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蔡晓华  王瑛  彭承端 《广东医学》2000,21(3):248-249
探索更有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单一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与常规强的松治疗ITP的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3例,显效率79%,对照列,显效率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单一大剂量冲击治疗ITP对迅速减轻出血症状,提升血小板计数,提高疗效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短程冲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2例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 g.d-1.3 d,静脉滴注。结果该治疗方法具有有效率高(83.3%)、起效快(平均4 d)的优势。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短程冲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方法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重型ITP患者31例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显效23例,有效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达90.3%。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ITP疗效明显,用药1~3 d后出血症状得到明显控制,血小板增加较快,且用药方便、安全性高,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出血危险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希望成为治疗初诊慢性ITP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与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提高血小板的疗效。方法:52例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27例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1.0g/kg,连用2d,25例接受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30mg/kg,连用3d。第1次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或第2次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复查血小板升到50000/μl时停止用药。分别于入院时,第24h、48h、72h及1周、2周、3周、4周进行血小板检测。结果:83%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及62%接受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患者血小板在48h升至50000/μl以上。与治疗前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升血小板水平。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组在24h、48h、72h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甲基强的松龙组,但1周以后两者无显著区别。两组中均无急性出血情况发生。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早期均能显著提升血小板,以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更明显,但后者费用较高且药品有潜在危险,在临床上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吴宪 《辽宁医学杂志》2002,16(4):183-183
我院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2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ITP患者共42例均为住院病人,均按照1994年全国第五届止血与血栓会议制定的标准而确诊,其中初治者28例,经强的松治疗无反应者14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荆量地塞米松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两种方案治疗成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外周血小板计数(BPC)<10×109/L的重症ITP患者分为两组:大剂量地塞米松组58例.以地塞米松40mg/d,连续口服4d,接强的松1mg/kg体重口服;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52例,以甲基强的松龙1000mg/d.静脉滴注,连用3d,接强的松1mg/kg体重口服,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大剂量地塞米松组和甲基强的松龙组的有效率分别是75.86%和80.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患者,血小板上升≥50×109/L的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峰值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患者.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ITP均有明显疗效,两种方案疗效相近,地塞米松口服方便,更廉价,不良反应少,可以取代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用于治疗重症ITP.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 (MP)联合丙种球蛋白 (IVIG)对plt <10× 10 9/L的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 :MP 5 0 0mg/d每隔 3天剂量减半 ,9天后改服强的松 40~ 6 0mg维持 ,同时联合IVIG 10~ 2 0g/d连用 3~ 5天治疗重症ITP 15例。结果 :显效 11例 ,良效 3例 ,有效率 14例 ( 93 .3 % ) ,治疗后第 4天的快速反应率 6 6 7% ( 10 /15例 ) ,6个月后复发率 2 1.4% ( 3/14例 )。结论 :MP和IVIG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且未见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陈育红  陈铭珍 《广东医学》1996,17(10):685-686
  相似文献   

10.
苏宏  任立奋 《安徽医学》1998,19(3):19-19
<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皮质激素治疗届首选。本文报告自1993年3月~1996年8月应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成人急性、慢性ITP急性发作53例,短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53例ITP的临床、血象和骨髓象均符合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男17例,女36例;年龄16~78岁,平均36.6±14.3岁。急性42例,慢性  相似文献   

11.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4 (女 1 8,男 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ITP)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 .病程 <6mo1 0例 ,>6mo8例 ,>1 2 mo6例 ,最长 1 5mo.初治者 1 0例 ,复治者 1 4例 .复治者为用泼尼松、达那唑或长春新碱无效或疗效不显著者 .各例均有较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 ,包括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口腔粘膜血泡及齿龈出血 ,以及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2 4例均进行了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增生均在正常范围内 ;巨…  相似文献   

12.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 A Bouroncle  C A Doan 《JAMA》1969,207(11):2049-2052
  相似文献   

13.
<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1992年2月~2001年8月,我们共收治危重型ITP30例,其中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15例,并与采用地塞米松治疗1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大量免疫球蛋白(HDIG)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IP)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HDIG和皮质激素治疗儿童ITP,观察疗效,并采用统计学方法与对照组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观察组外周血小板上升明显较疗效对照组快,血小板上升达峰值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显效率分别为93.8%和63.6%,经统计分析疗效有显著差异(X2=4.18,p<0.05).结论 HDIG联合皮质激素为治疗儿童ITP的有效疗法,具有外周血小板恢复时间快,显效率高,不易复发和较高的安全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金洁萍  李斌  张宁 《北京医学》2011,33(10):803-805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17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100mg,每周1次,连用4周),监测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为(76.4±58.6)×10^9/L,治疗有效率为64.7%;随访6~39个月,复发率36.4%,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成本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结论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是治疗难治件ITP安伞、有效药物,价格适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儿童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 分别检测85例ITP患儿(ITP组)和32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ITP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细胞数量减少, CD4+/CD8+比值下降(P<0.01);CD8+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意义(P>0.05)。CD19+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CD16+CD56+细胞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 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是儿童ITP发生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ITP患儿的Th1、Th2、Th17、Tre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TP患儿的Th1、Th17升高、Th2、Treg下降、Th1/Th2比率异常.结论:Th1、TH2、Th17、Treg异常是儿童ITP发病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ITP患儿的Th1、Th2、Th17、Tre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TP患儿的Th1、Th17升高、Th2、Treg下降、Th1/Th2比率异常。结论:Th1、TH2、Th17、Treg异常是儿童ITP发病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