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评价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16例,分别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脉病变组,分析两组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71.20%、预测准确性为73.28%;女性假阳性较男性高,其阳性结果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小于男性。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安全,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无创性诊断、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者诊断冠心病意义大。上斜型压低准确性低.须行冠状动脉造影。活动平板试验阳性者中男性及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史者冠心病发生率高于女性和不典型胸痛、胸闷者。活动平板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中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男性及有典型心绞痛者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ST段压低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从我院387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中选取恢复期ST段压低者30例为Ⅰ组;选取我院体检或因其它疾病住院的老年人20例为Ⅱ组,按标准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Ⅰ组冠状动脉病变25例,冠状动脉正常5例;Ⅱ组冠状动脉病变4例,冠状动脉正常16例。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76.2%,阳性预测率为80.3%。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ST段压低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价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传统的ST段压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活动平板试验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的患者活动平板试验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1.9%、特异性71%、准确性78.8%。这与文献报告的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相似,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相应心肌在活动平板试验中ST-T改变有良好的相关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压低出现越早,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越长,出现ST段异常的导联数目越多,常反映出冠脉狭窄程度越重。即活动平板试验强阳性,可反映出多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本组两支及三支病变者,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结果分别为93.3%和100%。  相似文献   

5.
男女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对134例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4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48例,其中平板运动试验真阳性35例,假阴性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86例,其中平板运动试验真阴性67例,假阳性19例。平板运动试验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2.9%,特异性为77.9%,阴性预测值为83.8%,准确性为76.1%。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创性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87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按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并对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85例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及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确诊冠心病者(冠心病组)46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39例。冠心病组运动试验阳性35例(76.1%),阴性11例(24.9%)。对照级运动实验阳性12例(30.7%),其中女性10例,运动试验阴性27例(69.3%)。冠心病组的平均年龄及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简便易行,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检查方法。但女性运动试验阳性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较小,而阴性则有利于否定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90例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临床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适应证。方法: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9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临床对比分析,结果:阳性率56.7%,其中心肌梗死组87%,典型心绞痛组72.2%,不典型心绞痛组16.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以不典型心绞痛诊断为冠心病极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分析临床疑诊冠心病的85例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对比得出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6.1%,特异性69.4%,假阳性率32.6%,假阴性率12.8%,阳性预测值67.4%,阴性预测值87.2%;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双支/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中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5.2%与73.3%。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及稍低的阳性预测值,在避免一些影响结果可靠性的不利情况时,有较高临床价值,对冠心病多支病变者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评价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作用。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患者86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5例中,运动试验阳性23例(真阳性),阴性12例(假阴性)。冠状动脉造影阴性51例中,运动试验阳性14例(假阳性),阴性37例(真阴性)。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5.7%,特异性为72.5%,准确性为69.8%。平板运动试验强阳性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为81.3%。往往在低运动量时出现阳性改变者真阳性率高;运动量不足易出现假阴性结果。结论: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时,应综合分析患者运动量的高低、ST段改变的形式和程度等,以提高其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心脏变时性功能测定在平板运动试验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4例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计算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与传统的ST段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基础上,结合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83.3%,准确性为81.1%,优于传统的ST段诊断方法。提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合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优于传统的ST段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Forty-fiv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Tianbaoning (TBN).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nifedipine. The clinical practice showed that the group treated with TBN showed better results. After medication, the patients were markedly relieved from angina pectoris of CHD. Meanwhile the improvement of electrocardiogram (ECG) and impedance cardiogram were also observed. The effective rate of ECG improvement was 83.7%.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CHD with TBN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相似文献   

12.
ClinicalObservationonTreatmentof45AnginaPectorisPatientsofCoronaryHeartDiseasewithTianbaoning(天保宁)ClinicalObservationonTreat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心绞痛患者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0例,常规治疗+银杏叶提取物干预;对照组90例,内科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Bcl-2表达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Bcl-2水平均明显上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发作;其机制与上调抗凋亡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紫外线血液光疗在治疗变异性心绞痛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80 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行紫外线血液光疗,其疗效与同期常规治疗的82 例患者对照和检验;结果 80 例患者中完全控制(CR)70 人,部分控制(PR)8 人,无效(NR)2 人而对照组82 例中CR60 人、PR14 人、NR8人,相比H= 112.12,P< 0.01 有明显差异;结论 紫外线血液光疗对缺血性心脏病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不稳定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冠脉造影);方法:对4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进行临床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结果初发劳力型心绞痛以单支病变血管为多见,占64.71%(44/68),静息型心绞痛以双支及三支病变为多见,分别为21.6%及52.58%.复杂病变及C型病变检出率较其他各型为高,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变血管介于上述两之间.梗塞后心绞痛“罪犯”血管多为完全闭塞性病变,较其他类型多见.变异型心绞痛多半仅有轻度及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梗塞后心绞痛血栓检出率较其它各型为高;结论静息型及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变血管程度较为严重,且病变广泛而复杂,应给予积极治疗,梗塞后心绞痛应加强抗凝或其它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辛伐他汀结合低分子肝素钠的临床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试验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辛伐他汀结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情况、心率、胆固醇、甘油三酯、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情况、心率、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结合低分子肝素钠在临床治疗冠心病上有着较好的作用价值,可以明显的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痹合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通痹合剂,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西药。结果:通过心绞痛疗效比较、心电图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治疗组分别都优于对照组。结论:通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可靠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确诊病例按心绞痛分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脑宁胶囊,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疗效变化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1%,对照组为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的停减率为80.8%,对照组为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电图显示治疗组中心电图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宁胶囊结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麝香心痛宁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麝香心痛宁片组60例)与对照组(心可舒片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冠心病(气滞血瘀证)患者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改善及心电图疗效及血流变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香心痛宁片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单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疗程,应用2疗程。结果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88.1%,对照组54.7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心电图ST-T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61.90%,对照组40.4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显著提高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