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采用蟾酥穴位贴敷治疗面神经麻痹2536例,效果较好。 方法及疗效:将成药蟾酥膏研成细末,取少许(如绿豆大小)置于1.5cm×1.5cm方块胶布中央,贴敷于患侧地区及太阳穴。耳后区有疼痛者,可在茎乳孔周围部位以同样方法贴敷1块。3~4日贴药部位起水疱时将胶布揭下,局部可有液体  相似文献   

2.
马海霞  张体勇 《山东医药》2005,45(22):57-58
2002年3月~2004年2月,我们采用微波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临床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6~72岁,病史长者2个月,短者1天,1周内多见。病史的长短与疗效成正比。1.挑刺法:令患者清洁口腔,用3%硼酸水漱口,用消毒后三梭长针,挑刺患侧内颊粘膜,咬合线3个点、咬合线向上向下各3个点,每线点间隔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者依据辨证施治原则,用中医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7~55岁。发病时间最短半天,最长5年。均符合《内科学》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本组风寒客于经络证26例,风热客于经络证21例,肝郁气结外受风邪2例。风寒证药用加味牵正散,全蝎6g,白附子、僵蚕、川芎、白芷、羌活各9g,荆芥、防风各10g,薄荷6g;风热证药用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各10g,连翘、蝉衣各12g,白芷6g,桔梗10g,钩藤、白蒺藜…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自拟荆防祛风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下简称面瘫)患者21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130例;年龄1~30岁106例,31~45岁83例,45岁以上2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作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闭眼露睛,流泪,额纹及唇沟变浅或消失,甚则患侧舌前部味觉障碍。治疗方法:患者均服用荆防祛风汤(方药组成为荆介、防风、川羌、天麻、钩藤、僵蚕各10g、全蝎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共服15天。舌苔腻为湿邪偏盛,加霍香10g、佩兰10g;舌质红为偏热,加忍冬藤20g;头痛、目赤为肝火偏盛,当…  相似文献   

6.
中药塞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诸城市人民医院(262200)周家燕中药塞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便,效果好,现将12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74例;年龄15~68岁。接受治疗时间为病后1~10天。治疗方法:取生川乌90...  相似文献   

7.
8.
自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刺挑加芥敷及封闭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880例,取得了显著效果。1.治疗方法:①刺挑加芥敷:充分暴露颊粘膜,在咬合线相当于第二磨牙处取1个点,在其前后0.3~0.4cm处各取1个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0.4~0.5cm的平行线上各取3个点。取点多少,可据病情适当调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男276例,女232例;年龄1.5~65岁。从发病到就诊为3天~3个月。 2.治疗方法:病人漱口后用三棱针在患侧颊粘膜处进行挑刺,局部感觉从无痛到有痛感为止,然后将牵正膏(自配)敷于患侧颊部皮肤上(相当地仓穴部位),24小时后将药物取下。贴药后少数病人局部可起水疱,按烫伤处理即可,愈后不留疤痕。挑刺每次间隔2周,2次为一疗程。 3.结果:痊愈44例,额纹恢复正常,两侧对称,眼睑闭合良好,口角不歪斜,外观如常人;好转56例,自觉明显好转,检查尚有轻度面瘫;无效11例。 4.体会:挑刺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改善血管神经功能,增强肌肉的紧张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病人配合自己按摩面部四白、阳白、迎香、地穴、颊车,下关、太阳穴等穴位(交替进行)和锻炼面部肌肉功能(皱额、抬眉、闭眼、露齿、鼓腮等动作),则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超短波为主的综合手段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毫针穴位针刺联合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取穴位施以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面瘫散治疗,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面部残疾社会生活功能指数(FDIS)]。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前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FDIP、FD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情况高于对照组,抬额受限、皱眉受限、闭眼异常、耸鼻受限、患侧面肌肌力障碍等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DIP高于对照组而FDIS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毫针穴位针刺和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能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减轻面肌损伤,消除其症状体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流涎等 ,若不及时治疗常产生面肌瘫痪、痉挛等后遗症 ,给患者带来终生痛苦。我院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本院神经内科患者 60例 ,均符合神经内科学的诊断标准 (高等院校教材 .第二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8) ,分为两组进行治疗。 (1)治疗组 3 0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0~ 5 9岁。 (2 )对照组 3 0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6例 ,年龄 3 0~ 5 6岁。2 .方法 :(1)治疗组 :取患侧下关、颊车、地仓、巨戮、曲池、合谷、丝竹空、羽…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系面神经核或其下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临床上颇为常见,其病因多为神经通路上的各种肿瘤压迫、骨折、炎性水肿、手术损伤、病毒感染等。接诊病人后除部分患者需采取急症手术给予面神经减压冶疗外,多应用血管扩张剂、维生素B族制剂、类固醇激素类药物,目的在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组织水肿,营养神经,以促其生理功能早  相似文献   

14.
郎若萍 《山东医药》2007,47(29):76-77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治疗不当会遗留毁容后遗症。本研究系统归纳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段分级评定、分期分级治疗、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处理等,在治疗内容上汇通中西医,根据评定结果,不同时期和不同级别推荐不同剂量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旨在准确把握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颇多,但对于久治不愈而引起的慢性面瘫,较为棘手。我们通过应用地仓透颊车穴位埋线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在20岁~40岁,发病时间最长者3年,最短者3个月。2 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在地仓穴至颊车穴皮肤周围常规消毒,再在地仓、颊车穴处用0.5%~1%的利多卡因作皮内麻醉,用持针器挟住带羊肠线的皮肤缝合针,从颊车穴刺入穿过皮下组织,从地仓穴穿出,再从地仓皮肤牵拉0.2cm反折回颊车穴处,与原线头打结,剪断余线,提起两孔穴之间的皮肤,轻轻揉…  相似文献   

18.
1996~2004年,我们应用挑刺加芥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非糖尿病周围性麻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为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实验组,另一组3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面瘫为对照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患侧乳突及周围部位出现疼痛的例数要少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健侧、患侧的面神经肌作用的针灸治疗后好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在3个月内恢复,且没有后遗症情况出现。并且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针灸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结论经过对病例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患者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的合并症所致,不是面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0.
穴位贯穿结扎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体会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宋明邦刘书山我们采用面部穴位贯穿结扎法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患者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5例,女5例;年龄12~45岁。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麻木不适,嘴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