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生儿在围生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时心率变异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至2009年9月住院新生儿中临床出现青紫的新生儿共66例,其中新生儿肺炎21例,先天性心脏病23例,围生期窒息22例,分别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的变化.结果 56例24 h动态心电图SDNN为29~46(正常值>50),新生儿肺炎中19例异常,先天性心脏病中18例异常,围生期窒息中19例异常.结论 心率变异能无创地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心脏功能受损、肺功能异常和脑损害时,SDNN数值变小,及时监测和治疗可减低危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后心率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Compas XMHolter分析系统检测22例窒息新生儿和21例正常新生儿的心率变异性.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早期及恢复期24小时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DX)、心率变异性指数(HRVI)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DNN、SDNNIDX、HRVI与24小时最慢心率呈负相关(r:0.43~0.57,P<0.01),SDNNIDX与24小时最快心率呈正相关(γ: 29,P <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并影响心率的改变.心率变异性参数是判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较稳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气中毒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变化。方法观察并分析氯气中毒和正常人各22例的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 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 m 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正常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的百分比(PNN50)。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氯气中毒组频发房性早搏、ST-T电交替与正常人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短阵房速也有显著差异。心率变异性指标氯气中毒组SDNN、SDANN与正常人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RMSSD、PNN50也有显著差异。结论氯气中毒对心脏的损害与心脏自主神经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顾宇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801-3802
目的:分析无锡市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升新生儿保健服务能力,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无锡市2001~2010年新生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总死亡率为3.44‰,2010年比2001年下降了58.17%,1 505例的新生儿死亡中,早期新生儿1 140例(75.75%),死亡率为2.60‰,晚期新生儿366例(24.25%),死亡率为0.84‰,10年来新生儿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肺炎.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对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影响,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在重庆巿綦江区人民医院分娩的11 5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产妇8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产妇10 7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史、分娩方式、胎膜早破、胎盘异常、24 h尿蛋白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贫血、羊水异常、出生体重、婴儿性别、胎心率异常、脐带异常、产程过长等发生情况,分析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结果围生期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为高龄、孕周30周、有分娩史、胎膜早破、胎盘异常、24 h尿蛋白量≥3 g/24 h、妊娠期合并症、羊水异常、出生低体质量儿、胎心率异常、脐带异常、剖宫产、产钳助产、产程延长(P0.05)。结论完善产前指导,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对围生期高危因素的监护及处理,可有效降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6年德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并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为控制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年德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整理分析,按国家、省、市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通过村、乡、县三级妇幼保健网逐级上报,市妇幼保健院对上报的死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6年德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165例,男童104例、女童61例,死亡率为5.55‰,其中新生儿89例、28d~1岁(不含1周岁)的婴儿29例、1~4岁儿童47例,新生儿死亡率为2.99‰,婴儿死亡率为3.97‰。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前5位疾病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肺炎、其他先天异常和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婴儿死亡的前5位疾病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疾病依次为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溺水/其他先天性异常/意外窒息(并列)。结论德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年龄段,且男童的死亡率高于女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围生期的保健管理、预防出生缺陷、减少新生儿疾病特别是先天性异常的发生,并加强儿童的安全教育,减少意外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内分泌系统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进行心率变异性变化的参数分析。结果观察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其他内分泌疾病组间的HRV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明显降低,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平衡的功能降低,易并发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孕晚期胎儿心电图(FECG)异常复苏治疗后FECG的变化及新生儿心电图异常情况.方法 对300例孕晚期FECG异常胎儿和新生儿行心电图监测、宫内复苏治疗及新生儿随访,分析宫内复苏治疗后胎儿心电图的恢复及治疗后FECG异常与正常者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 异常FECG发生比例为24.0%,前3位异常为胎儿心动过速、胎儿心律不齐和QRS增宽,分别占异常心电图的31.7%、22.3%和21.3%;经过宫内复苏后,84.0%(252/300)FECG恢复正常;心动过速和胎儿心律不齐恢复比例与胎儿心动过缓、胎儿心脏早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治疗FECG正常组剖宫产为4.8%(12/252),FECG异常组为83.3%(40/48);治疗后FECG正常组,新生儿Apgar 1min评分高于治疗后FECG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例新生儿为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死亡.结论 FECG异常胎儿采取积极地复苏治疗措施大多数能恢复正常;FECG监测可早期发现胎儿乏氧;早期干预,减少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高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心肌炎患儿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化,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组:收集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心肌炎患儿,不足4岁有31例,为研究A组,5~9岁的有57例为研究B组,10岁及以上有32例,为研究C组。对照组:选择2018年7月在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在进行健康检查前,自主神经健康稳定,无其他的精神病史的儿童,共120例,4岁以下27例,为对照A组;5岁~9岁的共36例,为对照B组;10岁及以上,为对照C组。对照组采用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研究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患者的心率及HRV情况,对比分析HRV与年龄的关系。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价值,分别记录研究组采用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数据,并对其分析。结果对患者做心电图后,发现不同年龄心肌炎患者的心率变异存在明显差异(P<0. 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最慢心率和平均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C组最快心率对于对照组;研究组HR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研究A组患儿HRV指标均显著低于研究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A组的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及最慢心率均高于研究B组、C组,研究组C组心率指标低于研究A、B组。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及阳性心率70. 02%显著低于24 h动态心电图阳性率93. 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临床可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心率变异的变化情况来诊断心肌炎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率和HRV指标有明显的差异,24 h动态心电图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记录30例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0例正常血压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分析不同长度时间段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SDNN,SD,rMSSD,pNN50,CV)及频域指标(TF,LF,HF),以正常血压者为对照组,观察EH患者的HRV.结果表明,EH患者的各项HRV指标在各个时间段均较正常血压者降低(P<0.05,P<0.01),反映EH患者的植物神经调节异常,迷走神经张力及交感神经张力均减弱.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北京市儿童进行筛查,旨在了解我国城市儿童心脏的健康状况。一、对象和方法:1996年9月~1997年5月,选北京市朝阳区中等条件的幼儿园两所,中小学各一所,共有3~14岁儿童894名。除去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儿童2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890名无心脏病病史者组成本题研究对象。男460名,女430名,平均年龄7岁。全部小儿经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及完整彩超检查。对心律失常或可疑心律失常者进行心电图监测或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二、结果:890名小儿中,23例有心脏异常,发生率2.6%。其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经研究冠心病心率变异性与临床护理的关系.方法 通过24h动态心电图分析仪,自动分析时域、频域,获得频域指标;LF,HF;时域指标:SDNN SDANN Index SDNN Index、RMSSD pNN50.对89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时域、频域指标均下降,高频指标明显下降及L/H值增高,6~22点时辰变化更显著.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心率变异性异常,6点应作为冠心病患者临床观察警戒点,加强此刻临床观察,有利于减少冠脉事件的发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等症状超过5个月的125例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排除21例糖尿病患者、9例心肌炎患者和10例心脏病患者,诊断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85例.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采用中药方剂及心理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 治疗前,85例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均显示异常,异常率为100.00%,患者均存在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治疗后,75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正常,并且这部分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完全消失;1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异常率为11.76%,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作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无创性检查手段,简便易行,诊断率高,易于为患者接受,可以作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房性心律失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7例(病例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及60例(对照组)非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监测24h动态心电图,得出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心率变异指数(HRVI)、24h内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及24h平均心室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以Pmmax>110 ms、Pd> 40 ms、HRVI< 25、SDNN≤100 ms作为判定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预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病例组Pmax、Pd 及24h平均心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9.40±8.25) ms比(93.36±9.45) ms,(42.76±6.14) ms比(34.20±6.38) ms,(89.29±24.62)次/min比(73.86±14.60)次/min],HRVI、SDNN显著低于对照组[35.16±14.93比39.77±16.01,(98.79±26.87) ms比(123.37±22.14)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病例组Pmax> ll0ms、Pd >40ms、Pmax> 110 ms+ Pd >40 ms、HRVI< 25、SDNN≤l00ms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有明显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宋米英 《中国保健》2007,15(16):50-5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方法动态心电图监测106例患者逐一计算出24h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值,并与HRV时域指标SDNN、rMSS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IB值愈大,SDNN、rMSSD下降愈明显,尤其是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且年龄偏大,病程较长,基础心律较快,心律失常种类和数量多的患者.结论提示冠心病患者随冠脉缺血程度的加重,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功能失衡愈明显,诱发心肌电生理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事件多,愈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以观察肾移植对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名正常人和27名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肾移植后3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和PNN50作为HRV分析的指标.结果SDNN、SDANN、SONN index、RMSSD和PNN 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肾移植前、后均降低(P<0.05或P<0.01),与肾移植前相比,移植后上述指标均升高(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肾移植能部分恢复异常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对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进行HRV分析有助于病情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研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比较、分析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心电图的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中的心率变异指标24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24h连续记录每5min时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24h内相邻两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百分比(pNN5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姜红  于锋  刘桂芳 《工企医刊》2013,26(1):10-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起搏器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65例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随访,并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相对比,分析起搏、感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 动态心电图发现起搏器感知障碍19例,其中12例为感知过度,7例为感知不良,发现3例起搏功能障碍.19例感知障碍中仅有2例在常规心电图中检出.检出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23例.结论 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的,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感知异常的检出率较高,是起搏器随访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有或无心脏症状的更年期女性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孝智  南云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72-4272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有或无心脏症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96例更年期女性按照有无心脏症状分为无症状组(46例)和有症状组(50例),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HRV的对比分析。结果:有症状组SDNN、SDNN Index、rMSSD、PNN50、TP、LF及HF较无症状组明显降低(P<0.01),LF/HF比值增高(P<0.01)。结论:更年期女性有心脏症状者HRV降低,表现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两者协调作用失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105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61%,其中产前因素14例,产时因素61例,胎儿因素30例.结论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产程异常、脐带异常、早产、妊高征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孕期保健、产程监护,从而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