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125例患者均手术切除,术后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CyclinD1、p27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CyclinD1、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访并统计复发率,对比复发者和未复发者癌组织CyclinD1、p27蛋白表达;采用Cox逐步回归分析探讨癌组织CyclinD1、p27蛋白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癌组织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Ⅲa期、低分化患者癌组织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患者,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Ⅰ、Ⅱ期、中高分化患者(P<0.05);术后复发率为63.20%,复发患者癌组织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复发NSCLC患者临床Ⅲa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侵袭性胸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发现判断胸腺瘤良恶性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β-catenin和c-myc单克隆抗体对不同分期的胸腺瘤标本做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方式和水平与胸腺瘤分期的相关性,并分析两种分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肿瘤分期的增高,β-catenin膜表达减少,核表达增多,c-myc表达也逐渐增强.β-catenin的核表达程度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β-catenin和c-myc表达方式和水平的差异可反映出胸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上可尝试做为判断侵袭性胸腺瘤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iam-1蛋白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不同临床分期人鼻咽癌组织、2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症组织以及6例裸鼠人鼻咽癌转移细胞株模型标本中Ti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Tiam-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3.33%高于慢性炎症组36.67%(X2=-20.429,P=-0.001);Tiam-1蛋白在鼻咽癌组的平均表达得分(2.9167±1.3057)高于鼻咽粘膜慢性炎组(0.7000±0.9234)(t=7.0162,P=0.0000).Tiam-1蛋白表达在临床T分期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F=2.36,P=0.0811),在有无淋巴结和器官转移的肿瘤组织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具有转移特性的人源性鼻咽癌细胞株裸鼠模型肿瘤组织中Tiam-1蛋白均呈高表达.结论 Tiam-1与鼻咽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提示Tiam-1蛋白可能是鼻咽癌的重要促侵袭转移因子.  相似文献   

4.
外科治疗胸腺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33例胸腺瘤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外科治疗的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2006 年2月收治的33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所有患者,逐年失访7 例.1例在术后4 个月因重症肌无力、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死亡,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余24例情况良好.结论: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Ⅱ期以上胸腺瘤术后需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分期、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47例胸腺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91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47例胸腺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按Masaoka分期法进行分期,Ⅰ期16例,Ⅱ期23例,Ⅲ期8例,无Ⅳ期患者,回顾性分析胸腺瘤分期和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治疗29例(29/47),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5例,探查术3例。放疗31例(31/47),单纯放疗11例。结论: 胸腺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学判断,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及胸隔脂肪清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浸润型胸腺瘤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iam-1和MMP-2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9例喉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iam-1和MMP-2的表达.结果 Tiam-1和MMP-2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在癌组织中Tiam-1与肿瘤的临床分期、T分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解剖分型无关.在癌组织中MMP-2与肿瘤的临床分期、T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解剖分型无关.结论 Tiam-1和MMP-2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对喉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腺瘤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肿瘤完整切除加脂肪组织清扫21例,单纯胸腺瘤切除17例,1例行探查活检,术后早期并发肌无力危象3例;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Ⅱ期者术后加局部放疗,Ⅲ、Ⅳ期者予放疗加全身化疗.门诊随访38例,5年生存率71.1%.结论 CT检查是预测胸腺瘤良恶性的可靠指标.影响胸腺瘤愈合的重要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手术范围、肿瘤的良恶性质、术后放疗等因素.围术期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肌无力危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LDN-1蛋白在Ⅰ期肺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Ⅰ期肺SCC患者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肺炎性假瘤患者正常肺组织中CLDN-1蛋白的表达,分析CLDN-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等的关系.结果:①与癌旁组织及炎性假瘤肺组织相比,CLDN...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中Tiam-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蛋白(Tiam-1)在非小细胞肺癌(Na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NSCLC病理标本的Tiam-1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Tiam-1的表达阳性率为55.8%,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Tima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获得术后随访的47例患者中,生存期<3年者19例,阳性表达15例,生存期≥3年者28例,阳性表达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am-1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有可能作为临床评估NSCLC进展及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αB-晶状体蛋白(CRYAB)、半乳糖凝集素-9(Gal-9)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术后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比较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RYAB、Gal-9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RYAB、Gal-9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CRYAB蛋白(78.57% vs 5.36%)、Gal-9蛋白表达水平(39.29% vs 17.8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CRYAB蛋白(1.65±0.15 vs 0.66±0.07)、Gal-9蛋白表达水平(0.55±0.13vs 0.17±0.0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组CRYA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组(1.54±0.11 vs 0.88±0.03);有肿瘤远处转移组CRYA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无肿瘤远处转移组(1.37±0.16 vs0.79±0.47);临床分期Ⅲ~Ⅳ期组胰腺癌组织中CRYA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组(1.58±0.19 vs 0.97±0.23,P<0.05);有肿瘤远处转移组胰腺癌组织中Gal-9蛋白表达水平(0.54±0.01vs0.38±0.02)显著高于无肿瘤远处转移组,临床分期Ⅲ~Ⅳ期组胰腺癌组织中Gal-9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组(0.56±0.02 vs 0.35±0.01,P<0.05);CRYAB蛋白高表达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20.45% vs 58.33%,P<0.05);Gal-9蛋白高表达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18.18% vs 47.06%,P<0.05);肿瘤远处转移、CRYAB蛋白高表达、Gal-9蛋白高表达是影响胰腺癌术后3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YAB与Gal-9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CGEM1(LncRNA PCGEM1)、microRNA-642a-5p(miR-642a-5p)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184例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HPV阳性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不同临床分期HPV阳性宫颈癌LncRNA PCGEM1、miR-642a-5p的表达。统计HPV阳性宫颈癌患者术后2年复发情况,并依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HPV阳性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宫颈癌组织LncRNA PCGEM1、miR-642a-5p表达及两者联合对HPV阳性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临床分期Ⅲ期和Ⅱ期宫颈癌组织LncRNAPCGEM1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Ⅰ期(P <0.05),miR-642a-5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Ⅰ期(P <0.05);临床分期Ⅲ期宫颈癌组织Lnc...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症状、Ki-67、肿瘤大小与肿瘤分期、分型的关系,为胸腺瘤患者临床特征与肿瘤分型、分期的关系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2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肿瘤大小、Ki-67与胸腺瘤WHO分型、Masaoka分期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出现症状(咳嗽、胸闷痛、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均无关(P0.05);肿瘤的大小与Masaoka分期明显相关:在Ⅰ、Ⅱ期患者中,肿瘤直径8 cm的占10.8%,在Ⅲ、Ⅳ期患者中,肿瘤直径8 cm占2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型良性患者的Ki-67表达情况与恶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胸腺瘤患者以Ⅰ、Ⅱ期为主,占92.3%(36/39),而恶性胸腺瘤患者中Ⅲ、Ⅳ期仅占39.7%(25/63)。结论:肿瘤大小和分期明显相关;Ki-67在胸腺瘤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型明显相关,可作为反映胸腺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58例胸腺瘤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不同分期胸腺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58例胸腺瘤患者,按Masaoka分期法进行分期,Ⅰ期35例(60%),Ⅱ期10例(17%),Ⅲ期8例(13%),Ⅳ期2例。对58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不同分期胸腺瘤诊治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完整切除48例,姑息切除8例,探查活检2例,随访所有患者,失访例。10年生存率为58%,其中Ⅰ期为82%,Ⅱ期为51%,Ⅲ期为34%,Ⅳ期为0。结论胸腺瘤诊断仍需依靠临床与病理结合判断,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对Ⅱ期以上的病人术后放疗,其预后与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Nrf2、Keap1和NQO1蛋白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rf2、Keap1和NQO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Keap1、Nrf2和NQO1蛋白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Keap1蛋白在肺Ⅰ、Ⅱ、Ⅲ期鳞癌和Ⅲ期、Ⅳ期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Nrf2蛋白在肺Ⅰ期鳞癌和Ⅱ、Ⅲ、Ⅳ期腺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NQO1蛋白在肺Ⅰ期鳞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Ⅱ期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是否侵及胸膜有关(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Keap1、Nrf2、NQO1蛋白表达异常,提示Keap1-Nrf2/ARE通路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胸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9例胸腺瘤 ,1 1例正常胸腺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结果 胸腺瘤EGFR阳性表达率为 75 .9% (2 2 /2 9) ,非常显著高于正常胸腺组织 1 8.2 % (2 /1 1 ) (P <0 .0 1 )。恶性胸腺瘤的阳性表达率 88.9% (1 6 /1 8)非常显著高于良性胸腺瘤 5 4.5 % (6 /1 1 ) (P <0 .0 1 )。胸腺瘤Masaoka分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非常显著高于I期 (P <0 .0 1 )。良性胸腺瘤中无强阳性表达 ,5例强阳性表达的恶性胸腺瘤中 ,术后随访 3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但EGFR的表达与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 (MG) ,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提示EGFR的表达与胸腺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EGFR过度表达者复发和转移的危险性较高 ,应加强放疗化疗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6.
陈超  刘建华 《上海医学》2012,35(8):704-707
目的探讨Ki67和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一2011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其中42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达肾静脉水平)淋巴结清扫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20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并比较两者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临床分期Ⅲ~Ⅳ期者的Ki67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者(P=0.000 4),有淋巴结转移者的Ki67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8);临床分期Ⅲ~Ⅳ期者的P53蛋白表达与Ⅰ~Ⅱ期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P53蛋白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Ki67蛋白在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进展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与肿瘤病理标本完整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另以肠镜活检30例慢性结肠炎的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直肠黏膜的E2F-4表达,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转移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直肠黏膜(P〈0.05);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有关;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阴性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显著大于阳性者(P〈0.05).结论 转录因子E2F-4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中低位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腺瘤的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83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16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胸腺瘤病变多位于前上纵隔,非侵袭性胸腺瘤66例,侵袭性胸腺瘤50例.术后随访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93/116),62.9%(73/116).结论 胸腺瘤首选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的放射治疗及辅助性化疗可以提高胸腺瘤患者Ⅱ期和Ⅱ期以上的浸润性胸腺瘤的切除率、降低复发率.肿瘤切除的范围、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977年 3月~ 2 0 0 2年 11月间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胸腺瘤 10 5例 ,其中重症肌无力 2 0例 ,剖胸骨正中切口胸腺瘤切除加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 6 9例 ,右前外侧切口胸腺瘤切除 2 2例 ,左前外侧切口胸腺瘤切除 14例。 结果:10 5例中彻底切除者 10 0例 (95 .2 % ) ,未能彻底切除者 5例 ,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 1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因呼吸衰竭死亡。 19例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随访 ,2例术后 2~ 3年局部复发或肺内转移。结论:胸腺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剖胸骨正中切口 ,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的脂肪组织切除为主要术式 ;胸腺瘤具有潜在恶性 ,除病理分期 期外术后均行放疗 ,局部复发及转移者应采用放疗加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与肿瘤病理标本完整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另以肠镜活检30例慢性结肠炎的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直肠黏膜的E2F-4表达,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转移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直肠黏膜(P<0.05);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有关;直肠癌组织E2F-4表达阴性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显著大于阳性者(P<0.05).结论 转录因子E2F-4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中低位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