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绍华  杨国华 《北京中医药》2006,25(10):617-618
中枢性高热为病情危重的征象之一,脑血管意外、重度颅脑损伤、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疾病,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目前,临床多给予物理降温,包括乙醇擦浴、冰袋冰帽降温以及解热镇痛剂治疗,效果不显著.笔者治疗1例中枢性高热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应用益气养阴方,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绍华  杨国华 《北京中医》2006,25(10):617-618
中枢性高热为病情危重的征象之一,脑血管意外、重度颅脑损伤、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疾病,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目前,临床多给予物理降温,包括乙醇擦浴、冰袋冰帽降温以及解热镇痛剂治疗,效果不显著。笔者治疗1例中枢性高热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应用益气养阴方,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上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式,特别在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疾病,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高热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对预后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并发中枢性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的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配合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降温及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并发中枢性高热,有助于意识恢复及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中枢性高热是因中枢调节体温系统受损后出现的发热,常常反复高热难退,单用物理降温或者西药降温,降温效果不佳,笔者曾以伏邪论治疗1例脑肿瘤并发持续中枢性高热患者,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老年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高热是脑部体温中枢受到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状 ,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血管意外、脑炎、恶性肿瘤 (脑浸润 )易引起中枢性高热。老年患者是以上 3种疾病的高发人群 ,因此易出现中枢性高热。其发热特点为 :①体温可骤然升高至 4 0℃以上 ,持续不降 ,但无寒战 ;②四肢皮肤温度不高 ,头部及躯干部温度极高 ;③皮肤干燥无汗 ;④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高热可以使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增加 ,造成颅内压增高而加重脑细胞损害[1] 。高热导致机体代谢大量增加 ,热能消耗 ,从而加速了各器官的衰竭。我科于 1 999年 1月—2 0 0 1…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枢性高热病人应用冰毯机降温的效果观察。方法:对中枢性高热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冰毯机降温和传统物理降温,比较两组病人降温效果。结果:两组病人降温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冰毯机降温明显优于传统物理降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冰帽、冰袋、温热乙醇擦浴、静脉降温法及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脑卒中后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36例进行分析。结果36例中7例好转出院,13例高热后昏迷加深自动出院,16例分别死于各脏器衰竭及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同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9.
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较常见的危重征象之一 ,主要是由于丘脑下角散热中枢受损所致 ,多见于丘脑、脑干、脑室出血及脑干梗死 ,亦常见于脑疝形成时。其临床特点是 :非感染性高热 ,多无寒战 ,抗生素治疗无效 ;体温在发病早期 (48h内 )可骤然升高至 39℃以上 ,多呈稽留热 ,体温分布不均匀 ,四肢皮肤温度不高 ,而头部及躯干温度高 ,双侧皮肤温度也不对称 ;皮肤干燥无汗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 ,而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2月本院收治脑卒中致中枢性高热患者 130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 3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羚角钩藤汤加大黄治疗脑出血继发中枢性高热的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应用羚角钩藤汤加大黄配合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溴隐停配合物理降温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羚角钩藤汤加大黄可有效治疗脑出血继发中枢性高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温毯设置不同水温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使用降温毯的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4~10℃的水温降温,观察组予15~20℃的水温进行降温,观察两组降温效果和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6小时内患者体温均下降到36℃(±0.2),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ICU高热患者应用降温毯降温时选择15~20℃的温度对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外伤高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效果,并进行护理总结.[方法]将40例颅脑外伤高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予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降温疗法,比较两组降温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45.0...  相似文献   

13.
中药灌肠与酒精擦浴两种降温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期间患者代谢率和耗氧量增加 ,易引起机体环境的改变 ,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减少高热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很重要的。一年来 ,我们对 2 3例高热患者经清热解毒及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中药灌肠法与酒精擦浴法进行物理降温对比观察和护理 ,结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8月 ,对来我院就诊的 2 3例发热患者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18例 ,兼肺部感染 6例 ,其中高热惊厥 5例 ,发热 1~ 2天 ,体温达 40~ 41℃ ;泌尿道感染 3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预防脑血管意外瘫痪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顾群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32-13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所致中枢性高热的影响。方法:14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预见性护理组及普通护理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预见性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与准对中枢性高热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中枢性高热发热温度及持续时间。结果:预见性护理组中枢性高热温度39.1℃,普通护理组中枢性高热温度41.4℃,预见性护理组低于普通护理组;预见性护理组发热持续时间3d,普通护理组发热持续时间7d,预见性护理组低于普通护理组。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颅脑损伤患者中枢性发热的程度,减少发热持续时间,对颅脑损伤患者中枢性发热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控温毯在高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科接诊的高热患者18例,均采用控温毯实施物理降温,分析总结降温过程中控温毯密的应用注意事项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8例患者在使用控温毯后腋温均下降到37.5℃,其中1h腋温下降到37.5℃有9例,2~3h腋温下降到37.5℃有6例,3h以上腋温下降到37.5℃有3例,降温效果显著。结论:医用控温毯降温效果持久,不易反弹,同时可控制降温速度,不易发生寒战反应,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改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生存质量中的运用。方法:选取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52例,随机分成舒适护理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并实施脑血管意外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情况,指标包括HAMD评分、Berthel指数。结果:入组4周后,舒适护理组HAMA评分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舒适护理组Berthe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促进疾病预后、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枢性高热常发生于下丘脑、第四脑室和上颈髓等部位的手术及外伤者,其特点是:①切口或其他部位无感染征象,脑脊液细胞数正常,周围血象正常;②体温可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不降,热型呈稽留热,但无寒战;③四肢皮肤温度不高,头部及躯干部温度极高;④皮肤干燥无汗;⑤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现将我们对100例开颅术后出现中枢性高热患者所采取的降温措施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7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希望有助于将急性脑血管意外致中枢性呼吸衰竭中医证候分型逐步规范化,为临床立法遣方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年7月~2012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血管意外致呼吸衰竭患者7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1.2纳入标准明确急性脑血管意外诊断;参照中国危重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该实验,观察研究物理降温与药物相结合对森脑高热病人的疗效.方法 :针对2005年5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森脑高热病人64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对照1组采用各种物理降温方法;对照2组采用药物萘普生降温;观察组则将与萘普生配合物理降温使用.于5天后观察3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 :通过此研究,证实与萘普生配合物理降温的方法可使森脑高热病人的体温较快恢复正常,明显缩短热程,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