前、后的项目操作考核和学生的反馈信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本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学生的助产技能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应用本教学模式能真正提高高职助产学生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2.
高职中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明确办学指导思想与专业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等6个方面探讨了高职中药专业的建设情况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是医药类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在中药制剂检验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就业"为导向、幽默教学、情境教学、上课用"百宝箱"、实事追踪评析、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等教学方法,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和控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验针灸学实验课程为依托,将研究生"开题"引入针推专业学生创新性设计性实验当中,借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平台,规范系统培养学生的科研综合能力。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等奠定了基础,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为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到药学专业教学中,本文从树立"课证融合"教学理念、改革课程内容、编写有创新特色的教材、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构建了基于"课证融合"的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建设框架,为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及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推专业《推拿手法学》课堂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方法应用传统课堂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实训综合技能水平测试、学生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临床手法适应期以及临床应用能力等对比。结果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参与度、教学互动以及手法操作技能等都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推拿手法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手法操作技能,缩短学生在推拿临床的手法适应期,有效的提高学生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理论-实训-临床"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等本科传统康复方法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设为对照组(n=58),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13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设为试验组(n=85),采用"理论-实训-临床"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本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考试试卷成绩以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的优秀率及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试验组学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理论-实训-临床"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模式构建是中药专业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从薄弱到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关键。中药专业的课程理论抽象,难以形象表达,涉及知识领域广,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存在困难。本改革以“师生伴学”为切入点,构建“知识、能力、情感”培养三位一体的中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相长,建立学生和教师双向成长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得好和学得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实践型较强的专业。为培养应用型康复治疗学人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滨州医学院积极探讨并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详细阐释了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及学生工作提供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卫生学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3年上学期接受《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学习的323例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班(116例)与观察班(107例),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班则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项目教学法",比较两班学生期末考试中护理个案分析能力与专业理论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班期末考试中护理个案分析能力与专业理论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在中职卫生学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