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于2003年5月~2004年9月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商品名:迪皿,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组胺人免疫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治疗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荨麻疹报告使用组织胺球蛋白(Histaglobin)(简称组胺蛋白)治疗。通常方法,每周一次,每次一安瓿,6~8次为一疗程,经过长期观察,有确实疗效。作者对慢性荨麻疹用组织胺加人体免疫球蛋白制成组胺蛋白,采用频回治疗,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治疗慢性荨麻疹82例,男性26例,女性56 ;年龄2~64岁;病程均在一月以上,反复发作而难治者。频回疗法即隔日注射一次,每次一安瓿至有效为止,连续3周无效者停止治疗。每安瓿组胺蛋白含人丙种球蛋白12毫克、盐酸组织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于2003年5月-2006年5月期间采用口服抗组胺药加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是指功能性自身抗体通过与高亲和性IgE受体(FcεRI)交联,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而引起的荨麻疹.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活性的检测,以及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一线治疗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严重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也可采用血浆置换等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胺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及咪唑斯汀在治疗荨麻疹中的抗组胺作用。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测定 45例荨麻疹患者在应用咪唑斯汀治疗前后血浆中的组胺含量。结果  2 4例急性荨麻疹和 2 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中组胺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症状缓解后组胺含量下降 ,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急、慢性荨麻疹组胺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组胺是参与荨麻疹发病的主要介质之一 ,结合治疗观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除了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以外,还有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Th1/Th2细胞亚群失衡,以及炎症递质白三烯释放所导致的后续炎症反应等参与.这些异常免疫反应将给那些难以单纯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慢性荨麻疹带来更多的治疗靶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NB-UVB光疗,每周2次,共24次,同时口服抗组胺药;对照组仅口服抗组胺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12周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分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t=46.37,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76,P0.05);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83,P0.01)。结论 NB-UVB安全有效,可作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诊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某医院门诊急性与慢性荨麻疹的处方各500张,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急性与慢性荨麻疹处方中药物使用构成比、使用频次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在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中抗组胺药使用频次最高,在急性荨麻疹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作用较为突出;部分新型抗过敏药以被逐渐应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中;在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中不合理用药主要为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组胺药联用及中成药使用。结论抗组胺药是治疗急性与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药物,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组胺药联用及中成药的使用方法,避免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慢性荨麻疹患者多种因素致敏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荨麻疹是指病程超过6周的荨麻疹,多迁延难愈,对常规抗组胺药有时治疗效果不显著.为了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致敏状态,我科对19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食物、吸入物特异性IgE检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及斑贴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及白三烯的影响。方法将过敏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输回人体,对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组胺及白三烯的含量。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浆组胺和白三烯含量高于治疗后,治疗前后血浆组胺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三烯血浆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生物共振治疗对参与慢性荨麻疹病理生理过程的炎症介质有一定的影响,对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近年有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方面,研制出了高效、安全的制剂。组胺H1受体拮抗剂仍然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对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抵抗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对于伴有其他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治疗相应的合并症有望从根本上治愈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12.
十全大补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据统计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反复发作达数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1].笔者于2006年3月-2008年7月用十全大补丸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气血两虚型荨麻疹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近年有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方面,研制出了高效、安全的制剂。组胺H1受体拮抗剂仍然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对于组胺川受体拮抗剂抵抗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对于伴有其他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治疗相应的合并症有望从根本上治愈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14.
第二代非镇静H1抗组胺药为慢性荨麻疹治疗首选[1],但临床上存在诸多疗效不佳的病例,尽管可将药物剂量增至2~4倍[2],但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对于慢性荨麻疹症状控制后的维持治疗缺乏中医药研究。为评价中药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中药单独维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我们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解放军第101医院等9家单位开展玉屏风颗粒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配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抗组胺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2ml肌注,每周3次,对照组仅用抗组胺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配合抗组胺药物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为83.4%,高于口服抗过敏药物组(64.1%)(P0.05)。对慢性湿疹的有效率为79.3%,高于口服抗过敏药物组(54.9%)。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配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疗效高、无不良反应。可作为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盐酸非索非那定和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盐酸非索非那定是新一代抗组胺药物,为了解盐酸非索非那定和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采用随机对照法研究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2005年5月,我们使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CU)患者,并与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5例CU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均符合CU诊断标准1,年龄>12岁,病程>6周,1周内未服用任何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18.
荨麻疹     
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带状分布的色素性荨麻疹;伴中性粒细胞浸润的色素性荨麻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盐酸西替利嗪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脑益嗪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急慢性荨麻疹36例;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9.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口服咪唑斯汀 10mg ,1次 /d ,同时配以维生素及钙剂口服 ,分别于 1周、2周后观察并判定疗效 ;并设西替利嗪为对照。结果 治疗慢性荨麻疹共 34例 ,在1周、2周时有效率分别为 88%、85 %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咪唑斯汀具有抗组胺和抗炎症介质的双重作用 ,用于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抗组胺药是一线治疗药物,但近一半患者疗效欠佳.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包括Th1/Th2细胞亚群失衡、炎症介质异常、IgE及抗IgE高亲和力受体的抗体异常等,可能是慢性荨麻疹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制剂对免疫异常具有选择性调节或阻滞作用,成为慢性荨麻疹及其他荨麻疹疾病的治疗新手段或方法.这些生物制剂主要有:卡介苗多糖核酸、丙种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阻滞剂、利妥昔单抗、奥马珠单抗等,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奥马珠单抗是抗lgE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疗效/风险比,耐受性好,是治疗慢性荨麻疹较理想的生物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