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田栓磊  金华  于虹 《中医教育》2010,29(5):41-42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课程是重点介绍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用的一门中医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对中医类专业学生而言,临床中药学上承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下接方剂学及临床各科,是培养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思维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中药专业学生而言,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各分支知识学习的临床理论指南课。  相似文献   

2.
辨证思维是决定辨证准确与否的关键环节,辨证思维路径的研究对中医诊断和辨证论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学者研究中医辨证思维和张仲景辨证思维现状进行归纳,认为张仲景辨证不是单一辨证思维,而是综合应用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凭脉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一般性辨证论治和复杂性辨证相结合的多元化辨证思维路径。探索张仲景的辨证思维路径,有助于深层次理解张仲景的辨证思维理论,为现代临床上应用张仲景的理论进行辨证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是广东省中医院范冠杰教授基于消渴病中医临床诊治经验所创立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指出中医临床辨证应抓准"核心病机",动态把握病机的变化及其规律性,做到"动-定结合、变中有守",才能辨证准确,进而收到满意的疗效。这一思维的提出,对丰富中医辨证方法并指导临床辨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习生掌握中医临床思维是从理论学习转入临床的关键环节。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决策思维的基本模式,中医辨证思维主要有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反证以及模糊判断等基本方法,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常用模式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辨病因(六淫、疫疠等)病性(气、血、津液)等多种辨证归类的方法。文章对各种中医辨证思维和常用模式逐一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1 注重中医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经过长期临证经验的总结,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已逐步形成具有独立性和明显特点的学科,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西医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不注重中医思维的应用,临床以“辨病施治”来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抛弃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1].这一特点尤以外科临床医生明显,见到感染性疾病,就给予清热解毒类中药,不注重中医辨证,导致中医药临床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加重病情.中医外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临床学科,诊查处方均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有斯证用斯药,而不是有斯病用斯药.体表感染性疾病同样需要辨证论治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创建中医诊断学名牌课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诊断学是传授中医诊察、分析、判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从中医理论到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学科.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毕业生临床诊疗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毕业生质量控制的关键课程之一.当前,中医诊断学教学的重点仍应放在四诊技能和辨证思维的培养两个方面,仍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学生辨证思维的训练,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医诊断学科研方法与思路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4]。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在传统的中医诊断学的四诊和辨证方法之外,人们开始陆续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借助新的诊断仪器和辨证方法,深入到某一具体领域,与某个学科发生关系,对疾病进行专门的综合研究,为丰富中医诊断技术手段、创新中医诊断学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中医诊断学学科内涵与外延进行探析,力求在更宽广的领域中探索中医诊断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医院作为收容和治疗病人的专门机构,承担着救死扶伤、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和弘扬人类文明的社会功能。辨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护理管理工作是中医医院的重要使命,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特色。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护理管理工作必须因人制宜,尊重个性;因时制宜,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完善机制;辨证管理,提高素质,促进现代护理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霍秀萍 《光明中医》2011,26(3):586-587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根据骨折病人的不同特点,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骨折病人进行辨证施护,使其能够阴阳调和,早日康复。对病人情志、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施护。通过对病人进行上述几方面的辨证施护,使病人气血调和,神清气爽,促进了骨折的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医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依据,以整体衡动观象思维的逻辑方法为指导,提出了先定位后定性脏腑辨证的思路和方法,脏腑定位辨证包括以解剖定位(微观)辨证定位为参考;以脏腑生理病理特点(宏观)辨证定位为核心;以现代科学仪器设备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辨证定位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但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地位,倍受冷落。去年,教育部建议各大高校开设中国语文课,引发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潮。中医药院校要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力争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大学语文课程,使之成为中医药大学生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导者和助推器,从而培养出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性的、以弘扬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的个性和人格均得到健全发展的高质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院校要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力争形成具有高等中医药教育特色的大学语文课程,使大学语文成为中医药大学生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导者和助推器,培养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和现代人文性,具备弘扬中国医学的文化创新能力,能以弘扬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个性和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质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和竞争加剧,造就一批能够站在医药科技前沿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研究生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将成为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论》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来说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校级课题的设置、名师大讲堂的引入、数据库建设、社会实践的设置、奖学金评定及考试方式改革等六个方面,分析探讨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思路,以期为今后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适应中医药教育自身发展需求的办学模式是振兴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注重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创新,紧密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努力探索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注重高教研究,通过教育教学大讨论,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顺应时代需求,全面改革专业培养方案;通过强调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基本设施建设上,开拓多种渠道,为教学改革提供物质保障;同时注重软环境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暑期学校是我国高校教学组织方式的重要变革,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近些年,国内多所高校对暑期学校的开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办暑期学校的实践,分析课程开设情况并总结经验,以期对今后中医药院校暑期学校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诊断学教学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应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纲目组合式教学法、AB组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互动式教学法、床边实践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赋予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如何以教育大数据为驱动探索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改革或优化是一项紧迫的课题,目前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有待加强、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尚需优化、教师大数据素养水平有待提升、高校信息化教育管理模式亟待变革等。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精准培养模式、有效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教师大数据素养能力、推动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变革,以期为我国中医药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深化改革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医实验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配套实验课程,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学科.经过数十年的教学和改革,已经成为中医院校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中医实验学有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课时量少不能满足学生要求,教师的实验指导和操作指导不够规范和细致,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杜彩凤 《山西中医》2011,27(3):56-57
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中医诊断学》是承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也是中医双语教学的基础。目前,由于教材、师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尚无固定的模式可循。探索适合《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的模式,培养复合型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仍是一线教师工作的重点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然 《中医教育》2012,31(3):4-6
“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是《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战略指导.山西中医学院把办学实践与贯彻《若干意见》精神紧密结合,准确把握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展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努力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形成一些思路和创新,并付诸实践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